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大棚育苗病蟲害怎麼防治?

職業農人


早春大棚辣椒育苗技術,對辣椒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灰黴病等病害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並對辣椒育苗中的常見問題提出瞭解決辦法,以期為辣椒育苗及苗期生理性病害的發生與防治①漚根病害識別:漚根是育苗期常見的病害。主要表現為幼苗出土後不發新根,生長緩慢,根皮開始為鏽褐色,而後腐爛。地上部分萎蔫,幼苗易從苗床拔起,嚴重時乾枯死亡。發病原因:溫度低,澆水過量,光照不足,土壤缺氧,幼苗呼吸受阻所致。防治措施:提高地溫




家鄉農村


大家好,我是長江老農。大棚育苗的病蟲害防治,應該採取滅菌、滅蟲、消毒物理處理和化學及生物處理。蔬菜種子常帶菌、帶毒、帶蟲,播種萌發後即可侵染蔬菜發病,成為傳染源,所以嚴格的種子消毒滅菌是防治病蟲害的有效辦法。

一、物理消毒滅菌。

①溫湯浸種:先用較低溫度的水浸泡種子3——4小時,再加種子放入50——55℃的熱水中浸泡10——30分鐘,後置如於冷水中,熱水中浸泡時要不斷地攪拌,防高溫積聚傷害種子,如茄子可先預浸種5小時,後在45℃溫水中浸泡10分鐘,再置55°C中熱水中浸泡15分鐘,攪拌,放入冷水中浸泡24小時。為安全起見,可在催芽前做浸種催芽實驗,確認對種子無傷害又有利於出芽,再實施。

②乾熱滅菌:黃瓜,番茄、茄子、甜椒的種子先置於溫箱中,保持70℃恆溫處理72小時(3天),可達到殺菌消毒作用。注意種子要乾燥,嚴格掌握好溫度和滅菌時間,否則,易使種子遇到損害。

二、生物製劑拌種

①用五四0六菌劑拌種,比例為1:1。五四0六菌劑有刺激幼菌生長和防治多種真菌病害的作用。

②用大芽孢桿菌和增產菌菌粉拌種。菌粉用量為種子量的1/10。拌種有促進生長和拮抗多種土傳病害的作用。

三、藥物消毒滅菌

①福爾馬林(40%甲醛)浸種。 種子先預浸數小時,再置入1%福爾馬林溶液中浸泡15分鐘,清洗後播種,可除去多種真菌病原。

②用0.5%漂白粉浸泡30分鐘,清洗種子播種安全有效。

③用10%磷酸三鈉浸種。種子先預浸3——4小時,再放入10%磷酸三鈉中浸泡15分鐘,清洗3——4次,可消滅病毒病病原。

④茄果類蔬菜種子用1%硫酸銅溶液浸泡5分鐘,沖洗3——4次,可殺滅種子表面的細菌和真菌。

⑤用種子量的0.5%藥量進行拌種。適用的藥物有:65%的代森鋅、70%的敵克松、50%的多菌靈、35%瑞毒黴、80%的疫黴靈等。 注意:拌種不加水,操作在室外進行,藥物不要與操作者直接接觸,防過敏中毒,操作後洗手,處理種子不宜久存,為安全可先行先試,再大量實施。

大棚育苗病蟲害防治,還要對預苗床消毒滅菌,是防止真菌、細菌、病毒病及線蟲等多種土傳病蟲害的重要環節,有物理化學兩種方法。

一、物理滅菌法

①乾熱滅菌。:在土壤耕層中通入熱水(汽)管道或電熱線,加溫土壤到55℃,保持2小時。

②曝曬高溫滅菌:挖松耕層土壤,覆蓋薄膜,在直射日光下曝曬,使土溫達60°C左右,繼續進行2——3天,為提高效果,消毒前在土壤中可施藥。

二、化學滅菌法

①氯化苦燻蒸:每平方米用氯化苦40克,泣入土壤,用薄膜覆蓋密封,消毒10天,可消滅真菌,去膜放風,散去有毒氣體後播種。

②溴甲烷滅菌:每平方米用溴甲烷20——30克,蓋膜封閉,消毒4——5天,可消滅蟲菊類及線蟲。

③福爾馬林滅菌:每1000公斤土用福爾馬林250克,稀釋200倍與土拌勻,覆蓋薄膜1——2天,藥味散失後播種。

④藥土殺菌:用50%多菌靈、50%託布津、50%福雙美每平方米8——10克,混細土。播種前墊入播種溝2/3,播種後再蓋1/3,保持土壤溼潤,防藥害。

⑤5406菌劑滅菌:用5406菌劑按1:50——100的量與培養土混合,可拮抗多種真菌性病原菌。

⑥殺滅蚯蚓:老床苗蚯蚓過多,鑽蛀營養土方,使菜苗根系外露。可提前灌氨水或在溝中撒佈300——400倍的敵敵畏,蓋薄膜密封,後翻地做畦育苗,防止蚯蚓危害。

大棚蔬菜出苗後,要用藥物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用50%可溼性多菌靈粉劑5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苗期病害病害及枯萎病;用50%拖布津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丶80%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炭疽病、葉黴病、灰黴病、枯萎病和白粉病;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80%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葉面噴霧,可以防止霜黴病、炭疽病,葉黴病、疫病;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兌水600——800倍液噴霧,可以防止霜黴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葉黴病、疫病。另外可用百菌清煙霧劑,有3克、5克、10克不同規格片劑,傍晚燻煙,效果很好。蟲害的防治:可以用三氯殺蟎醇100——150克兌水 噴霧;用2.5%的溴氰菊酯000——4000倍液、速滅菊酯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敵殺死、殺滅菊酯1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蟎蟲、紅蜘蛛、白粉蝨等害蟲。

