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不種,還要選擇外出打工,為什麼?怎麼辦?

迎風飄揚779


近些年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變,農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物質生活也相對比較富裕。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農村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比如說土地的拋荒現象比較嚴重。其實大家都知道農村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但是現在由於種地掙不到錢,所以很多人不願意繼續耕種土地,而是外出打工。那麼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解決農村土地拋荒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第一,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有償流轉

其實我們都知道,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一部分農民脫離農業生產,這是一種必然現象。而放棄土地耕作的這部分農民,進城務工可能是更好的選擇,但他們所擁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則不能完全荒廢,而是應該選擇通過租賃轉讓流轉的方式將經營權轉讓給那些有需要的種糧大戶,農業合作社和涉農新興企業。這樣的話可以保證農村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農民的收益。可以說這是解決農村土地拋荒問題的關鍵因素和措施,各地應該加以研究和加快推進。

第二,鼓勵農民從事規模化生產種植

之所以現在很多農民外出打工,是因為零散的小戶經營種植掙不到錢,有時候甚至種地的收益比不上其購買物資和人工的開支。在這種情況下,農業只有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種植,來增加產量,達到規模效益。從事規模化種植,還可以提高機械水平,提高現代化種植的技術運用,以更高效的機械種植來代替人工,從而減少和降低勞動成本,提高勞動效益,讓農民的收益增多,這樣才能讓土地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

第三,積極實行退耕還林政策

對於山區農村來講,由於很多土地處於丘陵和陡坡地帶,不利於機械化作業也不利於開展高效種植,對於這樣的土地現在大多處於拋荒狀態。但是如果不進行管理,不加強水利建設,有可能導致水土流失,所以可以採取退耕還林的措施,在那些山坡地帶的貧瘠土壤中種植樹木,以此來改善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從而保證農村的生態環境,也給農民帶來一定的收益,特別是種植經濟型林木和果樹。

第四,不斷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

農民種植糧食和其他的農產品,要想銷售出去獲得利潤就需要價格有優勢,如果沒有一個相對較好的價格,可能種植的收益比較低,無法應對越來越高的成本開支。我們都知道現在主要糧食的價格處於比較低的水平,而農產品同樣存在滯銷問題,如何解決這兩點將成為農民種植土地的關鍵要素。農民只有在種地掙錢的情況下,才願意投入精力和顧慮去種地,如果種地掙不到錢,沒有人願意繼續耕種。所以不斷的提高種植效益是讓農民繼續耕種土地的關鍵。

總的來說,現在農村土地拋荒狀態確實比較嚴重,因為小規模零散種植收益比較低,再加上由於生活的成本不斷上漲,老百姓只能通過去打工來獲得穩定的收益。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希望農民繼續種植,從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減少拋荒狀態,對此您怎麼看的?您覺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什麼好的辦法或您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





信陽小楊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先說一下農民是有土地,比如我家倆畝多地,我們是兄弟倆個人,老爸老媽,每人娶一個老婆,現在是每個人倆個小孩,就是一起十個人倆畝多地,平均下來就是倆分地多一點。每個人就是150個平方左右,一分地66.6個平方。

2.倆畝多地養十個人你認為養的起麼,除非種錢。種糧食倆畝地最多賺倆千快錢。剛好夠小孩一個月的奶粉。難道其他的人家都餓死麼。

3.為什麼出去打工,是應為打工雖然賺不了什麼錢,但是打工能養家餬口。要是全部都在家種地沒收入,肥料錢都買不起。更別說奶粉錢。又要跟以前一樣都餓死,打工可以讓家裡的生活過的好一點。

4.我們家的地老人也在種,沒荒在那裡。


鄉民小邱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是農村人,我們這裡每個人的土地是很少的,一個人只有一畝三分地,一家三口人的地加起來是很少,每年種的莊稼兌現根本不夠一家人開銷的,還要在留點自己吃的,在留點子種的,根本沒有多少錢的,所以要選擇去外面打工的,在外面找到好一點的單位每年的收入也不少的,還有就是現在單位裡面都是要交社保的,趁著現在年輕在外面好好上班,等到社保交齊了,小孩也都有成就了,那個時候我們就選擇回農村老家了,在老家種點地,在養點雞鴨鵝在養點花花草草,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但是有的地方不一樣的,因為他們的土地很多的,一家人都有幾十畝地的那樣他們也根本不用出去上班了,一年的收入也不少的,不是不得已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呢,在家裡陪父母孩子多好呢。我的回答完了希望你能喜歡。





二姐走鄉村


農民為什麼選擇自已的土地不種而選擇外出打工,我就是這類型的人,現在我家現有人口5人,當時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時家裡人口3人,我們這裡平均分的土地是0.7畝,也就是現在我家共有土地兩畝多一點。加之我們這裡當時分土地時把每一塊土地一家分一點,導致我家兩畝土地有7個地方,又用不了機械,只能手工操作,根本沒辦法種,所以只得靠外出打工謀求生計。


土生土長鄉下人


農民擁有自己土地一般農民不願意去種地有好多,我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玄武鎮時口行政村的,我們村莊的土地大部分都外包出去了,比如說種玉米,一畝地收成好的情況下能達到1千多斤,現在玉米價格是8毛多,一畝地才賣到800多塊錢,除掉肥料錢,和農藥錢再加上機器收割錢,種子錢,一畝地算下來,這一季子的收成就賺不到錢,再說現外出打工一天的工資基本上200元到300元左右,一畝地的玉米錢,就相當於外出打工的2到3天的工錢,為了收那幾畝地的玉米,你還要買車票回家,收秋,外面的工作還要停工,太麻煩,現在的農民都不願回家種地了!


