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返璞歸真》:一本或許可以把理性的非基督徒,變成基督徒的書


讀《返璞歸真》:一本或許可以把理性的非基督徒,變成基督徒的書

一本或許可以把理性的非基督徒,變成基督徒的書。


但問題不在於人是理性還是非理性,問題在於那些不認識基督的人,他們一點都不想去認識基督,他們一廂情願的否定了一切,或者他們膽怯的不敢尋求,害怕發現耶穌是真的,所以浪費了自己的理性。


首先申明,嚴格意義來說,我自己曾經是非基督徒、假基督徒、基督徒,我自己沒有辦法靠自己完全保證自己是誰,很多事情在一念之間,在一信之間,而我們的信心需要更深刻,這本書或許是一本適合所有人看的書,包括基督徒,和深以為自己是基督徒的人。


這本書,我記得是妻子買回來的,在我家的某個角落放了很久。

起初我嘗試過讀這本書,但發現沒什麼意思,裡面沒有我想要黃金屋和顏如玉。於是我也就不想要讀了。


那個時候我剛剛信主不久,三年左右,在我的內心中,我向往的宗教還是可以給我帶來黃金屋和顏如玉的那種。但是基督教不是,甚至連我原本的自我安慰也一同被摧毀了。


基督教是一個自我革命的宗教,他會顛覆我們以往的想法和認知。所以說,它不是一個那麼舒服的信仰,但如果它是正確的,那麼即便不舒服,也是要繼續去搞搞清楚為什麼不舒服?如果才能舒服?


一個人如果想要保持自己的老我對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又想要跟隨基督,那麼必定是不舒服的。


一個人如果不是為了認識真理而跟隨基督,而是為了建立自己的人生而跟隨基督,那麼也必然會不舒服。起初耶穌的門徒們也都以為耶穌要建立一個地上的國,後來他們經歷的極大的不舒服,可以說是極大的痛苦。他們發現耶穌不是他們想要的,而是超過他們想要的。


C.S路易斯的《返璞歸真》是一本很需要動腦子的書,也是值得反覆對的書,因為我們的信仰程度不同的階段,讀這本書也會不一樣。如同我們需要反覆的讀《聖經》,其他世界裡的書也是如此,好書需要反覆讀。


如果我們想要看一些輕鬆幽默的喜劇片,那麼這本書不適合你。當然,這個世界需要輕鬆幽默的喜劇片,也需要文藝片,更需要一些可以發人深省的電影。


我想《返璞歸真》就是最後的這一類書,我們如果想要有信仰的深度,那麼就必須去驚動我們的感性、理性、知性、靈性。如果我們的信仰只驚動了我們全人中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的信仰就會很動搖。如果驚動的是感覺,那麼我們的理性就過不去。如果驚動的是理性,那麼感覺就過不去。如果驚動的僅僅是理性和感性,那麼靈性會過不去。


下面我會摘抄一寫這本書的內容,供您參考,我會標註頁碼:


第3頁:

一個人若經過最慎重的推理,得出結論說基督教信仰沒有充分的根基,我請求他不要接受基督教。


第6頁:

一位朋友曾經稱路易斯為“愛上想象的人”。他相信,心安理得地接受現狀不只是反映了人的膽怯。


最長的彎路也是最近的歸途。


第7頁:

上帝知道“你努力駕駛的那輛車有多破”,他只是告訴你要“繼續努力,儘自己所能。”


第14頁:

我認為我不適合在自己不會遇到的痛苦和危險和無須承擔任何代價的事情上持堅定的立場。


第17頁:

一定要不停地祈禱以求得到啟示。


第22頁:

物體不能決定自己是否服從萬有引力定律,人卻能決定自己服從還是違揹人性法。


第25頁:

倘若不相信有正當的行為,我們為何要這樣急於為自己行為不當尋找藉口?


