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江: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產業政策建議

當前這場始料未及的疫情對中國正常社會秩序的破壞和衝擊巨大。在眾志成城戰疫情的同時,需要高度重視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以強有力的政策組合拳,儘早恢復正常經濟秩序。

同時,2020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亟需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出臺對策,以應對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教授帶領調研團隊用了4天時間,通過問卷調查、案例調查和電話訪談,研究形成以下報告,以期為政府決策部門和企業提供決策參考

*特別感謝浙江大學管理學院EMBA全體企業家同學和企業家學者項目同學、上海校友會胡海平會長與韓煜先生,EMBA中心同事們,他們積極配合了調研和採訪,為研究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建議。建言 | 魏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产业政策建议

學者簡介:魏江, 浙EMBA《商業模式創新》課程教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浙江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創新管理、戰略管理。

01 總體影響分析

可以明確的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衝擊和後果較2003年非典更為嚴重,更具隱蔽性和傳染性,感染人數要遠遠超過非典。但總體可控。

首先,從總量上,這次疫情短期直接衝擊的是第三產業,特別是對消費產業的影響。影響情況可用幾個基本數據來估算。一是根據2019年全年三產貢獻率為59.4%計算,今年,因消費業衝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估計是2003的1.6倍,按照2019年我國GDP達到百萬億測算,短期內第一季度增速會下降到3-4%,那對全年經濟增長的影響在1%左右,總損失會在1萬億以上。

其次,從長期看,第二季度的三產和消費業應該會快速回升。這次國家對疫情控制採取行動十分迅速,在2月中旬能控制住,疫情高峰期有可能會在2月中旬,在2月下旬逐漸復甦,因此,企業最大壓力會集中在2020年第一季度。短期影響最大的行業是餐飲、旅遊、文化娛樂、交運、教育培訓等,損失主要來自疫情期間不能開展正常經營,但這個損失是短暫的、階段性的,疫情結束後,可以逐步恢復經營。

第三,對製造業和國際貿易的影響,春節期間本來就是假期,短期直接衝擊不會特別嚴重,但2月中旬到整個3月份的影響非常顯著,由於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製造業受到的影響具有延後期,尤其是出口型產品製造業,所以,對製造業的影響會延續整個上半年。

總體判斷:這次疫情對經濟影響不必太恐慌,2020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國家一定會以最大決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定會以最大決心解決經濟平穩發展問題,保證經濟增速控制在合理區間(6%以上)。

02 產業影響分析

疫情對經濟影響總體可控,對具體產業則要“精準施策”。疫情對產業的影響,第一波是勞動密集的消費類產業,主要是旅遊業、餐飲業、商貿業、文化娛樂業、教育等;第二波是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以製造業為代表。第三波是後續受延續影響的產業,如國際貿易、出口製造業。

因此,建議根據產業直接受影響的時間跨度不同,把產業分為短期(第一波季度性影響產業)、中長期(第二、第三波半年後仍受影響產業)兩類,分別精準施策。這裡先分析短期直接受影響的產業。

首先,對旅遊業的影響。對照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那麼,2020年5500億左右的市場直接降為零。後續,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公民提出了入境管制,中國的民用航空產業將迎來艱難時刻。後果是,航空業、郵輪觀光業、酒店業大面積虧損,大量中小旅行企業扛不過去,酒店業在3月份之前入住幾乎為零, 4月難以恢復。

其次,餐飲業是短期影響最大的產業。2019年餐飲行業營收4.2萬億元,單單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零售和餐飲業銷售額就突破1萬億元,按照去年推算,2020年餐飲業損失僅春節就會高達5000億元。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超過1,000萬家餐飲業企業,其中個體工商戶佔比超過95%,這些餐飲企業該何去何從?

案例:

“外婆家”共有門店約200家,租金兩三千萬元,員工8000名,月工資成本約6000萬元,每天支出250萬元。“西貝”共有2萬名員工,月工資1.56億,全國400多家店基本都已暫停,預計春節損失營收7個多億元,目前賬上現金加上貸款最多也只能再發3個月工資。“老鄉雞”:全國有800多家直營店,16000多名員工,一個月的工資支出差不多8000多萬……據保守估計,六天損失將超2000多萬!

第三,對文化娛樂業的影響。按照恆大研究院根據2019年和這幾年增長情況測算,損失大概是電影票房70億。影視業除了直接損失,還有產業鏈上的損失,城市影院停業,與之配套的產業停業,影視公司投資打水漂。有製片人舉例,影視劇總投資4500萬元,把場景、工作團隊算起來,按照停拍20天計算,就是將近1000萬元損失。總體看,該產業影響有限。

第四,對教育培訓業的影響。教育產業的影響到今天為止還沒有充分顯示出來,但肯定有影響。如,上海2月5日正式發文,通知開學延後到2月底。各個高校目前正在準備網上教學,經濟上影響不會很顯著。但是,對社會上教學培訓機構來說,已在開展網絡教育的機構屬於利好,線下教育則受到較大沖擊。

案例:

某教育培訓機構:該機構110人,106人被閉家中,線下12個校區業務全部停滯,每月開支近150萬。這家公司創業4年,剛剛實現盈利,並確定了新的融資計劃,結果本來約定2月3日來調研的4、5家基金,因為封城而不能進行,這一下又被打回了原點。

