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配單一行業、產品規模顯現危機 萬家權益類基金“隱患”浮現

紅刊財經 張桔

基金四季報披露顯示,萬家旗下的部分非地產主題基金的主動權益產品超比例重配地產板塊,例如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這種思路還在萬家精選、萬家瑞興、萬家新利等產品身上有所體現,但上述基金均非地產主題類公募產品。  

此外,作為一家資產規模排名第34位的非頭部公募,萬家基金去年四季度規模成功突破千億大關。但是細看各類產品的規模,這種突破的貢獻主要還是來自於固收類產品的貢獻。而公司的權益之路似乎並不好走!

重配單一行業、產品規模顯現危機 萬家權益類基金“隱患”浮現


“豪賭”單一行業

萬家部分權益類產品風格激進引質疑

2月5日,公司旗下的萬家瑞興發佈基金經理解聘變更公告,基金經理莫海波因工作安排不再管理該基金,基金經理孫遠慧將獨自擔綱該基金。稍早前的2019年12月5日,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發佈基金經理解聘變更公告,基金經理莫海波因工作安排不再管理該基金,同樣基金經理孫遠慧將獨自擔綱該基金。《紅週刊》記者查閱公司網站信息,身為公司投資研究部總監,儘管他卸下了兩隻基金的掌門帥印,但他目前參與管理的公司旗下基金仍有多隻。  

莫海波已不再參與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長期集中重倉地產行業。節前披露的最新四季報顯示,金地、萬科、保利、榮盛、中南建設、陽光城、綠地控股、華夏幸福整齊劃一地出現在十大重倉中。且其中只有陽光城和中南建設是當季才出現在十大重倉中的,剩餘六隻地產股“穩定”地出現在基金去年的四份季報中,且基金經理持有金地和萬科各佔基金資產淨值比接近10%的上限。  

查閱基金自成立以來的逐季季報,該基金自2017年成立不久就開始逐漸重配地產行業,2018年十大重倉股中能同時出現9只地產股。基金經理均篤定選擇重倉地產股,同時在季報總結中幾乎一直強調重配房地產的理由是板塊被低估。  

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格上財富基金分析師張婷分析了該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他從2015年5月以來成為基金經理,從其歷史的持倉來看,持倉領域主要在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等領域,2016年持倉以工程基建投資為主,2017年以來則大比例的持倉房地產相關個股,以及少比例的其他板塊輪換(銀行、養殖等)。”  

儘管重配地產也在某一特定時間段給基金淨值帶來過不錯的回報,例如2018年年初。但是作為一隻名為“多策略”的非地產主題的全市場類基金,基金經理過於單一的投資思路和板塊配置似乎有風格漂移和違背基金契約之嫌。畢竟基金投資者選擇購買該基金時,並不瞭解其背後實質是一隻房地產主題類基金。  

而這樣較為單一的投資思路和板塊配置實際也招致了基民的用腳投票,這直接反映在了基金的規模身上。基金在2017年3月底募集成立時,合計的份額約為5.11億份;但根據最新的去年四季報,12月31日最新的規模約為2.08億份,規模縮水的幅度超過了一半。  

同時,長期高比例重配地產股這一思路還不僅出現在這一隻產品上,根據《紅週刊》記者的統計,在萬家瑞興、萬家新利、萬家精選等幾隻基金的身上,我們也清晰地看到了相似的投資軌跡。並且相同的一點是,這幾隻基金也並非地產主題類產品。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儘管目前萬家旗下主題類產品涉及行業豐富,其中包括了消費、汽車、人工智能、養老等,但恰恰缺少一隻地產主題類的產品。而2020年開年迄今,Wind地產指數下跌了大約15.9%,某種程度上也導致了上述幾隻產品起跑不利,目前暫時處於“墊底”的位置。  

不僅是地產板塊,“重配單一行業”似乎是萬家權益類產品的特色,如萬家瑞隆重倉皆為農業股,萬家消費成長重配券商股等。

長不大的煩惱

權益類產品業績、規模較難同步 

除去重配單一行業外,四季報揭露的部分權益類產品的規模隱患同樣不容忽視:畢竟權益大年都無法藉助良好業績有效提升產品規模的話,在市場震盪起伏中則難免罩上一層陰影。  

基金四季報中揭示,萬家經濟新動能、萬家頤和、萬家雙引擎、萬家瑞隆等多隻產品都提示當季出現過清盤的風險,如萬家頤和截至去年年末,該基金的規模僅為0.12億,類似的還有萬家雙引擎、萬家瑞隆、萬家量化同順、萬家智造優勢、萬家人工智能等5只主動混合型基金。  

