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不應該為了掙錢選擇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

花捲默默


為了生活人們四處奔波,卻在命運中交錯。生活是一團麻,也有那解不開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杯酒,包含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我用幾句歌詞來表達心聲。如果在家好好的,有誰選擇背井離鄉,又有誰選擇顛沛流離。理想總是美好的,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總是被擊得粉碎!


Timcheung1


我們整個村子都是“二叔”的傳說,但我從沒見過我二叔。

他在我出生之前就去打工了,聽說賺了不少錢,羨煞我們整個村子的男女老少。
很多年輕人蠢蠢欲動,再也不願意做農活。
我不記得具體的時間,大概我還沒上學的時候,我爸也外出追隨二叔,近水樓臺先得月,我爸就跟著我二叔混,我感覺挺自豪。
模糊記得我媽跟我說,你爸出去了,要很久才回來。就像每一次他去喝喜酒都不帶我,讓我在家和媽媽在一塊,我以為他這次也是。
我媽說不是。
後來我就一天、兩天......很多天沒有見到我父親。我都忘記了他什麼模樣。
大概半年後,我媽把我送到外婆家,她也追隨父親去了。
外婆外公很疼我,但是我很想我媽,很想我爸。
一年級的時候我做了一件讓外公外婆很擔心的事情,那天我沒有去上學,而是一個人獨自走回自己的家去看看,我想我媽是不是在家而不是跟著父親去了。
晚上,我沒見到我媽,也回不來外婆家。我就在家門口的石頭上睡了一夜。
第二天我摘了自己家樹上的果子塞滿書包回到了外婆家。
我看到了舅舅,大舅舅是小學校長,聽外婆說找不到我,於是舅舅也趕來了。我被捱罵,我很害怕舅舅,他很嚴厲,我在學校都躲著他,不敢去他家吃飯。
他問我去幹嘛了,我說我回家摘果子了。我就把書包裡的果子給他看,他還罵我.......
往事不堪回首。好在後來我父母把我接出去了,彌補了心理上的空缺。
其實留守兒童真正的問題在於心理問題,父母把我留在外婆家的那段日子雖然不算是很長,但它在一個小孩子的心理時間上很漫長。
我的弟弟和我經歷相同的處境,他現在還有點自閉傾向,不喜歡與人交流,我想這和小時候的那段經歷不無相關。
我想說,農村家長為了生計而外出打工無可厚非,但是不能忽略了小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心理問題,他們會孤獨、需要陪伴,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父母的作用。
根基穩下來就趕緊把孩子接到身邊去,據我所知,很多家長不把還在接出去是因為害怕麻煩,把還在丟給孃家或者讓爺爺奶奶帶這樣就可以一身輕鬆。
我想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白詩詩


如果我們現在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那父母不應該為了掙錢而捨下他們,去到城市打拼,每到過年的時候如同外人一樣出現一次,然後又匆匆離開。

孩子在1到10歲的時候,是他們成長的關鍵階段,他們每時每刻都會對這個世界進行發問,他們想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他們想知道這個世界的運行法則,如果其父母在他們多次需要的時候,次次缺席,那就會導致他們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試想一個次次碰壁的孩子,又怎麼會對這個世界報以好奇和期待呢?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和他們的爺爺奶奶度過童年,條件更差的,有可能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乾脆是一個人在戰鬥。

我們都在說,三年就會產生代溝,一個孩子如果長時間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代溝的距離和深度,當然不言而喻。

所以你說父母該不該外出打工?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當然不應該!

但中國的城鄉差距已經大到你無法想象的地步,在農村,你一無資本,二無關係,三無知識技能,四不知道如果積累財產,單單靠幫人打工或者種田賺來的收入,根本不可能維繫一家幾口的支出。

而城市有巨大的勞動力缺口,因為這個缺口大,所以它的購買力高,很多農村出來的父母,都是在城市的底層,通過出售廉價的勞動力來獲取工資,他們畢生所願,就是能夠讓自己的子女,不要再走他們的老路。

在賺取工資和陪伴子女這兩個選項中,農村出來的父母,真的不能兩全其美,他們只能選擇一項。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上有句話:人生困難重重。

