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气溶胶?它真的会传播病毒?

从专业角度看,这是一个既可能又不可能的问题,因为取决于气溶胶的状态和病毒存活的条件。但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病毒气溶胶,因为气溶胶在一定条件下的确可以吸附某些细菌和病毒。不过,只要了解了气溶胶的知识,掌握了它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就不会恐慌,并能有效防控。

什么是气溶胶?

所谓气溶胶,学术地讲,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

通俗地讲,为了区别于洁净空气,常使用含尘气体或污染气体来称呼气溶胶。事实上,气溶胶可自然产生,比如云、雾、霾、飘在空中的灰尘,都是气溶胶。气溶胶也可以人工形成,比如打喷嚏、咳嗽产生的飞沫,大飞沫很快落到地面或物体表面,微小飞沫可以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后者属于气溶胶。

认识气溶胶?它真的会传播病毒?

冠状病毒形状像王冠,病毒上有包膜,其边缘有大的球状表面投影,产生的图像让人联想到皇家王冠。冠状病毒具有单链核糖核酸基因组和螺旋对称的核衣壳,基因组大小约为26000—32000个碱基,是核糖核酸病毒中最大的。目前为止,仅传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冠状病毒的单链核糖核酸(RNA)不同于遗传物质双链DNA(结构比较稳定),单链的RNA极易变异。冠状病毒进入细胞后开始复制繁殖,许多麻烦就产生了。冠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禽类体内,蝙蝠和鸟类是它的理想宿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最近100年各类冠状病毒被陆续分离出来。冠状病毒的单链核糖核酸(RNA)本身很不稳定,虽然没有细胞壁(细菌有细胞壁),但有包膜,特性不同于一般病毒,容易附着在载体宿主上。

认识气溶胶?它真的会传播病毒?

由于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中有病毒RNA,并且是液体混合物,很容易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病毒在气溶胶里存活时间可以更长一些,所以防控难度更大一些。但是好在气溶胶颗粒比较大,一般大于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最多,因此一般医用口罩(或者防范雾霾的口罩)可以阻拦这种粒子。特别小的气溶胶粒子(半径小于0.1微米),重量轻,主要分布在高空(来自土壤的靠近地面),随风飘走了,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气溶胶质点比表面能很大,又有电荷,病毒很容易被破坏,存活度不高。据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能在干燥空气中存活48小时,这可能主要是它有包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在没有宿主细胞时可以成为“晶体”等待时机。“晶体”也有一定感染性,所以有接触传染。假如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能被吸附在气溶胶里,我们戴口罩也能防范。

所以极为细小的气溶胶质点能催化或摧毁病毒,害处不大。大直径的气溶胶质点,能吸附病毒,但只要配戴合格口罩就能防控。因此,对于气溶胶传播病毒,我们要重视,但不要恐慌。

认识气溶胶?它真的会传播病毒?

所以我们一定要:

1:佩戴口罩,同时注意口罩更换时间和保存方法,并做到勤洗手、正确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等。

2:疫情期间,并不能很容易识别直接接触的人是否带有新冠病毒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减少和陌生人交谈,尤其是与咳嗽的陌生人保持一定距离(2米以上)。

3:尽量不串门、不聚集。如果必要前往人多密集的地方、乘坐交通工具时都要佩戴好口罩。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