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普通人都知道是爛片,導演、編劇跟投資方都是“傻子”嗎?

完顏半壺紗


馮小剛說過,他已經看不懂中國的電影市場了。不止是他不懂,現在所有的導演似乎都迷糊了,現在拍一部電影跟賭博似的,到底什麼類型的電影才符合觀眾的口味?他們弄不明白。

於是盲人摸象,投資IP,投資流量明星,大量用特效,的確有部分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可是IP和流量和特效也不是萬能神藥,不精心琢磨配方終究成為了一劑毒藥。

我想應該是他們走了一條錯誤的路。拍電影其實就是說故事。一部精彩的電影就是一個精彩的故事,至於演員,明星,畫面和特效只是輔助。現在的大多數電影捨本逐末,不把核心放在劇情本身,去搞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連故事都不好好說,淨玩些虛頭巴腦沒有誠意的東西,這不是欺負觀眾的智商是什麼?

我依稀還記得,當年秋菊打官司帶給我的震撼,這是一部簡單的電影,沒有任何特效,當時鞏俐也還不是鞏皇,拍的都是農村裡的小人物,說的也不是什麼大道理,但是偏偏令人印象深刻。人性的溫暖和冰冷法律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最近又重溫了一遍霸王別姬,同樣震撼人心,它並非想要告訴你什麼道理,只是導演把該說的,想說的,他看到的,領略到的東西如實呈現出來,讓觀眾自己去體會。

優秀的電影可以顛覆觀眾的口味,而一味地琢磨觀眾到底喜歡什麼口味只能是末流,永遠成為不了大師。


愛家小廚神


一百多年前,有一個著名的故事。

19世紀,在美國西部發現大量金礦,全世界人民蜂擁而至,但是黃金畢竟是稀有之物。大多數人費盡力氣,吃盡苦頭,連金子的影子都沒看到。於是又一個個離開了這裡。

但其中有一個人,沒有了路費,一下子走不了,有一天,他突然看到幾個採金工人汗流浹背地從金礦裡爬出來,急切的找找水喝,突然有了靈感:既然大家都這樣要水,那麼我乾脆賣水吧。

就這樣,經過準備後,他的冰水鋪開張了。疲憊的礦工下班後都會來喝一杯,生意十分紅火。

來採金的人依然絡繹不絕,大部分人失望地離開,然而這個開冰水鋪的人沒有辛苦的下井,但他最後成了當地最大的富豪之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賺錢不一定就認準一個方向!

電影,理想的人認為是藝術,實際的人認為是生意,而更高層次的人知道它是產業。

所謂“產業”,意思不只是一個方向,而是以點帶面,可以帶動大批相關生意。就像賣冰水的,他不是從採金業上直接賺錢,但他同樣能夠賺一大筆錢!

電影也是這樣,和它鄰近的還有很多產業,比如爆米花,飲料等等,這些其實都算賺少的了,但更聰明的人懂得做局!

有些朋友指出一些電影拍攝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拍攝者缺乏調研,過於理想主義,這當然是一方面,其實不多。如《xx演藝圈》,的確是導演被抬到象牙塔裡太久,一切迷之自信。但更重要的是,有些人懂的做局,電影票房什麼的,他們其實並不放在心上,甚至可以通過一些手段操控,比如發動粉絲,“幽靈場”等等。而更多的“聰明人”不過是用電影達到其他目的。

最近經常被人詬病的一種方式就是“洗錢”,也就是通過電影,把大量非法收入的“黑錢”洗白。x冰冰的陰陽合同就是一個案例,兩份合同,一份是表面的,大數額,一份是實際的,小數額。表面上給她這麼多錢,實際這筆錢早就通過其他途徑流入了某些人腰包。說白了,電影,明星都只是一個工具。

相對而言,另一種方式要老實的多,如《xx傳奇》,投資不計成本,明星無數,雖然是爛片,但咬著牙關也要拍完,沒辦法,誰叫主演是老闆親兒子呢?

但接下來一種做法就沒那麼地道了。某女星,人雖然長得漂亮,但在美女雲集的影視圈不算突出,資歷淺,演技差,卻在諸多影視劇擔任主角,為什麼?誰叫她是老闆女朋友呢?

還有個例子,某校園青春片,邀請了最帥的男星,最有名的導演,最大的投資,女主角的長相卻只能說“還是人類”,為什麼?誰叫她是領導親閨女呢?

