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口罩廠關停還是增產?仙桃市和湖北省政策不一

民用口罩廠關停還是增產?仙桃市和湖北省政策不一

  【財新網】(記者 孫良滋 實習記者 單鐳婧)湖北仙桃市既是疫區,同時也是防疫物資口罩的全國主要生產地之一。過去一週,民用口罩的生產方面對仙桃市和湖北省兩級政府完全不同的生產政策,坐了一趟過山車。

  約2月1日起,仙桃市民用口罩生產企業陸續接到停工停產的通知。此後,多個仙桃市政府通知接連下發,2月1日是《關於保障防護用品質量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違法行為的通告》,2月3日則是《關於啟動口罩出口轉內銷企業認定的通知》,針對生產醫用口罩的企業保障其出口可以在國內流通。

  到2月4日,仙桃市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無紡布企業生產秩序工作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根據《說明》,仙桃市指定了有生產資質的10家醫用防護服、28家醫用口罩生產企業以及22家配套生產企業進行生產,其餘工廠均停工停產至2月13日24時。

  對於這樣的關停政策,仙桃市經信局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稱關閉的企業都是無法保證生產質量的企業,而關停並非突然之舉,是向上級部門彙報後才決定的,並由市場監管部門進行管理,他解釋“小作坊生產的三無產品,沒有經過滅菌,佩戴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因此無法保證生產質量,只能讓國內有生產資質的企業來生產。”

  仙桃當地一家口罩廠商則指出,在仙桃市政府管理之前,當地確實出現了倒賣哄抬原材料市場價格,爭搶口罩的爭端。

  但他也指出,仙桃當地口罩廠約有二三百家,有國內醫用生產資質的企業僅佔百分之十幾,仙桃市“一刀切”關停所有民用口罩廠之後,全市產能減少超過一半以上。

  一家被關停的口罩廠商負責人指出,作為民用口罩生產企業並不是沒有生產標準和能力,此前之所以不去申請國內醫用口罩資質,不僅僅是因為辦證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而且拿到醫用生產資質也並不意味著能獲得國內醫院或者藥品廠的訂單。民用口罩廠很多承接海外訂單:“海外的來單根據對方需求提供相關生產資質即可,這並不是說,仙桃民用口罩廠都是生產的劣質口罩。”

  然而,就在仙桃市正式發文要求工廠停工後的第二天,即2月5日,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又發佈了《關於恢復非醫用口罩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函》,稱將配合仙桃市做好恢復生產非醫用口罩生產工作、擴大產能以滿足疫情防控,並由省商務通對接採購事宜。

  根據文件,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於關停的民用口罩生產商復工提出了三個標準要求,其一是符合國家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或日常防護型口罩標準;第二是產品包裝上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廠名、廠址、執行標準和聯繫電話,第三條就是要保證首批產品經檢驗合格。同時,以上產品允許銷售期限為疫情結束後6個月。

  對於上述三個標準,湖北省市場監管局的楊力指出,其中第一條是現階段執行的民用口罩國家標準,第二條要求則是依據《產品質量法》,主要為了防止假冒偽劣產品在市場銷售,此外,因為仙桃地區檢測機構飽和,目前已經將首批企業的待檢產品送至廣州。

  上述文件還指出,要求仙桃市市場監管局建立專班,對相關企業的生產條件、原材料、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和中文標識等進行監督,對每家企業的產品至少組織1次監督抽檢。

  “現在就是要符合三個標準條件的民用工廠儘快復工,仙桃地區首批已經有90家民用口罩生產廠將產品進行送檢了”,湖北省防控指揮部蔡俊輝告訴財新記者,同時2月8日晚上已經派出專班,督促企業進行復工,解決企業問題,比如工作人員和生產原料等問題。

  對於為什麼關停所有民用工廠,蔡俊輝則表示並不清楚,“是由市局做出的決定”,而對於當地是否存在哄抬原材料價格的情況,蔡俊輝稱,已經將線索上報,目前正在調查。

  前述被關停的民用口罩廠商告訴財新記者,湖北省文件下發的第二天即2月6日,便將自己廠生產的口罩樣品進行了送檢,對於上述復產標準他認為“門檻並不高,但也有些小作坊會達不到標準”。

  蔡俊輝告訴財新記者,因為文件是湖北省內發佈,因此只能保證在省內銷售,而省外銷售,則要外省的監管部門做決定,如果外省也允許,只要進行採購,也不會存在銷售障礙,此外他還預估文件落地後會使仙桃地區口罩產量提升一倍以上。

  另外他指出,除了恢復民用口罩廠生產,湖北省還在加快醫用口罩的審批流程,而且已經有企業通過走快速的綠色通道,拿到了醫藥口罩的生產資質,“流程快,但首先是要保證質量”。

  蔡俊輝還告訴財新記者,目前湖北省口罩生產還面臨工人難找,原料因為交通管制還要協調,同時省內的口罩檢測機構任務已經飽和,還要協調外省的檢測機構,“此外,很多企業過去沒有按照國標進行生產,現在符合國標還要進行技術指導。”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發佈於今日頭條平臺,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實時全面深入的疫情報道,請點擊下載財新App閱讀

更多對武漢肺炎疫情的相關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