第28頁:

若以衝動為自己絕對的嚮導,沒有一種衝動不會將我們變成魔鬼。


第44頁:

宇宙若不由一個絕對的善來掌管,我們一切的努力最終都付諸東流。但是宇宙若是由它來掌管,我們自己又每日與他為敵,明日也不可能有所改善,因而同樣處於絕望的境地。沒有它不行,有它也不行。上帝是唯一的安慰,也是最大的恐懼,我們最需要的東西,也是我們最希望躲避的東西,他是我們唯一可能的盟友,我們又與他為敵。


第45頁:

你知道自己病了才會聽從醫生的吩咐,意識到我們的處境近乎絕望才會開始明白基督徒所講的道理。


尋找真理,你或可以找到安慰,尋找安慰,你既得不到安慰也得不到真理,開始時你得到的是甜言蜜語和不切實際的幻象,最終得到的是絕望。


第51頁:

那時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理由是:這個宇宙看上去非常殘酷、極不公正。可是,這個公正與不公正的概念來自何處?一個沒有直線概念的人不會說一條線是彎曲的。我稱這個宇宙不公正時,在拿它和什麼作比較?如果整場演出從頭到尾都很糟糕、毫無意義,我作為這個演出的一部分,為何對它有如此激勵的批評?人落入水中會覺得身溼,因為人非水中生活的動物,魚就不會。當然我可以說公正不公正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不必執著於此。但是這樣一來,我不相信上帝的理由就坍塌了,因為這一理由正是以世界的確不公正、而非碰巧不合我意為基礎。因此就在極力證明上帝不存在,換句話說,證明整個現實毫無意義時,我發現自己必須承認,有一部分現實,即我的公正觀念是完全有意義的。倘若整個世界沒有任何意義,我們永遠不會明白這點,就像宇宙中若沒有光,因而也就沒有長著眼睛的生物,我們就永遠不知道宇宙黑暗一樣,因為“黑”這個詞沒有任何意義。


第53頁:

現在我要告訴你另一種極其幼稚的觀點,這種觀點我成為“摻水的基督教”。它只說天上有一位善的上帝,世間萬物皆好,根本不提罪、地獄、魔鬼、救贖這些既難理解又令人害怕的教義。這兩種觀點都極其幼稚。


第54-56頁:

現實實際上往往令人無法測透,這是我相信基督教的原因之一。基督教是一種令人無法測透的宗教,它向我們展示的宇宙若一直在我們的預料之中,我們會認為基督教是人編造出來的。事實是,它不是誰都可以編造的東西,它具備了真實事物的那種奇異的曲折複雜性。讓我們拋棄所有那些幼稚的哲學,那些極其簡單的答案。這個問題不簡單,答案也不會簡單。


這個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是:存在一個這樣的宇宙,其間有很多顯然是惡的、從表面上看毫無意義的東西,但是也有像我們這樣知其實惡的、毫無意義的造物。面對這一切的事實,我們只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基督教的觀點。基督教認為,這是一個善的世界,這個世界偏離了正道,但是還記得自己應該有的樣子。另一種觀點是二元論。二元論認為,在一切事物的背後都有兩種互相獨立、勢均力敵的力量,一種是善的,另一種是惡的,這兩種力量彼此間永無休止地爭戰,宇宙就是它們的戰場。我個人認為,除基督教之外,二元論是現今存在的最大膽、最合理的一種信念,但是其中也隱藏著危機。


這兩種善惡的力量,或者說精神應該是絕對獨立的。他們都是從永恆之中就存在,誰也沒有創造誰,誰也不比誰更有權力稱自己為上帝,誰都認為自己是善的,另一位是惡的,一位喜歡仇恨和殘暴,另一位喜歡愛和仁慈,每一位都堅持自己的觀點。既然如此,當我們稱其中一種力量為善,另一種力量為惡時,我們指的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可能只是說自己更喜歡其中一者,就像說啤酒與蘋果汁相比,我們更喜歡啤酒一樣。我們也可能是說,不管這兩種力量如何看待自己,也不管我們人現在碰巧喜歡哪一個,其中一個視自己為善確實是錯誤的。如果我們的意思只是說我們碰巧喜歡前者,那就不要在談善與惡,因為善指的是你應該喜歡的東西,不管在某個具體的時刻你碰巧喜歡什麼。如果“行善”指的是你站到自己碰巧喜歡的那一邊,沒有任何真正的理由,善就不配稱作善。所以,當我們稱一種力量為善,另一種為惡時,我們的意思一定是說其中一種確實是錯的,另一種確實是對的。


但是一旦這樣說,你就在這兩種力量之外往宇宙中有增添了一樣東西,即某種有關善的律、標準或規則,其中一種力量遵守這個律、標準或規則,另一種則沒有。既然我們要以此標準來衡量著兩種力量,那麼,這個標準,或者說制定這一標準的那個存在就位於遠遠的背後,在二者之上,他就是真正的上帝。當我們稱這兩種力量為善和惡的時候,我們的意思實際是,其中一種力量與真正的終極的上帝處於正確的關係中,而另一種則與上帝處於錯誤的關係中。


第57頁:

要作惡,他首先必須存在、有智慧和意志。但是存在、智慧和意志本身都是善的,這些東西必須來自善的力量,即使作惡,他也必須從對手那裡去借或者去偷善的東西。你現在明白了為什麼基督教一直說魔鬼是墮落的天使嗎?


