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不見面,專利預審照樣辦——瀋陽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多措並舉為企業服務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瀋陽)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積極應對疫情挑戰,在有效落實各項疫情防控工作措施的基礎上,打破常規,多措並舉,深化服務。

一是通過公眾號宣傳、點對點聯繫等有效方式和途徑,及時發佈了專利預審相關事項,告知創新主體,最大限度消除春節假期延長影響,提高預審效率,確保符合審查時限要求。二是對在審專利申請,建立專案跟蹤,專人負責、加快進度,及時聯繫申請人,反饋辦理進度、說明辦理情況、指導辦理流程;對因疫情防控影響未能及時響應預審通知的申請人,依規適當延長答覆時限。三是積極引導創新主體通過網絡、自助設備等“不見面”方式提交申請;積極推行電話、電子郵件、微信公眾號留言等“非接觸式”諮詢服務,最大限度減少人群聚集傳播風險,阻斷病毒傳播渠道的同時,確保正常工作有序進行。

遼寧航空智能製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瀋陽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備案的226家創新主體之一。該公司的一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在除夕前一天通過了預審,急需辦理相關手續,開啟專利審查“綠色通道”。然而,由於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春節假期延長,負責該案件的預審員又因返鄉探親回沈後處於隔離觀察狀態,無法到崗辦公,根據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保密要求又無法遠程在線進行預審打標,該公司的專利申請預審手續無法按照常規快速辦理完成。為了有效維護企業利益,切實做好創新主體專利申請預審服務工作,保護中心立即緊急協調其他在崗預審人員,通過電話、視頻與原預審員溝通聯繫,逐一核對、落實案件預審的各個流程、環節和相關材料、手續,整理完備後及時為該企業進行了辦理,確保專利申請及時順利進入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快速審查流程,快捷有效保障了申請人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