其實這些還是比較低的檔次,有些國師級別的大導演,別看他們現在拍的電影比較少,票房也不太高,人家的社會地位在那裡擺著,如果你說不好看,是你沒眼光,跟不上人家大師的境界,而且人家一拍就是帶動一地經濟,如“襄陽唐城”,“民國風情街”都是這樣起來的,裡面的“局”更不是我等小民能夠想象的了。

特別要說明的是,不僅是影視業,各行各業都有這樣的傢伙,他們是這個世界真正的贏家,我們只不過是被他們薅的羊毛或者收割的韭菜,當然也有一些人不願意做這樣的人,可惜太少,太少。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剛畢業的時候進了一家影視傳媒公司,一個剛起步的公司。

老闆兼導演,原來是工程師,但是可能一時興起,在拍片裡找到了興趣吧。於是拉著一幫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比如我),拍一些農村網絡短視頻。

反正是週末假期,不耽誤工作,又可以去別的地方走走,就當是郊遊,於是來了二三十個人。


最開始是拍網絡段子,後來是導演自己寫劇本,把自己身邊的故事都寫進去。劇本已經是很隨意了。

接著是演員,演員就是群眾中誰感興趣,誰就可以參演,反正讓每個人都有露臉的機會。

那這種情況下,就不可避免商業互吹。吹著吹著,演員就覺得自己演技怎麼怎麼好,導演就覺得自己導得怎麼怎麼棒。

圍觀的群眾一多,都不用宣傳。於是村支部,鄉支部,縣支部都知道了。

導演覺得時機成熟,於是辭了職,自己註冊了公司當了導演。


但最初一群陪著他的人還得工作,養家餬口,週末也需要休息,於是漸漸地,大部分就不來了。

導演在村裡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兩臺電腦,幾臺攝影機,幾個平常沒固定工作的人。

演員現找,找到了才能拍。導演沒有多的錢支付演出費,演出的人除了想出名的,還有想要錢的。平常的時候,就是吃飯,互捧,到處開車玩樂,並美其名曰取景。

反正大家都很忙,忙得焦頭爛額,大家都很辛苦,拍戲也是很累。最後出來的成果就差強人意了。


後來有幸見過真正正規的攝影團隊,從器材設備到工作安排,從演員素養到演技,從後期製作到宣傳,真的是。

講這個例子就是想說。導演和編劇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以為自己能拍出大片,甚至周圍的人讓他們這樣以為,但他們有的可能根本就沒見過真正的導演是什麼樣子,只能靠自己的理解摸索。但是又很想有作品來成就自己的個人簡介,不管這作品好不好。

演員也是如此,金錢、名氣、曝光度,總要有一個,演技什麼的慢慢再說吧。

然後投資商就像買東西,看重的從來不止爛片本身,而是它背後的商業價值。只要能把利益範圍擴大,爛不爛無所謂


風轉了幾個彎


我可能有病。曾經無聊手賤點開網站看過三槍拍案驚奇,以我的智商無法判斷究竟是導演把觀眾當是智障,還是觀眾是真的智障,說它爛嘛,票房過億,說它好嘛,自己都噁心到絕食一個星期才緩過來。呸。

ps:想要減肥的可以嘗試一下。



老虎不過如此


對於出現爛片的情況,我覺得有以下四個原因。

第一,一些電影是單純用來週轉資金,一些電影的製作與投資往往牽涉很多方面。電影的質量與否不是電影人關注的,他們的目的只是運用電影這一手段完成自己在資金上的轉移以及逃避一些稅收,或者是其他更高的收益。

第二,投資人希望利用電影圈錢,他們投資的項目雖然質量不行,但通常有其他買點,比如說是情懷,以及小鮮肉帶來的流量效應。靠賣情懷的爛片典型代表就是《愛情公寓大電影》,掛著羊頭賣狗肉,以愛情公寓為噱頭,吸引觀眾入場,這已經虛假營銷的程度。而流量類型影片則是前不久的《上海堡壘》,投資商希望利用鹿晗的名氣大賺一筆,但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

第三,由於某些特定原因需要拍一部電影,但本身沒有規劃,只好濫竽充數。這方面典型的就是《神奇四俠2》。製作該片的廠商擁有的版權來自於漫威,但按照雙方的規定,如果在一定時間內沒有電影立項,神奇四俠的版權會自動迴歸漫威。製作商沒有辦法,只好製作一部爛片矇混過關。

