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這個春節,一場意想不到的疫情席捲了中華大地。與此同時,一場寒冬也駕臨了中超轉會市場,這不僅體現在外援逃離潮上,也反映在內援流動上。

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截至目前,除了上海上港、上海申花、北京國安等幾支球隊招兵買馬之外,其他球隊的引援動作略顯保守。

尤其是年年大手筆的廣州恆大,現在也僅僅是收入費爾南多,召回廖力生、劉奕鳴和劉偉國等邊緣球員。意向中的李磊、吳曦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加盟,邊衛的隱患始終得不到解決。

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中超轉會窗口將在2月28日關閉,向來高效且重視亞冠的恆大已經上報了亞冠名單。如此看來,儘管中超轉會窗口還沒截止,但恆大在冬季窗口的動作可能已經停止了。

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另外,恆大還在休賽期開啟了球員超市,半賣半送的清洗隊內老將和邊緣小將。除了郜林、曾誠和馮瀟霆三位功勳之外,張成林、張文釗、榮昊等老將已經離隊,唐詩、王進澤等邊緣小將也已不在球隊計劃之內。新賽季,瘦身的恆大將節省大量工資。

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從前恆大在轉會市場上叱吒風雲,現如今卻舉步維艱,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或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解釋。

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一、恆大人滿為患

新賽季恆大一線隊人員已經趨於飽和,除去3個本隊培養U21和5個外援之外,剩下球員已經要為22個名額打破頭了。

後腰位置上,恆大擁有徐新、黃博文、鄭智;在左路位置,恆大嘗試過使用鍾義浩、高準翼等人;再加上覆出的李學鵬、于漢超、嚴鼎浩等人,恆大並不缺人。

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而且,在不能引進心儀球員的情況下,恆大有足夠的資本進行內部挖潛。何超、劉奕鳴、胡睿寶、廖力生、馮博軒、吳少聰這些人雖然都是邊緣人,隨時都有可能被租借或者出售,但市面上能買到的有幾個比他們強?

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二、市面上好球員太少

現在的中國足壇人才實在匱乏,高水平的球員越來越少,能讓恆大看中的球員更是屈指可數。但他們都是所在球隊的頂樑柱,除非發生不可抗力的因素,否則恆大難以得手。

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至於新生代球員中,幾名可造之才也是各傢俱樂部的寶貝,哪傢俱樂部不是捂在懷裡?而且,有過李源一、王上源等人的前車之鑑,恆大購買國外新星的態度也會更加謹慎。

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三、足協態度不明

今年恆大遲遲未有動作,很大一部分原因與足協新政有關。去年年底,足協放出消息施行新政,但遲遲不見蹤影,使得中超各隊放緩引援速度,既不敢輕易買人,也不敢輕易放人。

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同時,恆大這些年大搞金元政策著實得罪了一部分人,新一屆足協領導也多次明裡暗裡的表達了對恆大的不滿。尤其是他們對歸化球員態度的前後轉變讓恆大方面“很受傷”。

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因此,恆大似乎變得有些拘謹,與足協關係“惡化”之後也不敢再肆無忌憚,恐怕恆大四處送球員也有與各球隊交好之意。

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結語

經過這些年的“積累”,恆大已經有了足夠厚實的陣容深度,而且年齡結構合理,球員位置分佈均勻。當外部環境有變之時,恆大可以依靠自身的優勢以不變應萬變。

因此,儘管恆大今年引援不力,但他們的實力仍然強大無比。

轉會市場屢屢受挫,是什麼造成恆大“舉步維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