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缺水為什麼總要南水北調為什麼不從東北調水,例如界河黑龍江水引入華北黃河?

小仙女的father


湖北做出了巨大犧牲,整個漢江流域的航運價值開發價值經濟價值讓位給了華北地區的用水安全。如果湖北像山西賣煤一樣賣水,那麼將會是最富有的省份。


丸子🍡她哥


太異想天開了,下面幾個原因,單獨一個就否決可能性了。


國際關係問題

黑龍江、烏蘇里江是中國東北的兩條界河,其特點是發源於中國,中下游都在俄羅斯,所以很多中國人就覺得水白白流到別國,還不如讓其迴流到缺水的華北,這的確很符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但是,你有想過俄羅斯人的感受麼?

古時候,同一條河流的上下游農莊,經常因為灌溉問題產生糾紛,甚至械鬥,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差不多。其實很早之前,中俄之間便有相關協議,為了保證發源於中國,流經俄羅斯的河流水質健康,像烏蘇里江這種界河,幾乎很少就修建重工業。

連工廠都限制,你這要是挖溝斷流,俄羅斯不跟你翻臉才怪呢!況且還是絕世強人“普京大帝”。轉移那點水是小,破壞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可就是兒大了。

自然環境可行性

東北酷寒,一年當中,有小半年河流都在冰凍期,那也意味著,即使運河開鑿成功,最後都會有近半年的時間處於閒置狀態!這樣的性價比太低了。而且從地圖上看,距離還是很遠的。


船伕聊名著


華北缺水為什麼總要南水北調,為什麼不從東北調水,例如界河黑龍江水引入華北黃河等地?

由於華北平原人口劇增,工業迅速發展,農業畜牧業的大量養殖,這些都離不開水源。雖然華北地區沿海,屬溫度季風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但降水分佈不均,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份,難以緩解華北地區缺水旱情。而且無限制的抽取地下水,使華北地區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漏斗區”,解決華北地區缺水問題,刻不容緩。


那麼,我們國當時為什麼選擇了“南水北調”(引長江水北上),而沒有選擇“北水南調”呢(引黑龍江水南下)?原因又是何在呢?筆者總結了一下五點原因。

首先,國界原因

我們看清楚一點,黑龍江屬於界河,國際性河流,流經蒙古、俄羅斯、中國,最後由俄羅斯一方注入太平洋。其總長度約4478公里,流域面積184萬平方公里,發源於蒙古肯特山東麓,支流眾多,流域年徑流量3465億立方米,世界第十大河流。但是由於黑龍江的特殊性,“北水南調”工程興建,涉及到一些國際事務,需要與俄羅斯和蒙古協商,不是我們說建就能建造的,程序比較麻煩。就像引雅魯藏布江水到西北內陸的“紅旗渠”工程一樣,印度和孟加拉國肯定不太願意。而“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們國內的事情,只要論證考察方案沒問題,說建就建,因為我們有技術也有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第二、距離原因

從黑龍江調水到華北地區,也就是我們說的“北水南調”工程,從華北平原到黑龍江省的黑龍江岸邊大約2000多公里,就是到我國黑龍江最大支流的松花江畔也有1500多公里左右。而“南水北調”工程分為:東線、中線、西線。東線,從江蘇揚州到華北地區的北京,總長度為1156公里;中線,從漢江的丹江口水庫到華北地區的北京,總長度為1277公里;西線,從長江大渡河到黃河上游,總長度260公里。從距離來看,“南水北調”工程距離要比“北水南調”工程短的多,更“”經濟實惠,物美價廉”。


第三、調水量原因

黑龍江,水源主要來源於降水,而黑龍江流域屬溫帶季風氣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分佈極其均勻,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間,其中6至8 月降水佔據了全年降水量的60%到70%。作為我們工程取水的松花江,年徑流量為762億立方米,試問我們能調多少水給華北地區,而不影響松花江沿岸的生態環境呢?而長江年徑流量為9600億立方米,水源來源於冰川融化和大氣降水,而且長江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而“南水北調”工程和東線、中線、西線調水量總和為448億立方米,東線調水量為148億立方米;中線調水量為130億立方米;西線調水量為170億立方米,僅為長江年徑流量的5%不到,對生態系統影響甚小。“南水北調”工程調水量是“北水南調”工程的三四倍,因此我們選擇了前者。


第四、地形原因

東北地區以平原為主,包括遼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平均海拔10到60米;長江中下游,主要以長江中下游平原為主,平均海拔200米左右;華北地區也是以平原為主,包括黃淮海三大平原,平均海拔50米以下。對於我國第三階梯的三大平原而言,地勢平坦,不管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東線,還是“北水南調”工程,都需要通過河道逐級提水北送或南下,工程難度較大。而“南水北調”工程的中線和西線,基本上是藉助地勢自流,節約出相當一大部分成本。這也是“南水北調”工程優於“北水南調”工程的所在之處。