真的是這樣子的。


曾少賢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成長。孩子在自己身邊成長要好很多,因為爺爺奶奶帶小孩的方法會跟年輕人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每家孩子都少,老人家會過分寵愛孩子,捨不得打捨不得罵,而現在孩子脾氣都大,慣壞了孩子將來大了很難糾正過來,他們對孩子較父母要溺愛得多,易造成孩子獨立性差、嬌氣等不良習慣。孩子不在父母身邊成長容易帶來的問題: 1沒有安全感。感覺沒有什麼人是能一直陪著我的,就算父母過年呆在家,我還是做好他們下一刻就走的準備。因為這十幾年來每次送他們走我都得難受好幾天,我不願意再這樣。 2沉默寡言。因為父母不在家,別人不會記得你還是個孩子。多說多錯,不如不說。 3被害意識強烈。小時候太單純了,別人說啥我都信,以至於被大人朋友鄰居戲弄了很多次,上過很多當,哭了很多場,才學會以牙還牙。 4習慣孤獨,很多時候我都是一個人,一個人畫畫,捉蝴蝶,看螞蟻,做作業,看天,做夢。

一個孩子教育得怎樣跟父母的教養方式、父母的關係,以及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都密切相連。

父親和母親的教養方式、人格特點、以及緩解壓力的能力都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這些方面都比較好,孩子也不會出太大的差錯,也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孫凌Reborn


我從小是生長在農村的,但我算很幸運的一個,我的童年是有父母陪伴的完整童年,從未讓爺爺奶奶輩帶過我。我小時候讀書身邊一大半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長期的留守兒童會出現兩種極端狀態:一種就是學習特別刻苦,很獨立,懂事,小小年紀就能當家立事的本領,但是性格相對內斂或者自尊性極強;另一種就是特別調皮,學習極差,打架鬧事,並且早熟,比同齡人提前有早戀傾向。

其實這兩種都不是孩子該有的健全性格,第一種雖然努力學習,但是總是帶著憂鬱,過早操心大人該操心的事,失去了孩子的童真與快樂時光。第二種就更不用說了,很多問題少年就是這樣來的。

這是為什麼?都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師,然而一個沒有啟蒙老師的課堂終究是不完整的。孩子的心靈永遠是迷茫空洞加缺失安全感的,在農村很多孩子從一記事就是沒有父母陪伴的,不要怪他們不好好學習,不要怪他們調皮搗蛋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在沒有成年之前,大部分的孩子根本就沒有自律能力和成熟的判斷力、價值觀。遇到問題,跟自己年邁甚至大字都不識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能怎麼交流?

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還記得曾經一位很火的明星在被問到為什麼突然近幾年淡出公眾視野,他回答說在家陪孩子,因為作為一個父親,缺失了孩子這一段時光,你就再也體會不到換尿布,接送孩子上學,看著孩子一點點的變化,長高……孩子的每個階段每一次僅有一次,錯不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體會到了。

多少農村外出務工的父母過年回到家,孩子都不叫爸爸媽媽,也不願意跟著父母睡覺,甚至喊不出口“爸爸、媽媽” 。這種畫面無論是在影視劇裡還是現實中都見過,自然是痛心的,對於貧困鄉村的父母來說飽含太多無奈,孩子飽含無辜。對父母而言,不出去打工賺錢就養不活這一大家子人,改善不了家庭條件。對孩子而言,既然不能陪伴,給不了我完整的童年,為何要生下我?

在我第一段中描述的那種留守兒童情況是十年前我家鄉的狀況,現在其實也是有好轉了。

其實十多年前的農村很多家長外出打工我也是稍有些理解的,因為農村條件普遍差,除了種地就是種地,一些傳統的農產作物、養一兩頭豬就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那時候帶著孩子去外地也是很不切合實際,因為對於父母來說對大城市都是陌生的,怎麼能帶著孩子?

但是十多年後的今天,農村已經不再是以前的農村了,這些年國家大力扶持農村發展,撫平攻堅,精準扶貧,十九大更是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發展正需要年輕人的支持,那些外出務工的父母,奔波這麼多年呢還是不能與家人團聚,那為何不選擇回家呢?在現在的政策形勢下,回家可能有很多賺錢的機會等著你,夠養活老人孩子,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成長環境,比什麼都重要不是嗎?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想說現在網絡時代的到來,孩子可以在網路上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這時候爺爺奶奶輩是沒辦法把控的,特別需要父母的引導,避免孩子將網絡作為生活的導師,沉迷網絡,行成不正確的價值觀。今年上半年就有一新聞報道幾例初高中生接觸某俄羅斯死亡遊戲,出現幾起自殺事件。

近幾年來眾多留守兒童悲劇事件陣痛人心,“安徽望江9歲留守兒童自縊事件”“河南光山縣小學生被砍傷事件”“小學教師強姦學生 多為留守兒童”……真的讓我發自內心的呼喊:如果你有能力養孩子讓他待在你的身邊,那就生!如果現在做不到,那就再等等!


