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神不至 作品乏味

心神不至 作品乏味

宋鳳洲

2015.11.27

一副書畫作品創作的好不好,或說一副作品發揮的怎麼樣?作者心裡最清楚。而最能影響作品質量的因素,要屬作者的心情!因為藝術創作,是心靈的結果(書法是心畫)。無論誰,大師也好,名家也好,老師也罷,學生也罷,要想發揮出自己應有的藝技水平,都離不開臨場時愉悅舒暢的心神狀態。

相反,若是心神不至,硬要去寫,便創作不出滿意的佳作。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應急之作難免失意

由於臨時任務邀寫,即限定了時間,限制了內容,限制了尺寸大小,甚至還規定了字體。這就容易造成作者心情緊張和壓抑,從而心手不便,捉襟見肘。

除了心情不能從容外,也有工具不備的情況。如身臨生地,文房用品不熟悉,不順手,所要書寫的內容生疏,若再有場地不適和人員干擾,結果造成心神難定,效果欠佳。

二、應酬不免湊數

由於打點關係或無禮索要,作者不很用心或並不情願;或因討價還價過分,作者心不耐煩;或因長者、領導、經紀人的指令和加碼,作者無奈,勢必出現心力勞累只得應酬。

即便收藏者已經投資,由於不斷催促或貪心多要作品,都會導致作品倉促、欠佳或濫竽充數。

三、五乖無法得意

五乖(guai),是指五種不合時宜的情況。

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其《書譜序》裡指出:"心遽(ju)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他是說,有五種影響書寫的不利條件,不能作書。寫也寫不好,稱之為乖。

按照他說的順序,一是心存驚慌,身體倦懶;二是意不情願,迫於壓力;三是氣候不佳,風雨暑寒;四是器具不善,紙墨不佳;五是心神不至,隨手妄動。

孫過庭的五乖,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告誡人們和幫助書寫者認識和排除這些影響書法創作和臨場發揮的不利因素,從而變被動為主動,減少失誤和失敗。

那麼,何時作書才適宜呢?孫過庭緊接著又提出了"五和"理論。他說:"神怡務閒,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的確是這樣,作者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心情舒暢和工作之餘的閒暇裡;當感恩報答有功於己和饋贈摯友知己之時;當天清氣爽,風和日麗環境下;當筆墨紙硯和文詞順手滿意時;當激情所至,偶然想寫字的情況下,都是適合作書的時機。這時寫出來的字,就會順情達意,心花注墨,神采落紙,天趣縱貫,奇妙橫生。無意於佳而佳,似有神助!

對此,筆者也有切身體會。每當遇到心閒神逸,下筆也覺輕快;每當趕上書寫的詞語美妙,落墨也覺酐暢;每當字奉有恩之長,書贈前來資助之,還與慷慨投資收藏者之時,往往更能超長髮揮。這或許是感激之情,無愧於心,爭臉之氣的奮勉。相反,遇到務忙心累,強逼而書,就不順手;遇到無理索要,無情多求,便心生厭倦,怎麼也調動不出積極性來。

總之,書法創作不僅需要才情,更需要心情。心神不至難出佳作,難得作品韻味和神采!


心神不至 作品乏味


心神不至 作品乏味


心神不至 作品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