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農村收麥子的場景,您還記得嗎?

新大風歌


在農村長大的8090後,相信你還記得小時候收麥子的那些趣事吧。雖然那個年代科技不發達,在我的記憶裡在90年代能買得起拖拉機的算是生活水平不錯的了。就拿我家的濰坊牌拖拉機是在我10歲時候買的,如今我都29歲了,家裡的拖拉機還在用,不得不說那時候的產品質量相當不錯。看到這張拿鐮刀割麥子的場景,是不是回憶就在眼前呢?

這張是那個年代割完麥子後用四輪車廂裝麥子,裝完後會堆的很高,人站在上面用腳不停的踩,目的就是能多裝點。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還記得吧?麥子收完後放在場地裡,用拖拉機碾麥粒。

這個是碾麥粒之後把麥克揚走,我記得當時這個場景很熱鬧的,整個村莊有幾個固定的地方大家都在忙碌著,晚上會在麥場裡看麥子,那時候夜晚的天空還能看到星星。

8090後的小夥伴相信看到這張麥堆的照片印象也會很深刻吧?這個作用可大了,整個冬天的做飯引火全靠它了,還可以造比較粗糙的紙。在現在已經很少有麥堆了,基本都粉碎在農田裡了。



阡陌阿強


小時候收麥子?好久遠的事情,不過記憶猶在.

下面咱們一起來一步一步的回憶一下,麥子成熟了,我們需要收割,小時候沒有機器,都是手割,早上天剛到就去,割完回家,有時候親戚朋友都去幫忙

割好的麥子用推車拉到提前準備好的場地,用牛拉石滾或者三輪車一圈一圈的壓

壓好以後還要翻一下繼續壓,知道麥子全落了才結束,然後把麥秸杆收起來







麥秸杆收好以後開始揚麥子,要選在有風的時候,這樣麥子會直接落下,而麥秸就會隨風飄到旁邊,這是個技術活,一般人是幹不好的




把趕緊的麥子裝起來,這樣基本上都到傍晚了

小時候玩累了就在收好的麥子上睡著了,有太多美好的回憶關於收麥子的,現在都是機械一體化,很少體會到那時候的感覺,就像我們體會不到我們父輩一樣,時代在進步,留下的都是回憶


中原水產知無為


今年又到了收麥子的季節讓我想起小時候收麥子的場景。小時候農村的機械化還不是很先進,沒有拖拉機,家裡面最重要的勞動工具是牛代替的。牛算是一個家庭的重要成員,春種秋收都離不開它,牛對於一個家庭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所以每家每戶對家裡的牛是非常好的,每天割草給它吃。誰家的牛病了死了家人要傷心好長一段時間。

收割麥子是農民一年當中最忙的時候,雖然忙但是大家都挺開心的!麥子都是農民用鐮刀一把一把割下來然後捆成一捆,收割完了用牛車一車一車的拉回家都堆在麥場裡,一捆一捆的麥子被整整齊齊的碼在麥場裡場面十分壯觀。

麥子收割完了該碾麥子,因為碾麥子需要的人手比較多家裡人手不夠的就和鄰居家互相幫忙,也有親戚過來幫忙的。大人們忙的熱火朝天,孩子們在一起打鬧玩耍感覺比過年的時候還要開心😄。因為農忙家裡有幫忙幹活的親戚和鄰居家裡人多還有好吃的,媽媽每年就會提前備幾壇自己釀的小米酒還有自己家醃的鹹雞蛋招待客人。

早上提前把整捆的麥子散落到麥場裡,先讓太陽☀暴曬然後一遍遍的翻等到下午太陽把麥稈曬乾了,再讓牛🐮拉著石碾子在麥場上反覆轉圈碾壓直到麥粒於麥稈脫離。

碾好的麥稈被垛成麥稈垛用來喂牛(冬季沒有青菜,只有吃乾草)或者當做柴火生火做飯。剩下的麥粒和麥糠就得藉助風揚場,使麥粒和麥糠分開,麥糠輕會被風吹走麥粒重會落下來。

