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對李蘭娟院士建議控制明星高片酬怎麼看?

拍客姜哥


李蘭娟院士一席話,簡單樸素,直擊時弊,振聾發聵!她說:從這次疫情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人生導向,高薪留給才德兼備科研,軍事人員。 希望控制娛樂圈所謂的“明星”動則上千萬的片酬。 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

李蘭娟院士的話很樸實,很真摯,也很接地氣。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的不斷充實和豐盈,一些人的價值觀就開始慢慢的扭曲。

拜金主義顛覆了很多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錢權利慾佔據了很多人的靈魂。

有人說,中國人走得太快,以致於將靈魂落在了後面。

也有人說,很多人沒有信仰,他們的信仰是金錢。

還有人說:

飢餓來了,想到了袁隆平;

瘟疫來了,想起了鍾南山;

安逸的時候,想到了小鮮肉,想到了大明星;沒事的時候,想來個醫鬧;

排隊的時候,反對軍人優先,提倡人人平等;可是災難來臨的時候,都窩在家裡仍然過著安逸的日子。是我們的軍人,是我們的醫護人員義無反顧,舍小家顧大家,衝在戰鬥的最前沿,與敵人、與病魔、與災難作垂死的掙扎,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著一首首生命的讚歌!

這才是我們平常應該尊重和敬佩的人!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這才是我們心目中崇拜的大英雄!大明星!

這話說的真好,鞭辟入裡,直擊要害。

一些人在享受物質生活極大豐裕的安逸生活,已經忘了為什麼而活著,就更談不上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

崇拜明星,信仰明星,追崇明星,追捧明星,成為一種潮流和時尚,成為很多人的價值追求和信仰。吼一嗓子,扭扭腰,動輒就幾十萬的報酬。拍部戲動不動就上千萬,甚至過億的片酬。

而那些真正為社會經濟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他們既使辛辛苦苦鑽研一輩子,得到國家最高科學獎充其量也才500萬,而這500萬獎勵還是用來作為科研基金的。

災難面前才能夠看到,這個國家和這個社會真正的中流砥柱是誰?我們需要的是誰,誰才是我們最貼心的人,才能給我們最大的安全和安慰。

我們這個國家,未來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青年一代到底應該有怎樣的人生追求和價值觀?

這是需要每一箇中國人去深思的問題。

我特別贊同李蘭娟院士的觀點。


教育探微


我是90年的,算是尾巴上的90後,以前我記得小學讀書造句的時候,都是造我長大要當一名科學家!當老師當醫生要做個有用的人為國家做貢獻。而現在,我問我的表弟表妹們,想以後幹什麼!當明星,想唱歌 想表演想主持人。首先我不是排斥或者看不起這些行業,也不是覺得這些職業沒有用!而是覺得時代在漸漸的變味,社會在漸漸的偏離,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很多人追求的是一種速成的功成名就,確實明星拍一部戲一集都是幾十萬起的,一部電視劇最少20集,一部戲再辛苦一年半載完成,幾百萬進口袋。某明星,隨便可以拿出手上40套房產變賣,在中國有幾個實業家有這樣的實力?科學家,教師,醫生,警察,…這些看是名聲很好的職業,和明星比起來其實並不高薪!很累很辛苦,在中國醫生老師,窮其一生哪幾個能一輩子靠自己的職業賺一兩百萬?有些三四線城市工資低的就是2000-3000!國家有難,是這些人衝上第一線!現在的孩子過度追星,確實明星賺錢多,能成名哪怕是火一年兩年,賺的也是普通人一輩子都賺不了的高度。我公司在2011年請某秘當代言人,她提出實收250萬!其他的稅公司代為繳納。在上海前後拍攝製作三天。 250萬到手!不難理解為什麼社會會漸漸變了味。試問哪個職業三天250萬到手?科學家?醫生?老師?交警?法官?等等這些隨時可以為百姓做貢獻的人為何都變成了無名英雄了?

我支持限制一下明星的片酬,動不動幾百萬起。明星高薪應該就高稅!

一切歸於原點,少年強則國強!中國發展快,後繼無人,終究會被動。中國太需要這些人才!他們才應該是給高薪的人!是一份尊重!也是一份肯定!更是一份價值!個人看法!謝謝!


