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書法,和中國人相比水平如何?

yunyaling1987


日本書法,有中國書法值得吸取和思考的地方,但日本書法路太窄。

細緻原因我在專欄裡都講過,日本書法的構成與傳承都是比較片面的,從唐朝日本留學駐京學佛開始,到昭和初年,都是如此。

之所以說日本書法的路太窄,是因為他們對碑帖的汲取,沒有中國人廣泛。

說白了,書法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日本想學,也沒那先天條件,尤其是古代,信息傳播極為不便,日本人學書還是照著唐朝傳下來的一些碑帖學習,或者偶爾有東渡日本的中國人,帶去些許歷代名家真跡。跟中國幾千年的經典碑帖比起來,簡直太少。

這就不細解釋了,從三筆三跡的作品中就能看出來。取法窄,又不嚴謹,這就導致了在公元1100年左右,也就是宋朝,日本同時期的書法作品變化,要比我們更豐富一些。

這雖然看起來是日本人的有點,但這不是因為日本人的創造力豐富,而是因為他們對傳統繼承的不夠多,所以開放度更高。

再有一點是文化環境的問題。

中國書法的境界高低取決於傳統哲學,來自於儒釋道。

書法是文人表現文化內涵和精神世界的一種方式,所以中國書法只適合在這種文化環境下薰陶的人學習。

日本人對中國文化的繼承基本很片面,不單單是書法。

所以除了那些日本著名的漢學家,大多數書法家的作品,以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底蘊來看,都不夠上品。

最後就是追求的問題。

我們受著儒釋道的薰陶,追求的肯定是空性、陰陽、天人合一。

日本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精神追求。

他們管這種追求叫“道”,書道。

這個“道”,意思跟中國的道有些區別。

不太好解釋。

但是可以舉幾個例子,嘗試理解一下。

比如武士道,劍道,茶道。

村上三島的作品

稍微瞭解日本文化的都應該瞭解,他們是極簡主義,甚至有些偏執。

比如劍道,雖然也有繁雜的招式,但最後到了劍道大師的境界,追求就是快、狠、準。像古龍小說中對西門吹雪劍法的塑造,就借鑑了日本劍道。

再有就是茶道,大師可以去為了省一部泡茶的步驟研究幾十年,這在中國都不敢想,容易把人逼瘋。

這種極致到偏執的追求,就是他們的道。

書道也是這種思想。

他們追求運筆的極簡主義,到在外表現就是線,一根線,把一種狀態做到極致。

當然我這麼說日本書法肯定是片面的,因為日本書法流派太多了,比金庸小說裡的所有門派加起來都多。咱也不懂,也沒細緻研究過。

上邊這些結論都是通過日本古代的一些高手的出來的,不包含當代的日本書法家。

小板奇石,在中國名氣很大的日本書家。


如按照日本人的追求標準去看待書法,那王羲之不如王鐸,因為王鐸的線也是一種境界。如果按照國人的觀念看日本書法,雖然有可取之處,但缺失更多。

所以個人覺得日本書法不如中國人寫得好,無論古今。


梁宇航


最頂級的書法是無法相比的,因為都是其自身風格的峰頂!那麼這個問題應該問的是,日本有沒有這樣頂級的書法家,答案是,有!空海法師,等等。






庸行者


日本人也非常喜歡寫字,他們稱之為書道。一些人,注重傳統,認真臨摹中國各朝代書法,中規中矩;一部分人,近幾十年來,推出“前衛”書風,少字書,重筆墨變化,用良筆古墨,用紙用印,十分講究,裝裱也獨具特色,䊘工細仔,古典穩重。日本人用盡全力,終得中國的宣紙、好墨的製作工藝過程,初規規模......











和平鴿151212276


書法的境界永無止境。對於兩幅或者更多幅的高檔作品,以及含有其中的內涵的韻味的作品,他們的價值或者說是量度都是無法相比的。

眾所周知,在唐朝的時候我們的國家就和日本旅遊所來往,而唐朝又是我們的書法,或者說是盛世的一個最好的時候。中外的雙方交流,唐朝時候也是有很多書法家的,就因為中外的雙方交流書法家們還有這些日本的遣唐,使他們其中也都有一定的交流和合作的互相來往的一個關係。

而相較於初學者或者說是剛入門不久,或者也可以說是學書法,兩三年三四年的人,如果和日本人來筆書法的話,確實可比,只不過這個要拋棄各自的種族理念。書法中內涵的東西都是深不可測的,也是我們一直對國家或者民族的這個底蘊來說的一種傳承。

而如果想要比較哪幅寫的好的話,或者說是每個人寫的好的話,那麼還是要看他們的作品,畢竟這個東西如果硬要來評比的話,是要用實力來說話的。

而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則是心靈上的溝通與精神上的畏懼,我們將他們全部都視為瑰寶以及文化的結晶,融合這樣的書法的心靈是永無止境的,是無可比擬的。像這樣的書法,無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他們之間都沒有可比性,因為他們都是頂尖的靈魂的傳承。





毀滅趣藝哈團長


日本文化文字,借鑑了漢字的偏旁部首,發展成了日文字,但他們寫的書法幾乎完全傳承了漢文學,中國書法。資料上發現很多日本書法家寫的書法也有很多好的成就,但目前高品質的書法作品還是超越不了中國認定的古代大家作品。值得讚的是海外日本都那麼注重學習中國書法,而且那麼執著,然而我們國內大家卻找不到方向


清水觀洲


日本書法傳承了中國書法的傳統經典,也出現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大家,如“三筆”、“三跡”,幕末三筆,明治“三駕馬車”等,值得我們學習。就整體上看,中國的書法水平高於日本,這是不容置疑的!我們應以國際視野看待書法,以開放平和心態,和日本書法界互學互鑑,共同提升書法藝術水平!


