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擊穿二戰期間盟軍所有坦克的裝甲-德國犀牛坦克殲擊車


“犀牛”坦克殲擊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以Ⅲ號/Ⅳ號坦克混種車體為基礎,開發出來的一款坦克殲擊車。納粹德國侵略軍的裝甲洪流湧入蘇聯大地後,開始時一帆風順,但很快就遭到蘇聯紅軍T-34坦克等的頑強抵抗,而德軍的TⅢ/TⅣ坦克根本不是對手。德軍用來對付T-34坦克的,主要是牽引式的Pak43/1式88毫米反坦克炮。這種反坦克炮機動性極差。為此德軍迫切需要將這種火炮裝到履帶式底盤上,製成自行火炮。首先選中的是Ⅲ/Ⅳ坦克的底盤。

“犀牛”自行反坦克炮的戰鬥全重為24噸,比基型車四號坦克重了4噸多。乘員為4人。車全長8.44米,車體長5.8米,車寬2.86米,車高2.65米。從圖中可以看出,由於戰鬥室下部佈置了燃油箱等,再加上炮架佈置在動力艙的上部,使車高抬得很高,這也是“犀牛”自行反坦克炮的一個缺點。車體及上部戰鬥室為鋼裝甲焊接和螺栓連接混合式結構。裝甲板較薄,厚度為10~30毫米。部分車體甲板採用螺栓連接結構,也是為了便於從車上拆卸發動機。

“犀牛”的主炮為PaK43/1型火炮,倍徑為71,在二戰期間是對付美軍和蘇聯紅軍中型和重型坦克的主力。不但擁有長炮身,連彈筒的長度也很突出。該炮發射被帽穿甲彈(彈丸重10千克,彈藥重23千克)時,在1 000米射程上穿甲厚度為167毫米;在2 000米射程上穿甲厚度達139毫米。如用上鎢芯彈,在2 000米的射程上,可以擊穿184毫米厚的鋼裝甲。也就是說,它可以擊穿二戰期間盟軍所有坦克的裝甲。


實戰中曾出現“犀牛”的88毫米火炮在3 500米的射擊距離上擊毀6輛T-34中型坦克的記錄。除了榴彈和穿甲彈外,在彈種中還有破甲彈。彈藥基數為40發。其中,戰鬥室兩側各8發,戰鬥室底部存放24發。發射榴彈(彈丸重9.4千克,彈藥重19.3千克)時的最大射程達17 500米。據說,還有一次,“犀牛”自行炮在600米的射擊距離上從後面擊中一輛T-34坦克,將發動機拋出到車體5米開外(估計是引爆燃油箱的結果),其威力之大可見一斑。

1943~1945年間生產的“犀牛”自行反坦克炮,幾乎全部裝備給德軍獨立重型坦克殲擊車營。先後裝備“犀牛”自行反坦克炮的德軍部隊有:第560重型殲擊坦克車營、第655重型坦克殲擊車營和第525重型坦克殲擊營等。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犀牛”首先亮相,在和蘇軍T-34-76坦克的較量中,“犀牛”佔盡上風。但是,由於蘇軍坦克數量多,又有SU-152自行火炮和“喀秋莎”火箭炮的支援,最終失敗的是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