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曾說對武漢有特殊情感,為何卻一毛不拔,商人還是企業家?

近日,《福布斯》發佈了2020年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蟬聯21年香港首富的李嘉誠跌落神壇,資產相比去年縮水23億美元,成為第二名,李兆基登上榜首。


李嘉誠曾說對武漢有特殊情感,為何卻一毛不拔,商人還是企業家?

究竟是不是慈善家?

2014年,李嘉誠出席位於武漢的長江國際商會說道:對湖北,對武漢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今武漢有難,八方來援,李嘉誠這次卻還是沉默狀態。要知道,香港四大家族企業中,其他三家都已經捐了上千萬,李嘉誠家族仍舊沒有作聲。

不僅是香港,整個中國都在行動,企業家、明星網紅、老百姓都在積極行動,阿里捐款10億、騰訊捐了3億、百度捐3億、曹德旺捐1億、馬雲基金會捐1億、韓紅基金會捐1.4億,甚至83歲拾荒老人要求匿名捐贈一萬元,90後農民一次性捐贈1.8萬個口罩,而李嘉誠無動於衷。


李嘉誠曾說對武漢有特殊情感,為何卻一毛不拔,商人還是企業家?


李嘉誠曾說十分嚮往蘇東坡的《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或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才是李嘉誠的真正心聲。或許是因為他說,他是商人。


李嘉誠曾說對武漢有特殊情感,為何卻一毛不拔,商人還是企業家?


身價百億,不捐怎麼了?不應該用道德綁架來評判一個人,李嘉誠也不是沒有捐過,汶川地震捐過1.8億,據統計李嘉誠在慈善領域捐過200億港幣,無人出其右。捐還是不捐,功還是過,留待後人評說吧!

商人還是企業家?

李嘉誠說自己是個商人,利潤是他要追尋的東西,其他不是他能考慮的,作為商界巨擘,他的傳奇早已耳熟能詳,但他能不能稱得上一個企業家?

李嘉誠之所以飽受質疑,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一,是因為他在中國賺錢,卻投資在了海外,高達4000億,坊間盛傳“他要跑路”的消息不絕於耳。


李嘉誠曾說對武漢有特殊情感,為何卻一毛不拔,商人還是企業家?


其次,李嘉誠的炒地皮行為帶壞了整個行業,買了地屯著等升值再賣,比如2019年他40億賣了一塊大連的地皮,這是他2011年19億買來的,囤了8年,賺了21億,現在他的手裡仍舊囤著幾百億的地皮。


李嘉誠曾說對武漢有特殊情感,為何卻一毛不拔,商人還是企業家?


第三,公攤面積普及者就是李嘉誠,100平米的房子20平米算做了公攤,你去找李嘉誠說理也沒用啊。

第四,李家再香港的壟斷地位,大到金融房地產,小到喝口水用個電都跟李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一旦有了壟斷,後邊的事情也不用多說了。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許在你的眼裡他是傳奇,但在我眼裡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商人,我佩服他,但不敬重他。


李嘉誠的商業畫布

對於一個商業帝國來說,商業模式畫布顯得小家子氣了些,研究李嘉誠的商業案例資料估計得有幾十層樓那麼高了。

李嘉誠的商業帝國仍舊可以囊括在商業模式畫布之中,在商業模式畫布裡分為九個模塊:客戶細分;價值主張;渠道通路;客戶關係;收入來源;核心資源;關鍵業務;重要合作;成本結構。


李嘉誠曾說對武漢有特殊情感,為何卻一毛不拔,商人還是企業家?


此次跌下首富神壇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房地產正是李嘉誠的核心資產之一。為了再次登頂王座,在房地產行業幾近飽和的情況下,李嘉誠也必須開拓發展新客戶、打通渠道、核心轉移……

他把重心放在英國,你肯定聽說過”李嘉誠買下了半個英國“這樣的話,10年前他開始佈局英國,加快變賣內地和香港的資產投入到購買英國的基礎設施中,如今李家控制著英國1/4的電力分銷市場,近三成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超40%的電信市場,三分之的英國碼頭……可以說,李嘉誠吼一吼,英國抖三抖。


李嘉誠曾說對武漢有特殊情感,為何卻一毛不拔,商人還是企業家?


能否可持續盈利才是商業模式畫布的根本所在,脫歐對李嘉誠影響到底是好是壞?有人說他笑了,有人說他哭了,李嘉誠投資的都是電力、水利等必需領域,科技短時間難以顛覆,而且英國對私有產權保護十分完善,我覺得李嘉誠應該是笑了,真正看能否可持續盈利,還要留給時間來驗證。

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教授曾說過:商業模式關係到企業生死存亡,興衰成敗,商業畫布模式每一個企業制勝的關鍵,是商業的本質。

當企業找到一個合適的商業模式,就能去搶佔更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市場,就像李嘉誠從實業到房地產到金融資本再到如今的佈局英國,他之前的商業模式都大獲成功,如今他投資英國的基礎領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應該不會失敗。

企業的商業模式畫布就在《壹創新學社》之中,李嘉誠的企業肯定頁用過這個商業模式工具,操控商業模式,創造新的戰略選擇。


商業模式畫布,個人發展畫布請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