第58頁:

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敵佔區,基督教講述的就是那位正義的君王如何降臨世間(你可以說喬裝打扮著降臨世間),號召大家投身一場大規模的暗中破壞運動。所以,你去教堂實際上是在暗中收聽我們的朋友發來的秘密無線電報。敵人急於阻止我們去教堂,原因即在此,他利用我們的自負、懶惰、學問上的自命清高來阻止我們。


第60頁:

當然,上帝知道人若濫用自己的自由會產生怎樣的結果,顯然他認為這個風險值得一冒。


第61頁:

撒旦在我們始祖的頭腦中灌輸了這樣一種觀念,那就是,他們可以“像神一樣”,依靠自己獨立,彷彿自己創造了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為自己發明一種在上帝之外、離開上帝的幸福。我們成為人類歷史的一切——金錢、貧窮、野心、戰爭、賣淫、階級、帝國、奴隸制——幾乎都源於這種徒然的努力,人類歷史是一個漫長、可怕的故事,講述了人怎樣企圖在上帝之外尋找能給自己帶來幸福之物。

這一努力之所以永遠是徒勞,原因在於上帝創造了我們。像人發明引擎一樣,上帝發明了我們。汽車以汽油為動力,靠別的無法正常運行。上帝將人這臺機器設計成靠上帝自己來運行,將我們的精神設計成以他為燃料、為食糧,沒有別的可以替代。所以,請求上帝讓我們以自己的方式獲得幸福,卻不作任何宗教的委身,是絕對行不通的。上帝無法在自身之外給予我們幸福和平安,因為幸福不在他以外,不存在在他以外的幸福。


第67頁:

人不明白食物如何為他提供營養,照樣可以飲食,同樣,人不知道基督之死如何使他與上帝和好,照樣可以接受他的救贖。實際上,人不接受他的救贖,就絕對無法知道基督之死如何促成他與上帝的和好。


第69頁:

可是,說上帝幫助我們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的意思是,上帝把他自己放一點到我們裡面。他將自己的思維能力借給我們一點,我們就可以思考;他把自己的愛放一點到我們之中,我們就可以彼此相愛。


第70頁:

我聽過有些人抱怨說,耶穌如果既是人又是上帝,他的受苦和死亡在他們眼裡就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對於他來說,受苦和死亡一定非常容易。有些人對此進行了(非常正當的)批駁,批駁他們不通人情,毫無感激之心。令我驚奇的是這種觀念所體現的誤解。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抱怨的人是正確的,他們甚至沒有充分的陳述自己的理由。因為耶穌時上帝,所以,完美的順服、完美的受苦、完美的死亡對於他來說比較容易,也正因為他是上帝,他才可能做到這點。可是,我們若因此不接受他的順服、受苦和死亡,是不是太奇怪了?老師能夠幫助孩子寫字,是因為他是大人,知道怎樣寫字。寫字對於老師來說當然很容易,也正因為容易他才能夠幫助孩子。孩子若因“寫字對於大人來說很容易”就拒絕大人的幫助,等著向另一個也不會寫字的孩子學習(這樣就不存在不公平的優勢),他的進步不會很快。如果我掉入一條湍急的河中,一個一隻腳站在岸上的人也許可以幫助我,拯救我的性命。(在沉浮之間)我應該衝著他嚷:“別救我,這不公平!你有優勢!有一隻腳站在岸上”。對嗎?正因為那種優勢(如果你願意,你可以稱之為不公平),他才能夠幫助我。你不向一個比你強的人求助,向誰求助呢?


