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洶湧,有人宅家快樂,有人奮力“出逃”家門

疫情洶湧,有人宅家快樂,有人奮力“出逃”家門

有人迅速調整好心態,藉此享受多年以來嚮往的理想生活;

有人禁足幾日後心態坍塌,不是到處亂竄一解困獸之情緒,就是以孝之名四處探望長輩。

好友小敏是一名客服工作者,平日因為工作煩忙,囤積的書本始終無暇閱讀,一直放在書架上默默吃灰。

斜倚在陽臺邊的躺椅上,陽光透過窗戶玻璃灑進屋子。一邊沐浴在暖暖的陽光裡,一邊捧著自己喜愛的書本,細細斟酌其中之意,旁邊再擺上一壺淡淡的茶,這樣的畫面是小敏多年以來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

疫情的突然爆發,使得小敏在這個不一樣的春節裡,率先調整好心態,安於這種自我禁閉,實現了自己理想的生活狀態。

當《遙遠的救世主》、《刻意練習》、《人性的優點》等一本本書從指尖劃過,從心間走過,小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放鬆與享受。

疫情洶湧,有人宅家快樂,有人奮力“出逃”家門

小敏坦言,小說讓她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別樣人生,使她可以做到看別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

勵志書則讓她認識到了自己處事的不足之處,疏解了工作與生活中的種種困擾,對她的精神成長起到了很好的引導性作用。

回想2019年,小敏與我的聊天中,每每總是會提到一個高頻詞,那就是“焦慮”。沒錯,生活壓力讓人焦慮,工作瓶頸讓人焦慮,親子關係讓人焦慮,婚姻情感讓人焦慮。

正如小敏所說,我們活得都太焦慮了。我也曾深感自己如同一座被焦慮包圍的孤島。

我們太需要一場內心的自我救贖,而這救贖不是從別人的諄諄教導中就能輕易得到。

它需要人們的向內探求,需要書本的傳道解惑,更需要一縷陽光、一杯茶的安寧時光,好讓自己能夠真正沉下心來,去認真地進行自我反思,修正生活與工作中的那些誤區,走出人生的種種焦慮。

疫情洶湧,有人宅家快樂,有人奮力“出逃”家門

生活的節奏實在太快。最近幾年,我和好友小敏常常感覺自己像個匆忙的趕路人。無數次我們都想慢下來,奈何總是被時光機推著焦慮前行。

在很多問題面前,來不及深度思考就要匆匆前行,是很多人活得擰巴的根源所在。

於小敏而言,這個春節宅家很快樂,這是真心話。慢下來的時間讓小敏告別了擰巴,遠離了焦慮。這是這個特殊的春節賦予小敏生活的意義。

與小敏截然相反的另一群人,他們已經不能自已地陷入了焦躁狀態。宅家如坐牢,出門如越獄,“逃離”家門讓他們倍感亢奮。

探親更是成了這類人名正言順的出門藉口。然而,叔不惜命,爺惜命。一個個村口老大爺,無疑成了無數村莊2020年最負責任的代言人。

疫情洶湧,有人宅家快樂,有人奮力“出逃”家門

在一個村口,發生了這樣一幕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一箇中年女人正月初三當天,拎著禮包欲要探望孃家母親。走到孃家村口時,路遇村口老大爺阻攔。

老大爺義正言辭:非本村人員一律不得入內。

中年女人無奈,拿出手機打電話讓孃家哥哥來村口接她。

孃家哥哥來到老大爺登記處,得到同樣的答覆:外來人員不得進入本村。

疫情洶湧,有人宅家快樂,有人奮力“出逃”家門

為了成全老妹的一片孝心,孃家哥哥將老母親攙扶至村口。

在村口老大爺的指揮下,中年女人與老母親戴著防護口罩,各自站立於馬路兩邊,彼此遙遙相望,喊話拉了幾句家常,之後中年女人放下禮包,便悻悻地離去,結束了這場探親之旅。

疫情洶湧,形勢有多嚴峻。顯然,中年女人並沒有意識到疫情傳染的嚴重性。

防疫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精神戰爭。有人戰勝了自己,有人輸給了自己。

對於那些預防意識強的人來說,一句“宅在家裡,就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好的負責。”的口號,便能讓他們安於家中,沉浸於家人團聚,親子繞膝的生活狀態之中。

疫情洶湧,有人宅家快樂,有人奮力“出逃”家門

與之相反,對於那些預防意識差的人來說,新聞報道的感染人數再多,總歸存在於電視上和網絡上,一切似乎距離自己遙不可及。

可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有些事情碰了南牆尚且有回頭的機會。但像疫情這種人傳人,會要命的事情,南牆意味著的對生命的威脅,意味著與死亡的無限靠近。

目前為止,疫情何時結束,我們尚不可知。但我相信一切終將過去,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國家沒有過不去的難。擁有一個好的心態,禁閉時光亦能歲月靜好。

最後,願大家安於當下,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


作者簡介:小涵,85後自由寫作者,平凡愛世俗,操心愛叨叨。擅長寫作情感類,娛樂熱點類,職場感受及個人成長類觀點性文章,作品見於多個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