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好局起好步,重點項目復產復工“動起來”

開好局起好步,重點項目復產復工“動起來”

2月7日,民生工程水務集團泊於應急調水工程開工建設。 記者 孫大偉 攝

開好局起好步,重點項目復產復工“動起來”

有研稀土(榮成)有限公司門口設立員工體溫測量處。 記者 孫大偉 攝

對於威海新北洋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設備工程師李旭東來說,一碗熱騰騰的“泡麵”,已經成為他和同事們這兩天的標配午餐——新北洋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零售終端設備產業化項目已於7日吹響復工號角,李旭東他們的工作也一天比一天忙碌。

“年前,我們的輸送設備和前處理循環管路等已安裝約70%,復工這兩天,我們正在利用威海本地員工,加緊剩餘設備的安裝。”李旭東說,復工命令下達的那一刻起,鈑金加工、塗裝加工、整機裝配等各大車間的建設已紛紛“進入狀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項目復工帶來了不少困難。按照原計劃,項目將在3月份開始設備調試,並逐漸投產。但眼下,本地施工人員數量只有總數的1/3左右,物料運輸也因為物流問題受到一些影響。但這並不影響項目復工的勁頭。

“時間不等人,我們能做的,也只有趕工期、追進度,利用已有條件,最大限度加速項目建設。”人手不夠,就用工作效率來湊。李旭東說,他和同事們最近兩天的下班時間都晚了不少,但結果還算令人滿意;2天過去,上件區鋼結構設備已基本安裝完成,其他車間的建設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總投資15億元的該項目預計年產各類智能終端設備10萬臺。而隨著項目復產的開始,這個目標,也變得越來越近了。

高聳的塔吊揮舞著悠長鐵臂,挖掘機的引擎聲帶來陣陣轟鳴;天氣雖冷,但榮成市王連街道鑫發海洋生物科技園項目的施工現場有了施工機械忙碌的“身影”。

引進各大高校、國內外最新專利技術,從事海洋生物肽提取,運動、保健等功能性飲品,高端海洋休閒食品等全鏈條產品的研發生產,總投資8億元的科技園從建設之日起,便吸引了眾人目光。2019年5月起,經過緊張建設,標準車間、物流庫、宿舍樓、辦公樓等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而隨著年假結束,項目立馬復工。

“疫情防護要做好,項目建設也不能耽誤!”王連街道黨工委掛職副書記袁暉介紹,從2月7日項目正式復工,只用了兩天時間,整個科技園準備了充足的防疫物資,完成了必要的消毒等防疫措施,開始籌備內部裝修以及生產設備的購置安裝工作。

“眼下,正在進行製冷設備安裝,另外還有20多名職工在進行管道安裝施工。”袁暉介紹,雖然因為疫情防控影響,外地員工還沒有回威海,但100多名威海本地員工已紛紛走上工作崗位,爭取用最短時間,將項目建設“加速”到最佳狀態。預計今年6月,這個集海洋生物科技研發、海洋保健品和海洋醫藥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海洋生物科技園區就將投產,年產值可達10億元。

相似的場景,也發生在臨港區凱盛光伏材料(威海)有限公司年產300兆瓦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組件生產項目的工作現場。2月7日剛剛復工,項目現場已“活力十足”。“目前,項目部人員已全部到位,20多名施工人員將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陸續進場。”項目負責人介紹,春節前,生產調度中心前兩層主體建設已完工,而隨著項目復工,中心第三層主體框架也隨之開始建設。

建設過程風風火火,防疫準備也絲毫不差。施工現場勤消毒,人員用餐不集中,復工前,項目已按照規定,做好了各類防疫措施,為復產復工創造良好條件。

雖然工人還沒有完全到位,但項目建設速度依然可期——施工人員全部是威海本地,只要保證各類防護措施到位,就不會因為疫情出現人手短缺。據瞭解,按照計劃,半個月後,生產調度中心主體框架就將完成,2個月後開始內部裝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