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3歲決定孩子一生?

不帶走一片花瓣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三歲定終生,這句話我們常聽到。但是為什麼三歲會定終生呢?

原因有以下方面。

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第二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佔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範圍,以後發育速度就變慢了。

研究表明,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孩子3歲之前的生長髮育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變化。身為家長,只有把握好3歲之前的黃金期,孩子才會按照其自身的生長髮育特點,發揮出潛能,健康成長。

孩童時期難免都會淘氣一些,我們亦然。在我還懵懵懂懂的年紀,那時候我們家離得比較近的孩子都會一起玩。令我記憶猶新的一件事,那時我們一起去田裡挖地瓜。事後才知道原來那是鄰村一位阿伯自己種。得知了這件事情,家裡的長輩都把我們領到阿伯家裡道歉。當然,除了一個男孩子。不例外的,只要做了壞事,只有他家裡人不會批評他。所以他自此便常欺負同學、對老師不尊重、做錯事不認錯。所以到了他15歲的時候,因為盜竊罪進了少管所。

因為他是家裡的獨生子,所以父母溺愛他。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連孩子做錯事情了也拿這個當藉口。而家長真正該意識到的是:正是因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所以家長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通過研究指出,如果人在17歲時的智商定為100%,3歲前已形成50%。3歲是孩子多方面發展的關鍵期。

3歲前是親情建立的關鍵期,父母錯過了這個時期再與孩子相處,相互間的感情很難得以彌補。孩子大腦發育和情感依戀最重要的階段,要讓孩子得到良好成長,需要親情陪伴,父母親一定要注意陪伴。


研究者以當地1000名3歲幼兒為研究對象,先是經過一番調查分析,然後將他們分為5種類型:充滿自信型、良好適應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約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當這些3歲孩子都長成了26歲的成人時,卡斯比教授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並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走訪。 調查結果如下:
這些3歲幼童的言行竟然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讓卡斯比教授十分驚訝。他對自己的試驗結果進行總結,並在2005年發表了報告演說,這一報告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起了轟動,為“3歲看老”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由此可見,在孩子3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擔當著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師只有深諳育兒之道,抓住3歲這一關鍵期,才能贏得孩子未來的成功和勝利。

人格會在3歲前塑造。安全感會在3歲前建立。行為模式會在3歲前形成。


所以說“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並非空談。

我是小鴻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小鴻兒媽媽


我非常相信:3歲決定孩子一生。

想以自己為例,因為本人已經三十多了,回想自己的童年,應該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第一,三歲以前誰照顧,孩子跟誰親。三歲以前,我被送到外婆家養,阿姨和舅舅經常陪我玩,我與他們之前的親密度遠超過與父母的親密。

第二,三歲以前的經歷決定孩子的性格。三歲以前被放養的我,經常在土地上玩,抓螞蚱,逗蚯蚓,捉知了,特別放鬆。這種經歷讓後來的我非常樂觀活潑,熱愛大自然,喜歡跟朋友玩耍,很少為結果糾結。

第三,三歲以前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由於被父母放在外面養,感覺被拋棄,所以對世界缺乏安全感,缺愛,對別人的關愛特別珍惜,對於離別容易過分悲傷。

當然,我的經歷也許是個例,供您參考。希望三歲以前,所有的父母都能好好陪伴自己的孩子。


人魚媽媽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非常相信這句話;

我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我一直堅信,三歲之前一定要親自上陣照顧小孩,讓小孩從媽媽身上獲得完完全全的安全感,所以從我兒子出生到現在兩歲都是我自己在帶,從未假手於人;從小我和孩子互動,陪他玩,給他念書,給他讀詩,陪他找小朋友玩,所以我家小孩特別開朗,從小都特別有安全感,誰都可以抱,誰抱還要和誰笑笑,並不粘我,我不在他也可以自己玩,和小朋友玩,也不怕黑,特別膽大,勇敢,出去玩小朋友害怕蟲子,他會去抓蟲子,扔進垃圾桶裡面或者放生,讓他和小朋友玩,自己屁顛屁顛地去和小朋友握手、擁抱、拉手、幫忙,他特別會自己玩,自己看書,自己拆卸東西,自己去搗亂,現在撇家裡我去考駕照,他自己樂顛樂顛的和爺爺奶奶玩,對此我很欣慰;

帶娃出去玩,經常遇見爺爺奶奶姥姥帶娃的,確實他們帶娃也很細心,也會利用自己的經驗做到很多媽媽做不到的,但有一點,孩子的安全感都依賴於爺爺和奶奶,爺爺奶奶會把所有該做的事都做好,不會給寶寶機會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像寶寶正常的發展階段,例如吃手、朝嘴裡塞東西、自己吃飯什麼的都要干預,要知道這是寶寶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你的干預和阻止會讓他失去探索和創新的興趣,甚至階段性的發展在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會彌補在人生的其他階段,例如成年人吃手指頭的情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小時候沒有獲得滿足,情況嚴重的還會出現特殊癖好、情感受挫等問題;小孩會走路以後,奶奶經常會說,這髒不可以,那危險不可以,寶寶天天聽到的就是不可以,不進無法激發孩子探索的慾望,甚至阻礙寶寶興趣的發展和運動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去探索,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情,孩子才會變得果斷、勇敢和獨立;

