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為你好"綁架教育孩子不是愛,是想孩子永遠不長大,有道理嗎?

農在天涯


不當媽不知道教育孩子有多崩潰,多學點真的是為了她以後好,現在一個招牌打下來全是本科生海龜的,,,沒知識沒技術真的很難好好生存的,


喵喵喵喵豬


這個問題應該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吧!

對於我來說,因為爸媽從小就灌輸的思想就是你照著我的路走絕對沒問題!呃,有點自信過頭啦!事實證明他們是對的,因為從小成績不怎麼好,爸媽就一直在努力讓我學個特長,學過畫畫,學過彈吉他,學過跳舞,都是半吊子,白花錢,最後不得已去了市體校上得高中,期待這個特長能助我考上大學。

跟大多數孩子一樣,選擇這個學校,都是學習成績不怎麼好的,甚至還有一些是因為調皮搗蛋被父母送進來管教的,哎…

每天早上六點起來跑步,八點進教室上課,下午兩點形體訓練,晚上七點晚自習,每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累得半死,不自覺萌生退意,好在最後咬牙堅持下來了。

皇天不負苦心人,考上大學了,這一刻繃著的弦終於放鬆。

感謝父母,感謝他們在我叛逆,拿不定主意時,以他們的雷霆手段讓我屈服。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為你好”綁架教育孩子不是愛,是想孩子永遠不長大的!



新欣vlog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父母、長輩都有用過類似的話,想讓我們聽從他們的安排。不算綁架教育吧,只能說每個人經歷不一樣;有些事我們沒有經歷過,但是他們經歷過,他們只是想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但是卻忘了時代不一樣。但是當我們有子女之後,我們也會走上同樣的老路,不支持,但是應該理解。


請叫我帥哥胖


為你好,好多父母說的理直氣壯,但這應該是父母最無助的說辭了。但很多父母都會說。

從行為心理學上分析,兒童在正確線性引導下,其心理活動和行為是自然發育的,不會需要父母管教式說辭的,如我嚴格管理你的學習是為你好,我不讓你太早交男女朋友是為你好。

這不是單純的不想讓孩子長大的問題,這是父母教育階段性範圍性缺失的表現。在培養孩子某些底層心理時,採取了粗魯的不適合孩子心理年齡的方式,或者父母本身的認知缺陷。

那麼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1,父母以身作則,切不可空談,在行為上樹立榜樣,並輔以適當的言語引導。

2,很多父母缺乏對自身問題的反省,不要壓迫式比較式教育,看到別人家孩子好,就嫉妒式的壓迫孩子,而應多問問作為父母自身的問題,多做自我學習

3,父母在行為心理上統一後,我覺得孩子的教育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除去孩子個異性的一些性格,他們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順勢而為,及時引導。切不要一句為你好,把責任全推給孩子,而適得其反。

感謝你的閱讀,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共同做學習型媽媽。

喜歡就關注我吧。


好依朵媽咪


教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責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和影響對孩子的成長無疑是非常非常大的。


出發點是好的,方式是要講究的

那個父母不是“為你好”😊,出發點也往往是好的,但是父母往往和孩子之間有認知的不平衡,有信息的不對稱,教育需要耐心,需要平心靜氣,所以父母需要講究方式,需要允許孩子的“犯錯”,說出來容易,做起來,太難啦。把心放下,放下,放下,把自己變作孩子,去想辦法交心,做知心朋友,一起成長。

退一步海闊天空

很多時候,父母容易以自己的強勢強迫孩子接受來自父母的“對你好”,距離產生美,有時候適當的放鬆,恰當的距離,更容易讓這種關愛更容易接受,不至於讓愛令你窒息的喘不過氣。學會放手,試著做朋友。


孩子終會長大,父母終會變老

孩子的成長,就是父母的一次再教育,也是父母重新認識自己的一個過程。你會發現,孩子的成長,就是一面鏡子,把父母的優點缺點都很好的顯示出來,孩子成長了,父母也成長啦,就是一次又一次愛的接力❤️❤️❤️


