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涉及自然資源工作的有這些

中央一號文,涉及自然資源工作的有這些

2月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發佈。今年的文件有哪些直接涉及自然資源工作?小編為您一一梳理,或有疏漏,歡迎補充

全文共5個部分,包括: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

1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全面完成脫貧任務

  • 堅持精準扶貧,在普遍實現“兩不愁”基礎上,全面解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 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扶貧小額信貸等支持政策。

(二)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

  • 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

  • 擴大貧困地區退耕還林還草規模。

(三)做好考核驗收和宣傳工作

(四)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

(五)研究接續推進減貧工作

2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

和公共服務短板

(六)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 做好村莊規劃工作。

(七)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八)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九)提高農村教育質量

(十)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十一)加強農村社會保障

(十二)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

  • 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村)、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築、農業文化遺產、古樹名木等。

(十三)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 大力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基本完成大規模養殖場糞汙治理設施建設。

  • 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常年禁捕,做好漁民退捕工作。

  • 推廣黑土地保護有效治理模式,推進侵蝕溝治理,啟動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

  • 穩步推進農用地土壤汙染防控和修復利用。

  • 繼續實施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

3 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十四)穩定糧食生產

  • 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

  • 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力度,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

  • 支持產糧大縣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調劑收益按規定用於建設高標準農田。

(十五)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 嚴格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舉措,抓緊打通環評、用地、信貸等瓶頸。

(十六)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

  • 提早謀劃實施一批現代農業投資重大項目,支持項目及早落地,有效擴大農業投資。

  • 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修編建設規劃,合理確定投資標準,完善工程建設、驗收、監督檢查機制,確保建一塊成一塊。

(十七)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 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設,辦好農村“雙創”基地。

(十八)穩定農民工就業

  • 鼓勵地方設立鄉村保潔員、水管員、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

4 加強農村基層治理

(十九)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

(二十)健全鄉村治理工作體系

  • 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鄉鎮和村,提高鄉村治理效能。

  • 充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宅基地管理、集體資產管理、民生保障、社會服務等工作力量。

(二十一)調處化解鄉村矛盾糾紛

  • 持續整治侵害農民利益行為,妥善化解土地承包、徵地拆遷、農民工工資、環境汙染等方面矛盾。

(二十二)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

5 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

(二十三)優先保障“三農”投入

  • 地方政府要在一般債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易地扶貧搬遷和鄉村振興項目建設。

  • 按照“取之於農、主要用之於農”要求,抓緊出臺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的意見。

  • 推動溫室大棚、養殖圈舍、大型農機、土地經營權依法合規抵押融資。

(二十四)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

  • 堅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

  • 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體系,明確用地類型和供地方式,實行分類管理。

  • 將農業種植養殖配建的保鮮冷藏、晾曬存貯、農機庫房、分揀包裝、廢棄物處理、管理看護房等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根據生產實際合理確定輔助設施用地規模上限。

  • 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

  • 強化農業設施用地監管,嚴禁以農業設施用地為名從事非農建設。

  • 開展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佈局。

  • 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通過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節餘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於發展鄉村產業項目。

  • 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

  • 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

  •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於發展鄉村產業。

  • 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審批進行全面梳理,簡化審批審核程序,下放審批權限。

  • 推進鄉村建設審批“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

  • 抓緊出臺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政策意見。

(二十五)推動人才下鄉

(二十六)強化科技支撐作用

(二十七)抓好農村重點改革任務

  • 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在試點基礎上研究制定延包的具體辦法。

  • 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制度。

  • 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加強對鄉鎮審批宅基地監管,防止土地佔用失控。

  • 紮實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

  • 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為重點,進一步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 加快推進農墾、國有林區林場、集體林權制度、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農業水價等改革。

文字整理:陳 雨

編 輯:陳 雨

審 核:程秀娟

核 定:湯小俊

自然資源報 自然都需要

《中國自然資源報》 (含智能手機原版閱讀)請直接在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1-22。

訂閱《自然資源通訊》《中國土地》《中國不動產》雜誌請直接匯款到報社,並將訂閱回執連同匯款憑證複印件傳真或發至郵箱 。

傳真:010-68047681

郵箱:[email protected]

不明事宜請與報刊經營部聯繫

聯繫電話:010-68047627 010-68047643 010-68019465

·END·

中央一号文,涉及自然资源工作的有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