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初有人說的很確切,56℃高溫30分鐘即可殺死新冠病毒?

夢逸星河


56度水,30分鐘的確可以殺滅新冠病毒🦠呀!這個完全沒毛病!

人體高燒40度以上時,可以殺死大部分病毒,新冠也不會例外。

新冠病毒的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質,其高溫耐受力,並不會比普通感冒病毒強多少,能高出一兩度都算奇蹟了!


伊犁老王


別懷疑,這數據是可信的。這數據沒有上萬次實驗出不來,先用1度1分鐘,撈上來一看,這丫沒死,2分鐘,還沒死,3分鐘、4分鐘……8小時,還是不死,得,加溫到2度,從1分鐘開始,一直實驗到8小時,箇中辛苦不言而喻,一直加溫至56度30分鐘時撈上來一看,丫的死了[大笑]


守住做人底線


在“56℃下30分鐘可有效滅活新冠狀病毒”可能是因為以訛傳訛,實際上應該是“56℃下90分鐘可有效滅活新冠狀病毒”。

最早公眾瞭解這個消息的的出處應該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快速指南(第一版)》,文中提及了“根據對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30分鐘、乙醚、75%乙醇……”。也就是說,

對於新冠狀病毒的熱穩定性研究是來自於它的同源病毒SARS病毒。接下來的幾版指南都是這個表述。

我在詳細查詢文獻後,發現指南的描述可能有誤。因為2003年的時候,中國的疾控中心已經對SARS病毒做了熱穩定性的研究,文章題目:Stability of SARS Coronavirus in Human Specimens and Environment and Its Sensitivity to Heating and UV Irradiation,發表在《生物醫學與環境科學(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雜誌上,我簡短做一下介紹:

從SARS患者的咽拭子分離出病毒株,在模擬的人類標本及環境(如常用的材料表面或家庭環境)中評估熱穩定性及紫外線照射穩定性,在每種測試條件下都放置相同量的病毒,評估感染後48小時樣本中病毒感染性的變化(測量病毒感染性有國際統一的方法)。病毒在4℃,室溫(20℃)和37℃下穩定性至少2小時,而且在細胞中的感染能力沒有明顯變化;但在56℃下90分鐘、67℃下60分鐘和75℃下30分鐘就完全失去感染性了

另外,李蘭娟院士主編的供8年制及7年制的教材《感染病學(第3版)》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一節中對SARS病毒的表述也是“56℃90分鐘或75℃30分鐘可使病毒滅活”。

綜合以上,56℃下90分鐘可有效滅活新冠狀病毒才是正確的,希望新一版指南能修改。

為了糾正這個錯誤歡迎大家轉發,如果有不同意見請在下方評論。


臨床藥師藥健康


用蒸煮的方法消毒口罩,應該是可以的。但是,蒸煮過的口罩是否還具有原來的防護能力,估計還沒有人做過實驗,並證明可行。我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當場驗證一次性口罩經過噴灑酒精消毒後漏水,失去防護能力,而沒噴灑消毒酒精的口罩,就是不漏水的有防護能力。


涵劍濤


我想告訴你,40年前我老師說的話:"病毒很難殺滅,例如:肝炎病毒,流感病毒,所以醫院消毒室用高溫高壓消毒罐消毒醫療用品。"


思想者你的思想


我不知道這個標題出現時,有多少人相信?但是我不相信,因為此語無科學論述,一種無法讓人類在常規下,能瞧見摸得著的生物,普通老百姓如何能使用開水煮它?並掐指一算,噢!30分鐘[擦汗]還且能瞧見它在多少度水溫中死亡,太可笑了!

能瞧見,能摸著,我們還會恐慌嗎?既然是生物,能瞧見它的,只有科研人員,但是可能科研人員也無法瞧見它在水溫56度,30分鐘左右死亡,這難度係數很大,無論此時你用鐵板燒烤它,還是水煮它,冬季溫度遇見高溫會出霧氣,顯微鏡可能也會半瞎!還有56度,盛夏也從未達到過,這豈不是要消滅人類嗎?

所以,少出門,少聚會,待到山花爛漫時!病毒自然會亡!



雲海52


也許專家是做過這方面的實驗有確切的實驗數據,對公眾能說敢說。至於其他沒有依據的是不會輕易下結論的,怕誤導公眾。但是以我一個老百姓來說,我就覺得咱老百姓常換口罩常洗手常洗衣服,衣服最好熨一下,相當於高溫消毒,室內定時開窗戶通風,不用消毒劑也罷,還能將節約的消毒劑貢獻給真正需要的地方。


暖暖255458078


就信鍾爺爺的,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出門一定要戴口罩,要勤洗手,別的少信,就算56度可以殺菌,也不可能把自己蒸蒸……


奧麗黑紗公主


聽真專家(鍾老、李蘭娟院士)的,別聽偽專家(不人傳人王八廣等)的。


zjiam


當時是這樣說的。

面對病毒疫情,專家提醒,在56℃高溫下,病毒30分鐘就死亡了。並且,乙醚、75%的乙醇等都可以有效滅活病毒。日常接觸的地方,可以用酒精擦拭消毒,食物則需要煮熟後食用。

高溫30分鐘很重要,持續性。用開水燙是殺不死的[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