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疫情突然到來,隨之而至的是一個打斷所有人計劃的超長假期,中國人的生活像被突然踩下急剎車,巨大的慣性、噪音和不真實感讓人措手不及。


待在家中最難熬的是創業者們。


“盼著疫情快些過去,又特別怕面對現實。”與艾問的對話中,不止一位創業者表達了相同的意思。

黑天鵝振翅扇動的風暴遠比2003年時更巨大,但這不一定全然是壞事:穿越風暴峽灣,是對翅膀的錘鍊,也意味拐點之後的新開始。


01、慢下來的中國,慢不下來的創業者


收拾行囊告別2019時,絕大多數人很難想象,自己會經歷這樣一個假期。


突然爆發的疫情,長時間的居家隔離,不斷被延長的假期,時間彷彿凝固,現實更像虛幻。漸漸的,人們適應了這種狀態,找到了各自的路。


你看,有人在無聊度日,有人在爭分奪秒。朋友圈裡有一點很有意思:安然享受的,大多是普通員工,坐臥不安者,卻幾乎都是創業的老闆。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這個冬春更替時,創業成功者,也深陷於焦慮。


在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400多家餐廳的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就是其中一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說,當下西貝線下門店基本都已停業,只保留了100多家外賣業務,這個春節,西貝預計損失營收7-8億元。


更讓賈國龍憂心的,是未來。“2萬多員工待業,一個月支出就得1.5億,若疫情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中國數一數二的餐飲巨頭尚且如此,廣大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可見一斑。


老闆光環之下,創業者們冷暖自知。實際上,他們焦慮日久,這次的黑天鵝事件不過是個催化劑,加劇了某些反應。


多家媒體報道,自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錢荒”就在一級市場蔓延;相關數據也顯示,2019 年我國新經濟領域共融資 3802 起,同比減少 46%,下滑程度超過往年水平,數量不到 2015 年的 4 成。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一級市場沒錢了”,這背後的原因很多,但創業公司們馬上就感覺到了壓力,做出了反應。“錢荒”之下,“裁員潮”的陰影一直都在,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在2019年關閉的公司有327家,其中絕大部分是初創企業。


新年到來前,許多創業公司取消了年會,削減了年終獎,憋了一口氣,準備來年找回場子。


庚子年的春節,比以往來的更早些。但對於創業者來說,這不是好事。


年底回款困難,支出多,現金流愈發緊張;一些業務不得不停下來,等待合作伙伴;另外,員工習慣性人心思動,團隊不穩。


新型冠狀病毒,這個黑天鵝的到來,成了壓垮很多創業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創業者被困於時間與空間的牢籠中,幾乎無計可施。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在與艾問的交談中,焦慮隨處可見:製造業從業者擔心用工荒與出口危機;餐飲業從業者尚未從春節季中回過神來;交通旅遊行業幾乎陷於停滯;所有人都擔心資本失去信心。


“怎麼養活團隊?”“怎麼保住業務?”“如何活下去?”之前順風順水的中國創業者們不得不在2020年重新開始思考企業的基本問題。


一如當年遭遇2003年SARS危機的創業先行者們。


02、2003年,中國創業者的危險與機會


跳出時間長河再看,2020年的中國相比17年前,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互聯網如影隨形,深入影響到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線上與線下少有交叉,圈層效應明顯;信息無比發達且龐雜,有用或者無用的信息都充斥耳邊。


但2020年的中國人,是必須要感謝2003年的。


SARS的突然爆發,讓中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也給中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收穫於當時的現代公共衛生方法論,比如“小湯山模式”,能幫助中國快速度過2020年初的危險時光。而2003年的經濟走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給如今的人們啟迪。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小湯山的施工現場 /《非典十年祭》)


當我們以2003年的經驗分析2020年的未來時,會看到兩個結論:


第一,疫情一定會影響中國經濟,且延續期較長;第二,從長遠看,這不一定是壞事。


2003年,中國全年13.74萬億元的GDP中,第一產業貢獻率為3.1%。第二產業貢獻率為57.9%。第三產業貢獻率為39%。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追求工業化的後發現代性國家。


這樣的結構中,SARS來臨時,受影響最明顯的,也是製造業為主的工業企業,國企、外企、民企都受到用工荒的影響,出口訂單無法完成,效益受損嚴重。


不過,第三產業在突發事件下的脆弱也顯露無疑

——2003年國內外旅遊業的直接損失高達1400億元,加上各種間接影響,對旅遊、餐飲、零售、物流等經濟的影響總額約為3000億元。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 非典疫情對消費行業衝擊較大 /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研究所)


200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後,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啟動了產業轉型,從工業向服務業轉型,沿著美日韓等發達經濟體產業結構變化的路徑進行產業調整。

2014年,啟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後,這種轉型日益增速。


2019年底公佈的GDP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3%,遠超17年前。

這必然意味著,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會遠超SARS。今年的GDP增速,將低於預期,基本已成定局。


但這一定是壞事嗎?