如是計算,剔除掉兩隻養老FOF和兩隻科創主題基金後,在萬家基金的32只混合型基金中,四季報提示過清盤風險的權益類產品佔比將近四分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從上述七隻基金的業績表現來看,實際上分化較為明顯:其中去年迄今表現最差的是萬家頤和。Wind顯示,去年末規模僅為0.11億的該基金近一年的收益率僅為-1.04%,在同類的1821只基金中排在了1807位,同時基金的年化收益也僅為1.59%。  

《紅週刊》記者注意到,在七隻規模“岌岌可危”的基金中,其中也有成立時間較長且基金業績尚可的產品,例如成立於2008年的萬家雙引擎,該基金是公司混基中第三隻成立的產品,目前的年化收益達到10.31%,同時近一年的收益也達到了32.50%,位於同類產品的前二分之一。但是,從當年成立時的3.53億到2017年3月31日的大約6.29億,此後基金的規模卻幾乎是一路下滑到地量,季報顯示去年末的規模約為0.24億。  

究其業績和規模出現明顯反差的原因:首先是基金經理更換速度似乎過快,從而導致一位基金經理沒有辦法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來執行其投資思路,Wind顯示,該基金在迄今不到12年的時間中已經經歷了八位基金經理,其中管理時間最長的一位也才管理了三年多一點的時間;其次,雖然現任的基金經理目前僅管理這一隻產品,但是從去年四份季報的重倉股來看,基金經理的調倉似乎過於頻繁、操作似乎保持了較高的換手率。  

具體說來,根據《紅週刊》記者的統計,在2019年基金四份季報的總共四十隻重倉股中,一共出現了39家上市公司的名字,唯一重複出現過一次的公司是瑞康醫藥,雖然它出現在一季報和二季報的十大重倉股中,但在三四季報中也不見了蹤影;而這樣逐季全面洗牌的情況在內地的公募基金中較為少見。當然,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現任基金經理的短炒思路。而短線思路顯然遭到了投資者的用腳投票。 

除去這七隻產品外,《紅週刊》也注意到,雖然萬家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數量不少,但是僅有一隻規模突破20億,同時規模超過10個億的數量也並不多。從原因上分析,或許公司旗下缺少長期業績優異的產品應該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以去年底唯一規模突破20億的萬家行業優選為例,該基金自2018年以來的業績和同類排名頗為不俗,近一年的淨值增長率達到116.34%。可惜,公司這樣的權益產品較為稀少!

創新類產品引質疑

萬家權益類養老FOF“重配”同門產品  

在萬家的權益類產品陣營中,公司在2018年和2019年相繼發行成立了兩隻養老FOF產品,但這隻成立於去年4月份的平衡型FOF卻遭來了非議,在成立迄今所發佈的三份季報中,《紅週刊》記者發現,基金經理配置萬家自己的基金產品佔據了超高的比重,二季報曾經配置了八隻自家的產品;以最新的四季報為例,基金仍持有萬家瑞興、萬家穩健增利A、萬家消費成長、萬家滬深300指數增強C、萬家信用恆利C、萬家鑫璟純債C等六隻同門產品,其中瑞興和消費成長屬於權益類產品。而兩隻基金在萬家的一眾權益產品中,業績表現只能算中規中矩。  

那麼,為何該FOF會對自家產品分外垂青呢?《紅週刊》記者通過研究三份季報發現,主要的問題或許出在基金的規模和每期所產生的費用上。作為發起式基金,去年四月份的成立公告上顯示,基金成立時的合計份額約1023.92萬份,但其中基金管理人自購就達到了大約1000萬份。而發起式基金清盤的條款與普通的產品不同,產品在三年內暫時安全。但是,規模的因素或許也導致了基金經理配置基金的思路以自家產品為主。  

基金二季報顯示,由於該基金當季持有自家產品多且大多數為固收類產品,因此當期因持有基金所產生的應付銷售服務費、管理費和託管費均不高;但是這三項費用因持有非萬家系基金的逐步增多而逐漸走高,特別是應支付管理費一項上升速度較快。對此,《紅週刊》瞭解到,養老FOF或多或少都會持有自家旗下的基金,但是萬家平衡養老三年是少數幾隻以持有內部產品為主的FOF,這其中主要的因素還是持有內部產品費率優惠甚至免收管理費,從而也能繞開了此前廣受爭議的FOF雙重收費的問題。 

綜上所述,迫切改變萬家“股債蹺蹺板”規模嚴重失衡或許才是公司發展的當務之急,這需要公司高層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但是,公司的高管隊伍穩定性也不牢固,今年1月18日,萬家基金公告副總經理沈芳因個人原因離職,其上任時間實際也不長。問題林林總總,因此,雖然公司的公募資產管理規模已經成功突破千億大關,但是需要解決的棘手難題還有很多。

(本文已刊發於2月8日的《紅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