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溶膠傳播在這次防疫工作中,具體採用哪些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子木社群旅行頻道


最新版(第五版)的新型冠狀肺炎診療方案中提到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但是在昨天(2月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新聞發佈會上提到,氣溶膠傳播也是新型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不知道這個說法會不會寫進還未發佈的第六版新型冠狀肺炎診療方案中。但不管怎樣,我們也得注意防止氣溶膠這種傳播途徑。

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呢?

我們都知道,病人在說話、打噴嚏、咳嗽等活動時會呼出帶有病毒的飛沫,大的飛沫會很快掉到地下,但小的飛沫會空氣中懸浮,有的飛沫會蒸發掉水分形成飛沫核。這種小的飛沫和飛沫核就稱為氣溶膠,由於比較小(通常<5μm)、質量輕,因而漂浮在空氣中的時間較長,這裡面同樣也含有活的病毒的。當氣溶膠被健康人群吸入,或接觸到口、眼、鼻部的時候就有可能造成傳染。這就是氣溶膠傳播。

病毒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傳播其實還是比較困難的,需要達到一定濃度的、並且含有活病毒的氣溶膠被吸入或接觸到才有可能形成傳播。但隨著飛沫在空氣中不斷擴散濃度會越來越低,而且室外的紫外線也對病毒有一定的殺滅作用,所以感染的風險也會降低。但也正是這個特點,在一些密閉的環境,如電梯內、衛生間以及其他不通風的房間內需要格外注意。

為防止氣溶膠傳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1.室內保持通風。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至少30分鐘。但要注意保暖。

2.衛生間衝馬桶時蓋好馬桶蓋,做好防水地漏。

3.在電梯、公共交通工具或其他密閉的空間內戴好口罩,並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

4.勤洗手。如吃飯前、上完廁所後、打噴嚏後、觸碰到手機、門把手、電梯按鈕等物品要洗手。

5.減少不必要的聚會活動。

6.注意居家環境衛生情況。

因此,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氣溶膠傳播沒那麼可怕,繼續當前的防護措施就可以了。其實最容易產生氣溶膠的地方是我們的醫護人員在給病人進行護理或檢查、治療的時候,如取鼻咽試子、吸痰。所以這個時候也是風險最大的時候。



1、不通風環境如電梯要佩戴口罩;

2、常開窗,多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3、取消一切人員聚集活動;

3、做好日常家庭消毒,經常對門把手、桌椅、馬桶坐墊等部位用75%酒精或消毒液擦拭;

4、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動水洗手,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彎曲遮掩口鼻;

5、避免空氣和接觸傳播,不要共用個人生活用品,公筷分餐,快進食,少說話,互相交流不宜近,不握手不擁抱,拱手微笑講禮儀;

6、做好居家隔離,外來人員配合調查,報告實情,主動隔離,同屋居住全部成員要戴口罩;

7、密切關注家庭成員健康狀況,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自覺避免接觸他人,佩戴口罩後儘快到就近發熱門診就診,全力配合治療。


水雲光


儘量不出門,不聚餐聚會,不扎堆不串門,如有必要申請通行,記得隨時帶口罩,請洗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