第73頁:

基督徒不是永遠不會犯錯,而是有能力懺悔。


第74頁:

全體基督徒是基督藉以行動的有形的身體。


第75頁:

如果你替那些沒有聽說過基督的人擔憂,你自己不接受基督就是極不明智的。基督徒是基督的身體,是他藉以工作的有機體,這個身體每擴大一點,你就可以多做一些工作。如果你想幫助那些外面的人,你自己就應當作為一分子加入到基督的身體當中,因為唯有基督才可以幫助他們。


還有人可能提出這樣的異議:上帝為什麼要喬裝降臨到這個被敵人佔領的世界,創建一種秘密的團體來暗中破壞魔鬼的工作?…………上帝會大舉進攻,但是我想知道,那些要求上帝公開、直接干預世界的人,是否充分意識到上帝果真干預時是一幅怎樣的情景。此事發生之時也就是世界終結之日,劇作家走上舞臺時,戲就結束了。


第76頁:

上帝推遲行動為的是給我們這個機會,這個機會不會永遠留在那裡,我們不把握它就是放棄它。


第90頁:

相對於教導來說,人更需要不斷的提醒。


第106頁:

向一切慾望妥協顯然只會帶來性無能、疾病、嫉妒、謊言、隱瞞,以及一切與健康、風趣、坦率相反的東西。


第107頁:

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完美的貞潔就像完美的愛一樣,單靠人的努力無法達到。你必須尋求上帝的幫助,甚至在你尋求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你也可能覺得上帝沒有給你幫助,或者給你的幫助不夠。沒有關係。每次失敗之後都去祈求上帝的寬恕,振作起來,重新嘗試。


一方面,我們認識到,即使在我們最完美的時候,我們也無法依靠自己;另一方面,即使在最不完美的時候,我們也不必絕望,因為我們的失敗得到了寬恕。唯一致命的是,幹一切事情都滿足於不完美,不再繼續努力。


第108頁:

美德,即便只是試圖獲得美德,也會帶來光明,而放縱只會帶來迷茫。


我必須努力實現一個有人性的自我,可是我裡面有兩個東西在與這個自我相爭,一個是動物的自我,一個是魔鬼的自我,魔鬼的自我更壞。一個常上教堂、冷漠、自以為是的偽君子離地獄可能比一個妓女要近得多,原因即在此。當然,二者都不是更好。


第111頁:

“相愛”是婚姻持續的唯一理由,這種觀點實際上沒有給婚姻作為契約或承諾留下任何餘地。倘若愛是一切,承諾便不能增添什麼,承諾若不能增添什麼,便不應該去承諾。


第112頁:

你也許要問:兩個人既然已經不再相愛,捆綁在一起還有何意義?對此我們有幾點正當的社會理由:為孩子提供家庭;保護婦女(他可能為了結婚,犧牲、損失了自己的事業),使男人不能夠在對她感到厭倦時隨時拋棄她。還有一點理由我深信不疑,只是解釋起來有點困難。

這一點難以解釋是因為,有很多人我們無法讓他們認識到B比C好時,A可能比B更好。他們考慮問題往往只從好壞的角度,不從好—更好—最好或懷—更壞—最壞的角度。他們問你是否認為愛國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回答說:“愛國遠比個人自私自利要好,但它不及博愛,愛國若與博愛相沖突,愛國應當讓位於博愛”,他們就會認為你在迴避這個問題。他們問你怎樣看待決鬥,如果你回答說“寬恕一個人遠勝過與之決鬥,但是,和一輩子與之為敵、暗暗的說他的壞話以洩私憤相比”,決鬥又要好得多,他們就會抱怨你不願意直接告訴他們答案。


我們所謂的“相愛”是一種令人愉悅的狀態,從幾個方面來看還對我們有益。它幫助我們變得慷慨、勇敢,開闊我們的眼界,讓我們不僅看到所愛之人的美,還看到一切的美。它(尤其是一開始)讓我們純動物性的慾望退居次要地位,從這種意義上說,愛是色慾的偉大的征服者。


相愛是好事,但不是最好的事,有很多事不及它,但也有很多事高於它,你不能把它當作整個人生的基礎。相愛是一種崇高的感情,但是它終歸是感情,沒有一種感情我們可以期望它永遠保持在熾烈的狀態,我們甚至無法期望它保持下去。


這本書的後面我將不再謄抄了,其實後面的內容很重要,如果您感興趣可以去買來讀,是一本值得深讀的書,其中關於信仰的思考很深刻,還有關於婚姻的思考也很深刻,我自己的婚姻也是和筆者存一樣的信念,婚姻不只是靠相愛維持,更是靠意志維持。信仰也是如此,靠的不僅僅是感覺和理性,還有意志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