鹿門精舍


現代日本的書道和中國的書法並不是一回事,何談誰比誰好呢?中國的書法很像是武俠小說的世界。你要出身名門正派(比如楷書必然是師承顏柳,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最起碼也得是趙孟頫),即使你後來有所創新,但是內行人還是能看出你師出何處。你也可以雜糅各家所長。只有這樣才能被奉為宗師。現代中國受到近代西學東漸的影響,出了一些偏離傳統門派的“邪魔外道”,但是主流上還是和傳統中國書法一脈相承的。而日本,或許過去曾經有過中國的書法傳人,但是今天完全就是邪魔歪道的天下了。名門正派和邪魔歪道有什麼不同呢?我覺得,名門正派強調修心修身,而邪魔歪道多數都是為了能打贏,甚至不惜自殘身體。中國書法強調基本功,筆法佈局,欲成大家非數十年苦練不可;而日本書道多數受西方藝術的影響,要麼就是故意製造不明覺厲的假象,要麼就是追求把字寫得像是一幅畫。所以日本書道並不像中國書法那樣博大精深。


鈺鈿珠寶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文字文化都是借鑑我們中國的甚至還有很多其它的古代文化!

日本書法也是借鑑中國,中國文化文字書法確實早於日本許多年也可以說是高於日本。但是,日本人對書法的要求的確高於現在的中國。中國大家隨時可寫,飯前飯後,酒前酒後,醉前醉後皆可書寫。而日本則不然他們對這個相當專注嚴謹,對書法的態度上日本確實略勝一籌,但是中國的書法作品是遠遠高於日本,那種博大精深巧奪天工和飛鴻氣勢是日本有所不及的。也許才是那放蕩不羈,隨心所欲,不拘一格才能把中國的書法發揮得淋漓盡至。

當然現在出現在視頻裡的一些“醜書書法”不在此行列!








乘風踏浪真費鞋


有一定份量,亦有佳品,中國書法陳積之厚重,內容之豐富,不是日本能比的


用戶5151840093815


我是一人。所有吹日本“書法”的中國書法圈的人,都是在想搞門派想搞鬥爭。

現在是有史以來平均書法水平最高的時期,但是書法水平最高的那一批卻是史上比較低的時期。日本人的書法書法平均水平和最高水平,不能和我們相比。日本關於書法的,他們叫“書道”。

我們當代書法平均水平,其實在歷史各個時期是最高。

不少人覺得當代書法這樣那樣,各種牛鬼蛇神。什麼射書,什麼亂書,什麼竹書。

其實我們現在是有史以來識字率最高的時期,換個角度說。有個數據清朝文盲率在90%以上,宋明稍低在85%左右。

書法說到底是寫字,字都不認識漢字都不認識,就不要說“書法”了。

真的不要太低估我們現在書法的平均水平,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高。可能有些奇奇怪怪的“書法家”,放大了書法的一些問題。

我們現在書法看起來不夠好,不是一兩個人或者一兩個機構造成了。現在科技發達,識字的人很多,但是覺得書法非常有用的人並不多。

不要覺得國外的月亮比國內圓,也不要過度的神話日本對“古代文化的保護”。

書法在日本叫“書道”,日本有很多當代之名的藝術家。他們更多的把書法當成一種“藝術設計”。上圖就是日本對一些字的表現方式。

不要拿日本的書法水平和我們相比,我們比日本強很多,雖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一人有感

所有吹日本“書法”的中國書法圈的人,都是在想搞門派想搞鬥爭。

不少人一直在提日本人的說法:后王勝先王。以前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是對的。直到最近才開始有人討論,日本是錯誤的才會有“后王勝先王”。

王羲之那套體系,需要認真的練字,一筆一畫的練字。后王不管是誰,都能把書法“藝術化”。

認認真真寫字很多做不到,但是總是想著爭鬥。很多人拿日本“書道”那套,放到我們自己的書法中,來攻擊其他人,田英章被攻擊的最多。可是很久之前,日本的字體公司就請他寫過漢字字庫。

如果你真的不是搞鬥爭的,也不要幻想你是下一個林散之。林散之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時一舉成名,其書法作品《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

踏踏實實練字,不要想著爭鬥。

題外話:前面幾十年,日本在漢字字體設計,也就是用於印刷行業和電腦字體方面確實比我們優秀一些。因為一開始領先比較多,到目前現在還是有一定的優勢。不過我們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做字庫字體,未來可期。

字體設計和”書法“有區別,字體設計需要有西方繪畫的基礎。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19年12月9日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