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脫下警服穿上隔離服 他是距離病毒“最近”的民警

收樣、處理、檢測、報告分析……這是抗擊疫情過程中,發生在泰順縣疾控中心PCR實驗室的日常,但此時伏案在生物安全櫃前操作卻不是一位“普通”檢測人員,而是一名警察。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他成為距離病毒“最近”的一名民警。

致敬!脱下警服穿上隔离服 他是距离病毒“最近”的民警

脫下警服穿上隔離服

他沒有猶豫便上前線

他是泰順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林章剛,同時也是一名法醫,今年35歲,2017年參加公安工作,此前在泰順縣疾控中心上班,有著10年豐富的檢測工作經驗,這次的疫情來襲,正好與他“專業對口”。

“若有戰,召必回”。大年初二,還在刑偵大隊值班的林章剛,接到了一通特殊的電話,臨時邀請他返回到泰順縣疾控中心共同面對此次戰“疫”。“核酸檢測是判斷病人是否患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據,我們需要你幫忙……”

致敬!脱下警服穿上隔离服 他是距离病毒“最近”的民警

來不及等電話講完,林章剛就應了下來,剛掛電話便馬上趕回家準備。

“我是一名警察,我必須無條件服從命令,況且,這本來就是我的老本行。”回家後,林章剛向妻子勸說。雖然擔心,但家人還是答應了他這個決定。當晚,林章剛就把自己“安”在了疾控中心。

其實,林章剛經歷過不少支援任務。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發生時,他志願上前線,在青川縣馬鹿鄉的日子,他每日做著爬山進村入戶,送醫送藥,防疫消殺等衛生防疫工作。時隔12年,當疫情再次發生,他自己不能猶豫。

致敬!脱下警服穿上隔离服 他是距离病毒“最近”的民警

爭分奪秒檢測樣本

他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人

“有他在,我安心很多!”39歲的陳文斌是目前泰順縣唯一一名檢驗人員,曾手把手教陳文斌開展檢測工作。此次為了檢測更多樣本,兩人一直在爭分奪秒工作,每每伏案到凌晨。

據林章剛介紹,檢測樣本從醫院送疾控中心收樣後,他和同事做好層層防護,穿戴好防護服、手套、護目鏡和口罩等進入PCR實驗室內開始檢測。

致敬!脱下警服穿上隔离服 他是距离病毒“最近”的民警

走進這個空間不大的實驗室,可以活動的空間十分狹小,小小的實驗室卻承擔著樣品預處理、核酸提取、核酸擴增、核酸檢測、報告分析、結果複核和樣品分裝等任務。而這些,都是由林章剛和陳文斌兩個人完成的。

為了節省防護服和口罩的消耗,他們在實驗前根本不敢喝水,在檢測時不敢上廁所,經常要憋著尿完成實驗。從樣本處理到最終出結果,單次檢驗耗時基本都在4個小時以上。實驗室內不能開空調,穿著密閉的防護服,呼吸十分困難,防護服穿上十分鐘時間,全身都已經汗流浹背了,渾身溼透。

“在實驗室內,我們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林章剛說,整個過程中,提取核酸是風險最大的,要用移液槍吸取樣本,若是個人操作不當,樣本中的微粒可能會飛濺到空氣中來,萬一飛濺出來,他們將可能會是第一個被感染的。

而他們的檢測結果對每個病人而言也是至關重要,必須慎之又慎,跟同事複核過很多次之後才會上報市裡再複核。

致敬!脱下警服穿上隔离服 他是距离病毒“最近”的民警

第一時間交出檢測結果

他是距離病毒最“近”的民警

讓林章剛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遇到一名病人的核酸檢測樣本,第一次結果呈陰性,第二次檢測才是陽性。原因就是因為病毒潛伏期很長,病毒只有少量,檢測不出來,在體內擴增後才被檢測出來。因此,每次做完檢測之後,林章剛還會跟同事分析討論,檢查複核下結果有沒有問題。經常一忙就是凌晨,遇上情況緊急的樣本,忙到兩三點也是常有的事情。

正是因為林章剛和同事的不懈努力,在第一時間內出具檢測結果,及時為泰順縣疫情防控指揮中心對防控策略的調查提供科學依據。

致敬!脱下警服穿上隔离服 他是距离病毒“最近”的民警

至今,林章剛吃住在疾控中心已經15天,期間都沒回家看過自己的老婆孩子。元宵節,他抽空給家裡人發了個視頻通話,視頻剛接通時,孩子的那句“爸爸你快回家”讓他淚目。面對妻子和孩子的想念,他不斷說著抱歉,“這段時間,我不能守在你們身邊,請你們放心,等疫情過去,我一定會好陪陪你們。”

林章剛表示,警察和檢測人員只是分工不同,職責相同,自己又兼顧著兩者身份,更是責無旁貸。此次作為距離病毒最“近”的民警,自己和戰友們衝鋒在一線,頂扛著疫情,自己多努力一分,這場戰“疫”就能夠早日打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