清蒸關耳朵


堅決反對!

1.孩子的心理問題多。

我是最早的留守兒童,10歲——18歲時父母都不在身邊,深知父母不在身邊的痛苦,寄人籬下成為我心靈上無法磨滅的烙印。對他們也因為過度的思念轉為仇恨,以致於後來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才修復好同父母的關係。

眾所周知,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很多,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比別人多得多的困惑。特別是到了青春期,特別自卑,總覺得別人有爸爸媽媽,而自己沒有,思想負擔很重,嚴重影響了心理的發育和學習。

2.寄宿學校的教育方式。

爺爺奶奶怕管不好孩子,父母一般會多花些錢把他們送到寄宿學校,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事實上根本不是他們希望的那樣,在寄宿學校,放學後,孩子很難安排好自由的時間,難免會與社會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時間長了,自然會走上邪路,令家長追悔莫及。

3.隔代撫養的敝端。

不管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隔代撫養總有很大的敝端。他們對孩子大多很溺愛,特別因為孩子的父母不在家,對孩子更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憐惜。於是在生活上就會過於寬容,隨意,孩子長大以後再難管教。

另外,他們對孩子的愛僅限於吃飽穿暖。

曾在醫院見到過好幾例因為高燒誤診而燒成腦炎的孩子,還有一個因為送醫院太晚而永遠地離開了,家人哭天搶地悲痛欲絕也無法再挽回孩子的生命。

這幾個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父母都不在家,跟著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生了病只會到小診所裡拿些藥、打打針,一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李嘉誠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真的愛孩子,就不要只生不養,出去打式也可以,最好帶在身邊,否則掙再多的錢也彌補不了孩子缺失的那幾年!


繪本育兒


很多城裡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天天談什麼學習、自我提升、思維躍遷,號召可能連字都不認識的農民兄弟利用互聯網賺錢,這就是說話不負責。

誰不想和孩子在一起,誰不想多賺錢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即使今天累死了,也不一定能如常所願啊,在外面打工的人都是吃得起苦的,賺錢討生活不容易,思念之苦,離鄉之孤獨,哪一樣容易?

各人有各人的命,人生困難重重,說穿了,都是無奈啊。

我採訪了一些身邊的打工的人,有的話,聽得我直掉眼淚。

1、誰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帶身邊,可外面學費比家裡貴幾倍,哪裡讀得起?公辦學校去得去嗎?私校學費交得起嗎?人生總是有遺憾的,量力而行吧。

2、之前孩子小,我一人出門掙錢養家,有一回我姐帶著外甥來家,兩小孩玩得不亦樂乎,中間我姐夫來了,外甥拉著姐夫的手對我女兒說:桐妹,你看這是我爸爸。女兒瞬間安靜了,一個人躲著不說話,後來老婆問她怎麼了?她說要爸爸。

3、剛回家幾天又出來了,兩個上幼兒園的寶寶放學回到家找不到爸爸媽媽,哭了,好心疼。

4、誰都想不打工,誰不想把孩子了,父母照顧好呢,問題是條件,誰願意提供給我們這些打工一族,現在的義務教育比以前收費更貴,誰管?外面的公辦學校,想進就能能進嗎?還是條件,社保,有的地方要求有房產,幾個打工的能在,北上廣深能買得起房。

5、我今天剛離開孩子,凌晨五點半起來,小孩也醒來了,看到我走就哇哇的哭了,孩子媽前天先離開的,哭的更慘,沒辦法啊,明年還是想盡量自己帶吧。

看到最後一條,我真的哭了。

我是職場達人傅一聲,順風說故事,反手講道理,不定時扎一刀,歡迎您的關注。

傅一聲


這個問題是很多農村人的現實問題,也包括我,也許在家陪孩子對於我們農村人來說,是一種奢望,當然也有在家做生意幹活的人,寧願少掙一點,也要在家陪孩子。

但是大部分都是背井離鄉,選擇去那些大城市,因為這樣工資高一點,也可以讓孩子生活的好一點,讓家人生活的好一點,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兩難題,總會讓人有得有失,

