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传播,怎么防护?最全防护方案来了,请收好!


气溶胶传播,怎么防护?最全防护方案来了,请收好!

2月8日下午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除了直接传播、接触传播之外,气溶胶传播也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气溶胶传播,怎么防护?最全防护方案来了,请收好!


什么是气溶胶呢?

气溶胶(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

这样的解译应该大部分人都不是很懂。

气溶胶是个翻译词,英文是aerosol,将之翻译成气溶胶,是取它和空气难分难舍,黏黏糊糊之意。

气溶胶就是极小的微粒悬浮在空气中不下沉,简单来说就是云、雾、霾、尘埃、粉末、被污染的空气。比如你在很远的地方就闻到了附近有一家火锅店,邻居家厨房飘出来的饭香味,上厕所时也会产生气溶胶,气溶胶传播随着空气的流动而扩散。而且在密闭环境中更加严重。

气溶胶传播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气溶胶的传播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气溶胶传播,怎么防护?最全防护方案来了,请收好!


气溶胶传播有多可怕?

案例一:

2003年,香港淘大花园E座发生321人感染SARS病毒,致死42人,就被认为极大可能性是气溶胶传播。感染病毒的排泄物在上百米高的污水管道中下落,与气流的相互作用也形成一个雾化过程。这些雾滴通过8楼的管道裂缝和几家住户没有被水封好的U型管逃逸,最终蒸发成为气溶胶形式的感染源。

案例二:

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涉及437个马场的马流感传播事件。

这些马场间距平均距离约为1公里,最远达13公里。

马流感开始时,隔离政策的宣传和执行都很到位,没有马与马的近距离直接接触,但仍发现很多马被感染。

原来,感染区域与风向高度也相关!这些证据说明马流感在气溶胶模式在固定风向的作用下可能具备公里级的超长距离的传播能力。

案例三:

科学家发展了动物模型来研究病毒在哺乳动物间的传播途径。值得注意的是甲流的几内亚猪(guinea pig)模型。感染了甲流的几内亚猪会有发热症状,但是不咳嗽,这就排除了大飞沫传染的可能性(Lowen等 [7] )。但研究发现,相距三英尺的两个笼子中的几内亚猪仍然可以被感染,这是呼吸导致的气溶胶传染模式的有力证据。

通过口、鼻呼出的气体,可以形成气溶胶,通过当面交谈,或者在人员密集的密闭空间中可以吸入。霾含有气溶胶,出门在外也可能吸入。即使患者没有咳嗽,但在呼气时,就可能把病毒呼出,形成带病毒的气溶胶悬浮在空中,不论是否扩散,吸入的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可以说我们时刻都在接触气溶胶。

污水排气管发生渗漏,携带病毒的水滴可喷出天井。在浴室抽风机工作时,携带病毒的空气可通过没有水阻隔的U形聚水器进入浴室。水滴喷出天井,即可形成气溶胶。如果地漏没有水,浴室关上门,外界空气很难进入,再打开抽风机,气溶胶就很容易进入。浴室面积一般较小,而且相对潮湿,气溶胶所携带的病毒可以轻易地接触到人,或者附着到毛巾、墙面等物上,人再通过接触传播。

气溶胶传播,怎么防护?最全防护方案来了,请收好!


病毒在空气中可以存活多久?

虽然以往认为,病毒在离开宿主细胞后不能长时间存活。但近期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表示,现在研究发现,2019-nCoV在温度、湿度合适的情况下,有可能存活数天,比如在温度20℃的环境,相对湿度40%到50%,有研究发现病毒有可能存活达到5天。

虽说病毒有可能存活达5天,但病毒在体外很脆弱,附着在气溶胶上也一样,存活度不高,生命期很有限。有人说可以高达48小时(真那样也没事,敞开空间里怎么可能有48小时原地不动的空气?密闭室内倒是要担心),但那是实验室环境。绝大多数报告认为自然环境里也就几十分钟不到半小时。它还尤其怕紫外线,太阳一晒很快玩完。

虽然发现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途径不算是个好事,但是大家也无需慌张,因为满足气溶胶传播一般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在狭小密闭空间里,如电梯、走道死角、较密闭的办公室,封了窗户的超市等。

二是有较高浓度的病毒。

我们只要针对以上两点作出一些预防措施,相信还是可以抵御病毒的侵扰的。

气溶胶传播,怎么防护?最全防护方案来了,请收好!


到底怎样防护?

空气消毒方法:

1、有人的房间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2、有紫外灯时,在无人房间每日紫外线灯照射一次,每次1小时以上。

3、使用高效滤网配备了紫外线/臭氧/负离子的杀菌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4、环境物体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方法: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含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纸巾彻底擦拭消毒,每日2次。

净化空气有降低污染的作用。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净化器为滤网净化型,主要原理是用风机将空气抽入机器,通过内置的滤网过滤空气,只要滤网孔径小于微生物直径,就可以将污染源过滤掉。其中最常用的是HEPA滤网,是由非常细小的有机纤维交织而成,对微粒的捕捉能力较强、孔径微小、吸附容量大、净化效率高,并具备吸水性,针对0.3微米的粒子净化率为99.97%。一些采用H13级HEPA滤网的空净产品已经验证了可以滤除直径与新型冠状病毒近似的H1N1病毒,从理论上来说对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应该也有一定滤除效果,但需注意尚未得到实验数据支持。

如果一款空气净化器在使用高效滤网的同时也配备了紫外线/臭氧/负离子的杀菌功能,那就能在过滤生物气溶胶的同时将病毒和细菌杀死,对于预防疾病效果更佳。

虽然尚未证实空气净化器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有吸附杀灭作用,但长期呆在家中,即使是普通型号的空气净化器对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也是有效果的。不过持续开启的同时,也别忘记定时开窗通风。

气溶胶传播与勤通风并不矛盾。因为冠状病毒的包膜非常不耐脱水,无法在空气中长期生存,即便悬浮在空气中,离开宿主一段距离后就会失去活性,也就不会像雾霾颗粒一样在空气中持续累积。所以户外的空气,尤其是晴朗天气下远离地面的户外空气,仍然要比室内的潮湿空气“干净”得多了。可以想象气溶胶是空气中的细微颗粒--事实上也是。小的气溶胶粒子重量轻,直线飞向千米高空,随风飘散、快速稀释,人呼吸不到,高楼上的也吸不到。而地面附近的气溶胶颗粒都比较大,一般大于10微米(相当于pm10),50微米以上的最多,因此一般医用口罩(或者防范雾霾的口罩)就可以阻拦这种粒子。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

1.尽量减少外出,在家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冲马桶的时候盖上马桶盖,用朔料袋装上水放在地漏上,以防止病毒气体进入空内,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空气净化器;

2.必要外出时,戴口罩,尽量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不进密闭空间,不随便触摸物品;

3.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洗鼻,将外出时的外套、鞋子放在室外通风处,外出带回的物品放置通风处5小时以上;

4.注意个人卫生,增强自我抵抗力。

请大家注意防范,尽量减少外出,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讲究卫生,不信传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向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