以上是長江老農個人種植經驗分享,僅供參考。歡迎大家評論留言,謝謝大家閱讀。


長江老農


春天已經來臨,許多農戶都準備開始利用早春大棚進行育苗。不過,在利用早春大棚育苗的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各種病蟲害的侵害。那麼,早春大棚育苗都有哪些病蟲害呢?又該如何防治呢?下面,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

一、早春大棚育苗過程中都有哪些病蟲害

早春大棚內的溫度、溼度都較高,因此,非常適合各種病蟲害的“滋生”。一般情況下,最容易“滋生”的病蟲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蚜蟲、白粉蝨等。

<strong>二、病蟲害防治方法各論

1.立枯病

立枯病又稱“死苗病。幼苗主要因立枯絲核菌侵染所致,一旦發病時沒有被及時發現,就有可能造成幼苗死亡。因此,立枯病是早春大棚育苗過程中為害比較大的一種病害。

(1)發病原因

立枯絲核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這種病菌的壽命可長達3年,能夠在寄主病殘體上、未腐熟的農家肥內或土壤中越冬。而且,這種病菌的”粘附性“很強,可以粘附在土壤表層、植物根部、水流表面以及田間作業的農具上,一旦幼苗莖基部或根部出現機械或蟲咬傷口,這種病菌就會侵入幼苗機體組織,對幼苗造成侵染。

一般認為:立枯病的主要發病原因是田間溼度過大,溫度過高,植株過於稠密,通風受阻而導致病菌大量”滋生“,在幼苗莖基部或根部出現傷口時被侵染所致。

(2)發病症狀

對於不同的作物幼苗,立枯病會有不同的危害,因此,發病症狀可能會有所區別。對於有些作物幼苗來說,一旦出現立枯病病菌侵染,其莖葉上先出現白毛狀”粘絲“,然後慢慢枯萎死亡;但對於有些作物幼苗來說,病菌常常從幼苗的根莖侵入,剛開始很難發現幼苗有什麼症狀出現,當發現時,幼苗已經因根部腐爛而倒伏死亡。

但對於大多數作物幼苗來說,初起發病時,其莖基部會呈現出橢圓形或不規則型暗褐色病斑,發病幼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但隨著病程的進展,病部會逐漸凹陷、溢縮,並漸變為黑褐色,然後死亡。

(3)防治方法

防治立枯病有三種防治方法。可分為:農業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和藥劑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方法

a.換土

如果經常出現立枯病為害,說明土壤中的立枯絲核菌含量較高。應該清除大棚裡的土壤表土(清除深度20釐米),更換新土。如果採用農家肥做底肥,一定要讓農家肥充分腐熟。

b.處理土壤

依據經驗,在大棚種植前,每畝採用38%惡霜嘧銅菌酯25ml-50ml噴灑於土壤表層,可有效防止立枯病的發生。在噴灑時一定要注意噴灑均勻,而且,在噴灑7天后才進行作物播種或種植。

c.拔病株

及時拔除病苗並清理出大棚,以防病毒擴散傳播。

②生物防治方法

在播種時,可採用利克菌對作物種子進行拌種。用藥量為作物幹種子質量的0.2%~0.3%左右。

③藥劑防治

在立枯病發病初期,可採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38%惡霜嘧銅菌酯800倍液進行噴灑,一般需要噴灑兩次,間隔期為5~7天。

2.猝倒病

猝倒病俗稱“小腳瘟",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病菌一般會通過灌水或土壤耕作進行傳播。而且,病原菌的生長適溫範圍非常大。無論大棚內的溫度高低,都容易發生。一旦幼苗發病,常常會出現突然猝倒並枯死的現象。因此,對大棚農作物為害較大。

(1)發病原因

本病的病菌會以卵孢子的形態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當溫度條件和溼度條件適宜時,病菌的卵孢子開始萌發,併產生可以刺入作物幼苗體內的芽管。如果大棚內進行了灌溉,病菌的卵孢子就會隨水流移動,並伺機侵染作物幼苗。

當大棚溫度較低,不利於幼苗生長時,幼苗的抗病能力會比較低。一旦病菌卵孢子的芽管刺入作物幼苗體內,就有可能導致作物幼苗發病。

(2)發病症狀

常見的症狀有爛種、死苗和猝倒。爛種是在大棚播種後出現。一般會在種子尚未萌發或剛發芽時就遭受病菌侵染而腐爛死亡。

猝倒現象一般發生在作物幼苗出土後及真葉尚未展開前。初起時,幼苗莖基部發生水漬狀暗斑,繼而繞莖擴展,並逐漸縊縮呈細線狀,在子葉還來不及凋萎時,幼苗即倒伏於地面,最後乾枯死亡。

