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江蘇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人數上一騎絕塵呢?

哇呀呀呀鴉鴉呀呀


自古以來,江蘇就是名人輩出,古有劉邦、曹雪芹、枚乘、枚皋、鮑照、曹參、陳琳、樊噲、范仲淹、馮夢龍、顧愷之等,今有華羅庚、王淦昌、吳健雄、鮑亦和、鮑亦興、貝聿銘等,縱觀全國範圍內,相信名人志士最多的省份非江蘇省莫屬。

說到如今象徵學術能力的兩院院士來講,江蘇省的兩院院士數量又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省份,排名全國第一,而且在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的主人數上更是一騎絕塵。江蘇省到底憑藉什麼,才能獲得如此高的成就呢?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深厚的文化歷史傳承內涵是第一位的。歷朝歷代,江蘇省都是管家必爭之地,也是富庶之地,無論是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還是其他各領域的發展,江蘇省都能排在全國前列,江蘇省在古代各大朝代時期,經濟總量也在全國佔據重要地位,最好的時候,曾將佔據全國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在強大的經濟支撐下,江蘇省的文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成百上千年的發展中,我們注意到江蘇省的歷史文化積澱已然非常深厚,也為江蘇省培養名人志士提供了文化土壤。

雄厚的科研、教育資源是關鍵的助力。以目前的教育背景而言,江蘇省單單國家211工程大學就多達11所,除了北京之外,江蘇省應該是國內211工程大學數量最多的大學,而且擁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2所世界“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蘇州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14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單從這些名校來看,就足以看出江蘇省的教育實力與背景,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培養出如此多的兩院院士等也不足為奇。

其實,除了以上兩個原因外,筆者認為江蘇擁有如此多的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與其淳樸的民風、良好歷史文化傳承、優秀的家風傳承、強大的經濟基礎等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繫,沒有這些有利因素的推動,江蘇省也很難培養出如此多的優秀人才。


東愛雨小公


剛從寧夏回來,這幾年也跑了國內很多地方,一直生活在江浙滬的可能沒什麼感受,但出去跑跑有個對比就知道了,差距是全方位的。我80年生,88年上小學,那時候家裡房子還不行,學校都已經是二層樓了。江蘇的家長為了孩子讀書那真是傾盡所有,農村的為了孩子上學買城裡的房子,至少我妹妹弟弟都是為這個買的,城裡的一個孩子一年花個幾萬都是正常的。


海上來儀


可能文化+教育有關吧,我是安徽人,謝絕地域黑,我是在江蘇讀大學的,娶江蘇老婆,上一份工作原因,我幾乎跑遍了整個江蘇,除了連雲港沒去過,江蘇其他地級市都去過,江蘇也算是半個家,我認識很多江蘇同學,江蘇人可能跟從小教育有關,除去個別,絕大部分待人很真誠,上次去張家港參加同學婚禮,行程酒店朋友全部安排的妥妥當當,真的挺感動的,因為歷史人文,江南自古人文薈萃,而是江蘇很重視教育,教育水平在全國那絕對是翹楚,這個值得學習,更值得我們安徽學習借鑑,我是很端正的角度去評價的,謝絕地域黑,希望江蘇發展越來越好,安徽發展越來越好


追夢人139973133


這是歷史和文化的底蘊所在,江蘇十三個城市,哪個城市不是星光璀璨人文薈萃,哪個時期都有代表人物和代表的學派,畫派,還有醫派,無論政治軍事科學文學醫學藝術都出類拔萃,為中國古今做出了貢獻,而且江蘇橫跨亞熱帶和溫帶,橫跨南北,承上啟下導致貫通古今,大運河,長江,都在下游地域,自然災害少,平原多,水多。看看現代江蘇附近浙江杭州那的良渚遺址就知道了。中國的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國中沒有斷代不發展的,拿到江蘇本身也是這個道理。歷任總書記兩個都算是江蘇人。一個出自泰州中學一個來自揚州中學。就拿我熟悉的常州來說。不說科學技術。就娛樂圈。香港有個陳蝶衣是個詞作者就很有名。周旋。無錫經濟裡面有個榮氏家族,常州的莊氏家族。。。一言以蔽之,江蘇集天時地利人和。重文重教。