麥子曬乾後就可以裝袋,一般麥子會被分為三分一份用於交公糧,第二份是全家的口糧,第三份是餘糧會被賣掉用作日常開銷。








321咪唻哆


我在十五六歲時,雖然我住在集鎮,經常街道組織 ̄些年青人,支援農業生產,割稻子,割麥子,汗流夾背,喝著大碗茶,吃大鍋飯,我非常賣力,就根農村長大的孩子 ̄樣,雖然流那麼多汗,也沒有熱壞人,到農村大鍋飯,那麼香,那時人沒有象現代人驕氣,只會幹活沒有人叫苦叫累,人多幹活起勁,大夏日割稻子,那麼熱連 ̄把扇子都沒有,也不中暑,好多農活都會幹,沒有決得多累多苦,那時人好對付,沒有幾個多心眼,在人家困難你幫助他,他會感謝你,他會記得 ̄輩子,感謝不盡的話。每當想起往事,我和 ̄起長大的人,經過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我不忘記,真是難忘的時代,美好的時代,我經過許多不斷變化的歲月,經過磨難的人, ̄步 ̄步走到今天,平安幸福,我們活著是幸運的美好人生。


夕陽文秀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農村長大的孩子,雖然現如今我工作生活在城市,但是關於記憶裡農村的一切我都從沒忘記過。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小時候收割麥子的場景了。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小時候收割麥子的場景,那真是我人生中為數不多的體會到特別累的情況。不過那時候真是累並快樂著,到如今都特別讓人懷念。

大家看圖中這個場景有沒有很熟悉呢,大片的成熟的麥子,都需要我們一點一點的割下來。

然後用這樣的拉拉車,一車一車的拉回自家的院子裡面,是不是看著都覺得特別累呢。

記得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那麼現代化的機器,為了讓麥粒從麥子上脫落出來,長輩們就用著圖中這樣的做法。

等到再細化脫麥子的時候,就會採用這種把麥子拋起來的方法,那時候真是吃了不少的麥殼。

最後一袋一袋的粗麥子就可以裝起來,然後被送進加工廠,就可以加工成一袋袋的麵粉。我記得這樣加工出來的麵粉根本沒有現在那樣白,全部都是有點發黑的樣子,但卻是極其的健康。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呢。




深圳小鵬哥


家在農村,小時候在農田幹活也早。在上大學前,幾乎參加過麥收的所有勞動。那些忙碌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拾麥穗。這是我最先參加的麥收活動。大人們忙著割麥、捆麥稈、拉車把麥捆運到打麥場裡。總會有一些麥穗遺落在麥地裡,為了使珍貴的糧食顆粒歸倉,不使之浪費,生產隊裡就組織起我們一幫小孩子,撿拾掉落在田間地頭的麥穗。在拾麥穗的間隙,還有些逮螞蚱燒烤著吃,比試摔架(類似摔跤)的趣事。



拾麥穗有兩種方法,一是孩子們橫著排成一排,從麥地這頭走到那頭,拾起地上的麥穗。二是每人拉著一個彎齒竹耙子,也是橫向排成一排,從麥地這頭拉倒那頭,摟起遺落在地裡的連桿麥穗。經常在拾麥穗的時候,齊聲高唱著毛主席語錄歌,很有氣勢,勞累中也很是感到快樂。



捆麥捆。再長大點,就被安排捆麥捆。大人們在前面割麥,一片片麥子就躺倒在地上。需要收攏成一捆一捆的捆綁好,方便運輸。這活兒比彎著腰割麥輕鬆一些,但需要蹲在地上,向前挪動著做,不累腰,很鍛鍊腿。剛開始蹲下挪動著幹活的時候,腿部很痠痛,過一兩天就適應了。農村裡平時就是端著碗蹲下吃飯,只是蹲的期間短些而已,總算有些蹲著的基礎。


割麥子。那時,我們家缺掙工分的勞動力,割麥是麥收勞動中最苦最累的活,掙工分多,大約在十四五歲的時候,就拿著鐮刀,同大人們一起割麥了。記得第一次割麥時,鐮刀割到腿上,包紮後繼續割。後來小心點,就再也沒有割傷到自己。割麥一天下來,腰都疼得直不起來,手臂被麥子扎的紅腫痛癢,現在想想,都很害怕割麥。


拉麥捆。每當割麥累得腰疼厲害了,就拉運麥捆。把一個個麥捆碼放裝在平板車上,拉運到生產隊的打麥場上。然後把麥捆解開捆,弄散了,鋪展在地上厚厚一層,讓毒辣辣的太陽曬乾。這拉運麥捆的活兒,不累腰,不累腿,相對割麥、捆麥來說,算是比較好的。


