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只種植糧食作物能掙到錢嗎?

梁雲興


我是巴彥淖爾市農村人,在我們村,擁有可耕種地最少的一戶有二十多畝地,多的一戶人家達一百畝地,平均每戶有60多畝地,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都有種植。

我村有一戶60多歲農民夫婦擁有90多畝地。由於歲數大了幹不動了,於是全部種了小麥,玉米,在種之前就與收糧企業簽訂種植合同。小麥,玉米從種到收全部機械化操作。收回來的糧食曬乾後就有人上門收購。雖然每畝地可能只有五六百元純利潤,但總純收入一年也有五萬多,也夠他家人生活了。我也有去在烏拉特前旗,瞭解在那裡每戶平均幾百畝地,很多都有隻種玉米的大有人在,而且還很輕鬆,除去一切開資還可以賺幾十萬的。只要種的地達到一定規模,只種糧食作物是可以賺錢的。




懶散獨行龍


農民只種植糧食作物能掙到錢嗎?

答案是:能,但相對來講一定很少。

我們從公頃投入和產出做衡量:

一、以種玉米為例:(1公頃=15畝=666.7平方米)

1、投入:種子、化肥、農藥、機械、燃油、人工總體投入600-700元/畝,均數650元/畝。

2、產出:平均每畝產乾糧(14%水分)1300斤,按市場乾糧均價0.85元/斤,合1150元/畝。

3、純收益:

1150-650=500元/畝(自家土地,不含地租)

1150-650-400(地租)=100元/畝(承包土地土地,500元/公頃)

4、按東北地區一家三口理論分地面積1.2公頃(我老家是這些)1.2公頃*15畝*500元/畝=9000元/家庭收入,另外土地直補+種植者補貼約合3500元(估算,各地區不一樣),合計12500元/家庭/年的土地純收入。

所以來說,如果農民只種地賺到也能賺到錢,但一定少。


二、種地如何利益最大化

1、以土地入股、託管、統種分管、合作經營等方式為主的模式

總結起來就是通過統一採購、全程機械化管理等方式降低投入成本,每畝地可節約200元的成本(長春農安、德惠兩家合作社提供的數據),每戶每年則可多盈利1.2*15*200=3600元。

2、“種地+務工”模式

每年開春,將地種完,農戶夫妻二人,或其中一人外出打工。收入就是種地產出+務工費用。

3、土地流轉+外出務工

土地承包費用根據土地質量,旱田、水田等差異較大。好的旱田最高8000元/公頃/年,但差的也有1000-2000元/公頃/年,多數在5000-6000元/公頃/年上下。水田一般地塊6000元/公頃/年左右,好的地塊9000-10000元/公頃/年。收入是地租+務工費用。

以上數據信息多為自己家裡實際種植的數據信息,有可能和讀者當地有一定差距,請理解。就是讓大家瞭解下當前農村一個理論收益是多少。


通過上面的數據信息,大家可以看出來,種地的賺的錢雖然說沒賠,但賺的真的不多,想依靠種地賺大錢真的很難,所以想種地賺錢要調整種植業結構,比如種植經濟作物、反季節蔬菜等,或者像我提到的外出務工等。單純靠種地賺的錢,在當今社會養活一大家子真的不太現實。


農業早班車


農民只種植糧食作物能掙到錢嗎?

如果農民種地,只種糧食作物根本掙不到錢,辛辛苦苦一年到頭,剩不了多少錢,也就解決了溫飽的問題,這還得是好年天收。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哪?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農村老百姓只種糧食作物,基本上是不掙錢的,因為糧食價格這幾年一直很穩定,一直處在很低的水平,今年還出現下降的趨勢,種地成本增加,收入卻減少,這對於農民來說,就是災難性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最苦的還是農民。

第二,在農村老百姓只種糧食作物,不可能維持基本生活,老人養老,孩子教育,這都是錢,這不麥子剛收了,可是沒有水澆地。玉米就種不上,如果玉米種不上,這一季就沒有收入,農民可怎麼活啊,難道專家不知道農民有多苦嗎?水費每年交,種地卻沒有水可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總之,農村老百姓的生活,表面上風光,其實每家每戶都不容易,希望一些專家,不要總是喊口號,要為老百姓辦點實事,設身處地的為農村老百姓著想,這才是真事。


快樂在農村


種植經濟作物肯定很賺錢,只要選擇了好的品種銷售。比如我們家鄉的蘆筍是最好的經濟作物,一個月下來就可以賺個兩三萬塊錢。管理方面也是很簡單,主要是打蟲子還有施肥的管理。銷售的話在我們那裡一般有固定的收購點。主要是早上和晚早上拔一會,晚上再拔一會,一天兩會的收入一天賣下來也可以四五百塊錢對於農村來說,這也可以算是經濟作物上的客觀收入了。一般蘆筍收穫期在1~2個月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