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考,學生滿分作文和被盛傳的假滿分作文,一看就優劣分明

下面的兩篇作文,第一篇是學生滿分作文,有很多不足,語言有些僵化,病句也多。亮點就是整體構思,可能還有書寫。

第二篇被傳為是滿分作文,但應該是社會人士所寫,語言運用純熟,沒有考試作文的書生氣,且跳出了“師生情”的圈子,有些表述也看得出來。

大家可以自己甄別下。

2019年西藏高考作文題(全國卷3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西藏高考,學生滿分作文和被盛傳的假滿分作文,一看就優劣分明


(據“小林漫畫”作品改編)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

西藏高考,學生滿分作文和被盛傳的假滿分作文,一看就優劣分明

整個學校,一個殘疾老師守護一個學生

2019年西藏高考語文滿分作文

最後一課上的師生情

畢業前最後一節課,老師跟同學們說:“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簡單的一句話,瞬間擊穿畢業前夕因高考壓力而高築的情感堡壘。

在我們的學習生涯中,師生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這一份情感,對我們人生的影響也很大。

師者為何人?《師說》中提到:“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然而,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不僅承擔著傳授知識的任務,還肩負著育人的使命。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他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情感,而最後一課上的“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便是一個側影。

“你們再看看書”,是一種寄予厚望的良苦用心。在《老師好》這部電影中,于謙所飾演的老師一心把學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可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看到班上有同學放棄學業,到處到街上去尋找他,用盡辦法使他迷途知返;看到班上的學生安靜同學利用自己的時間幫助同學複習,擔心影響她的學習而強烈反對,與此同時,還免費給這些同學上課;看到高考臨近,要求學生停止一切課外活動。但是關婷婷同學不顧反對,堅持帶領同學們參加比賽,為老師奪回第一名後,他邀請同學們到家裡吃飯,講述自己的北大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是這位老師,也是現實生活中千千萬萬個老師為了學生的成長用心奉獻的真實寫照。

“我再看看你們”,是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從中學校園走出,走進象牙塔,走進社會,而老師一直留在校園,送學生離開,也盼望著學生常回來看看。如果說學生是箭,那麼老師是弓,箭在磨鍊中逐漸變得堅硬筆直,而弓也鼓足了勁,讓自己充滿力量,從而箭才能射得更準,抵達目的地。讓箭射中靶心,是弓的使命,也是弓的成就感所在,但是,與此同時,看著箭的遠去,也難免有一絲失落與不捨。

“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更是一種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教育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而能起到這種真正的撼動力量的,唯情感莫屬了。情感由人產生,並且在人與人之間流動,而這一流動會閃爍著奪目的光芒。“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有的付出,都在春風化雨中成為另一種感動。是春華秋實的回饋,帶來的是滿足;是把感動記在心間,躍然於紙上;是愛的傳遞,“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無論是哪一種,這種情感都是當今浮躁而又功利的社會中無比珍貴的東西。

或許,我們還會看到教育中的一些令人惋惜的現象;可能,我們也會見到社會中感恩之情的缺失。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這些年來,隨著尊師重教的提倡,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的優秀的高校畢業生願意進入到這一領域來發光發熱,為國家之根本——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儘管任重而道遠,而我們一直走在路上。

畢業前的最後一節課,一句“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中所蘊含的情感打動了人心,又引發了許多感慨。

西藏高考,學生滿分作文和被盛傳的假滿分作文,一看就優劣分明


溫暖的眼神

吃過下午飯後,太陽西斜,涼風漸起,老家的人習慣到田地裡走一圈,看看莊稼的長勢,在心底默默憧憬一年的收成。

人們把這種行走叫作“竄田”,它是一個愜意愉悅的過程,農人用目光緩緩撫摸一株株水稻或豆麥,如同凝視著自己的孩子,溫和的眼神溢滿愛意,笑容如一朵花,在飽經風霜的面龐上緩緩盛開——這是一種情不自禁、發自心底的微笑,很多時候,連農人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笑容。

注視是一種無聲的交流,此時無聲勝有聲,莊稼感知到了農人心底的期望,在傍晚的微風中輕輕搖曳著身子,積蓄力量,蓬勃生長。

“竄田”的場景,常常將我的思緒拉回校園時光。

身為農家孩子,常年跟隨父母在田間地頭勞作,雖然承擔的只是些輕巧的活計,但對謀生的艱辛也深有感觸,“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止是課文裡的知識,更是根植在骨血裡的認知。

幼時,父母常用一句諺語教育我:人哄地皮,田哄肚皮。意思是如果在耕種中偷懶,吃虧的最終是自己。我把這句諺語帶到了校園生活中,入學之初就立下了以求學跳出農門的願望,對待課業不敢有絲毫懈怠。

學校課程緊張,特別是在高中時,升學壓力大,晚自習是家常便飯。上晚自習時,同學們埋首做題,教室寂靜如秋收前的田野,輕微的翻書聲和筆尖劃在紙上的沙沙聲讓氣氛凝重而緊張。

值守自習的老師,有時在桌前批改作業,有時在過道間輕輕走動。不止一次,做題累了,我從堆積如山的習題本中抬起頭,如果正巧遇見老師的眼神,他會對我微微一笑,眼神中有濃濃的鼓勵和期許——那目光,多像父母在注視親手耕種的莊稼,注視自己正在成長的孩子呀。

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深情而含蓄,母親送別孩子,用衣線寄言,“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遠行的遊子寫信給家人,紙短情長,“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妻子思念遠戍的丈夫,在苦寒的秋月,一遍遍為他搗洗衣服,她始終堅定地相信,丈夫能感知到她的想念,“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友人乘坐的帆船已經消失在視野的碧空,李白仍舊孤立江邊,久久凝望著浩蕩的江水,“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歲月流逝,年歲漸長,對人生的離散有了更深的感觸,內心在不斷增長的堅韌中也伴隨著與日俱增的柔軟。

一天黃昏,送別友人遠行,落日西沉,紅光照得人雙眼生疼。依依話別後,我們在一個山坡轉身背道而行,走出一段路,我回頭看友人,恰巧他也正回頭看向我。腦海裡驀然想起陳佐才的一句送別詩:“安得長繩系白日,送君更過一重山”,不爭氣的淚水,瞬間奪眶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