我的千羽千尋


江蘇人喜歡說江蘇狀元多院士多,從來不說江蘇只是人口多,論出人才比例浙江比江蘇高多了。

事實上浙江古代出的進士人數多達13000餘個、江蘇只有10000多個,明顯浙江遠超江蘇,而狀元人數浙江55個江蘇自稱有60個(其實裡面不少是安徽人,由於歷史上江蘇安徽同為江南省南直隸,所以導致部分狀元籍貫不清,容易被人誤導。可以查明的是明清江蘇狀元裡有許多其實都是安徽人,如戴有祺、汪繹、汪應銓、秦大士、畢沅、潘世恩、洪鈞、黃思永等等)僅僅少了幾個。

再說說現代的兩院院士,截止2017年底,各省籍貫的兩院院士江蘇463名、浙江395名,常住人口江蘇8029萬、浙江5657萬,而每百萬人口出院士數浙江6.98個、江蘇只有區區5.77個(如果按戶籍人口算江蘇差浙江更多),你們說哪個省更厲害?


飛雲過盡


什麼時候國家科技最高獎江蘇一騎絕塵了?吹牛不打草稿,論籍貫浙江7人,江蘇幾人?吳文俊,黃昆嘉興人,閔恩澤湖州人,谷超豪溫州人,徐光憲紹興人,鄭哲敏,屠呦呦寧波人。


仁義明189


浙江杭州以北,江蘇長江以南,及上海,整個這個地區總體上是全國最安全的地域。他旱不著、淹不著、颱風刮到這裡威力大減、沒有什麼大的地震災害、也沒有什麼泥石流災害,四季風調雨順,氣候宜人。由於長期沒有這種大的自然災害的侵襲,社會財富和老百姓的財富能得到長時間的積澱,百姓能長期生活在安居樂業的狀態中。這是這個區域最大的優勢。有了這個優勢,那麼各地能人會逐步地向這個區域集聚,僅此而已,其他還真看不出有什麼優勢。


78物理Zyg


良好的教育資源,和諧包容的人文氛圍,健康積極的價值觀,優越的地理條件(不含蘇北),這些都是原由。


洋飛359


可能與“庚款留學”有關。當年清政府向八國聯軍賠4.5億兩白銀的時候,江蘇向朝廷交得最多,在美國、英國、法國等退還超過實際損失的賠款限定用於教育上後,清朝及2012年後的民國向英美等每年輸送相應的留學生。這些留學的選拔比例是按賠付時交的銀兩多少來確定比例的,因此江蘇籍的學子最多,他們學成併成才後,正趕上了新中國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兩院院士多就不奇怪啦。南京市鼓樓區政府大院內“中英庚款董事會”古建築還在,當年主要派遣學生去英國讀研。“中美庚款董事會”應該在清華大學。


弗朗西斯科


原因當然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條還是經濟。

江浙兩省長期在人才領域領先全國靠的就是經濟優勢。縱觀歷史就不難發現這樣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人才重地和經濟中心完全重合。

從春秋時代開始,中國當時最主要的人才基地實際上也就是中原地區。這是因為中原地區的經濟在當時領先於其他地區。比如老子孔子這樣代表性的重要人物。到了戰國時期,大體上也是如此,不過由於楚國的崛起,所以南方也有了少部分的人才湧現,但整體數量還是不能和中原地區相比。