(3)防治方法

本病也可採用農業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和藥劑防治的方法進行綜合防治。

①農業防治

加強大棚管理,應根據苗情,適時適量放風,切實避免低溫、高溼的大棚環境條件出現。如果土壤中的溼度過大,可撒一定量的幹細土進行降溼處理。

另外,在大棚播種時,一定不要播種過密,而且,蓋土不宜太厚,以免苗情過弱。

②生物防治

當作物發苗後,應及時噴灑500~1000倍的磷酸二氫鉀或1000~2000倍的氯化鈣等,用以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

③藥劑防治

在發病初期,可採用30%噁黴靈800倍液進行噴灑,一般每平方米需要噴灑藥液2~3千克。在發病中期,可採用30%噁黴靈8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12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噴灑。一般需要噴灑防治兩次,間隔期7天。

3.根腐病

根腐病也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大棚作物幼苗一旦發病,根部就會腐爛,從而導致作物幼苗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逐漸減弱,最後造成全株發黃、枯萎而死亡。

(1)發病原因

本病主要因大棚內的土壤板結,通透性不好,從而導致作物幼苗的根系呼吸受阻,進而引起根系部分因呼吸不暢而腐爛,從而使根腐病病菌“藉機”侵染所致。

(2)發病症狀

作物幼苗早期發病時,不表現出任何症狀。以後隨著幼苗根部的腐爛程度逐漸加劇,才表現出葉片發黃並逐漸萎蔫的現象。一般情況下,當沒有陽光直射時,萎蔫的作物幼苗還會恢復原有的狀態,並如此反覆數天後才逐漸枯萎死亡。

(3)防治方法

本病主要採用藥劑防治的方法進行防治。

當出現幼苗葉片不明原因發黃時,可採用50%福美雙、75%代森錳鋅、50%菌核淨、50%撲海因、15%粉鏽寧或25%敵力脫等進行噴霧防治。由於大棚內種植的作物品種沒有確定,具體用藥量可按照說明書進行勾兌噴霧。

4.蚜蟲

蚜蟲,又稱膩蟲,是農作物、蔬菜、園藝花卉等常見的一種蟲害。也是對早春大棚作物幼苗為害比較大的一種蟲害。

(1)防治方法

對於大棚作物來說,很難採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進行防治。一般情況下,均採用藥劑防治的方法進行防治。

當發現作物幼苗葉片或頂芽上有蚜蟲出現時,每畝大棚可採用吡蟲啉系列產品1500~2000倍液、25%蚜蟎清乳油50毫升、10%的蚜蝨淨60-70克、25%的抗蚜威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一般需要防治多次,間隔期為7天。

(2)注意事項

蚜蟲的抗藥性非常強,因此,在採用以上介紹的藥劑防治時,一定要注意輪換用藥,切忌經常使用一種農藥,以免使蚜蟲的耐藥性逐步增強而防治無效。

5.白粉蝨

白粉蝨又名小白蛾子,是大棚作物幼苗常見的一種蟲害。

(1)防治方法

一旦發現作物幼苗葉片上出現白粉蝨為害,可採用0.12%藻酸丙二醇酯、24.5%烯啶噻啉、含量為3%的啶蟲脒等進行噴霧防治。一般情況下,防治一次即可。如果發現防治不徹底,可隔5天后再防治一次。

(2)注意事項

在防治白粉蝨時,要先揭開棚膜通風兩小時,儘量使幼苗葉片上的水分充分風乾,以免因溼度而降低藥效,從而降低防治效果。

綜上所述,一般情況下,早春大棚育苗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就是以上這幾種。只要科學管理,科學種植,加強防治,就一定能夠取得比較好的防治效果。從而為作物的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老胡說三農


一、物理消毒滅菌。

①溫湯浸種:先用較低溫度的水浸泡種子3——4小時,再加種子放入50——55℃的熱水中浸泡10——30分鐘,後置如於冷水中,熱水中浸泡時要不斷地攪拌,防高溫積聚傷害種子,如茄子可先預浸種5小時,後在45℃溫水中浸泡10分鐘,再置55°C中熱水中浸泡15分鐘,攪拌,放入冷水中浸泡24小時。為安全起見,可在催芽前做浸種催芽實驗,確認對種子無傷害又有利於出芽,再實施。

②乾熱滅菌:黃瓜,番茄、茄子、甜椒的種子先置於溫箱中,保持70℃恆溫處理72小時(3天),可達到殺菌消毒作用。注意種子要乾燥,嚴格掌握好溫度和滅菌時間,否則,易使種子遇到損害。

二、生物製劑拌種

①用五四0六菌劑拌種,比例為1:1。五四0六菌劑有刺激幼菌生長和防治多種真菌病害的作用。

②用大芽孢桿菌和增產菌菌粉拌種。菌粉用量為種子量的1/10。拌種有促進生長和拮抗多種土傳病害的作用。

三、藥物消毒滅菌

①福爾馬林(40%甲醛)浸種。 種子先預浸數小時,再置入1%福爾馬林溶液中浸泡15分鐘,清洗後播種,可除去多種真菌病原。

②用0.5%漂白粉浸泡30分鐘,清洗種子播種安全有效。

③用10%磷酸三鈉浸種。種子先預浸3——4小時,再放入10%磷酸三鈉中浸泡15分鐘,清洗3——4次,可消滅病毒病病原。

④茄果類蔬菜種子用1%硫酸銅溶液浸泡5分鐘,沖洗3——4次,可殺滅種子表面的細菌和真菌。

⑤用種子量的0.5%藥量進行拌種。適用的藥物有:65%的代森鋅、70%的敵克松、50%的多菌靈、35%瑞毒黴、80%的疫黴靈等。 注意:拌種不加水,操作在室外進行,藥物不要與操作者直接接觸,防過敏中毒,操作後洗手,處理種子不宜久存,為安全可先行先試,再大量實施。