過往的經濟轉型中,中國經濟如履薄冰,一邊要保持增長,一邊又要擠去水分。過去幾年,水分主要來自房地產,而如今,互聯網泡沫也越來越被重視。


互聯網環境中,創業看起來如此容易——三五個人有了想法,馬上就可以開起公司,共享經濟讓試錯的成本被壓縮到極致,創業也很快就成了有套路的賭博。


泡沫誕生的原因很簡單:大家一窩蜂湧入一個領域,用著相同的技術,互相抄襲創意,比拼流量,直到獲得資本青睞,再開始新一輪的燒錢大戰。


在艾問看來,這背後是資源的巨大浪費,能贏家通吃的,往往是底子最厚的,卻未必是社會真正需求的。這也正是艾問“給予所需”的底層邏輯。


2020年初,志滿意得的創業者剛剛出海,就遭遇了這場黑天鵝掀起的當頭風。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這一點與2003年時何其相似。那一年,陳天橋和他的盛大遊戲,因為網吧門可羅雀一蹶不振;梁建章的攜程,因為訂單急劇下降,一度走到破產邊緣;俞敏洪的新東方,現金流完全斷裂,只能靠朋友借錢度過難關。


當然,這些最優秀的創業者堅持了下來,並逐漸成熟。比如,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


2003年5月6日,阿里有一名員工確診了SARS,隨後,全公司陷入隔離,馬雲只好因陋就簡,組織當時的“在線辦公”。


“幾乎所有的條件都指向阿里巴巴將面臨一場災難的結局:錯過業務發展的高峰是一場災難,因為員工出現問題業務流程被迫中斷也是災難,出現大規模員工抱怨造成的人心渙散同樣也是災難,包括他們的領袖馬雲……”有財經作家這樣紀錄那段珍貴時光。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不過,馬雲和阿里巴巴最終挺了過來,不光通過關懷與激勵穩住了人心,還發現了社會的真正需求——在線購物。淘寶誕生於隔離期,阿里巴巴也因此涅槃重生,此後,內部凝聚力的高度統一,成為阿里最有力的武器。


阿里巴巴走向成熟,馬雲也完成了創業者到企業家的角色轉變,你呢?


03、創業者如何成為企業家?


百度的CEO李彥宏曾說,“企業家天生就喜歡冒險”。古語也曾說,“富貴險中求”。在危機降臨時,一個合格的企業家不應該只看到危險,更應該看到機會,並欣喜若狂。


其實,本次黑天鵝事件中,總能看到逆行的企業。他們中有的找到了社會的需求,比如一家位於武漢當地的一家生物技術企業——康錄生物告訴艾問,他們的員工在春節期間克服困難、加班加點,已向湖北省醫療機構無償捐贈了不少於10000人份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為戰勝疫情貢獻力量;再比如推出了“小i防疫外呼機器人”的小i機器人公司,其創始人袁輝對艾問說,小i機器人誕生於2003年,本就是應對用戶在封閉環節中的各種居家辦公、閒暇聊天需求,17年後,正好再度響應社會的強需求。


他們中,也有的找到了企業的擔當,比如捐款的企業、深度投入的公司、“不添亂”的團隊,比如盤子女子坊,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楊健告訴艾問,作為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盤子女子坊有一萬多名員工,疫情當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事實,科學管理,傳播正能量,這或許不能幫助企業獲得眼前的利益,但疫情結束的未來,一定會有收穫。


而面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產生的困境,我們也已經積極行動起來;艾問正在進行《艾問人物·誰在抗疫》計劃,通過捐資和報道的方法,風雨同行,共克時艱!目前艾問已於全國近百家抗疫醫院取得了聯繫,並已經聯合了多家有捐贈資源的企業向發出物資需求的武漢、黃山等地一線醫院,捐贈了呼吸機、醫用口罩等物資,共同為抗擊疫情做出一份貢獻。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另外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很多企業也都在為疫情做出快速的反應及貢獻,在服務做出新的嘗試,艾問也希望同步提供創新性傳播服務,共同探索在特殊時期的企業責任與創新發展!