第五、氣候原因

黑龍江,緯度較高,冬季氣溫很低,會出現結冰現象,而且時間很長,導致其成為我國結冰期最長的河流,“北水南調”工程,受氣候因素影響,對我們工程實施,調水難度係數增大了許多,可能得不償失。長江處於我國南方地區,屬亞熱帶氣候,無結冰期或結冰期時間較短,且一年四季水量充足,保證了“南水北調”工程的持續性 。因此,“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們正確的選擇。

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我是河北的,我對象是南水北調中段線路起點漢江流域的,我對象那裡的水源通過中段線路直接供給到我老家使用,因此我對南水北調一向比較關注。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南水北調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世界級巨大工程,他的完成直接惠利的就是沿線的老百姓,而修建完成以及規劃中的南水北調線路主要分為東、中、西三條線路段,三條線路距離非常遠,基本上通過三條線路將我國的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相互聯繫起來,將大大的促進區域經濟,乃至全國經濟的發展。

目前來說,開通的南水北調線路是中段線路和東段線路一期工程,受益的省份主要是:中斷線路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的丹江口水庫調水,直接流經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東線目前開通了一期工程,從長江支流的揚州江都水利樞紐調水,主要受益地區是江蘇、山東、河北等地,未來還有二期、三期工程。西線工程目前還在規劃策劃中。全部開通後,受益人口哦將會超過4.5億人。

這兩條線路從2014年底開通到2018年底已經向北方輸送水源超過222億立方米,這樣的供水量還在持續增多,可以說水流和水量非常大。

從以上說明中不難發現,南水北調有幾個特點:

1、水源地流量大,無汙染;

2、符合自西向東的引力特點,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水流自西向東,並且經年不斷,甚至東線還有京杭運河的依託,足夠使水源自主流到終點;

3、惠及人民數量多;

4、線路開通後經濟效益明顯,惠及主要乾旱缺水區域大;

5、經濟效益明顯,修建成本容易控制。

而以上這些特點,似乎東北的界河黑龍江等並不具備優勢。

1、東北水引流到華北,惠及人口不多,惠及區域不廣,產生的經濟效益不高;

2、東北地區修建管道引流到華北,成本高不易控制;

3、東北地勢甚至比華北還低,水流從北引流向南,從低地勢引流到高地勢,這本身就不具備優勢;

4、東北冬季河面結冰,夏季水量充沛,難以實現調水的持續性和高流量性。

因此從種種的區別上來看,南水北調都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經過了長期考察,經過了實踐驗證後的正確選擇。而從東北調水,無疑是一項不可能也不現實的事兒。


李阿冰


從兩個方面來給你直接回答:

為什麼不從黑龍江調水?

第一是被三座大山阻隔一一一大興安嶺,努魯虎山,七老圖山!

第二是渤海灣低於華北平原!水要流下渤海再提升上一百多米,不可行!

為什麼要從大西線和三峽水庫調水?

第一是大西線從三千米自流到西北一千米以下的乾旱區域!可行!

第二是三峽水庫每年攔截下來的千億方洪水從一百八十五米通過巫山大寧河連通丹江口一百六十米水庫全線自流到一百米以下的大華北!可行!

第三是有足夠的洪水量,包括改造西北沙漠,灌溉華北旱地,取代黃河水沖刷下游泥沙到渤海灣,變地上河為地下河,恢復渤海灣到西安的航運!

第四是把黃河水全部留在中上游和調往西北,根治黃河!既必需又可行!

第五是把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標準提高到千年一遇!

第六是取代漢江水,支持上中下游灌溉和航運!

第七是取代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大幅度降低調水成本價和農產品成本價!

第八是大西線取代黃河水沖刷泥沙,三峽洪水取代黃河水灌溉!不再讓黃土高原的泥沙再流入下游,達到根治黃河!

第九是新增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二十億畝,黃河真正的得到根治,長江中下游永久安全!

第十是把渤海灣建設成內陸淡水湖,每年節約八百億方淡水支援兩蒙綠水青山,並解決克服在強烈地震海域建隧道和橋樑的毀滅性災難,建設東北到華東的高速交通,促進一體化發展!


