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别让木匠式育儿毁了你和孩子的人生

前段时间,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聊到教育成了全民焦点,焦虑一词更是成了教育搜索的关键词

,互联网上平均每天都有近千篇的文章在贩卖育儿焦虑。

市面上教父母如何做家长的育儿书多如牛毛,有些育儿专家会告诉你,早点让孩子和父母分床睡好。有些育儿专家又告诉你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应该给孩子更多关爱。

我们整天被这些各派的育儿专家指南困扰,不但没有改善孩子的人生,反而让家长更焦虑,毁了家长的人生,也毁了孩子的童年。

其实,要想真正做好父母,我们不仅要掌握“术”,更先要理解“道”,也就是做父母为什么总是这么焦虑呢?在当今社会讯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呢?又应该怎么做呢?


顶级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别让木匠式育儿毁了你和孩子的人生

就如美国学者西蒙·斯涅克的经典黄金图里提到的,最重要的知道“为什么”,其次才是“做什么”,最后才是“怎么做”,只有解决了核心问题,育儿方法才能水到渠成。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顶级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园丁与木匠》一书中,告诉广大父母焦虑的治疗方法,我们应该做一个园丁式父母而不是木匠式父母,更是启发你的深层思考:做父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顶级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别让木匠式育儿毁了你和孩子的人生

01.什么是木匠型?园丁型父母呢?

木匠型:比喻像木匠那样在既定的施工图纸上,通过精确控制,把孩子塑造成符合父母特定目标的人。

前段时间播出的《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乔英子妈妈就是典型的木匠型母亲。明知孩子的梦想是考中国国家航天局,却被妈妈宋倩直接划掉,改成高考上700分,要考上清华的梦想。

这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梦想强压在孩子身上,最终这种爱的压力让英子情绪崩溃,离家出走,甚至想跳海。

木匠型父母,总是借爱的名义去给孩子设定自己想要的人生,最后可能是毁了孩子,也毁了大人....。

顶级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别让木匠式育儿毁了你和孩子的人生

园丁型:比喻像管理花园的园丁,主要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土壤、肥料、水分、阳光,用爱把孩子包围,让他成长、独立和欣欣向上。

现已61岁的香港歌手陈美龄,在14岁就出道当歌星,与邓丽君、山口百惠齐名。

在她红透半边的时候,却选择退隐,向世界名校的教育学进攻,从一线歌星到斯坦福教育学博士妈妈,更为神奇的是,在她自己毕业后,还把家里3个儿子全都送进了世界名校。

她在分享育儿经验的时候,特别提到不要替孩子规划人生,替孩子做选择。

她的大儿子在高中时想去美国留学,原本她希望孩儿子选择全美NO1的学校,结果他儿子选择的是NO7的学校。

陈美龄尊重孩子的选择,没有过多干涉。没想到儿子选的这个学校很有特色,对每个新生都配一匹马,每天要先照顾好马,才去吃早饭,让他的儿子不仅功课也好,还很有责任感。

顶级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别让木匠式育儿毁了你和孩子的人生

两种不同的养育模式,塑造出不同个性的孩子。大部分父母在追求把孩子变得成功或聪明的时候,却忘了只有聪明远远不够,让孩子变得身心强健才能更好适应社会。

就如《园丁与木匠》作者所说,父母并不是木匠,儿女不是父母雕琢的作品,而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孩子有自己的特性,父母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她在书中说道:

“为人父母能获得的最大回报不是孩子的成绩或奖杯,也不是他们的毕业仪式或结婚典礼。回报来自和他们的孩子朝夕相处带来的身心愉悦,同时也来自孩子在与你的点滴相处中体验到的满足与幸福。”

家长不能确保孩子将来一定成功,不能确保孩子一定聪明,也不能确保孩子一定幸福。家长要做的不是给孩子制定发展路线。<strong>家长能做的,是让孩子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具备抗打击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顶级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别让木匠式育儿毁了你和孩子的人生

02.传统家庭教育的误区

误区一:家长把育儿当做“完成工作”,而不是“建立关系”。

很多父母在没有准备好就忽然成为了父母,然后就陷入漫长的带娃情景中,长达20年,没有加班工资,还有一大堆体力活。

大多数父母养育的目标就是为让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很容易陷入木匠式父母的教养模式中。其实,每个孩子都不相同,都有自己的特性。

不管孩子是安静还是外向,爱冒险还是胆小,爱学习还是爱画画,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个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让这个环境充满变化、创新和新奇,帮助他们无限发展。<strong>为人父母,本质就是爱。

所以,父母与孩子建立关系的核心就是建立尊重和信任。信任的基础就是你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选择。让他学会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帮助孩子从无序向成人的有序探索,拥有适应社会的能力,然后静待孩子的花开。


顶级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别让木匠式育儿毁了你和孩子的人生

误区二:孩子爱玩会浪费时间,会玩物丧志。

玩本来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六岁以下的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玩。可是玩在中国父母、老师的眼里是浪费时间,是不必要的。所以家长一见孩子玩,就会火冒三丈,特别是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吸引更是陷入恐慌,还有些家长把玩设计成一种奖励或休息。

所以,学校体育课常常被主科老师霸占,课间10分钟成为老师拖堂理由,孩子上补习班的时间越来越多了。每天就在上学、放学、去补习班、回家的路上。越来越多的孩子书包更重了,眼镜更厚了,脑袋更呆了。

与孩子天性相背离,一定会物极必反。唯有找到孩子学习的规律,归还孩子玩耍的本性,尊重各年龄阶段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达到父母想要的目的