大棚育苗病蟲害防治,還要對預苗床消毒滅菌,是防止真菌、細菌、病毒病及線蟲等多種土傳病蟲害的重要環節,有物理化學兩種方法。

一、物理滅菌法

①乾熱滅菌。:在土壤耕層中通入熱水(汽)管道或電熱線,加溫土壤到55℃,保持2小時。

②曝曬高溫滅菌:挖松耕層土壤,覆蓋薄膜,在直射日光下曝曬,使土溫達60°C左右,繼續進行2——3天,為提高效果,消毒前在土壤中可施藥。

二、化學滅菌法

①氯化苦燻蒸:每平方米用氯化苦40克,泣入土壤,用薄膜覆蓋密封,消毒10天,可消滅真菌,去膜放風,散去有毒氣體後播種。

②溴甲烷滅菌:每平方米用溴甲烷20——30克,蓋膜封閉,消毒4——5天,可消滅蟲菊類及線蟲。

③福爾馬林滅菌:每1000公斤土用福爾馬林250克,稀釋200倍與土拌勻,覆蓋薄膜1——2天,藥味散失後播種。

④藥土殺菌:用50%多菌靈、50%託布津、50%福雙美每平方米8——10克,混細土。播種前墊入播種溝2/3,播種後再蓋1/3,保持土壤溼潤,防藥害。

⑤5406菌劑滅菌:用5406菌劑按1:50——100的量與培養土混合,可拮抗多種真菌性病原菌。

⑥殺滅蚯蚓:老床苗蚯蚓過多,鑽蛀營養土方,使菜苗根系外露。可提前灌氨水或在溝中撒佈300——400倍的敵敵畏,蓋薄膜密封,後翻地做畦育苗,防止蚯蚓危害。

大棚蔬菜出苗後,要用藥物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用50%可溼性多菌靈粉劑5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苗期病害病害及枯萎病;用50%拖布津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丶80%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炭疽病、葉黴病、灰黴病、枯萎病和白粉病;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80%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葉面噴霧,可以防止霜黴病、炭疽病,葉黴病、疫病;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兌水600——800倍液噴霧,可以防止霜黴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葉黴病、疫病。另外可用百菌清煙霧劑,有3克、5克、10克不同規格片劑,傍晚燻煙,效果很好。蟲害的防治:可以用三氯殺蟎醇100——150克兌水 噴霧;用2.5%的溴氰菊酯000——4000倍液、速滅菊酯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敵殺死、殺滅菊酯1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蟎蟲、紅蜘蛛、白粉蝨等害蟲。


70後農民Z紹東


大家好,我是長江老農。大棚育苗的病蟲害防治,應該採取滅菌、滅蟲、消毒物理處理和化學及生物處理。蔬菜種子常帶菌、帶毒、帶蟲,播種萌發後即可侵染蔬菜發病,成為傳染源,所以嚴格的種子消毒滅菌是防治病蟲害的有效辦法。

一、物理消毒滅菌。

①溫湯浸種:先用較低溫度的水浸泡種子3——4小時,再加種子放入50——55℃的熱水中浸泡10——30分鐘,後置如於冷水中,熱水中浸泡時要不斷地攪拌,防高溫積聚傷害種子,如茄子可先預浸種5小時,後在45℃溫水中浸泡10分鐘,再置55°C中熱水中浸泡15分鐘,攪拌,放入冷水中浸泡24小時。為安全起見,可在催芽前做浸種催芽實驗,確認對種子無傷害又有利於出芽,再實施。

②乾熱滅菌:黃瓜,番茄、茄子、甜椒的種子先置於溫箱中,保持70℃恆溫處理72小時(3天),可達到殺菌消毒作用。注意種子要乾燥,嚴格掌握好溫度和滅菌時間,否則,易使種子遇到損害。

二、生物製劑拌種

①用五四0六菌劑拌種,比例為1:1。五四0六菌劑有刺激幼菌生長和防治多種真菌病害的作用。

②用大芽孢桿菌和增產菌菌粉拌種。菌粉用量為種子量的1/10。拌種有促進生長和拮抗多種土傳病害的作用。

三、藥物消毒滅菌

①福爾馬林(40%甲醛)浸種。 種子先預浸數小時,再置入1%福爾馬林溶液中浸泡15分鐘,清洗後播種,可除去多種真菌病原。

②用0.5%漂白粉浸泡30分鐘,清洗種子播種安全有效。

③用10%磷酸三鈉浸種。種子先預浸3——4小時,再放入10%磷酸三鈉中浸泡15分鐘,清洗3——4次,可消滅病毒病病原。

④茄果類蔬菜種子用1%硫酸銅溶液浸泡5分鐘,沖洗3——4次,可殺滅種子表面的細菌和真菌。

⑤用種子量的0.5%藥量進行拌種。適用的藥物有:65%的代森鋅、70%的敵克松、50%的多菌靈、35%瑞毒黴、80%的疫黴靈等。 注意:拌種不加水,操作在室外進行,藥物不要與操作者直接接觸,防過敏中毒,操作後洗手,處理種子不宜久存,為安全可先行先試,再大量實施。