綜改1


大家太小看東三省了,東北的面積是非常大的,相比於長江,黑龍江到北京的距離更遠

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解決水資源分配不均的一項超級工程,目前該工程主要有東線和中線兩條輸水線路,其中中線是主力線路。

中路工程的起點是位於河南和湖北交界處的丹江口水庫。丹江口水庫落成於1973年,庫區由漢江庫區和丹江庫區組成,橫跨湖北、河南兩省。丹江口水庫水源來自於漢江及其支流丹江,年平均入庫水量為395億立方米,2012年丹江口大壩加高後,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達到1022.75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90.5億立方米。

由於水質較好,且水量豐富,而且這裡相對華北平原而言地勢較高,因此被選定為南水北調工程的中線水源地。

從丹江口到北京的直線距離大約在900公里左右,中途所經過的地方基本都是平原,只需要少量水閘系統,就可以實現大部分河段的自流,建設難度也是比較小的。(丹江口水庫到北京的距離)

其實相比於長江流域,黑龍江距離北京的距離一點都不近,東北地區的面積超過150萬平方公里,比整個華北五省面積都要大,而黑龍江更是地處中國的最北部,黑龍江干流距離北京的直線距離超過1380公里,比北京到丹江口的距離多了近500公里。

(黑龍江到北京的距離有1380公里)

除了距離遙遠一代,從黑龍江到北京還要翻過內蒙古高原,這就非常麻煩了。內蒙古高原的海拔可比黑龍江主幹道流經地區高了至少800多米,要把水提到內蒙古高原上去,這個成本就太高了。

而且不僅輸送困難,黑龍江的河水流量也不穩定。雖然黑龍江的水量十分豐富,超過黃河和珠江,可達到長江的1/3。但由於降水季節分配不均,黑龍江流域每年4~10月暖季降水量佔全年的90%~93%,其中6~8月就佔60%~70%,全年水量很不穩定,季節性變化非常大。

其實長江、漢江的水量也不穩定,但是長江流域建有大量的水庫,水庫的蓄水能力可以極大的保證供水的穩定性。而黑龍江干流上是沒有任何水庫的,即便是黑龍江的支流松花江上也沒有幾座水電站。

在2019年5月20日11時16分,松花江幹流上最大的水庫豐滿水電站爆破完畢,至此松花江主幹流上也沒啥水庫了。

而更重要的是,黑龍江每年11月份就會進入冬半年枯水期,冬季更是直接冰封千里,取水都是個大問題,總不能往北京送冰吧?(冬天的黑龍江直接結冰了,根本無法取水)

相比之下,長江流域就不會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長江流域河流都是不結冰的,無需擔心冬季的供水問題。

刨去上面這些問題,黑龍江還是一條國際河流,也是中國和俄羅斯的界河,咱們單方面取水肯定要和俄方商量,這一點比較麻煩。

綜合種種原因,從黑龍江引水到北京是非常困難的。

首先,是黑龍江水量不穩定,也沒有什麼水庫,冬季還會結冰,取水很困難。

其次,黑龍江到北京最近的輸水路線要經過內蒙古高原,工程量非常大,如果要繞過內蒙古高原,那麼又要增加路途,工程量同樣不小,而且很難全程自流。

最後,從黑龍江引水需要和鄰國進行協商,談判過程很漫長。

所以從黑龍江調水進京,遠不如從長江調水划算和便利。


千佛山車神


第一,界江,屬於多國共有,不要說南調,黑龍江省用水都受限制,我國在三江平原搞了一個水利灌溉工程(為啥搞下面說),就是引黑龍江烏蘇里江水的,基本不行,原因很多,其中就有俄羅斯的強力反對。按外交部發言人的邏輯,俄羅斯這個國家從來沒有無私幫助過中國,有點腦子都知道。

第二,地形制約,黑龍江流域的地勢,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橫亙。

第三,氣候影響,半年冬季,河水結冰。

第四,最關鍵,水量不足。黑龍江流域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半乾旱,降雨量平均不超過600,也就是水資源不豐富。在中國的各地區農業問題裡,整個東北最大的問題是水資源不足。這幾年地下水下降很厲害,要不也不會想搞上面說的水利工程,因為黑龍江是我國目前水稻種植大省,每年種植面積大概在1億畝左右,需水量特別大。


拾字接頭


華北地區缺水不是近些年才出現的,從歷史至今華北缺水一直存在,近些年有加重趨勢,特別是東部的山東,雖然是沿海省份,但是省內淡水資源奇缺。之所以從南部調水而不是從東北調水,原因有很多,簡單探討下。

距離原因

以山東為例,首先是距離原因,或許在很多南方人眼中,山東和東北的距離不是很遠,其實雖然山東和東北的文化習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屬於北方。但山東距長江水系的距離要近於東北黑龍江、松花江、嫩江等流域。所以從南方調水成本要低於從東北調水,另外山東以北區域降水量少,普遍缺乏自然河道,人工重新建設河道成本也會非常高。