打麥場。打麥場面打麥的活,一般是安排給年老體弱的老年人,我也偶爾參加過。主要是牛拉石碾子壓麥脫粒,人跟在後面翻開麥稈,一遍又一遍,直到把麥粒完全碾壓下來。後來生產隊有了機械脫粒機,就往脫粒機裡喂裝麥稈,這活兒不累,就是特別髒,一會兒就弄得渾身上下都是帶有麥鏽的塵土,也不知那時人們為啥沒想到戴口罩,穿上防塵外衣。

我唯一沒有做過的麥收活,是揚場,就是用木鍁往空中高高揚撒麥子,麥粒在空中散開,很是好看的畫面感,麥穰及破碎的麥秸隨風飄走,只剩沉甸甸的麥粒落在面前的地上。這是很有技巧的活,只有幹農活的老把式玩的轉。



過去的麥收,很艱苦,但這艱苦中也有很美好的回憶。記憶特別深刻的,是每當麥收時節,生產隊都要支上兩口大鍋,集體開伙,偶爾會吃上一頓豬肉燉土豆,像過年一樣值得期待。特別是隔三差五的來一次豬肉茶、羊肉茶,就是鹹麵湯裡放點切細碎的豬肉、羊肉、生薑、大蔥和香菜,真是人間難得喝一回的美味。

現在農村的麥收,都用上了收割機,不復再有舊時的忙碌勞累。幾十年前的麥收情景,已成為定格在記憶深處的畫面,只能在回想中浮現,再也難以見到。

太陽昇Sun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一到這個時節,生產隊開始忙碌起來了,大人們都是拿著鐮刀,帶上乾糧,早上五點多就到田裡收麥子了。等我上學走的時候,馬車已經穿梭在路上了。垛的好高的拉麥子的車,只能聽到牲口脖子上鈴鐺的聲音。

那個時候,每個黑油的臉上,都帶漏著笑容。豐收的時候,農民就是盼望著這個時候呢。

每個生產隊都有自己打麥子用的場。每個場上,都是垛著幾十個很高的大垛。在中間的大場上,有牲口拉著石磙(石頭碾),不停的在鋪好的麥子上轉著圈。也有人在旁邊的場地上,拿著木偢揚著場(把麥子揚在空中,麥中草屑隨風颳走,剩下就更乾淨了)。

那個時候,是我們這樣的小孩子最高興的時候。有時候學校安排去集體拾麥,每個人手提一個竹籃,到已經收過麥子的地裡拾麥穗。我們一是不用上課,而且拾的麥子還要稱一下,有一毛,最多兩毛的報酬呢。那可是我們手裡的鉅款了,買個冰棍才一分錢呢!不過,那時候真的是冰棍。

每個生產隊都安排勞力晚上去看麥場。我們小時很多都是在麥場玩耍,地方大,有麥垛,捉迷藏的好地方。

最主要的是麥場離菜地很近,收麥的時節,茄子黃瓜西紅柿都已經成熟了,我們晚上餓不餓,都是要溜到集體的菜地裡,弄些新鮮的蔬菜。有時候,大人們也弄些麥子,換著西瓜吃。我們當然少不了吃些。

收完麥子後,除了交公糧,剩下的按勞力分到每戶家裡。每一家的生活會改善一些,白麵的饃饃基本都要吃上一段時間的。

那時候記憶最深的還有,收完麥子後,每個生產隊都會要不在村裡放電影,要不就是晚上手扶拖拉機拉著人到市裡看唱戲。我跟著熱鬧了幾次。

後來,分產到戶了。掛在樹上的鐘,也沒有人敲了,也沒有收麥打場的熱鬧場面了。漸漸的都遠去了,只有童年的回憶一直都在!


路遙lgy


人生苦短,轉眼百年!