大棚育苗病蟲害防治,還要對預苗床消毒滅菌,是防止真菌、細菌、病毒病及線蟲等多種土傳病蟲害的重要環節,有物理化學兩種方法。

一、物理滅菌法

①乾熱滅菌。:在土壤耕層中通入熱水(汽)管道或電熱線,加溫土壤到55℃,保持2小時。

②曝曬高溫滅菌:挖松耕層土壤,覆蓋薄膜,在直射日光下曝曬,使土溫達60°C左右,繼續進行2——3天,為提高效果,消毒前在土壤中可施藥。

二、化學滅菌法

①氯化苦燻蒸:每平方米用氯化苦40克,泣入土壤,用薄膜覆蓋密封,消毒10天,可消滅真菌,去膜放風,散去有毒氣體後播種。

②溴甲烷滅菌:每平方米用溴甲烷20——30克,蓋膜封閉,消毒4——5天,可消滅蟲菊類及線蟲。

③福爾馬林滅菌:每1000公斤土用福爾馬林250克,稀釋200倍與土拌勻,覆蓋薄膜1——2天,藥味散失後播種。

④藥土殺菌:用50%多菌靈、50%託布津、50%福雙美每平方米8——10克,混細土。播種前墊入播種溝2/3,播種後再蓋1/3,保持土壤溼潤,防藥害。

⑤5406菌劑滅菌:用5406菌劑按1:50——100的量與培養土混合,可拮抗多種真菌性病原菌。

⑥殺滅蚯蚓:老床苗蚯蚓過多,鑽蛀營養土方,使菜苗根系外露。可提前灌氨水或在溝中撒佈300——400倍的敵敵畏,蓋薄膜密封,後翻地做畦育苗,防止蚯蚓危害。

大棚蔬菜出苗後,要用藥物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用50%可溼性多菌靈粉劑5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苗期病害病害及枯萎病;用50%拖布津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丶80%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炭疽病、葉黴病、灰黴病、枯萎病和白粉病;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80%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葉面噴霧,可以防止霜黴病、炭疽病,葉黴病、疫病;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兌水600——800倍液噴霧,可以防止霜黴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葉黴病、疫病。另外可用百菌清煙霧劑,有3克、5克、10克不同規格片劑,傍晚燻煙,效果很好。蟲害的防治:可以用三氯殺蟎醇100——150克兌水 噴霧;用2.5%的溴氰菊酯000——4000倍液、速滅菊酯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敵殺死、殺滅菊酯1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蟎蟲、紅蜘蛛、白粉蝨等害蟲。

以上是長江老農個人種植經驗分享,僅供參考。歡迎大家評論留言,謝謝大家閱讀。






廣西土獵培育基地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農巴士”,多年專注於作物栽培和植保技術研究。

早春大棚(西瓜、芹菜、生菜等)現在已經進入育苗階段,隨著氣溫的升高,很多病蟲害都會隨後出現。我覺得可以通過土壤改良、病害防治以及蟲害預防三個方面入手。

為何大棚易出現病蟲害

大棚其實相當於一個微環境,有自己獨立的生態系統,在水肥管理、植保管理和栽培管理都不同於露天種植。它要面臨的是一個高溫高溼環境,土壤經過連年重茬種植,含有大量的病原菌(立枯菌、根腐菌等),很多的大棚土壤鹽漬化嚴重,這些都是造成病蟲害高發的因素。

大棚出現病蟲害時,防治難度是比較大的,有限的空間,加上病害蔓延速度快,一旦發現時,基本處於病害中後期,常規藥劑難以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所以,大棚的植保原則是“綜合治療,預防為主”,務必做到早預防、早治療。

大棚易出現的病害有哪些

a、立枯病、猝倒病,這兩種病害是由同一種病原菌引起——立枯絲核菌,主要是危害作物根莖部位,通常在根莖部位先表現出褪綠轉為黑褐色,圍繞一週,隨著病情的加重,表皮部位變為黑色,向內縊縮,明顯失水,由於韌皮部等營養輸送通道被阻斷,整個苗子從根莖部倒伏,整株乾枯死亡。

b、根腐病,同樣為大棚作物常見病害,病原菌屬於土傳病菌,常年存活於土壤中,可以通過流水傳播。危害維管束部位,如果用小刀橫切根莖部位,可以看到維管束變為黑色,地上部為表現為明顯的枯萎、發黃症狀,逐漸死亡。

防治方案:

方案一、施底肥時可以使用藥肥,市場上常見的噁黴靈藥肥,噁黴靈對土傳病菌有較好的防效,可以有效殺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另外肥含量可以為土壤提供一定的肥力;

方案二、在作物苗期,採用3%或者30%甲霜惡黴靈水劑進行500倍葉面噴霧,重點噴施根莖部位,建議噴施3—5次,間隔5天。

大棚易出現的生理性障礙

緩苗慢,出現僵苗:土壤鹽漬化,根系則無法正常發育,新根的生長和增加非常緩慢,不能汲取和輸送有效的營養物質至地上部位,表現出來的症狀是:發育不良、葉片發黃,很少有新葉、嫩葉長出。