秦漢到隋唐時期基本上也是保持這樣一個特點。南北朝時期,南朝的著名學者基本上都是北方南遷的。唐代的大詩人基本上都是北方人。

轉折點發生在兩宋時期。北宋中期開始,南方的人才開始逐步取得優勢。但是最早代表南方地區和北方士人進行競爭的還不是江浙地區,而是江西。唐代初年,政府為了強化對兩廣地區的管理,在江西南部和廣東北部相鄰的梅嶺開鑿了驛道。所以當時北方地區前往兩廣地區的主要交通方式就是嚴長江進入鄱陽湖水系,然後進入贛江,再翻過梅嶺。這樣就進入現在的粵北。江西因此成為了溝通南北地區的交通要道經濟快速發展起來。江浙地區在當時雖然也比較發達,但並沒有在人才培養上面佔得先機,這個優勢要到南宋時期才開始確立。

南宋的時候南北對峙,北方豪門二次衣冠南度。而定都杭州,極大的推動了江南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在雄厚的經濟實力的支持以及政治中心的保障之下,江南地區一躍成為全國的文化中心。這個格局在其後再沒有動搖過。

明代雖然在朱棣以後遷都北京,但並沒有辦法改變人才重地的分佈。清代以及近代以來都是如此。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江浙地區在南宋以後就牢牢確立了中國經濟重心的地位。

近代經濟轉型確實衝擊了中國社會形態,也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中國原有的經濟格局,但是並沒有改變江浙兩省中國經濟重地的地位。尤其是上海的出現,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兩地的經濟優勢。自然也就沒有出現因為經濟原因方面的因素導致的人才的衰落。反而以上海為中介實現了人才培養的近代化轉型,始終使得江浙兩省在人才方面居於全國領先地位。

江南和江蘇畢竟還是兩個概念。所以就有必要梳理一下後來江南地區分省而治的問題。這實際上就決定了江蘇對於浙江的人才優勢。

江南地區的概念有兩種,一種是狹義的,一種是廣義的。狹義的江南地區的概念實際上就是環太湖地區。廣義的江南地區的概念,實際上可以擴展到現在江蘇南部,安徽東南部,浙江,以及江西東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區。大體上可以理解為吳方言分佈區以及江淮官話分佈區的小部分地區。而狹義的江南地區,實際上也就是整個江南地區的精華所在。

在明代以前,江南地區大部分情況下是同屬一個行政單位。宋代時候的兩浙路,其實涵蓋了現在的浙江大部分區域,再加上江蘇南部。可以說更接近於完整的廣義江南範圍。不過這種情況因為朱元璋定都南京,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朱元璋稱帝以前,掌控大部分江南地區的是另外一個地方武裝力量張士誠集團。他的政治老巢在蘇州。在朱元璋擊敗他以後,勢必要對這個集團進行清理。此人和江南的工商大族關係密切很受擁護,朱元璋對此不放心。因此決定利用行政手段對江南地區進行拆分。一開始的時候,將蘇州地區也就是現在的蘇州加上上海,常州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常州加上無錫,以及嘉興和湖州一併劃入直隸。宋代兩浙路的其他地區,組建浙江省。這也就是浙江省最早的由來。

不過,因為劃入直隸的都是精華,這就導致浙江省其後的財政運作困難。因此又將嘉興和湖州重新劃入浙江省。這個時候浙江省的形態基本上和現在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了。江蘇省在當時還沒有成型。南直隸地區的定型比較晚一些。主要是因為朱元璋一直在為如何定位自己的故鄉鳳陽來回搖擺。後來,遷都以後,南直隸地區的行政區域相對穩定了下來。大體上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加上安徽省。清軍入關以後,對於前朝的龍興之地,自然要有意削弱。所以先改成江南省,之後又東西分拆,形成了江蘇和安徽兩省,這就是這兩個省份的由來。

從面積上看,江浙兩省在對江南地區的分割上面,浙江佔據優勢。但是在精華的方面,江蘇卻佔據優勢。也就是說浙江佔了量,江蘇佔了質。這就是江蘇相對浙江而言,在人才方面具有優勢的主要原因。而這種劃分很顯然具有人為操縱的特點。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相互制衡,避免一省獨大。

總的來說,江蘇的人才優勢,一個是依託江南地區的經濟優勢,另外一個是在分省的時候,得到了江南地區的精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