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脈是如何把診斷出病來的?

五行玄空子


傳統醫療的診斷疾病要有幾個過程,也是現在醫療診斷的正常過程,①望—先觀察患者外在症狀表現。②聞—聽患者的敘述患病的經歷感受。③問—尋問患者病歷關鍵地方。④切—不只是看脈相還要仔細檢查閃在很表現。根據以上綜表裡症狀做出綜合判斷。


獨樂科學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判斷一個人身體上出現了什麼樣的病態狀況,除了看臉色等變化,診脈是中醫上最常見也是效果最好的診療方法,同時也是中醫看病的首要環節。中醫把脈能看出什麼病? 在幾千年前中國就已經出現了脈診的例子,並且一直流傳到了今天,這可以充分的證明了中醫把脈的強大生命力和其重要的科學依據。,把脈又稱為切脈,是中醫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瞭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 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所以,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同時,血液循行脈道之中,流佈全身,運行不息,除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肺朝百脈,肺氣敷布,血液放能佈散;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和統攝得以運行;肝藏血,主疏洩以調節血量;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為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故哪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當臟腑、氣血發生病變後,必然從脈搏上表現出來,呈現病理脈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中醫抹脈第一感覺脈搏的位置,有的輕輕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卻需要用力才能摸到,這就分出了浮脈和沉脈。 第二感覺脈搏的力度,搏動有力為實脈,無力的則為虛脈。 第三感覺脈搏的頻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間脈搏應搏動4次,不足4次為遲脈,超過5次不足7次為數脈。 第四感覺脈搏的緊張度,如果按下去,感覺像按在琴絃上,強而硬,為弦脈。如果感覺鬆弛和緩則為緩脈。 第五感覺脈搏的均勻度,節律是否均勻,力度、大小是否一致,節律不均勻的就有促脈、結脈、代脈,力度、大小不均勻的有微脈、散脈等。 第六感覺脈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脈搏來勢的流暢程度,脈來圓滑流利為滑脈,往來艱澀為澀脈。 第七感覺脈搏的長度,也就是手指能夠感覺到的脈動的軸向範圍的長短,分為長脈和短脈。 第八感覺脈搏的寬度,即手指能夠感覺到的脈動的徑向範圍大小,分為大脈和細脈。 中醫看病是望、聞、問、切四診結合,從整體上來診治疾病,單用一種診斷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身體的反應不僅僅表現在脈象上,有的還反映在膚表、聲音、嗅味上等所以中醫不光是單純把脈看病,要通過許多的診斷方法治病。



王大夫講中醫養生


中醫把脈又稱為切脈,是中醫根據病人的脈搏跳動,瞭解疾病內在變化規律的一種診斷方法。

它反映了中醫在診斷疾病及判斷病情發生的部位及變化的特點和經驗。

脈象,可以理解為脈搏的形象。

切脈是傳統中醫獨創的診法方法,它流傳幾千年,不同於現代西醫的診斷技術,兩千多年的中醫歷史,就是習慣於脈診,即用手指按脈,根據脈象來診斷疾病。是中醫獨有的、獨具特色的一門技術,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是世界醫學之獨創。

    切脈是根據動脈搏動而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方面來判斷疾病的部位的一種方法,脈象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後等,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中醫認為,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臟腑之間所發生的病變,往往反映在脈搏上,有時症狀還未顯露,脈象就已經表現出來了,所以有‘未病先知’之說。把脈作為中醫診斷疾病和判斷疾病,以及預知疾病的發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傳統中醫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國之魁寶。

    脈象是脈動應指的形象。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所以,心、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同時,血行脈道之中,流傳全身,運行不息,除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肺朝百脈,肺氣分佈血脈流散;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和統攝得以運行;肝藏血,主疏洩以調節血量;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為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故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臟腑、氣血發生病變,必然從脈搏上表現出來,呈現病理脈象,成為我們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

臨床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後部分。《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極盡失傳。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於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肺朝百脈,脈會太淵”之說。二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手太陰肺經亦起於中焦脾功能之狀況。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

    切脈應在病人安靜之時進行。《素問。脈要精胃論》強調,診脈常平旦。切脈時讓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手前臂與其心臟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順。切脈也是易早不易晚,要心平氣和,排除其他影響脈搏改變的不利因素,這是正確診斷疾病的方法,且不能草草了事。