磨石樂學


三字經中講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老師主要教孩子文化知識,父母則教育孩子為人處事。所以說父母是幫助孩子成長並且教他們做人的主要導師。但是教子要有益方,教育孩子要採取正確合理的方式方法。雖說父母對孩子而言是有一定社會閱歷、處世經驗的過來人,但是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他們的出生年代和成長過程,也就是所經歷的社會背景相較現在顯然有著不小的差異,所以如果凡事都運用他們的傳統觀念思想來教育孩子,未必能夠取得好的效果。日新月異的今天,各種新事物,新理念讓人們的思想行為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年輕人(包括孩子),他們的言行舉止相較我們(七零後)的孩童時期已截然不同。當然,好的方面有,不好的行為習慣也有,這就需要父母因人而異的採取恰當的方法加以教育。

做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所作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父母都想著孩子將來再不要走自己的路,能夠擺脫貧窮。整日忙忙碌碌、辛苦勞累的工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有一份輕鬆舒適的工作,讓孩子過上悠閒安逸的生活。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過的比自己好,比自己幸福。也或許正是因為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想讓孩子比自己更好更強,有些父母則往往忽視了一些教育孩子的細節,以及不注重孩子自身的想法和內心感受。比如說愛玩耍這是孩子的天性,只要不是太過於貪玩,就應該也讓孩子“勞逸結合”換換腦子,不要總是讓孩子爬在書堆裡,不給孩子出去玩的機會,這樣也常常容易適得其反導致孩子厭學,再比如說閒暇之餘,孩子想幫父母乾乾家務或農活,做父母不要拿“這不是你乾的活,你應該去好好學習”這樣的話來阻止干涉,因為適當的讓孩子體驗勞作,會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辛勞和不易,也會培養孩子珍惜勞動成果和知孝盡孝的道德素養。還有在孩子步入社會在擇業問題上除了正確的引導,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哪怕是碰壁,但最起碼孩子也算是有了社會經驗的積累,也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總之,孩子的成長也需要各方面的磨練,只有錯了才知道什麼是正確,只有失敗了才知道怎樣做才會成功,經歷了不容易才會懂得更加珍惜,體驗了辛酸才會享受到甜蜜。如果做父母的凡事都以“為你好”而為孩子早早做了決定,阻斷了孩子“吃一塹,長一智”的成長曆練之路,那麼,有一天你如果不在孩子身邊,他該怎麼辦?


情為何物ljc


我認為有利也有弊。拿我自己孩子來說,一個五歲一個九歲,我每天要他們刷牙。不準看太久手機,不能吃太多糖。有時候他們會聽有時候有很反抗。我就會脫口而出媽媽是為了你們好,不刷牙會長蛀牙,看久手機會近視,你們現在可能不懂,但是不聽媽媽的不好好保養牙齒,眼睛,身體的,以後你們長大會後悔的。難道我們做媽媽的這樣是在綁架教育孩子嗎?的確是為孩子不讓他們以後後悔啊!!

至於弊的方面得我覺得得看年齡段。孩子也有他們的自由,所以我覺得有的事情不是必須的也可以放養他們,不用事事拿出位你好來約束他們!比如十二,十四歲的時候他們都有自己想法了,也懂事多了,就不能約束太多了,不然會適得其反讓他們叛逆反感……

凡事都有利有弊,看怎麼如衡量了!


酸酸的橙子6


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母為孩子做的,其目的都是為孩子好。

愛孩子,這是雞鴨狗貓都具有的本能,不同的是,我們人類對孩子的愛,是要讓孩子得到成長。

不禁想到目前熱播的《囧媽》,伊萬已經是三、四十歲的人了,媽媽仍就小到吃飯,大到生孩子,沒有不管的事。

媽媽的愛讓伊萬感到窒息,以至於他把小番茄都扔到了車窗外,他憤怒地告訴媽媽去跟別人生孩子。

愛是有原則的,無原則的愛就是錯愛。

所以,當孩子不好好吃飯時,千萬不要追著去喂,到點收盤,愛吃不吃。

當孩子無理要求得不到滿足耍賴時,讓他盡情地哭鬧,事後孩子就會明白,哭鬧是沒用的。

當孩子寫作業時,家長不要一味地嘮叨孩子寫得慢,寫得不好等等,因為作業問題挨老師批時,比你嘮叨的效果要好的多。

囧媽的“我不管你誰管你?”,道盡了父母的辛酸,但束縛了孩子的成長。

一味地包辦,孩子就失去了鍛鍊的機會,失去了自我。

適當放手,讓該子在愛中成長!








