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冠肺炎中的逆行者

2019年底,一條“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的熱搜悄然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但並未引起沉浸在新年到來的喜悅中的人們過多的注意。直至2020年1月20日,

鍾南山院士肯定了其“人傳人”屬性,人們才幡然醒悟。但彼時,讓馬上就要開始放春假亦或者正在置辦年貨的大多數人想不到的是,他們的對手會是一場染及全國乃至全球幾萬人的疫情。


汪建:新冠肺炎中的逆行者


2020年的春節,對全中國人民來說,是煎熬的,難忘的,驚心動魄的。但是,人類史上艱難的時刻永遠不乏英雄,除了無數在疫情肆虐中逆行的醫生護士,還有不少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奔赴在前線,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這其中便包括《領航者》在2017年採訪的嘉賓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


汪建:新冠肺炎中的逆行者


大年初一,汪建親自率隊支援武漢,與一線團隊共同作戰,對前線團隊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他已是年過60、坐擁百億財富的成功企業家,完全可以派下屬去,不必親赴險地。但是他還是選擇了加入逆行的隊伍,抗擊在疫情第一線。繼此前華大基因向武漢及湖北地區捐贈了首批2萬人份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後面將聯合愛心機構和人士再追贈10萬人份至疫區,2月5日下午,由華大基因、中交二航局等聯合共建的武漢“火眼”實驗室正式啟動試運行,該實驗室每日可檢測上萬人份樣本。汪建和華大基因用自己的行動同病毒抗爭,與生命賽跑。


汪建:新冠肺炎中的逆行者

汪建:新冠肺炎中的逆行者

(圖源:網絡)


其實,這不是華大基因第一次立功:


2003年,華大基因用十幾個小時就測出了SARS病毒

序列,96個小時就做出了SARS病毒酶聯免疫試劑盒,並向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捐贈30萬人份的SARS病毒酶聯免疫試劑盒。


2011年,華大應對德國爆發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5日內完成病菌基因組測序並全球首先公佈序列,10日內成功研製診斷試劑盒並無償公開核心技術。


2014年,面對西非埃博拉疫情,華大以志願者的角色,免費提供了測序儀器,在塞拉利昂快速搭建了前線實驗室,保證了國家隊的工作,並緊急組織科研及生產力量,成功研製了埃博拉病毒檢測試劑。


當年,華大作為亞洲最大的基因研發中心,因無法及時拿到樣本,只能乾瞪眼看著美國與加拿大搶先鑑定出"SARS"病原。


今天,有了自主可控的測序儀器,並已成長為世界最大基因組產學研一體化的華大,

面對本次疫情:


1月3日率先完成新型冠狀病毒數據組裝並在深圳國家基因庫公佈,華大自主研製的全球最高通量基因測序儀T7功不可沒;

1月14日宣佈完成新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研發;

1月18日被國家衛健委指定為唯一的新冠狀病毒第三方檢測機構;

1月26日,華大基因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和華大智造DNBSEQ-T7測序系統,雙雙正式通過了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程序,成為首批正式獲准上市的抗擊疫情的檢測產品。


國際上,截止目前,華大已與文萊衛生部、泰國公共衛生部、尼日利亞國家醫學研究中心(NIMR)、南非國家衛生實驗局國家傳染病研究所(NICD)、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相關機構達成新型冠狀病毒試劑盒供應及其他病原監測方面的合作,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共同應對疫情。


汪建:新冠肺炎中的逆行者


汪建告訴我:“希望我們能聯合社會各界繼續捐贈。快速給出臨床診斷需要及時精準的檢測,解除恐慌和不必要的隔離需要及時精準的檢測。在注重臨床搶救的同時,應把精準檢測和診斷視為同等重要。”


汪建:新冠肺炎中的逆行者


病毒還在瘋狂肆虐,我們要記住自己這段時間的“使命”: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門,不聚會。有冒著生命危險衝在前方的英雄們,有用科學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領航者們,加上政府的決心和群眾的配合,我相信,我們離打贏這場戰“疫”的日子不遠了。


汪建:新冠肺炎中的逆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