鄉村阿星唄


大家好:[玫瑰][玫瑰][玫瑰]

農民擁有土地,可是越來越不想種地了。主要有幾種原因。

第一,天災。農民把玉米種到地裡以後,幾場雨下來,漲勢喜人,枝繁葉茂,可到了該開花受粉的時候,一個多月不下雨。地貧瘠的,慢慢乾枯了,顆粒無收。好點的地,接個小線柱,一畝地收200斤玉米。除去種子,農藥,化肥,還得賠錢。不掙錢,老百姓 不願意種了。

第二,土地面積太小。農村土地分5類地。一類最肥,第5類最貧瘠。基本每家都要分幾塊,有3分的,有1畝的,有8分的。大型機械無法作業。都是用小拖拉機犁地。費時費力,也賣不了幾個錢,乾脆就撂荒了。

第三, 這幾年,糧價降低。前幾年,小麥國家保護價是每斤1.2元左右,現在是每斤1.12元左右。玉米前幾年每斤1.2元,現在是每斤8毛多。而化肥,農藥卻比以前貴很多。

第四,現在農村的孩子說媳婦,買房是少不了的,不然就可能打光棍。兒子結婚需要更多的錢。農民不去城市打拼,不能坐以待斃吧,種了一年的地的收入,還不如進城打工一個月的收入,就算是累點苦點,身為農民工都能接受,畢竟現在太需要錢了,而依靠土地真心的不能滿足這些需要了。

我說了4點,是自己的觀點,希望朋友們鼓勵,支持,批評,指正。[玫瑰][玫瑰][玫瑰]謝謝。






海底的魚鷹


農民擁有土地不種,出去打工

先說說種地吧!以前家裡增加人口會分地的,也就相當於,多了一個人,要給他口糧。後來就不分地了,那增加人口了怎麼辦,村裡把空閒的地開發出來讓人們承包。

承包地,承包費,水費,肥料費,耕地,種地,收割,都機械化,都是費用,這一年下來,把糧食賣了剩不下多少錢。還不夠外出打工一月的費用呢!

把糧食賣了換成了錢,吃麵什麼的又得花錢買,現在物價高,吃,穿,孩子的開銷,自己家種幾畝地,解決不了一家子的開銷,當然要把地租出去,外出打工掙錢。

所以現在大多數人把自己地租出去,讓後自己去打工。

再有就是種地的,租的地多,種的多了才會多點點收入,其實也多不了多少。

再說說農村家裡有兒子的,有兒子的要結婚,就要害新房,結婚也要彩禮錢,就現在的物價,種地一年收入兩千多,不吃不喝也攢不夠蓋房子的錢,還不如出去打工呢!打工一個月少了也能掙兩三千。

這一對比就出來了,為什麼有地不種要出去打工。




正定囝哥


我是農民光頭三,很高興回答你這個農民有地不種的問題。其他地方我不知道,就說說我們村的情況吧!

第一個問題:農民為什麼有地不種?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1土地不夠集中化,難管理,糧食不值錢。我們這裡還是一家一戶的耕作方式,地塊太分散,不能使用大型機械。

2沒有水,前幾年國家大力扶持農業,給村裡打井,在地裡通電,上機器,硬化道路。本來是可以種地的。但是我們村的井都是假井,井邊的小房裡根本沒有機器。只能靠天吃飯,且一年只能種一季。加上糧食不值錢,所以就沒人種了。

二,打工遠比種莊稼賺錢賺的多。你在家種十畝地,算上成本,算上人工成本。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甚至年頭不好,收成不好,糧食行情不好,還要賠錢。在外打工吃住都在外面,且最低工資標準都比種一年地強太多倍。

三,農轉非,好多年輕人,在城裡買了房,工作,孩子教育都在城市發現。誰還會回農村種地呢?

然後第二個問題,怎麼解決人們不種地的問題呢?

國家出臺了好多農村措施。農戶把土地流轉出去,承包給種地大戶。如果農民想種地,需要國家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希望國家能夠在貸款方面給予農民大力支持。有了資金支持,農民自然就想著回農村種地創業了。

以上是我的觀點,不夠全面,一樣大家發表各自的意見。幫助我們農民把土地盤活起來,給國家還有農民自己創造更多經歷效益。





農民光頭三


因為種地搞不到多少錢。有時碰到風不調雨不順的季節,還倒貼錢。當然不願在家種地了!聽老家的親戚講,隨便到工地上幹一年,也能掙六七萬元。何樂而不為呢!要想改變這種面貌也不難,提高農產品的價格,降低化肥、農藥、農耕機械用油價格。或多建鄉鎮企業、農副產品加工廠,糧油加工廠,就地取材,就地用工和農業轉型,農民工打死也不會外出打工了!





豫西老楊


農民自有土地貧瘠,不成片,無法成規模化種植。

勞動強度大,相當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投入成本高,收益差。耕地犂土,播種移栽,除草追肥,噴藥除害,成熟收割。開倉儲,待價而售。春、夏、秋、冬一個輪迴下來還可能見不到錢在哪,可是日常生活開支和看病等卻是概不賒賬。

農業還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風調雨順還可以豐收。洪澇、乾旱就得減產減收。

單位時間創造的勞動價值低。從種地帶來的土地產值跟不上生活的物價與消費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