k衛東


“為你好”三個字本身沒有錯,孩子也不會單純的因為“為你好”三個字就長不大了!可是很多家長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做了很多“為自己好”的事情。

比如孩子上初中,學校距離家可能有20分鐘的距離,但是學校下晚自習很晚,需要到九點多,家長不來接的話,學校擔心不安全不放人,只能家長每天下班去接,很多家長會想著自己顧不過來怎麼辦,要不把孩子送到一個全寄宿學校吧。於是就讓孩子初中開始了遠離家的生活。然後家長美名其曰“為了孩子好”,這個全寄宿的學校怎樣怎樣好等等,總之沒見過哪個家長說自己不責任,沒時間接送就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的,因為這會讓人詬病,很多家長才會給自己冠上冠冕堂皇的理由!


孩子是種子,請合理灌溉,靜待花開!

孩子是種子,是希望,你將自己的愛100%的賦予孩子,也應該思考如何去愛,你怎麼愛對TA的成長和發展是有利的?而非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愛,那樣可能弄巧成拙,愛反成害。


樹原張雪燕


我覺得非常的有道理,名義上是為孩子好,其實都是為自己的做法找藉口而已,並且是把自己的想法強行加在別人的身上。這樣做會讓自己的孩子完全沒有主見和想法,什麼都讓父母幫安排好。小的時候還好,還懂得反駁幾句,為什麼不讓我自己選擇,長大後習慣了,也就懶得去吵了。

漸漸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越來越強,無論什麼都聽父母的。以至於社會上出現了很多的“媽寶男”,這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後果。然後有些父母還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是自己錯了,反而一如既往的用“為你好”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導致一錯再錯,最終在自己孩子娶老婆的時候也非常的困難。因為沒有那個女孩會喜歡一個被媽媽管得緊緊的老公。從側面也反應出這樣的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因為從小到大所有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


一、小時候聽得最多的話就是“為你好”

由於小時候不懂事,經常過被父母用“為你好”這句話來欺騙我們。就拿過年親戚給的紅包來說,一般等親戚走後,父母就會讓我們把紅包上繳給他們。說是幫我們保管,為了不讓我們亂花錢,留到以後讀書的時候再給我們。

我想大多數人都經過這個場景吧,特別是九零後。父母說是幫我們保管,其實是怕我們拿這些錢來買零食。到最後我們也沒有見到父母說把這些錢給我們,去問父母的時候,他們就會說現在在你讀書的錢不就是你的紅包錢咯,實在是精不過父母呀!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著孩子的成長方向。

父母作為孩子人生第一個啟蒙老師,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而且他們的教育方式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為孩子從開始對於父母都是有樣學樣的。如果父母的行為不好,孩子也會走上他們的道路。

所以父母在給自己孩子教育的時候一定要起到一定的帶頭作用,多灌輸一些積極向上,勵志的知識,不要讓他走上不好的道路,因為積極向上的知識可以引導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養不教父之過,意思是說單單把孩子生下來而不盡責任教他,這就是作為父親的過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講的是如果小孩子不從小學習,到長大了就不會有所作為。


三、面對父母的綁架教育,孩子要知道說不。

有些父母的教育還停留在六七十年代,名義上是為了孩子好,其實給孩子帶來的弊端遠遠大於好處。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所在,自以為是的父母總是把自己認為對的那套用在孩子身上,卻忽略了孩子的興趣,最後得到的結果相差人意。

而現在的父母都是都是根據孩子的興趣去培養孩子,孩子想去什麼就讓他去學什麼。不強求他,只要他能把自己感興趣的學好就知足了。不感興趣的,你逼他學也沒用。

孩子在面對父母的綁架教育時,要敢於對他們說不。不要讓他們這種錯誤的行為一直髮展下去,要他們意識到這樣做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反而還會還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及時糾正過來。


總而言之:父母的綁架教育肯定會限制孩子的成長,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建議父母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選擇一個讓孩子樂於接受的辦法。

我是“辛勤的工程師”專注於教育領域,善於解決教育問題。如果你也有關於教育問題,請關注我,並邀請我來為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