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縣:2萬餘名黨員幹部衝鋒一線 築起堅固“防疫牆”

四川新聞網巴中2月9日訊(李燕林)“我是黨員,前來報到”“這一組,我來帶隊”“這棟樓,我來排查”……1月30日,在通江縣諾江鎮牌坊街社區,130餘名黨員陸續前來報到,等待防疫排查任務分配。

當前,正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緊要關頭,通江縣積極組織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黨員幹部職工到村(社區)協助開展防疫防控工作,全縣1356個基層黨組織20095名黨員幹部全員行動,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縣委部署要求,主動請戰,衝鋒在前,築起了一道道堅固的“防疫牆”。

統一調度 “中樞神經”高效運轉

“一早接到指揮部打來的電話,我就從鐵佛老家趕回辦公室加班了,原計劃晚上回去陪家人吃團圓飯,結果沒趕上……”衛健局辦公室主任嶽成峰說,從大年三十那天起,他就一直在指揮部參與各項工作,已好幾個通宵沒閤眼了。

在通江縣紅峰大廈11樓,來自縣衛健、應急、公安等28個部門36名工作人員組成了全縣合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中樞神經”——縣防控工作指揮部。

指揮部下設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後勤保障、交通運輸、市場監管、宣傳輿情6個工作組,集中力量聯合辦公,堅持24小時值守,確保溝通高效順暢、應急處突及時。

“一個指揮部就是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我們的工作滯後一秒,群眾的生命健康就多一份危險,容不得我們有半點馬虎……”縣衛健局局長、縣疫情防控組副組長吳華智說,指揮部30多名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黨員,已連續作戰十幾天了,幾乎每天通宵,但沒一個抱怨的、喊累的。

指導定點醫院及時開展各項應急準備工作,統一組織實施防控措施並進行適時檢查,協調相關單位開展病例及密切接觸者的追蹤管理,定時收集一線信息和輿情監測……整個指揮部忙而不亂、井然有序,最新的情況和數據及時彙總到這裡,決策和措施迅速從這裡發出去,保障了全縣防疫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黨員帶頭 一線摸排爭分奪秒

“疫情十萬火急,防控分秒必爭,在這關鍵時刻,我們的黨員幹部就是主心骨……”1月29日,通江縣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疫工作調度會作出部署:全縣上下各機關單位立即結束休假,進入疫情防控戰時狀態。

洪口鎮永安壩村全村在外務工返鄉人員1500餘人,防疫防控任務異常艱鉅。擔任村主任的聞吉貴,今年54歲,是一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主動扛起全村320多戶的防疫摸排任務。一天,下起了小雨,進村入戶的泥巴路格外溼滑,聞吉貴駕駛的摩托車在小路上意外摔倒,導致其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神經斷裂,到醫院作了簡單包紮後,又迅速返回了村裡,繼續開展防疫宣傳和摸排防控工作。“緊要關頭,沒心情休息。只要能把疫情控制住,在我們村不出現疫情傳播,群眾安全,受這點傷,不算啥!”

通江縣縣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全縣2萬餘名黨員幹部及時充實到村(社區)一線,為全面徹底排查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目前,各村(社區)通過村村響、廣播車、手機、電視等多種方式,開始了全方位宣傳防控。

不談困難 拼盡全力齊心應對

疫情當前,醫護人員成為第一道防線,通江全縣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有3543人。

“沒事,家裡父母都在,我妻子也是醫生,非常支持我,不用調整我的崗位”。近幾天來,通江縣疾控中心質控科科長杜曉波既要負責應急方案、防控措施的制定,還要參與突發疫情處置,每天工作至少12小時以上,三餐泡麵、深夜歸家已是家常便飯。

杜曉波是一名有著8年黨齡的年輕黨員,作為本次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應急指揮組成員,妻子已是7個月的身孕,疾控中心決定暫時不安排他參與突發疫情處置現場,可這位準爸爸沒同意。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通江縣疾控中心成了最忙碌的單位。近一個月來,整個疾控中心大樓24小時燈火通明,平均每天要接300餘個電話、指導50餘個鄉鎮開展防疫消毒3萬餘平米,每天至少要對200多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篩查,日均發放醫療物資1200餘件……“這段時間,沒有一個人向我談困難。他們明白,作為疾控人,只有盡心盡力,才能確保萬無一失。”縣疾控中心支部書記、主任馮育光表示。

1月29日,通江縣人民醫院作為定點收治醫院,急需大量醫護人員,呼吸內科醫生龔思翰第一個報名參加。隨後,杜寧川、張琳、許瑞等154名黨員醫護人員主動請戰,並立下錚錚誓言。

在疫情面前,通江3500多名醫護人員“參戰”,成為“最美逆行者”,他們還將繼續一往無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