顶级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别让木匠式育儿毁了你和孩子的人生

03.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

某机构研究表明:<strong>2019年中国父母焦虑孩子的主要问题还是孩子的学习,特别是考试成绩。所以,只要孩子的学习能力提升了,父母的焦虑就会大大减少,家庭亲子关系也会提升。

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艾莉森·高普尼克以其毕生的研究深刻地揭示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高手,如果你想做有远见的父母,那千万不要让孩子过早进入成人学习模式,更不要用成人的思考模式给孩子设限。

高普尼克博士做了大量关于孩子在玩中如何学习的研究,她指出孩子就是在边玩边学、边看边学、边听边学,边练边学中去学习的,我们一定要遵从孩子的学习规律。

001 孩子学习的三个渠道。

第一个渠道:是摸索。这是动物学习的本能。比如这个东西好不好吃,那个东西是软是硬。经常看到小婴儿去舔自己的小脚丫就是在模索的表现,小婴儿不知道脚是闻的,一切用嘴去试错,如果做错了吸取教训再来,在试错中让孩子得到学习。

第二个渠道:是模仿。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跟着模仿。孩子是最善于模仿,从出生开始就在模仿大人的表情,动作及声音。通过模仿,让孩子去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模仿是最有效的因果学习形式。

有个实验是这样的。在桌子上有一辆玩具小汽车,当玩具车撞到了左边的盒子,小汽车就会闪光;撞到右边的盒子,就什么也不发生。才两岁大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将汽车撞向要闪光的盒子,而且专门撞左边的盒子。

所以,孩子不是模仿你的所有动作,他只模仿你成功的动作,只模仿跟他关系好的人的动作。

<strong>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高级又高效的。

顶级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别让木匠式育儿毁了你和孩子的人生

第三个渠道是听说。这个只有人类才有的本能。现代的父母教育孩子最常用的方法还是说教。从在肚子里的时候,就让妈妈多给孩子说话,是早教常用的方法。出生后,每晚给孩子讲故事,多给孩子说说话,都是为了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提升表达力。

还有些孩子从小就爱问问题,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很多家长有耐心地回答,保持住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所以说,儿童学习的渠道和方法是不同于大人的,他们的学习更主动,更智能,模仿和听说是主要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必须很靠谱,首先要和孩子有亲密的关系,让孩子觉得和你在一起有安全感,就愿意模仿你。同时还要知识丰富,心地善良。孩子就是你的镜子,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也会这样。

顶级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别让木匠式育儿毁了你和孩子的人生

002 玩中如何学习

孩子在玩中是如何学习的呢?,常见的有三种场景:

1、与同伴玩 。孩子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一起打闹和互相追逐嬉戏。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就不太喜欢跟着家长玩,而是喜欢和同学、朋友玩。有的孩子本来不爱打游戏,可是同学们在玩,孩子就会主动去学习这个游戏,是为了加入同学社交圈。

这种与同伴玩其实就是学习如何社交,提升社交能力。所以说,只要在安全范围内,家长不要阻止孩子打闹,打闹都是一种社交演练,都是一种学习。


顶级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别让木匠式育儿毁了你和孩子的人生

2、玩玩具。孩子小的时候,最喜欢就是玩玩具,而且喜欢买很多玩具,即使坏了也舍不得扔,所以很多孩子的房间里都摆有大量的玩具。

我们大人常常只注意孩子总是喜欢新奇的玩具,其实观察孩子玩玩具的玩法,才是孩子学习的差异。

就像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的:婴儿总是在寻找一个事实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是错误的,他们主要通过玩耍和探索来发现这些事实。而成人经常会关注那些已知的东西。

玩玩具还有很多好处,不仅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而且还培养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


顶级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别让木匠式育儿毁了你和孩子的人生

3、假装。很多动物都会打闹和玩玩具,但是只有人类的孩子会假装。假装就是角色扮演,比如假装做饭、假装喂养洋娃娃当妈妈。

通过实验证明,让孩子多玩假装,能激发他们想象不同可能性的能力。而且能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比如他是不是开心、有什么欲望....,这个能力在学术上叫做”心智理论“。

孩子为什么喜欢假装的游戏呢?就是在思考这世界上可能存在的其它方式的能力,这也是人类强大的学习能力的核心。

所以说,孩子间的打闹和玩玩具不仅能增加大脑的可塑性,而且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做好准备。

所以玩既不是浪费时间也不是休息和奖励,玩就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玩是一种孩子的需求

既然玩对孩子这么重要,对于家长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不要破坏孩子的”玩“,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其次就是提供玩具,不一定是多昂贵的玩具,简单的小木棍也行。最后还可以参与到孩子的玩中,一起引导或探索。

顶级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别让木匠式育儿毁了你和孩子的人生

04.结语

为人父母是在一系列矛盾中寻找平衡的艺术。也许看了这些育儿书,仍然会对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单方面觉得是对孩子好。

虽然做父母的我们也每天都在怀疑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是错误的,也许我们永远做不到育儿书上那么理想的父母,但是你要学会反思自己,承认孩子最终有一天还是要自己去独当一面。

孩子的独立成长与对父母的依赖本身也是矛盾的,也是没有万能的解决方案。

但是做为家长的我们已经开始思考和反思,这才是开始。

为人父母的本质是提供爱。

什么是父母对孩子正确的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接纳、信任的环境,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鼓励和赞赏他们的每一次努力,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到。

这才是纯粹的爱。为人父母要成为一座桥梁,沟通起孩子的过去和未来。


【 2020年原创文章:4/100。我是如颖随行,家有女儿一枚,专注家庭教育,每年阅读100+本书,为你推荐育儿书籍及干货,专注孩子学习力和情绪管理,欢迎关注我,和孩子一起成长。@如颖随行育儿经 】

育儿经典书分享:《园丁与木匠》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