我相信每個在外的遊子,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會偷偷的想著那個有老人有孩子的農村老家,農村孩子上學上不好,

其實我們有很大的原因,家裡只有孩子爺爺奶奶,老一輩的學問不高,教不了孩子的學習問題,加上老人溺愛孫子,所以這是我們都知道的問題,卻又沒去面對的問題,加上現在物質,兒女婚姻彩禮,如果只在家裡幹活,一輩子有可能也掙不夠孩子的彩禮錢,所以生活有得有失,

在家陪孩子,給不了孩子老人更好的物質,如果出門給不了老人孩子陪伴,不管在家不在家,我們這些做兒女做父母的,都不是一個合格的兒女父母。





丹丹生活情感劇


問:家長應不應該為了掙錢,舍下孩子離開家鄉外出打工?

如果單從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考慮,當然是不應該,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都是離不開父母的。每年過了春節,農民工就要開始出去打工了,每次走的時候,跟孩子分離都是撕心裂膽的場面。但是父母出去打工也同樣是為了孩子,特別是一些偏僻的山村,父母如果留在家裡種地不出去打工,拿什麼給孩子交學費?又拿什麼給老人治病?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花錢,而留在村子裡單靠種地,是種不出幾個錢的,也只有外出打工這一條路,父母也是別無選擇。



把幼小的孩子扔給爺爺奶奶,也的確是有很多的困難。從學習上來說,爺爺奶奶根本輔導不了孩子。如果說到如何教育孩子成長,老人的思想更是跟不上時代。在農村,老人們連普通話都不會說,讓他們怎麼教孩子讀書?怎麼輔導孩子學習?如果趕上孩子生病,爺爺奶奶更是素手無策。暫且不說大的事情,僅僅是感冒發燒的小病小災,也真夠爺爺奶奶應付的,萬一耽擱了就會對孩子不利。從這些方面考慮,父母的確是不應該出去打工的。


我小的時候,爸爸雖然沒有出去打工,但是常年當兵在外,只有媽媽一個人在家陪著我。老媽經常跟我念叨,我小時候有一次半夜感冒發燒,雖然說離得醫院不算太遠,但那個時候出租車很少,又加上是深夜,一個女人走夜路當然很害怕,但老媽當時也忘記了害怕,自己一個人抱著我走到了醫院。當醫生開始給我輸液的時候,當時還年幼不懂事的我,手腳亂動,根本無法輸液。那時候媽媽還年輕,就很難應付這一切,如果換作是爺爺奶奶,那就更不用說了。


農民工出去打工,也實在是無奈之舉,如果在自己村子裡就可以掙到足夠的生活費用,又有誰願意撇家舍業的去到外鄉打工掙錢。不過,話說回來,為了陪伴孩子,可以考慮一下,搞點養殖或者種植什麼的,哪怕掙錢少一點兒,等到孩子長大一些的時候,在考慮走出去打工也是可以的。


一品小十六


首先,天底下父母親沒有誰願意丟下自己的孩子,而遠離家鄉外出打工。

農民工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是一件很無奈的事。他們一邊在外面拼命掙錢,一邊又擔心家裡孩子的事。很多家長都試圖在家鄉找點事做,又能照顧年邁的父母,又看管正在讀書的孩子。但老家的就業崗位少,工資低,錢只有出沒得進,很多人在家裡呆不到半年就匆匆出外出打工。

我也因為孩子沒人照顧,去年才回家。回家才一年,辛辛苦苦攢下的錢很快就用光了。雖然農村消費不比城市高。但在現在農村一年最少也要花掉至少兩三萬元,在農村各種日常消費,人情往來,宴請禮金都是一筆不少的開支。而在農村找點錢很難,在縣城打幾天臨時工,家裡又有事情不得不回來。在家裡做莊稼搞養殖也掙不了錢。

農民工在家生活很拮据困難,為了能補貼家用,不讓孩子在物質方面缺少。不得不離開家離開孩子外出打工。

也有些農民工帶著孩子跟著打工,但孩子在外面讀書很難進公立學校,而且要一個人在租的房子照看孩子,夫妻只能一人出去上班,生活也很困難。

總之,家長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