    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對成人切脈,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搏,以按脈。三指的疏密,應按病人的高矮作適當調整。小兒寸口脈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三歲以下的小兒,可用望指紋代替切脈。切脈時常運用三種指力,開始輕用力,觸按皮膚為浮取,名為“舉”;然後中等度用力,觸按至肌肉為中取,名為“尋”;再重用力觸按至筋骨為沉取,名為“按”。根據臨證的需要,可用舉、尋、按或相反的順序反覆觸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壓體會。寸、關、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稱謂三部九候。

    中華醫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和沉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診斷及治療方式,一枝獨秀,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它將給人類創造出無窮的財富和健康。

一、怎麼把脈

    把脈是中醫最重要的診斷方法,是“望、聞、問、切”中的切,即用手指放在被診斷者的手腕上,通過對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速率、強度、節律和形態,來判斷被診斷者的身體狀況。

脈象一般分為平脈、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促脈、結脈、代脈等。正常人脈象,又稱平脈,常脈。懷孕的脈象通常是滑脈。

(一)、把脈時間

最好是早晨,還沒吃飯,還沒運動,並且在安靜的環境進行,脈象能更好反映身體的狀況,有利於診斷。

(二)、把脈體位

一般要求病人正坐或平躺,手臂放平與心臟近於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並在腕關節背墊上布枕,以便於切脈。不正確的體位,會影響局部氣血的運行而影響脈象。

(三)、把脈方法

把脈的部位一般是寸口脈,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把手平伸出來,自然的放在桌子上,手腕的地方會看到一個突起的骨頭,在大拇指的一側,另一隻手的手指放在這個突起上,在突起的內側邊緣上,能感覺動脈波動,這個部位就是“關”,關上(指尖方向)就是寸,關下就是尺。

把脈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按寸口脈。

把脈時,先用中指按在關脈部位,接著用食指按寸脈部位,無名指按尺脈部位,三個手指呈弓形,指頭平齊,手指腹按觸在三個部位上,因為指腹感覺比較靈敏。三個手指的疏密按病人高矮來分,高的話疏一點,也就是三個手指的稍微有些距離,矮的話三個手指就放緊一點。部位取準之後,三指平布同時用力按脈。

這些就是中醫切脈的基本要求,但切脈只是中醫四診八鋼診斷疾病的一部分,還要與其他的望、聞、問、緊密結合,不能單純從脈象中片面的看問題,要四診合參,才能達到中醫診斷疾病及治療疾病的要求。不能以脈象的表現而忽視了其他的信息,貽誤病情,病人也應該密切配合,主動闡述,把自己最痛苦、最迫切的訴求告訴醫生,以便完善診斷及治療。


崔再純


中醫把脈是根據中醫自己的手指感應患者脈搏跳動的強弱興衰,從中知道人體的血氣盛衰來判斷人體的各種情況的。
中醫把脈診病不是傳說,只要你學會以下的脈訣,患者體內的大概問題也知道了幾分。


心脈洪大心有熱,頭腦昏沉氣血結,腳板心內似火燒,口乾心煩喝水多。
心脈細少主心虛,心中驚悸汗如珠,頭暈眼花多惡夢,夢魂常在水邊居。
肝脈洪大不調血,背痛頭痛連左肋,手痠足軟目紅赤,行路昏昏似物遮。
肝脈細小四肢酸,膽冷肝枯血氣寒,頭腦昏沉多睏倦,胸背盜汗出難幹。
腎脈洪大主腰痛,頭痛背痛小腹痛,膀胱結熱小便澀,咽乾口苦舌無津。
腎脈細小主傷精,耳內嘈雜風雨聲,男子主有關節病,女子腹冷月經傷。
以上是傳統脈學左手心、肝、腎三部把脈的大概情況,通過這些可以大概瞭解到患者的身體概況。其它不說了,大家可以多學臨床家的把脈經驗。
把脈要準,要求較多,一是醫生心要靜,二是患者的心情是否緊張,三是患者是否出現藥脈等等……都會影響把脈的精度,後學者要注意。
把脈斷病是一門學問,是中醫四診之一,有志者事競成,只有多實踐多總結,水平才能快速提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8f000e95f929cc4d0e\

苦志觀生活


把脈是中醫看診的一個重要的手段,相信大家都覺得把脈非常的神奇,醫生通過把脈就可以知曉一些身體的異常現象。接下來來一起了解下中醫是如何去把脈的,把脈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往下看文章吧!

中醫是如何去把脈的?