對不妞兒


李蘭娟院士的建議非常好,其實流量明顯片酬過高,遠遠大於他們所創造出來的價值,我們的青少年一代確實存在著價值觀不正的問題,他們崇拜的偶像明星是娛樂圈的明星,而不是科技明星、醫療明星、軍人明星,這是非常危險的,少年強則國強,被娛樂八卦充斥頭腦的少年怎麼強?



而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哪?我認為應該是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問題:

1、媒體的導向

娛樂明星的私生活不應該過多報道,娛樂節目不應該佔據太對黃金時間,媒體的導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

2、娛樂明星的薪酬管理出現漏洞

無論是投資商還是製片商,給娛樂明星的薪酬必須有一個合理的比例規定,正是因為薪酬分配的不公,才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出現了嚴重問題。

3、學校教育沒有跟上

學校裡需要更多地宣傳真正的民族英雄,讓青少年崇尚科學,讓青少年知道科學家、軍人、醫生、大國工匠等才是真正的偶像,他們才值得追捧。



李蘭娟的話也及時點醒了世人,讓大家看清了在這次疫情期間,在國家蒙難的時候,能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只有科學家、醫生、軍人,他們在用著生命守護著我們,可那些平時領著高片酬的娛樂明星呢?又去了哪呢?



確實應該把高薪酬和高地位讓給真正的民族偶像,只有他們才擔得起這份沉甸甸的崇拜。

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許多分教育課堂


李蘭娟院士的建議提得太好了!國家的發展和強大,靠的是科技和國防力量,而非文藝。現在我國的文藝明星片酬那麼高,遠遠超過了科學家和軍人,這是一種怪現象,完全是媒體宣傳炒作造成的,給青少年價值觀的樹立以錯誤的導向,國家應該加以控制。要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特別是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應該得到鉅額財富。


語言教師


李院士並沒有直接指出限制明星片酬的話語,我很疑惑媒體的報道是在指向什麼。

李院士的話語直接指出要樹立年輕人的價值觀,這是一針見血的話語。

明星是演員的恭敬詞,是一個幻象,明星是市場化的結果,除非多數人不在追星,換句話說明星是被群眾推上去的結果。

限制明星,就是限制市場,限制群眾,也是限制文化,這在根本上解決不了問題,而引導年輕人的價值觀念取向,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群眾追某個演員,當演員流量達到一定程度,演員被冠上明星當色彩,有流量便有左右市場的行為,類似於廣告主之類便和明星開始利益交接,明星掙的錢,便是市場運作結果。

換句話說明星本身便是群眾推上去的,中國的市場夠大,你不追,也有別人追,總有老闆願意給錢。

而科研和軍事科技則不是市場經濟可以干涉的,簡單一點就是,它由國家直接承擔,由國家進行科研經費的投入和支持。

所以,要限制明星款項,還不如改變一下追星的觀念取向,人追的少了,自然就淡化了。


DF十六字


一個網友說得太對了:

“當國家有難時,我不覺得說明星捐款少是道德綁架,公眾人物就應該有表率義務,最起碼要讓喜歡你的人有喜歡你的理由,連民族責任感都沒有的人沒資格受人追棒!

捐款是個人行為,捐出的金額和個人收入不成正比不能說明什麼,只能說明一個人的格局大小,懂得感恩社會的人一定會感恩!我就不信數千萬、上億片酬的明星捐幾十萬、上百萬能比火神山建設者捐工資還難。”

確實,公眾人物就該有公眾人物的使命。

不能掙錢時把自己當做一線明星,回報社會時把自己當做普通百姓。


飛雪連天射白鷺


其實真的很想說這次疫情真希望所有人都能想明白,明星真的掙得太多了,把這些錢給我們的科研人員讓他們為我們保駕護航,不能再像這次這樣了,不打沒有準備的仗。支持李蘭娟院士說的話,感謝您說出了實話,最後還是想說,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what呆萌


說得好,她表明的是她的觀點,至少她表明科研的重要性和用藝人做對比表明科研提高科研人員待遇的緊迫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