第四,也是最為廣泛的因素,玩砸了。簡而言之,就是把一個良好的項目拍攝崩潰了。大多數影片能夠被看中,然後立項拍攝,本身是沒問題的。但電影涉及到了一個完成度的問題。好片就是電影達到了導演預想中的效果,爛片則是幾乎達不到預期。就好像唱同一首歌,歌曲質量再好,音痴唱出來的是垃圾,歌唱家演唱的才能成為經典。造成這一方面的元素有很多,比如資金不夠,後期劇本亂改,錯誤估計市場,演員與角色不符等等。


餃子要有豆腐


評論區應該絕大多數沒有涉獵過這個行業。我跟朋友是老家最早一批玩微電影的,幾個朋友現在也從事文化公司,簡單聊聊接觸到的。

首先希望大家明白一點,能從幾十甚至於幾百小時素材裡剪輯出一部片子的導演會是傻子?顯然不是

然後就聊聊爛片賺錢路子,洗錢啥的是最通常想法。大型公司入股影視公司,演出費用交稅衝抵。拉贊助,拉一些想出名有錢人玩票,網絡刷流量也有收入,地方政府拿文化產業補助。。。。這個行業可以接觸很多人脈,可玩的,可來錢路子多到你無法想象


blacksheep119679121


澳門風雲爛不爛,賺錢了而且拍了三部。

小時代爛不爛,賺錢了而且拍了四部。

煎餅俠爛不爛,賺錢了。票房十一個多億。

不二神探爛不爛,上兩億票房。

富春山居圖爛不爛,上三億票房。

三槍拍案驚奇爛不爛,上億票房。

還有很多所謂的爛片,為什麼拍爛片,能賺錢啊!不用打磨劇本不用好道具就能賺錢,幹嘛還要去做吃力不討好的事呢?


5一6二7三


我對電影拍攝完全不內行,只是大體上知道一點最基本的製作程序:一般首先要有一個創意、立項,一夥人湊一起商量“我們拍個什麼電影”,比如討論結果是拍一部“驚奇隊長”的超級英雄電影,這樣大體上一個創意和項目就確定了,然後找人寫劇本,這是編劇的事情,一個人或者幾個人湊一塊,你寫一段我寫一段,或者你寫主要情節,我來豐富細節。

這個流程,當然還有可能是某個人或者某一夥人先創作出了一個劇本,開始找電影公司、製作公司類的,或者直接找有錢人願意投資的,一起去找製片企業或者工作室之類的,製片方看到你還帶來了投資者,如果製片方對這個劇本很有興趣,願意製作,那麼也算是一個項目成立了。

這個電影項目一旦成立,接下來就要決定找誰導演,一旦導演找準了,下面就應該是以導演為這部電影的最高領導了,起碼好萊塢大多數電影是這樣的,當然也有製片、甚至投資者主導一部電影製作的,這個話題扯遠了,轉回來。

導演的主要工作之一,據我知道就是從編劇手裡接過劇本後,他開始進行分鏡頭腳本寫作,這個工作做得好或者壞,好到什麼程度,決定了導演正式開始拍的時候的工作順利與拍攝效果如何,那這個也先別管它了,先來說說什麼是分鏡頭腳本——

比如一個劇本里有這麼一個情節:

男主清晨起床,穿衣洗刷後,進入廚房弄吃的,吃完去上班,到了公司裡打卡進入自己的辦公室,一本正經開始工作了。

同時,女主清晨起床洗刷吃早飯,和女兒搞得不開心,匆匆的也上班了。路上給男主打電話,表情、語詞顯出那麼一種親熱,然後女主也進了公司。

一邊打電話著,辦公室裡男主起身出走辦公室。

女主走上樓,碰上了男主,兩個人相互對視一眼,周圍無人,就手拉手走進了一間無人的小庫房。

——這麼一段情節,分鏡頭腳本里會出現“男主在自己家裡”一幕、“上班路上”一幕、“進入公司”一幕、“進入辦公室”一幕、“女主在自己家裡”一幕、“上班路上”一幕、“進入公司”一幕、“女主和男主碰面”一幕,說不定還要寫一幕“男主和女主躲在小庫房裡親熱”一幕。

