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有基層護士因為疫情防控連續10多天沒有回家

“1301需要測量體溫,1209需要再拿一床被子.....”

桌上的對講機傳來了90後年輕小護士邵妗妗略顯疲憊的聲音。“收到,馬上就來.....”值班室內的葛晶晶回覆道。說完,剛剛值完6個小時班的她,便一轉身,急匆匆的前去更換防護服,趕往隔離房間。

义乌:有基层护士因为疫情防控连续10多天没有回家

這是位於義烏市東郊的廿三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兩名年輕護士的對話,也是她們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第13個夜晚。

她們面對的服務對象,有被集中隔離的轄區居民,還有每天來中心預檢分診的發熱、咳嗽病人或普通就診病人,再有時候還要和網格員一起去鄉村社區進行人員摸排。

义乌:有基层护士因为疫情防控连续10多天没有回家

疫情發生以來,作為外來人口超過本地人口的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醫務工作者承受著更多的防控壓力。在義烏確診的病例也超過了10例,這其中也包括廿三里轄區。

义乌:有基层护士因为疫情防控连续10多天没有回家

吳金花是廿三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住院部護士長吳金花,和邵妗妗、葛晶晶一樣,她這位有著20多年工作經歷的資深護士也有10多天沒有回家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吳金花的激情和熱情絲毫不亞於剛畢業的年輕人。在這些天,她帶領著住院部護理組按照醫院部署,理流程、順步驟、做培訓、搞演練、防護宣教,一刻不停。

“疫情如此嚴峻,我的經驗總豐富些,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吳金花沙啞地說道。

义乌:有基层护士因为疫情防控连续10多天没有回家

就被隔離觀察者而言,他們既不同於已進入醫療救治階段的確診患者,又不同於那些有相對自主和安全狀態的普通民眾。在被動監測、社交限制、環境封閉、患病暗示和信息缺失的狀態下,他們更需要尊重、關懷與呵護。住院部護理組護士朱靜,用一顆真心溫暖著他們。

一位孩子的母親因對疫情的擔憂,情緒很低落。值班護士朱靜發現這個情況後,主動安慰她,消除她對疫情的焦慮與恐懼心理。也許,這就是對“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話最好的詮釋吧。

“您好,給您測一下體溫。請問您去過湖北,或者接觸過從湖北迴來的人嗎?最近有沒有發燒,咳嗽?”“您好,體溫有點高,請您再用體溫計測一下體溫。”“您好,您體溫38.5℃,有咳嗽,現在您需要去發熱門診就診,請隨我來!”這是廿三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門入口,預檢分診醫護人員何超燕這些天來最常說的話。

看似簡單的詢問、登記、測體溫,卻也會遇到患者和家屬的不理解,每當此時,何超燕總少不了用溫柔的話語、誠懇的眼神做好解釋說明。

何超燕是一名供應室護士,也一名家庭醫生,只要一個電話、一聲呼喚,不論凌晨黑夜,不論風吹雨打,她都會及時趕到簽約居民家中提供服務。疫情初期,輸液室人滿為患,她忙完手頭的工作後馬不停蹄的趕到輸液室幫忙輸液、配藥。疫情防控,何超燕還是下鄉摸排人員,她經常和鎮村幹部一起頂著寒風,冒著大雨,每家每戶進行湖北迴義人員排查。

吳金花說,“我們和武漢前線的醫務工作者相比,不算什麼。”為了早日戰勝疫情,她和其他護士願意每天像戰士一樣堅守,守護好轄區群眾的健康。

作者 | 吳婷 江勝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