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有這“六種心理變化”,老師和家長耐心指導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我們經常討論的一個詞語就是叛逆期,其實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會有叛逆期,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了解他們的叛逆期,如何去引導他們正確度過叛逆期階段。在叛逆期階段,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思考和自我判斷能力。

來訪者是一個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對自己目前的狀態感到不滿意,也總是期望自己能夠得到身邊人的認同,包括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師和自己的同學。但是他們很難去理解我,也很難去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於是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不適感。自己無法進行自我調整。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有這“六種心理變化”,老師和家長耐心指導


來訪者的這種心理狀況是非常常見的,在很多的學生中都有所遇見。那麼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有哪些心理變化呢?

第一種:產生了成人感,扮演全新的社會角色。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身體結構的變化帶來一種長相上的成人感,這時候他們也會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了,自己能夠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生活和人際交往方式,但是這種成人感其實是一種自我的認同,而沒有達到實際的成人感。

第二種:對異性產生好奇心理。青春期的孩子隨著身體的發育,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這時候出現早戀現象比較多,也讓很多的家長和老師頭疼,想要管控,但是管控不了。其實這是一種自然的心理,在這期間產生情愫。這時候作為家長和老師需要正確引導,引導青春期的學生們能夠自我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業上。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有這“六種心理變化”,老師和家長耐心指導


第三種:心理水平呈現半成熟、半幼稚性。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在身體上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巔峰時期,但是由於長期在學校生活,個人的認知面有一定的限制性,心理水平呈現半成熟,還沒有達到完全的成熟,考慮問題上也比較片面,不是很周到。有時候的行為表現還是比較幼稚的。就有點孩子氣,讓人哭笑不得。

第四種:心理活動非常豐富,容易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活動非常豐富多彩,也是比較敏感的,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容易鑽牛角尖,而且喜歡認死理。這時候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尤其是身邊的老師和同學的眼光,他們的評價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而且朋友之間的關係也不是那麼好 ,往往今天是好哥們,到了第二天就互撕了。

第五種:表現出一定的勇敢性,但在公共場合容易害羞

。青春期的孩子在群體的起鬨作用下,容易去表現自己,容易去做一些平常不敢做的事。但是這種勇敢有時候又顯得比較魯莽。在公共場合下,讓青春期的孩子去表現自己,很多孩子由於不是那麼自信,就會容易緊張害羞,害怕自己不良表現引起周邊人的嘲笑,從而打擊自己的自信心。

第六種:逆反性增強,從物質上依賴轉向精神層面的依賴。青春期的孩子容不得老師和家長過多說教,因為他們說教多了,自己的內心就比較發毛,就容易情緒激動,就會存在做一些激進的事。這時候雖然還是依靠父母的物質給予,但更多的是來自於精神層面的匹配。在精神上給予支持和鼓勵,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會更加讓他們安心。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有這“六種心理變化”,老師和家長耐心指導


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比較難以管理,但是我們能夠站在他們的心理角度出發,去理解他們,去支持他們,去心平氣和和他們進行溝通交流,那麼可以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和優秀點。

青春期孩子們在遇到一些心理困惑時,如果沒有人能夠及時進行引導和指引,那麼就會容易引發各種心理狀況,就會存在持久性的焦慮、抑鬱、叛逆等症狀。所以我們提前瞭解他們的一些心理症狀特徵以及會發生的心理變化,那麼就可以進行有效指導。幫助他們能夠順利平穩度過青春叛逆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