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決定一切:如何改變內心,從而達到改變自我的目的?

人們常說,“不要以貌取人”,“要注重心靈美”,其實潛在的意思是說判斷一個人,不要看外在,要看一個人的內心層次的東西,因為決定一個人各方面的,是他內心的一切,也可以說是內心世界。

內心世界,是指一個人的各種心理活動,這些活動,看不見,摸不著,只能本人才知道,比如生活,工作,創新,行為,道德,習慣,情感等等,都是內心世界的產物,所以說,內心世界對人來說很重要,如果內心出了問題,這個人也會出問題。

心態決定一切:如何改變內心,從而達到改變自我的目的?

但如果我們能利用好內心世界,將會幫助我們變得更好,那麼,有什麼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內心世界,解決個人心理問題嗎?在《元認知:改變大腦的頑固思維》這本書裡,作者大衛•迪紹夫提到,提升元認知能力,是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模式。

而在他分享的提升元認知能力的工具當中,有一類是關於如何處理我們的內心世界,以及解決個體心理空間問題的工具。

心態決定一切:如何改變內心,從而達到改變自我的目的?

在這裡分享幾個日常中比較實用的:

1、使用習慣改變的黃金法則來轉變你的行為

我們生活中,工作中的很多行為,都是受習慣影響的,想要改變,首先要改變習慣。

習慣也是一個反饋迴路,由引發行為的線索,行為產生的程序,以及從行為中得到的好處這三部分組成。在改變習慣的過程中,往往很多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線索或者好處上,但是卻忽略了程序。

而《習慣的力量》這本書的作者查爾斯·杜希格認為,要改變一個習慣,必須聚焦與程序,而不是線索或好處。他提出了習慣改變的黃金法則,並經過了多年的研究驗證。

心態決定一切:如何改變內心,從而達到改變自我的目的?

在《元認知:改變大腦的頑固思維》這本書裡提到,按照這樣的反饋迴路,現實中吸菸的習慣,他的線索是緊張,程序是點燃香菸,好處是神經興奮而消除緊張,根據習慣改變的黃金法則,聚焦於緊張和神經興奮,並不能改變吸菸的習慣,因為習慣中能改變的部分只有程序,拿吸菸這個習慣,用同樣能提供好處的程序來代替,才能真正的改變習慣。

所以,想要改變習慣,首先要清楚習慣改變的黃金法則,然後再選擇你想要改變的習慣,按照法則去操作,直到新的習慣形成。

心態決定一切:如何改變內心,從而達到改變自我的目的?

2、為你自己寫訃告

訃告一般是寫給逝去的人的,給自己寫訃告,首先內心是不能接受,很多人都不願意正面死亡,所以在心裡假設自己的死亡都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但是,這是人必經的事情,而給自己寫訃告,能夠幫助我們改變視野,看到很多平時看不到的事情。

給自己寫訃告,需要注意幾點,首先,要強迫自己以旁觀者的身份去看自己,這樣才會真實,其次,要謹記這是一份關於“你是誰”的人生記錄總結,你需要思考,“我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的人”,“我自認為是什麼樣的人”,“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等問題。

心態決定一切:如何改變內心,從而達到改變自我的目的?

最後,開始寫,仔細想想你希望別人知道的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全面、真實地描述,之後放在一邊,每個月都拿出來修改,增添內容,你會發現,因為生活的繼續,自我的變化,你的自我觀點也會在變化。

給自己寫訃告,其實也是有助於我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懂得如何取捨,該做些什麼,不該做些什麼。

3、學會停止想法

當人在陷入消極情緒,比如焦慮、憤怒、恐懼等的時候,其實很容易失去理智,在這個時候的很多想法,都是比較極端、消極的,所以,學會停止想法,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擺脫這些情緒,重新回到理智的道路上。

心態決定一切:如何改變內心,從而達到改變自我的目的?

學會停止想法,它的具體訓練方法是:當你察覺到一些不好的想法的時候,準備卡片和筆,把它寫下來,然後命令自己立即暫停,時間長了,這會形成一種習慣,當在思考一些不好的想法的時候,大腦會自動地發出命令讓自己停止。

心態決定一切,想要改變自己,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內心來實現,比如說對外的思維模式,在《元認知:改變大腦的頑固思維》這本書裡,作者大衛•迪紹夫分享的關於如何處理我們內心世界的一些思維工具,能夠幫助我們在改變的道路上有一個好的開始,培養改變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