有打麥場經歷的人已不年輕,作為(19)零零後的我有著深深的記憶。

在那個火紅的年代,在毛澤東思想的領導下,人們鬥志昂揚,女人是不愛紅裝愛武裝,男人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大家都在生產隊裡勞動,特別是三夏麥收,標語上牆,農村一片繁忙的景象,沒有機械化,小鐮刀磨的鋒鋒快,青壯年是麥收的主力軍,婦女也不甘落後,運輸工具一般是馬車,喔喔 駕。

白天麥收,晚上就得打夜班,給小麥脫粒,那時候,農村沒有通電,也不叫村啊莊啊的,統一是生產大隊,鄉鎮叫公社,每個大隊都自備一臺發電機,到了晚上,各個隊的隊長就在大喇叭上喊,社員們主意了,今天晚上,打麥子,全都上麥場。小孩子在家黑咕隆咚沒意思,也跟著大人上麥場了,麥場上簡直是燈火通明,大人們忙忙碌碌,我們小孩子樂的東跑西顛,捉迷藏,上菜園裡偷黃瓜,在像小山似的麥秧低部扣洞是我們最願乾的,用我們的雙手努力的把麥秧扣個深深的洞,在裡面藏起來,等大人們找,大人們喊我們回家,我們就是不搭理,家長們喊了幾聲就回家睡覺了,我們也依依不捨的滾回了家,這期間發生了一件大事,有一次,一個小屁孩在麥秧洞玩,由於太累了,迷迷糊糊睡著了,沒有回家,第二天早晨,家長髮現孩子少了一個,驚動了全村,就怕孩子洗澡(游泳)溺水了,或者有其他什麼危險,男女老少到處喊吶,最後這個小孩自己爬出來,大夥兒的心才落下,反正一頓胖揍是免不了的。

回憶當年,真是無憂無慮,一年也看不上幾次電影,更別說什麼電子產品了,木有玩具自己做,那時真的很窮,很開心!

致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張愚哥哥


忘不了麥收的場景。

我是農村考出來,跳農門的。記得很清,從1983年幹到2003年,二十來年每年都大幹三夏,戰酷暑,經歷了人割到機割,捆麥子,運到麥場,機器脫粒中我常負責往機器中入麥子,手指尖皮膚都被磨掉了,使用聯合收割機時期,我脫產了。



回想起來,麥收雖累,但那個時候年輕,吃得香,睡得香,反而成為了美好回憶!發些圖片分享,我看這些圖,是享受,不知道能不能勾起您的回憶!


江軍精舍


小時候收麥子的情景還記得嗎?多麼久違的問題,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擁上心頭,忽然幸福感,快樂感滿滿!不過小時侯應該沒這種體會吧!雖然有痛苦無奈,但也有些許快樂吧!

痛苦無奈——收麥子時候的天氣已經開始入夏了,一早就被父母叫從睡夢中叫起來,迷迷糊糊的,哈欠一個接一個的打,怎麼這麼煩人呀,瞌睡都沒睡醒,都給叫起來,雖然心裡特別不舒服,但也不敢違抗父母的命令,只能無奈的拿著鐮刀背起背篼跟著父母屁顛屁顛的到坡上收麥子!


來到地裡,天啦,怎麼這麼多呀,我老爸老媽為什麼不少種點呢,這麼多,什麼時候才能受得完呀,一鐮刀一鐮刀的割呀,割呀,一會又看,怎麼一點都沒少呢?麥子的上面的毛毛刺的難受死了,不想割呀!心想著,沒事,爸媽也在割呢,偷偷懶也是可以的,可我的這點小心思哪能逃過我老媽的法眼呀,馬上就說,你,你,過來,今天你一個人給那裡的一塊割完就可以回家,咦,眼睛一亮,老媽說的那一塊那麼小,一下就割完了,回家睡覺,也不用曬太陽了,一下飛快跑到老媽分配的那塊小地,也不知是哪裡來的力量,懶蟲跟瞌睡一下子就沒了,就一個念頭,快點割,快點割,割完就可以回家了,可不知是速度快了還是怎麼的,割到手了,那才叫一個疼呀,哇的一聲,驚動了我爸媽,他們什麼都不顧的跑到我身邊,那才叫一個心疼呀,么兒,媽媽帶你回家,我們不割了。


快樂的時光——就是收完麥子後,爸媽用麥子換回麵粉,再弄上點臘肉,包包子,臘肉包,那才叫一個好吃,想想都都流口水了,做一桌子好吃的菜,哇!全是我喜歡吃的,一家人吃的甭提有多開心!好懷念跟家人一起收麥子的情節呀!!

以上就是我小時候收麥子的經歷,朋友們,你們有哪些收麥子的經歷呢,歡迎關注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