另外小孩耳濡目染真的很重要,往往觀察過孩子你會發現,監護人帶的孩子身上都有監護人的一些特質,比如,網絡視頻上經常發的奶奶帶娃,娃都是廣場舞高手,奶奶喜歡唱戲,娃也唱戲,奶奶喜歡讀書娃也讀書,如果媽媽帶的孩子,陪孩子看書讀詩去旅行,通常所帶的孩子也和奶奶帶的孩子不同;這一點真的深有體會,我家兒子,現在喜歡說英語單詞,會背誦很多的詩,會配合你玩很多的遊戲,我自己覺得孩子還有很多要提高的,但是出去和其他爺爺奶奶帶的小朋友一比,我覺得睡覺都要高興醒了;

三歲是小孩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獲得了充分的安全感,與人交流能力得以發展,這樣的小孩往往形成外向型人格,反之如果從小未獲得足夠安全感,又缺乏與人的交流,就會形成內向型人格,甚至有的小孩在小的時候,生理心理未獲得足夠的滿足,甚至出現變態性人格;

所以三歲之前重不重要你自己該有些數了吧


萬米先生


我認為3歲的孩子性格,隨著父母引導逐漸的發生變化,因為孩子他每時每刻都在模仿著大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父母有溫和性格,大部分的孩子的性格也錯不了,我的小外孫女就是我給帶到3歲,我在小外孫家裡,做家務活,我的小外孫女就說姥姥,我幫你洗碗.掃地.打掃衛生,我的小外孫女那時還不到3歲,她就會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所以孩子3歲性格是隨著父母引導教育,還有父母榜樣,父母善良可愛,願意在做一個賢妻良母,這樣3歲孩子都會看在眼裡,這樣孩子長大了,她的性格也是特別溫柔,而且性格特別隨和,所以說3歲孩子的性格,都在父母的引導和鼓勵培養,這樣孩子長大了,孩子將來是一個非常優秀的。




嚴化萍


就拿我幾個同齡表兄弟和我弟弟來說吧,我大表哥三四歲就喜歡下象棋、圍棋、五子棋,經常贏過大人,好勝心及極強,後來上學讀書很聰明,考上了北京一所著名學府,又考上研究生,在北京工作買房買車,過著很幸福的生活。我二表哥從小喜歡玩玩具,新買的玩具他都會玩,不過他讀書不怎麼樣,大專畢業後外出打工,動手能力非常強,收入還是過得去,只是很辛苦。三表哥小時候生活較優越,後來上中專時,家中突遭變故,性格變得憂鬱,工作是接他爸爸的班,但是又感覺很不滿足,在個人感情上又遇挫折,從此變得很頹廢,對婚姻也不抱期待。我弟弟兩三歲的時候非常好動,四五歲都不會說話,不愛上學,家裡當時忙著賺錢,沒有注意他的異常情況,等他長大了才弄明白他得了自閉症 ,可是已經晚了。所以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此言不虛,所有的父母都應注重這一階段,以後才不會誤孩子一生!


愛思敏兒


我們這邊有個習俗,就是說在孩子滿歲後就要“大吉”。在這一天宴請所有的親朋好友,慶祝寶寶滿一週歲了,同時有個傳統的習俗,在《濟公》電視劇裡應該能看到。就是在孩子面前擺上各類工作的代表性物件,我覺得是這樣理解的。濟公不是當時拿了一串佛珠嗎,後來真成了佛,做和尚去了。

我家孩子當時擺的是:筆、紙、算盤、小電腦、笛子等幾樣,孩子直接伸手去拿了小電腦,當時就感覺這孩子是不是要往科技方面去發展。我覺得真得有點意思的,然後小學裡特別喜歡學機器人編程,而且都被老師叫去比賽之類的,也一直能拿獎,反正感覺確實對這方面感興趣。

我就慢慢看到了他往這方面走的趨勢,現在學的也是計算機編程。我覺孩子的一生可能在3歲裡就能看到。所以說,3歲決定孩子一生!


山澗育語


3歲看大,7歲看老,我覺得這個說法太過片面了,孩子的人生還沒有開始,就一棍子打死了。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會經歷酸甜苦辣,成功與失敗,傷心的事情。

就像我們親戚家的一個男孩子15歲了,和他姐夫家一起生活,上班,他母親還在的時候,和姐夫一家人相處的並不融洽。後來他母親去世了,一下子這個男孩就長大了,懂得用成人的思維解決問題了。每個孩子的成長期都是不同的,孩子的各方面發育也都是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兩歲了才學會講話,我們寸有個9個月就會講話的小姑娘,你能說兩歲講話的和九歲講話的,後者聰明嗎?