真正的社會需求,永遠處於變化當中,當所有人都以為互聯網創新已接近尾聲,5年只誕生一個拼多多時,閃耀著新需求和機會的微光,也正因為這次危機而顯現。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我們就發現了這些趨勢:


首先,一個確定的趨勢是,一定會有一波新的消費浪潮。人們積蓄已久的消費慾望,“活在當下”的生態影響下,旅遊、購物、娛樂等體驗式消費,將迎來一個消費升級的機會。

其次,長時間的室內生活,會促成線上人群與線下人群的“破圈”,2020年的老年人也真正開始錄製抖音,看起B站,而年輕人也學會了跳廣場舞、燒菜。這種破圈會帶來新類型的用戶群體,新的需求也隨之誕生。比如專門針對老年人的互聯網社交、電商、內容產品。


然後,小顆粒化的消費模式逐漸形成,以小區為單位的電商消費群體逐漸在“新網民”的人群中出現並風靡,養成消費習慣的家庭主婦將享受這種便捷、便宜的買菜方式。


第四,免費的產品將會越來越多,品質也會越來越高。比如《囧媽》這樣的電影,這些精心生產的產品將會取代一些目前粗製濫造的短視頻,中國的幾大視頻平臺中很可能會誕生“網飛”這樣公司。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第五,中國人的衛生習慣會迎來一次大範圍的徹底升級,

這同樣是一個商機巨大的市場。


最後是一個人人都看得到的趨勢,線上場景取代線下的速度會變快,實際上,盒馬鮮生等先行者已經開始搶佔市場,而線上培訓、在線辦公等需求也被極大挖掘。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疫情期間在線生鮮訂單暴增,大量餐飲企業員工被“借調”到盒馬上班)


當然,並非每一個看到趨勢的人都可以成功,至少最近幾年,資本持續謹慎的趨勢不會變化,這也意味著,疫情之後,“錢荒”仍在。


創業公司必須走出舒適區,告別童年,讓自己成熟。不再一味追求流量與資本,而是真正發覺社會的需求,找到灰燼裡的微光,更重要的是,要堅持。


這才是人類一次次戰勝疫病的真正訣竅,也是成功的本質。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經典遊戲《瘟疫公司》)


人類歷史上,疫病向來是最大的敵人之一,黑死病、西班牙流感、天花、SARS、埃博拉、新型冠狀病毒,這些疫病曾一次次將人類逼入絕境,但最終勝利的,都是人類。


在英國德比郡的郊外,有一個叫埃姆的村子,這裡交通閉塞、風景普通,但每年八月,都會有大批的遊客來到這裡。


這風俗源自17世紀的一場鼠疫。1665年,英國爆發鼠疫,倫敦有數千人死去。同年秋天,通過一卷布料,埃姆村也開始傳播鼠疫,不斷有人死去。


求生是每一個人的本能,於是,埃姆村的村民們就找教區牧師莫伯森尋求指導,是否放棄家園遠走他鄉,以求得一線生機。但誰都沒有想到,牧師莫伯森的決定是繼續留守,他不會離開埃姆村,寧可自己染病而亡,也不會把鼠疫傳染給周圍的村鎮。


莫伯森牧師承認,如果大家接受他的建議,很可能也會面對死亡。他唯一能做的, 是保證與村民們在一起,只要他一息尚在,就會全力超度村民的亡靈。令人震驚的是,全體村民們最終決定聽從莫泊森牧師的建議。


一幕悲壯的堅守,再次在人類歷史中上演,1666年6月24日,埃姆村正式封村。待到當年秋天瘟疫散去時,埃姆村的人口從原來350人減到83人,但周邊村鎮,卻都山河無恙。


人類能傳承至今,不僅是靠聰明,不僅是靠運氣,大愛、堅持、不服輸,才是最美好的品質。

艾誠:2020年,繼續活,該怎麼活?| 艾問觀察

疫病終將過去,生活還將向前。對於中國的創業公司來說,舒適區已是過去,未來將更危險,更艱難,但也更有趣,更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