防治方案:在施入底肥時候,配合有機肥一起使用,有機肥既可以選擇商用有機肥,也可選用農家肥,具體使用量可以諮詢產品廠家。

大棚易出現的蟲害

蚜蟲:蚜蟲不僅可以吸取葉片汁液,也會傳播病毒病,是一個必須防治的害蟲。且大棚內的蚜蟲抗性較高,在初期建議選擇吡蟲啉和噻蟲嗪1000倍葉面噴霧,中後期使用氟啶蟲酰胺1000倍葉面噴霧,速效性較高,對高抗性蚜蟲防效優秀。

薊馬:薊馬為銼吸式口器,主要危害植物幼嫩部位,包括嫩葉、嫩稍、花器以及幼果,造成的產量損失比較明顯,防治方法和蚜蟲類似,但是又有所不同。建議採用噻蟲嗪1000倍進行最初期的防治,當蟲口基數加大時,採用吡蚜酮殺蟲環750倍進行除殺,

鱗翅目害蟲:主要是指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小菜蛾等幼蟲,初期可以採用甲維鹽750倍進行防治,2齡以上蟲期採用蟲蟎腈、阿維菌素.茚蟲威等化合物進行防除。

以上內容是大棚作物苗期容易出現的病蟲害以及生理障礙問題,需要提前預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農巴士


種子出苗不整齊  種子出苗不齊是早春育苗主要的問題之一,常見的有整棟育苗棚或育苗棚內不同育苗床或同一育苗床不同位置出苗不齊 3 種現象。整棟大棚全部苗床出苗不齊,可能是種子質量問題;大棚內不同育苗床出苗有差異,可能是溫度、溼度不勻均的問題;同一苗床出苗不齊,可能是溼度和覆蓋土不勻的問題。  應對措施:①播種前浸種催芽,將不同發芽勢和發芽率高的種子分開播種,分別對待,加強管理;②大棚內不同部位溫度不同,兩邊和中央育苗床溫度有差異,特別是夜間溫度差異更大。氣溫較低時,靠大棚外側的育苗床加蓋一層草簾或其他覆蓋物保溫。③底水澆得不均勻,溼度適宜處先出苗,過幹或過溼處不出苗;覆土厚薄不一致,則厚處生長速度慢,出苗晚;此時應保持棚膜完整,平整苗床,澆足底水、均勻覆土,使苗床各部位溫度、溼度、透氣性一致。   


村野小二


大棚育苗的生態環境和栽培模式不同於露地蔬菜,病蟲害的發生通常更為嚴重。因此,做好早春大棚蔬菜育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 病害防治技術

早春大棚蔬菜育苗常見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霜黴病、灰黴病等,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綜合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 選用較抗病的品種,能夠有效減輕病害的發生,節約防治成本。

2、大棚選擇與精細整地 選擇地勢較高、通風透光、排水性能良好的大棚,切忌在上茬種過同茬蔬菜的地塊育苗,以免土傳病危害,並忌用地下害蟲發生嚴重的地塊育苗。深翻、施足腐熟底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藥劑拌種消毒 藥劑拌種時常用的藥液有1%高錳酸鉀,10%磷酸三鈉,1%硫酸銅,100倍福爾馬林等,藥液用量為種子量的1 ~1.5倍;藥粉拌種:將幹種子與農藥直接拌勻後,就可播種的方法。常用的藥劑為敵克松、多菌靈、克菌丹、拌種雙等,劑量為種子重量的0.1~0.4%。可有效防治茄子、辣椒、黃瓜等的立枯病和猝倒病,番茄的疫病等。

4、苗床消毒

高溫消毒是通過提高苗床土壤溫度進行殺毒。為提高育苗質量在育苗前,應選晴天進行苗床消毒。方法是深挖苗床深度為15釐米~20釐米晾曬2天~3天如鋪設黑色塑料地膜則效果更佳可使苗床溫度達到50以上進而殺死土中的蟲、病菌孢子和線蟲。

藥劑消毒是使用藥物殺死土壤中的害蟲及病原菌。按使用的藥物種類和消毒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以下幾種。

①殺毒礬毒土法。每平方米用10克64%殺毒礬拌細士10公斤撒在苗床土壤中半個月後再地。

②多菌靈毒土法。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10克與幹細土拌勻在播種前將1/3藥土撒在苗床上作墊土將種子播在上面後再將剩下的2/3藥土作覆土。撒後在土壤表面適量灑水保持土壤溼潤,以免過乾產生藥害。

③敵百蟲毒土法。為防止種子出苗後遭受螻蛄、蚯蚓等危害,在填營養土之前每平方米苗床可用25%敵百蟲粉4克~5克加細土。

還有其他藥劑如:

①每平方米可用1.0-1.5克綠亨一號和4克綠亨2號,與細土20千克充分摻勻後取1/3撒在畦面,餘下2/3播種後做蓋土;②用15%噁黴靈水劑稀釋800-1000倍噴灑或淋施;③用3%甲霜·噁黴靈12-18毫升/平方米,300-500倍液噴霧;④用80%噁黴·福美雙可溼性粉劑2-4克/平方米,兌水3-5千克噴淋或拌細土0.5-1千克撒拌於苗床。

5、藥劑防治 猝倒病和立枯病的預防和治療用

甲霜·噁黴靈、霜黴威鹽酸鹽+噁黴靈,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猝倒病、立枯病的發生,另外在應用中我們發現苗期噴施或者澆灌 熒光假單胞桿菌等微生物菌劑可以以菌抑菌,兼有促進根系生長的作用效果也很好。