把脈一定不是將手指隨意地放置在手腕上即可,找對位置上非常關鍵的。把脈的時候,需要先將手指擺對位置,要先使用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內側,這個位置在中醫上是被稱之為關,在中醫上將這個步驟稱之為中指定關。然後用我們的食指在關前定吋,也就是和中並排在一起。最後用無名指在關後進行定尺,注意我們的中指和無名指並沒有並的很緊,中間要稍微有點間隙,這樣做才可以摸到脈。

中醫進行把脈的時候多數會使用兩隻手,因為中醫認為左右手的寸關尺所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所以需要通過兩隻手把脈來全面的瞭解病情。

在把脈的時候,主要通過一個特徵來判斷患者的脈象,主要有脈搏位置、力度、頻率、緊張度、均勻度、流利度、寬度這八點,通過這8個脈搏特徵來把脈,並判斷患者的脈象是否有異常情況。

瞭解了中醫的把脈方式之後,再來一起了解下中醫把脈的原理是什麼吧!

中醫通過把脈來了解患者的脈象,而脈象的形成,主要是取決於心臟的功能、血管的技能以及血液的質量

(1)心臟是形成脈象的動力器官,所以通過把脈可以首先了解到心臟是否存在病變,一些患有冠心病、心臟供血差以及功能低下的患者都可以通過把脈來反應出來,比較典型是就是冠心病形成的時候,患者會出現心臟停跳的現象,這個時候把脈也可以感受到脈搏停跳了;

(2)而血管的舒縮運動,則反映了血液流動的質量和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出現病變的話,如動脈硬化的話也可以通過脈象反應出來;

(3)結脈的脈象特徵是脈搏緩慢、時有停藥且沒有規律,一般是患有風溼性心臟病、冠心病以及甲亢性心臟病的人群會出現這個現象;

(4)弦脈的脈象特徵是血管緊張度增加,患者的肢體端直且長,高血壓、血管壁硬化等疾病把脈會出現這個現象;

(5)濡脈也是把脈會出現的一個脈象,這類脈象的特徵是脈象細、無力且位置較為淺表。當患有一些胃腸道疾病、腸胃炎以及嘔吐等現象的時候,去把脈會出現這個脈象。

簡單來說,中醫把脈的原理就是通過心臟的功能、血管的機能以及血液的質量三方面因素的病變,根據這三個大前提,去推斷出一些其他的病變存在。

參考文獻:

馮興華,《中醫“把脈”常見的風溼性疾病》,光明日報,2014-05-25.


奇妙的本草


中醫把脈其實是一個只可意會的東西,相當於現代醫學麻醉醫生所做的動脈有創檢測,通過頻率,節律,脈壓來監控心血管,循環系統的指標,當然這種比用手觸摸切脈精確了很多倍。設備只是監控一部分的指標,但中醫把脈卻是可以查看全身病情,這個就不是很好解釋,只能說是職業經驗累計導致的,並且除了切脈還有望聞問三診來結合,高明的醫師自然就清楚病情了。

把脈的位置一般是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把脈是先用中指按關脈位置,接著食指按寸脈位置,無名指按尺脈位置,三個手指呈弓形,指頭平齊,指腹接觸(指腹比較靈敏)在三個部位上,部位取準後同時用力按脈感受脈象(脈搏的快慢,強弱,深淺);而動脈有創監測取穿刺點一般選擇左手第二掌橫紋動脈搏動處或橈骨莖突近端1cm處,剛好和中醫把脈的關尺部位重合。

所以只是人們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意會的東西覺的不可信;中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還是有很多可取的東西的,只是暫時還無法用看的見的東西來解釋而已。比如說脈象一般分為浮沉遲數四大類,然後由各朝各代細分為二十八脈,就這些東西都需要研究好久了。。


券農小白


以前看中醫時,中醫師用手指放在病人的手上把脈,一邊看鐘,一邊數,大概一分鐘脈博跳72次,屬於正常,我想如果沒有鍾,怎麼知道一分鐘脈搏跳動幾次,後來留意脈博的跳動,原先以為只有手腕有脈搏,後來知道腳掌根部也有脈搏,但很少有人去那裡把脈,再後來知道手臂💪也有脈搏,血壓計主要還是綁在手臂上量的,血壓計能讀出一分鐘心跳幾次,血壓高低。不知道手腕上,腳面後根,手臂的脈博是不是一樣的。