發明家牛頓小時候也是個不愛講話的孩子,老是喜歡一個人發呆,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孩子會成為發明家呢?

想要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就要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人的一生,有人說孩子就像一張大大的畫布,你把它繪畫出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改變孩子先從自己做起,反思自己做的不對的地方,盡力去改正,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孩子會被你潛移默化的改變而改變。



懶媽日記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不太喜歡這個說法的,憑什麼說三歲看大七歲看看。一個人的一輩子有無數的可能性,憑一個3歲就決定一生太絕對了。

我小時候不是很調皮的那種,但是脾氣很暴躁動不動就生氣,所以我媽未此沒少打我,而且她最常說的一句話,也最讓我傷心的一句話就是:才幾歲你就這樣子,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直到讀大學,我已經變了很多。我不再會輕易的暴怒,不會說話不過腦子,不會惹媽媽生氣。

因為我知道,一個當媽的,不容易。她為了你苦吃過累受過。……母愛偉大

用我媽的一句話來說。當年沒你我不知道多自在瀟灑呢。

小時候我老找我媽要零花錢,她是斷然不會給的有也就一兩塊,還不夠吃個冰激凌呢。

ps:但是媽媽讓我在家吃飽喝飽,學習上有需要也會給。

為什麼不輕易給零花錢,我現在也是漸漸懂了,一個人一旦輕易擁有成習慣,就會無限索取。一旦不合心意就會發脾氣,想七想八。比起跟孩子協商,不如儘量少給。ps:個人觀點,輕噴。

我讀大學了,自己有錢了,也會懂得怎麼去用。

你父母再怎麼教孩子控制用錢。都不如他自己通過努力得到然後自己支配學得快。

3歲並不能決定孩子的一聲,他以後得到的教育。看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故事,遇到的人,都能教他如何做人。

我的學習成績,我媽初中小學尤為注重。考差了。就是一頓打,可是我貪玩好動,打瞌睡。書依舊沒讀好,到了高中,我媽卻反而不怎麼管我了,不是說管不動或者放棄了。而是她自己也意識到,打打罵罵或者強制補習班並不能讓你成績高升。

而我自己也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並且高三的大氣氛是緊張的。也努力讀書,認真上課,雖然最後只考到大專,但是我不後悔,因為我高中努力過。

亦或者。媽媽小時候就會帶我去工廠打打工,我放假也會去打打暑假工,雖然我並不出色,但是我很快樂做一個普通人。並且我也願意變得更好。

如果是三歲看大。那我可能是真的廢了。

一個人最重要的我覺得是反思,你有時候靜下心在安靜的時候,你是否會想一下,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一點很重要。就算你去實踐改變自己再少。也好過以前的樣子。

ps:答主活了20多年,沒啥技能沒啥本事,但是唯一慶幸自己懂得反思,不讓我自己變得墮落。

如果你的孩子3歲看起來就不像個乖寶寶的話,請當父母的教會孩子看到好的壞的都有所思,並且與父母交流。這一點比會讀書重要多了。

總結:三歲的確可以看出你的性格,但玉不琢不成器,自省與交流可以幫助你塑造好的性格與人品。

……感謝讀者。


阿卡皮卡丘


為什麼我3歲前的事我都不記得,卻要說3歲決定一生呢。首先是同意這個觀點,這幾年是寶寶人生的第一課,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第一次與人交流,所以自私的環境帶出的孩子自私,樂觀的環境帶出的孩子樂觀,勇敢的環境帶出的孩子勇敢,這裡我有個心得是當寶寶經常摔倒的時候,我也摔倒在地上,此時寶寶破涕為笑,然後和寶寶一起爬起來。我想摔倒時簡單的,但可以讓孩子瞭解到,摔倒是會有的,疼也會有的,哭也會有的,但爸爸媽媽會陪著你。而如果寶寶摔倒了,迅速把寶寶抱起來,爸爸媽媽互相埋怨,怎麼不好好看著。寶寶會覺得摔倒是壞事,而且摔倒爸爸媽媽會抱。。這句話主要對象是對爸爸媽媽在說,多用心跟孩子交流。


男人三十綜合徵


3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和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所以現在一般都建議孩子3歲之前最好能陪著他一起長大。有了孩子以後我就全職在家,新手媽媽也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通過網絡,書籍,慢慢的瞭解孩子各個階段的的成長特點,從小開始親子閱讀,講普通話,鍛鍊他們獨立性和動手能力。現在大寶四歲半了,二寶也快三歲了,都很懂事,喜歡看書,不怎麼看電視玩手機,有時間觀念,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樣的事情。相比較老家裡的那些孩子,因為父母在外地打工,都丟給爺爺奶奶帶,兩個老人帶幾個孩子,能教會孩子什麼,除了玩還是玩,學習也沒有幾個好的,所以孩子3歲之前還是自己帶比較好,前3年可能會比較累,但大了就輕鬆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