對於葉部病害可以使用70%丙森鋅+中生菌素+病毒鈍化劑進行噴霧處理,真菌、細菌、病毒都預防一下。

二、 蟲害防治技術 早春大棚常見蟲害有溫室白粉蝨、潛葉蠅、蚜蟲、地下害蟲等。防治方法如下:

1、及時清潔棚內環境,上茬蔬菜收穫後隨即翻耕,消滅殘留幼蟲和蛹,減少下代蟲源。

2、合理安排蔬菜佈局,儘量避免同種蔬菜同年連作,以利於切斷害蟲的食物鏈。

3、使用防蟲網防治害蟲, 誘殺防治一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二是用糖醋液誘殺成蟲,即用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敵百蟲1份調勻,或用泡菜水加適量農藥,在成蟲發生期放置;某些發酵變酸的食物,如甘薯、胡蘿蔔、爛水果等加適量農藥,也可誘殺成蟲。三是毒餌誘殺成蟲,先將餌料(秕穀、麥麩、豆餅、棉籽餅或玉米碎粒)5千克炒香,而後用90%敵百蟲30倍液150克拌勻,適量加水,以拌潮為度,每畝用1.5~2.8千克,在無風悶熱的傍晚撒施田間。也可用40%樂果乳油10倍液或其他殺蟲劑拌制誘餌,每平方米4~6個藥團。四是堆草誘殺幼蟲,在育苗或定植前,小地老虎僅以田間雜草為食,因此可選擇小地老虎喜食的苜蓿、苦蕒菜、艾蒿、白茅等雜草堆放誘集小地老虎幼蟲。

4、藥劑防治:白粉蝨的防治可用20%啶蟲脒可溶性粉劑5000-7500倍液或7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7000-8000倍噴霧;斑潛蠅可用10%滅蠅胺懸浮劑700-800倍液或20%阿維·殺蟲單微乳劑1000-1500倍液噴霧;蚜蟲防治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啶蟲脒可溼性粉劑 1200-1500倍噴霧;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可用20%氯氰·毒死蜱乳油500ml兌水1000kg順根澆灌或用40%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澆灌。化學防治小地老虎1~3齡幼蟲期抗藥性較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藥劑防治的適宜時期。可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等噴霧防治。

毒土法用菊酯類農藥,製成毒砂,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水拌細土50千克,每畝用量為20千克,順行撒施於幼苗根際附近。

蟲齡較大時,可用80%敵敵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









職業農人


病蟲害防治方法各論

1.立枯病

立枯病又稱“死苗病。幼苗主要因立枯絲核菌侵染所致,一旦發病時沒有被及時發現,就有可能造成幼苗死亡。因此,立枯病是早春大棚育苗過程中為害比較大的一種病害。

(1)發病原因

立枯絲核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這種病菌的壽命可長達3年,能夠在寄主病殘體上、未腐熟的農家肥內或土壤中越冬。而且,這種病菌的”粘附性“很強,可以粘附在土壤表層、植物根部、水流表面以及田間作業的農具上,一旦幼苗莖基部或根部出現機械或蟲咬傷口,這種病菌就會侵入幼苗機體組織,對幼苗造成侵染。

一般認為:立枯病的主要發病原因是田間溼度過大,溫度過高,植株過於稠密,通風受阻而導致病菌大量”滋生“,在幼苗莖基部或根部出現傷口時被侵染所致。

(2)發病症狀

對於不同的作物幼苗,立枯病會有不同的危害,因此,發病症狀可能會有所區別。對於有些作物幼苗來說,一旦出現立枯病病菌侵染,其莖葉上先出現白毛狀”粘絲“,然後慢慢枯萎死亡;但對於有些作物幼苗來說,病菌常常從幼苗的根莖侵入,剛開始很難發現幼苗有什麼症狀出現,當發現時,幼苗已經因根部腐爛而倒伏死亡。

但對於大多數作物幼苗來說,初起發病時,其莖基部會呈現出橢圓形或不規則型暗褐色病斑,發病幼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但隨著病程的進展,病部會逐漸凹陷、溢縮,並漸變為黑褐色,然後死亡。

(3)防治方法

防治立枯病有三種防治方法。可分為:農業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和藥劑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方法

a.換土

如果經常出現立枯病為害,說明土壤中的立枯絲核菌含量較高。應該清除大棚裡的土壤表土(清除深度20釐米),更換新土。如果採用農家肥做底肥,一定要讓農家肥充分腐熟。

b.處理土壤

依據經驗,在大棚種植前,每畝採用38%惡霜嘧銅菌酯25ml-50ml噴灑於土壤表層,可有效防止立枯病的發生。在噴灑時一定要注意噴灑均勻,而且,在噴灑7天后才進行作物播種或種植。

c.拔病株

及時拔除病苗並清理出大棚,以防病毒擴散傳播。

②生物防治方法

在播種時,可採用利克菌對作物種子進行拌種。用藥量為作物幹種子質量的0.2%~0.3%左右。

③藥劑防治

在立枯病發病初期,可採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38%惡霜嘧銅菌酯800倍液進行噴灑,一般需要噴灑兩次,間隔期為5~7天。