以前學習物理時,學習液體的壓力部分,例如裝滿一桶水,在水桶邊開上,中,下三個小孔,可以看得到,最下面👇的小孔水柱射的最遠,最上面👆的小孔水柱射出距離最近,說明液體的壓力是隨高度而變化的。留在我腦子裡的好像手臂💪的高度與心臟的位置高度差不多在同一水平上,所以為了測量心臟的血壓選擇綁在手臂上。再看把脈,一般是坐在椅子上,手放在桌上,高度顯然要比心臟低,壓力水平只比肚子高一些。把脈無法正確測量出血壓值。高血壓病已經是常見病,血壓是物理學中的東西,與中醫把脈無緣。


KongZWang


有一個患者想去看中醫,但又不知這個中醫水平怎樣,於是他想讓中醫給他把脈,能否把病情給把出來。大部分患者都有這個心理反應,你的想法不錯,可你根本對中醫不瞭解。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四種方式綜合運用,切脈只是確認病情的一種方式,反而讓你考驗中醫的水平,可笑,可悲。其實大部分中醫水平也都一般,甚至有的中醫只對一種疾病有把握,有時用藥會試探性的,沒效果再給你改。這都有可能。只有中醫大家(高手)通過切脈,甚至看你一眼就有可能知道你的病情,這都是經驗,這樣的大家你也遇不到。真正的中醫不一定花很多錢,有可能不花錢就能治好頑疾,但中醫師也要生活。同樣的病,西醫治療花了很多錢,而中醫花很少錢就能治癒。但患者還是覺得中醫花錢冤枉,這麼簡單就治好了要這麼多錢,他沒考慮西醫治療花錢更多,而且不一定除根。我自己就有很深的體會,前幾年得了前列腺炎,在醫院打針兩個多月,花了4千多,當時剛覺好了,沒幾個月又犯病了還不能工作。沒辦法找中醫用了一個小方子治好了,總共花了200多元,還沒耽誤時間!為什麼老說中醫沒用?是你沒找到合適你的方子,找不到那是你的問題,不能黑中醫。還有一個例子,我媽多年的筋骨勞損得了關節炎,晚上疼得睡不著,手的關節都變形了,中醫給用了一個小方子治好了,有兩年了沒再疼過,假如再疼還可用這方子,關鍵沒怎麼花錢。你到醫院咱不說花多錢,他能給你治好嗎?前列腺炎給你開刀割去,花錢肯定不少。關節炎醫院可能就沒招了。中醫切脈只是一種確定病情的方式,有病情還需要患者配合醫生,假如確實沒有療效,那就建議換大夫!


平凡人生之無痕


不要把中醫把脈斷病的方技看的太誇張大神秘,其實中醫把脈斷病是順應自然的一種科學技術。為什麼這樣講?

第一,因為人體出現的任何一種疾病,都會表現在人體心臟的快與慢,強與弱的現象上。中醫把脈就是通過人體的手腕動脈血管內的,血液流動的快與慢,血液流動的強與弱,來初步判斷患者身體供血供氧的體情況,初步判斷病的寒與熱,病的急與緩,病的輕與重等等。

第二,在把脈之前當然是望聞患者大體病容概況。

第三,把脈之後,會問患者對病部位的感受程度,而大體作出是什麼樣的病,然後根據各自的治病經驗作出判斷,並組方治病。

第四,中醫治病用的是老天爺創造的植物,動物,礦物,食物,如組方精準,愈病十分神奇持久,往往有斷病根不復發之說。

第五,可惜文人為了寫書賣錢幣,把中醫的斷病的脈論,寫的太複雜了,把什麼脈的三跳一止,八九天死,脈的三跳兩止,三五天死等等,都是認識所限,不足為信,應該精簡。

第六,中醫把脈斷病,既簡便又廉價,又合符自然科學常理,雖不很精準,確有待完善。


東方霧曉


脈有,浮,沉,遲,數,病有,表,裡,虛,實。中醫是根據脈像來診斷病症的。如浮脈有歌為據。浮脈為陽表病居,遲風數熱緊寒居,有力而浮多風熱,不力而浮是血虛。寸浮頭痛玄生風,或有風痰聚在胸,關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搜便不流通。那麼什麼是浮脈呢?有歌為證。如微風吹鳥背毛,如魚浮水,如水飄木。就是說脈像是飄浮淺表的意思。脈又分四季之脈,四時之脈,浮中有沉,遲中有數,沒有經驗很難辨別。總之要把脈學說明白我還沒資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