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在喜慶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慕名來到了有著“紅色故都”之稱的江西瑞金。按照當地旅遊地圖的引領,我抵達瑞金的下午,就趕到了“紅軍村”華屋村。正是金秋時節,華屋村的鄉親們在忙碌著收穫,稻穀豐收的芬芳,在村莊裡盪漾。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1934年10月10日,黨中央、紅軍總部撤離瑞金,踏上了漫漫征程。為了留個念想,參軍離家前,華屋村的17位華氏兄弟每人在後山栽下了一棵松樹。當時,17位栽下松樹的紅軍中,最小的13歲,最大的20來歲,他們約定革命成功後再一起回來看看。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小樹一天天長大,兄弟們卻再也沒有回來,他們全都壯烈犧牲在長征途中。這是一個讓人落淚的故事,新中國的歷史豐碑上,永遠地刻寫著這些英烈的名字。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懷著崇敬的心情,我登上華屋的蛤蟆嶺,只見十七棵松樹巍然聳立,松樹的下面,立著17塊小石碑,上面鐫刻著17位華氏兄弟們的名字。85年過去了,前來拜謁的遊人不斷,人們在蒼松翠柏間咀嚼著奉獻和犧牲的含義。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為了接待各地前來“紅軍村”參觀遊覽的朋友們,村裡配置了一名導遊員。導遊員告訴我,華屋是黃沙村18個自然村中的一個,2014年,趁著村莊整治,鄉親們為已經長成參天大樹的“十七棵松”建碑立亭以志紀念。“十七棵松”的故事越傳越遠,來憑弔的人也越來越多。隨著瑞金紅色旅遊的風生水起,華屋就成了紅色旅遊的景點。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我在華屋村漫步,映入我眼簾的是一棟棟新式三層小洋樓鱗次櫛比,一路之隔的一間間飽經風霜的破舊土坯房也靜靜佇立。新舊對比,華屋村發生的鉅變盡在不言之中。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眾所周知,“共和國搖籃”江西瑞金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由於戰爭創傷、資源匱乏等原因,過去,像華屋一樣的許多村莊曾貧困程度極深。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葉坪鄉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以前,華屋全村共有119戶462人,貧困人員59戶212人,約佔總戶數的49.6%,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僅2000元人民幣左右。

導遊介紹,當時,華屋村的鄉親們住在狹窄的房子裡,很多家庭都是土灶臺、破鐵鍋、舊板床。家裡人多住不下,那時候每到過年,在外務工的人們只能輪流回來看望老人。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我和遊人一起走進昔日華屋村人居住的老屋,彷彿時空穿梭回到了新中國成立前的烽火歲月,斑駁的牆壁訴說著當年的艱辛。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為華屋人生活帶來天翻地覆變化的是黨的富民政策!2012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構建了包括瑞金在內的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頂層設計。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從2012年到2020年的8年間,中央將給予贛南蘇區萬億扶持資金,並建立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機制,以幫助蘇區百姓實現共同富裕。

好政策猶如及時雨,華屋在春日裡打響了脫貧翻身仗。土坯房改造、改水改電、修路架橋,一系列舉措讓鄉親們對脫貧致富信心百倍。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近幾年,政府逐步啟動土坯房改造工程,通過補助、貼息貸款等方式,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平整土地、統一施工建設、統一分配住房,為華屋村民建成了66套新樓房。”導遊如數家珍。2015年元旦,華屋村的村民們從破舊的土坯房搬進了225平米的三層樓房,開始了幸福生活。2017年底,華屋村實現全面脫貧摘帽,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生活環境雖然改善了,但離摘掉貧困帽子還差得遠,產業扶貧開始為華屋造血。很快,農戶小洋樓裡的120多間閒置房屋被歸置出來開辦農家旅館;很快,由專項獎補資金建起的200多畝果蔬大棚,成了鄉親們的搖錢樹。江西電商脫貧工程把“村郵樂購精準脫貧點”建到村上,華屋的無公害蔬菜一上線兒就成了“網紅”。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華屋的父老鄉親,人人心裡都記住了華屋村的變遷——錯落有致的新房代替了透風漏雨的土坯房,清潔純淨的自來水代替了渾濁的土井水,明亮的電燈代替了黯淡的煤油燈……

外部環境的變化激發了村民的內生動力。他們充分挖掘周邊青山綠水的旅遊資源,打造旅遊景點、種植經濟作物、發展民宿鄉村旅遊。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漫步旅遊棧道,令人心曠神怡。“僅今年就接待國內外遊客230多批1.1萬餘人次,帶動村民實現戶均增收3萬多元。”導遊興高采烈地說。

如今,葉坪鄉華屋所在的黃沙村已經成為脫貧攻堅的示範村、紅色旅遊的特色村、蘇區振興樣板村。

聽了華屋村的變化故事;看了華屋村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的心裡激盪起了幸福的漣漪……華屋的明天,還會有更美麗動人的故事向人們講述。

紅色故都瑞金有個“紅軍村”,十七棵“信念樹”見證華屋村鉅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