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些微信群裡,大家互動越來越少越冷漠,你怎麼看這種現象?

陽光下的哆來咪發梭


我有幾個微信群,單位的主要是發通知;同學群和打球群發紅包的時候有人搶,還有發“早上好”、心靈雞湯的,別的基本安靜;家庭群的還有點小孩子的話題,別的沒有人發言了。

現在的人有空看手機的很多,但都不願意在微信群裡面說話。我認為是這樣的原因:單位的群只談工作,說多了別人會認為你很閒;別的群只要不提到自己,就極少說話,怕話多有失,也有懶得寫字的。

歸根結底,還是現在交心的人太少吧。


柳瀚子


你好,謝謝你的提問,我是#呂逸琛#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大背景下的互聯網時代,社交方式已被顛覆,多數人更喜歡私聊的方式來交流,即使是群體交流,也是選擇互相不是很熟悉的社交平臺來宣洩,這是時代的節奏變化的特徵,這種方式未來會愈演愈烈。

在這裡你所提的問題,已經是一個普片現象,在這裡我總結五大因素供你分析。

首先第一:大環境的改變,時間的的分配已經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經常發現時間照比以往,不夠用了,像人民幣一樣貶值了,經常一抬頭髮現一天好像沒幹什麼具體工作,一天就這樣耗過來了,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其實我總結了一下不是時間短了,是我們的工作強度加大了,只是我們多數人沒有感覺到罷了,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我們的工作已經緊緊聯繫在一起,屬於自己的時間肯定要被縮減。

就拿我自己打比方,我記得十五年前物流還沒有這麼發達,我從南方發一件貨,需要十天以上的時間,那還是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因為那時走的是大型物流,必須要自己親自去取,再看看今天的速度,快則三天,慢則四天,如果順豐空運當天到貨,這是在以前無法想象的,工作生活將我們的時間切割成碎片,沒有整個大塊的時間,也就不可能有時間上網。

其次二:發達的信息,隨時可以交流,把人與人的距離縮短,把感情的距離漸漸拉長。

繁重的工作量,交流的更多是工作,逐漸疏遠了親情、友情、愛情,這一點可能大家更有體會,快節奏的工作 ,人們的精力大多數都放在養家餬口上,特別是中年人群,它們任務更加繁重,一家四口老人 ,不得有失。#手機上網#美好的夢想

三 : 手機app 社交媒體品種繁多,也是大家逐漸減少登錄的主要原因。

不管是社交app 、網購apo、遊戲app 等等,已經將人們有限的上網時間均勻化了,更何況所有的app, 都可以搶紅包賺錢,養豬,刷視頻賺錢。琳琅滿目,目不暇接。信息量的增大,只能“望網興嘆”。

四 :微信群的人情變質,已經失去最初的質樸。

現如今的微信群,商業化氛圍濃厚,失去原有的味道了,不再是靈魂的港灣,微商、淘客的出現,已經成功的將微信群變成商品集散地了。

五:網絡社交的便利,已經改變了社交工作方式。

傳統的社交和現代社交對比:打電話見面談~視頻聊天 我去取個合同~發個電子郵件 逛商場~上淘寶 去銀行~發紅包 訂飯店~上美團等等。

總結

不是大家互動少了,是大家時間越來越少了,不是微信群不好了,是賣貨的多了,聊天的少了,人的冷漠不是人改變的,是環境改變的,互聯網給我們開了一扇窗,但也給我們關上一扇門,有好就有壞,有失必有得,沒有完美的事物,只有最好的心情。

#我是呂逸琛#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


呂逸琛


時間可以沖淡一切情感,西方科學家做過研究,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即使仇恨心理再強,經過6年時間後,這種仇恨也會逐漸淡化,也就是說,無論你們感情多深,在長時間沒有接觸的情況下,任何感情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流逝。


一刀斬萬惡


微信就跟打電話差不多,不會有事沒事的經常通的。作為交流平臺,有事公佈一下,溝通一下,話多了,還不是就吹牛,嚇聊,微信平靜了我也可以接受


廣東省的用戶


現代社會的通病,金錢至上,人際關係冷漠,合則多聊下,不合則少上網少聊。最好選擇一個信仰方向,信佛或信道,修煉好自己,平常心對待世事就好![微笑]


港城山人


科學上有個關於群體交流的研究,一個群體一旦人數超過4個人時,交流的群體範圍會自動分割成4人以下,就像開同學會一樣,餐桌上交流的都是集中在一些小群體裡.


斯特里克蘭



用戶186195681674


微信是一個時代的新興事務,慢慢群裡的群友就會走向平常,不多講話,是費話的一個清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