2.猝倒病

猝倒病俗稱“小腳瘟",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病菌一般會通過灌水或土壤耕作進行傳播。而且,病原菌的生長適溫範圍非常大。無論大棚內的溫度高低,都容易發生。一旦幼苗發病,常常會出現突然猝倒並枯死的現象。因此,對大棚農作物為害較大。

(1)發病原因

本病的病菌會以卵孢子的形態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當溫度條件和溼度條件適宜時,病菌的卵孢子開始萌發,併產生可以刺入作物幼苗體內的芽管。如果大棚內進行了灌溉,病菌的卵孢子就會隨水流移動,並伺機侵染作物幼苗。

當大棚溫度較低,不利於幼苗生長時,幼苗的抗病能力會比較低。一旦病菌卵孢子的芽管刺入作物幼苗體內,就有可能導致作物幼苗發病。

(2)發病症狀

常見的症狀有爛種、死苗和猝倒。爛種是在大棚播種後出現。一般會在種子尚未萌發或剛發芽時就遭受病菌侵染而腐爛死亡。

猝倒現象一般發生在作物幼苗出土後及真葉尚未展開前。初起時,幼苗莖基部發生水漬狀暗斑,繼而繞莖擴展,並逐漸縊縮呈細線狀,在子葉還來不及凋萎時,幼苗即倒伏於地面,最後乾枯死亡。

(3)防治方法

本病也可採用農業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和藥劑防治的方法進行綜合防治。

①農業防治

加強大棚管理,應根據苗情,適時適量放風,切實避免低溫、高溼的大棚環境條件出現。如果土壤中的溼度過大,可撒一定量的幹細土進行降溼處理。

另外,在大棚播種時,一定不要播種過密,而且,蓋土不宜太厚,以免苗情過弱。

②生物防治

當作物發苗後,應及時噴灑500~1000倍的磷酸二氫鉀或1000~2000倍的氯化鈣等,用以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

③藥劑防治

在發病初期,可採用30%噁黴靈800倍液進行噴灑,一般每平方米需要噴灑藥液2~3千克。在發病中期,可採用30%噁黴靈8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12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噴灑。一般需要噴灑防治兩次,間隔期7天。

3.根腐病

根腐病也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大棚作物幼苗一旦發病,根部就會腐爛,從而導致作物幼苗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逐漸減弱,最後造成全株發黃、枯萎而死亡。

(1)發病原因

本病主要因大棚內的土壤板結,通透性不好,從而導致作物幼苗的根系呼吸受阻,進而引起根系部分因呼吸不暢而腐爛,從而使根腐病病菌“藉機”侵染所致。

(2)發病症狀

作物幼苗早期發病時,不表現出任何症狀。以後隨著幼苗根部的腐爛程度逐漸加劇,才表現出葉片發黃並逐漸萎蔫的現象。一般情況下,當沒有陽光直射時,萎蔫的作物幼苗還會恢復原有的狀態,並如此反覆數天後才逐漸枯萎死亡。

(3)防治方法

本病主要採用藥劑防治的方法進行防治。

當出現幼苗葉片不明原因發黃時,可採用50%福美雙、75%代森錳鋅、50%菌核淨、50%撲海因、15%粉鏽寧或25%敵力脫等進行噴霧防治。由於大棚內種植的作物品種沒有確定,具體用藥量可按照說明書進行勾兌噴霧。

4.蚜蟲

蚜蟲,又稱膩蟲,是農作物、蔬菜、園藝花卉等常見的一種蟲害。也是對早春大棚作物幼苗為害比較大的一種蟲害。

(1)防治方法

對於大棚作物來說,很難採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進行防治。一般情況下,均採用藥劑防治的方法進行防治。

當發現作物幼苗葉片或頂芽上有蚜蟲出現時,每畝大棚可採用吡蟲啉系列產品1500~2000倍液、25%蚜蟎清乳油50毫升、10%的蚜蝨淨60-70克、25%的抗蚜威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一般需要防治多次,間隔期為7天。

(2)注意事項

蚜蟲的抗藥性非常強,因此,在採用以上介紹的藥劑防治時,一定要注意輪換用藥,切忌經常使用一種農藥,以免使蚜蟲的耐藥性逐步增強而防治無效。

5.白粉蝨

白粉蝨又名小白蛾子,是大棚作物幼苗常見的一種蟲害。

(1)防治方法

一旦發現作物幼苗葉片上出現白粉蝨為害,可採用0.12%藻酸丙二醇酯、24.5%烯啶噻啉、含量為3%的啶蟲脒等進行噴霧防治。一般情況下,防治一次即可。如果發現防治不徹底,可隔5天后再防治一次。

(2)注意事項

在防治白粉蝨時,要先揭開棚膜通風兩小時,儘量使幼苗葉片上的水分充分風乾,以免因溼度而降低藥效,從而降低防治效果。

綜上所述,一般情況下,早春大棚育苗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就是以上這幾種。只要科學管理,科學種植,加強防治,就一定能夠取得比較好的防治效果。從而為作物的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作者最新文章

中藥材榧子如何人工栽植?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何意?狗又是如何分辨新女婿的?

早春大棚育苗病蟲害怎麼防治?

相關文章

發展現代農業弘揚農耕文明任重道遠

瓜州:疫情防控不放鬆 脫貧腳步不停歇

春耕備耕正當時!小麥返青在即,農業專家支招田間管理……

疫情嚴峻,最嚴“封村”前農村大叔下地幹活,想盡量減少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