地勢原因

其次是地勢原因,雖然有“北上南下”的說法,大部分人認為北部尤其是東北地區的地勢是高於南部的,其實不然,東北河流匯集的平原地區,地勢普遍低於華北,特別是中途要跨過河北燕山山脈,水流向無法藉助於自然,即便採用鋪設揚水管道方式,成本也會非常高。而從南部調水,迎合水流自然流向更多,成本上會節省很多。

氣候原因

最後是氣候原因,都知道東北冬季異常寒冷,看過闖關東的人知道有個片段,講的是通過江水運輸木材,而運木材必須是在來年開春,江面冰層融化以後進行。同樣在寒冷的冬季江水結冰,根本就沒辦法將水資源調往華北。加之東北去往華北沿受眾的省份城市比較少,遠不及南水北調沿途惠及的城市多,綜上所有因素,南水北調才是最實際的。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了。

作為世紀工程,南水北調和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一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助推器之一。

根據我國南澇北旱的特點,南水北調工程將長江流域的大量淡水資源調往北方,並分為西線、中線和東線三條線路。

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華北地區自古人口稠密,淡水需求量大,再加上氣候較為乾旱的特點,華北地區成為我國最缺水的區域,將長江流域充沛的水資源調往華北地區就勢在必行。

不過雖說南澇北旱,但比華北更靠北的東北地區。水資源卻相當充沛,東北平原甚至成為水稻的主產區。而且東北地區距離華北更近,且人口較少,從東北地區北水南調似乎比南水北調更適宜。

但歷史最終還是選擇了南水北調,那麼北水南調為何不可行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首先是水量小。

東北雖然人均水量豐富,但整體水量遠遠不及南方,難以滿足華北地區巨大的水資源缺口,這是採用南水北調而不是北水南調的最根本原因。

由於秦嶺淮河以南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使得我國南方地區降水量充沛,地表水徑流量大,因此有大量的淡水資源可供支援其他地區。

其次是氣溫低。

東北的地理位置比華北更加靠北,因為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所以東北地區全年的平均氣溫要遠遠低於華北。

氣溫較低雖然也使地表水蒸發量低,但枯水期的徑流衰竭同樣嚴重。更要命的是,東北地區的大河,例如松花江、黑龍江,都是自西南向東北的流向,這導致水資源最豐富的中下游,距離華北空間距離更遠,而且由於河流自南向北流動的特徵,每年春季會出現嚴重的凌汛險情。

冬季徑流量小、河面結冰以及凌汛等,會大大增加北水南調的難度。

再次是地形不符合。

我國地勢呈現出明顯的西高東低特點,而且自西向東分為三個階梯,東北和華北同屬第三階梯,在地勢上高差較小,不利於水的自然流動。

相比之下,南水北調中線的丹江口水庫,雖然也屬第三級階梯,但從丹江口水庫到華北平原,地勢還是存在著明顯的落差。

而且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之間僅靠遼西走廊進行連接,這在客觀上決定了東北區域的淡水資源只能供應華北北部的京津地區,再向南部注入黃河則不現實。

最後是政治敏感。

由於東北戰略前出的特點,使得東北區域內的大河幾乎都屬於國際河流,例如黑龍江、鴨綠江等。

在國際河流上進行引水工程建設,歷來是非常敏感的政治問題,因為牽涉到鄰國的利益,不得不慎之又慎。我國在西南地區的國際河流上,遲遲沒有進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所以從東北調水,不僅成本上不上算,而且可行性也比較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其實,也是有北水南調工程的。

也就是黑龍江的松花江流域引水到遼河流域。雖然規模不如南水北調工程那麼龐大,但是也是不小的調水工程。

圖中可看出,長江中下游流域、黃河流域、海河流域,都是地勢相對平坦的平原地區,在地勢相對高的漢江引水,能依靠高低落差,大部分支線都是自流河段,只需要建立河道便可。只有接近北京時,需要抽水。

若是要引黑龍江流域的水到海河流域,可能有點困難。

首先黑龍江是國際河,在上面的一些活動,要建立在不能影響流域內其他國家利益為前提,或者和談判好了也沒事,可能會引起糾紛,所以引水主要是松花江流域,而且量必定不大。

其次,有內蒙古高原的阻礙,燕山山脈、七老山、努魯爾虎山。山脈面積廣大,地勢高,打洞是不合適的,只能繞道,那麼實際距離就會被加長,工程量會很大,而且水分損失很大。


由圖中知,松花江水系雖然流量比漢江大,但是流域也遠超漢江。東北本身也需要水,流域大,涉及的地區也多,涉及的人口更多,松花江引水有諸多不方便。

而漢江,地處南方,南方和北方比,南方水之源佔總數的五分之四,而人口只佔總數的五分之三,年年洪水都是大問題。所以,相對於松花江的北水南調工程,南水北調工程還擔當了一部分防洪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