導演到時候正式開拍時,是要根據這個一幕一幕(我這裡的“幕”和鏡頭的意思一樣)的腳本來拍,也就是說,在具體拍攝的時候,任何人只能看到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戲,看不到全劇,演員表現,也只讓人看到在一個鏡頭一個鏡頭裡的,你很難判斷他在全劇中的表現如何。如此會出現一個什麼問題?即在整部電影在被後期合成在一起之前,是沒有人包括導演在內,可以精準評析出這部電影藝術水準、效果如何的,可是,從編劇拿出劇本開始,投資的錢就源源不斷的注入了,尤其到了正是開拍的時候,各種特效、演員導演製片等所有為之工作的人員工資等等,如果是大製作的話,這個鈔票在還沒有人明白電影究竟拍到了什麼藝術水準、可能是什麼樣的藝術效果之前,已經滾滾而入了,應該說這是電影這個行業的特點,也許導演、編劇、製片等可以在自己頭腦裡,根據劇本、分鏡頭拍攝時的情況來對未來成片作出一個大體的藝術效果的判斷,但這個判斷終究不可能十分精準,何況在分鏡頭拍攝時,如果感覺不好,肯定要重拍的,直到滿意為止,尤其商業大片,其中還有很大部分內容是靠電腦動畫組合而成的,比如在綠幕前拍攝,後期需要配上各種電腦動畫特效,在拍攝時要精準的預先想象其藝術效果如何,難度不小。

這裡,我想和導演水平高低有直接關係,高水準的導演,在後期製作前,根據準備的情況、實體拍攝的情況、甚至在分鏡頭腳本完成後,其頭腦裡預想的電影水準,就可能和正式完成的電影水準相差無幾,而低水準的導演,就可能預想的以為“自己拍了一部高水準電影”,結果後期完成後成片一看,其實是一部爛電影——

現在直接談問題答案:1、所謂普通人都知道是爛片,那是因為普通人都在電影院裡看的成片,好壞分明,除非連這個能力都沒有;2、導演乃至整個主創團隊在看成片時,當然也一樣能夠判斷出自己這部電影水準好壞,只不過他們不能說,起碼不能自己批評自己,說我們剛拍了一部爛片,那你這不是在拆自己團隊的臺嗎?你以後還要在電影圈混嗎?3、電影都拍出來了,好也罷、壞也罷,打不打臉已經不重要了,只好可以公映,就一定要公映,畢竟投入了滾滾洪水一樣的鈔票,公映總能撈回一部分,適當的宣發、忽悠、你好我好大家好、再撒錢請各路媒體幫忙吹捧一下,說不定就算是爛片,看的人仍然不少,票房仍然很高,誰知道呢?4、所謂普通人都知道的爛片,這個問題其實在中國目前的影迷現狀中,也是很難說一件事,前一陣子說《流浪地球》是爛片的人不少,可是遠遠沒有喜歡《流浪地球》的人多,說《戰狼2》是爛片的人也不少,也都是普通人,可它不是照樣高票房?

(文中關於具體電影拍攝流程包括分鏡頭腳本寫作等文字,如果有錯,不要吐槽,沒有意義,我不是電影圈內人,這些只是我的瞎琢磨,只是為了最後的答案做的一點鋪墊。)


天淞子


所謂,當局者迷。另外電影不是期貨,必須有成品才能進入市場,而一旦打上爛片標籤,就無法挽回。

從導演角度說。

第一、導演自戀意淫,總認為自己的片子不差,請的演員也好,卻沒有更好地研究觀眾,研究市場。總認為拍了就一定有人看,沒有創新、沒有誠意,甚至有的把觀眾當傻子。

第二、導演的審美和大眾偏離太遠,脫離實際,搞一些華而不實的情節,自認為很高端雅緻,其實只是一件被幻化、拔高的皇帝的新裝而己,揭去這塊摭羞布,一無是處。

第三、導演的學識、人生閱歷,對時尚的掌控能力決定了是否出爛片。

總之,是不是爛片,市場說了算,不是什麼什麼徒有虛名的獎項,不是一群拿了好處的所謂先期觀影人士或"磚家"說了算的。那些說好的,很多都是看在錢的面上。而所謂的"好"很多也只是一場虛捧的謊言罷了,導演、出品方卻當真了,洋洋得意,一陣竊喜。殊不知,一旦到了市場,觀眾不買賬,啪啪打臉,童話自此滅亡,成了一場欲哭無淚的空歡喜!


FLT超光速影院


第一是為了錢,有觀眾就有票房,水準和質量不是片商所要考慮的問題,錢才是終極要素。

第二就是水平問題,可能想拍好,迫於導演自身素養及劇本和其它因素,影片一出籠,與原先的所想大相徑庭。

第三,認識問題,造成對影片的評價千差萬別,各有各的道理,這是評判標準的差異化,但總體的認識大過少數派聲音。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問題是,明知那些是垃圾電影,卻仍趨之若騖,這便是大眾欣賞的趣味所致,有的人純粹就是消遣,腦袋空空,不想有片刻的思考,只想簡單圖個樂呵,管它藝術不藝術,滿足感官刺激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