第五,對商貿業的影響。該產業中,商場服務業受電商衝擊,在高昂的房租、人力成本、低廉的利潤率下,活得已非常艱難,這次影響非常大,估計直接推向絕境。辦公服務業,被稱為風口的產業,要支付房租,還受到經濟景氣影響,短期難以恢復。小區周邊各類日常生活門店,90%以上關門,按照場租每月每店5000元計算,用工成本每月3000元計算,如果不能在2月底開業,這些小微企業就要倒閉,或者出現社會問題。

再分析,在半年內會受直接影響的產業情況。

第一,對房地產的影響。房地產業幾乎停滯,商業地產哀鴻遍野。1月26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向會員單位並全行業發出號召,暫停售樓處銷售活動,目前沒有銷量收入,這種影響會具有延續性和滯後性。地產供給受限,開工復工難以預期,工期加劇,成本增加,供應放緩,交付違約風險加大,中大型房企資金鍊加緊,會有黑天鵝灰犀牛案例出現。此外,由於疫情後續影響,人們對就業崗位及收入預期會有下降,從而抑制購房需求。總體看,由於該產業規模巨大,對疫情的承受力相對較強,希望待疫情過後能儘快恢復。

第二,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出口貿易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正面臨嚴峻的考驗。現在不少主要貿易國,包括美國、英國、意大利、日本等已經暫停航班往來,如果停航到3月底,那麼,兩個月的國際貿易、人員往來就會暫停,再加上談判、物流、資金週轉等的影響,整個上半年出口貿易會受到大的影響。在世衛組織宣佈解除緊急狀態之前,來自中國的所有貨物都將受到區別對待,食品和農產品甚至很難獲得新訂單。

第三,對製造業的影響。對製造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具體反映在:

一是對交貨的影響。目前很多工人不能按時出門返廠,很多原材料廠商的物料供應不正常,導致出口交貨延誤及不確定性,影響資金週轉,產生嚴重延誤導致的賠款等經濟損失。

二是對供應鏈的影響。現在產業鏈是全球化的,客戶的供應商分佈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這次疫情會導致部分甚至全部訂單轉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即使疫情消失後,中國企業能逐步恢復正常生產,也很難把訂單搶回來。

三是對現金流的影響。長時間不能正常生產將導致企業嚴重虧損,估計如果持續兩個月以上,企業將不得不裁員直至關門。一般來說,中小企業在臘月二十前後放假,現在已經1個月了,如果2月底復工,意味著要消耗兩個月儲備,對於中小製造企業來說,停工超過2個月就意味斷流。

案例:

鴻雁電氣。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包括:

(1)對銷售影響。工程施工預計會大大延遲,直接影響工程渠道的銷售。

市場人員流動受控,各級經銷商/分銷商基本無法展開銷售,二月發貨基本停滯,直接損失超過13000萬元,預計全年銷售增幅會跌去7%左右。

(2)對供貨影響

生產人員迴流和交通運輸受到嚴重影響,各產業園區復工時間延後到3月初,當恢復正常運營,已經沒有辦法解決產能因素,導致供貨不及時甚至無法供貨。

(3)對費用影響。公司應對疫情,預計增加費用超過100萬元。

(4)對資金影響。

對公司上下游資金危機較明顯,一是經銷商無法實現銷售回款,工程客戶進一步拖延賬期,另一方面是部分中小型供應商因資金壓力積極催款到來應付壓力。

(5)對成本的影響。公司房租、設備折舊等抬高了製造成本;

管理人員、銷售人員的工資社保費用以及財務費用支出,對當年利潤影響極大;銷售收入、毛利率的下降及管理費用三項因素的疊加,預計影響當年利潤2000萬元。

03 政策建議

中小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活水源頭,“信心比黃金更珍貴”,要儘快想辦法讓企業能活下來,短期要救急,先“活著”才能“活好”。政策出臺的基本思路:因業因地、長短結合、精準施策。建議各地市根據實際情況,儘快出臺政策。

短期政策以財政政策為主。直接決定企業生存的是人工工資、租金和現金流。為此,建議:

(1)減免租金。對於租用國有用地、用房的,直接減免1-2個月租金。對於租用非國有企業用地用房的,政府給予延緩繳納期間的租金,按照市場利率給予相對應的財政補貼。

(2)工資補貼。對於中小企業員工,在對非正常開工期間的工資支出進行補助兜底。參照新加坡的做法,對於疫期就業的員工,給予工資總額30%的補貼。對因疫情沒有上班的員工,允許企業與員工協商工資額度和發放方式。

(3)財政貼息。對企業用於發放員工工資的銀行貸款,政府給予財政貼息;對延長貸款期的,給予疫期貼息。對於疫情期間幫助政府承擔鉅額員工成本的企業,在社保、五險一金等方面予以優惠補貼。

(4)保現金流。對於信用質量、運行質量和產品/服務質量有保證的企業,銀行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對部分歷史經營業績良好、但迫於疫情影響遭遇現金流困境的企業,提供中長期的低息甚至無息貸款,加大資本扶持力度。嚴格督察銀行對融資政策的落實情況。

(5)培訓費補貼。對中小企業在停工期間組織職工(含在企業工作的勞務派遣人員)參加各類線上職業培訓的,納入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補貼企業職工培訓範圍,按實際培訓費用給予補貼。

對金融政策的補充建議

在金融政策制定上,各地已出臺了不少政策。補充兩點建議:

(1)突發事件期間的就業保險。在疫情還沒有完全消除之前,對於符合生產條件的員工,在工作期間給予就業保險。

(2)發揮國家政策性銀行作用。設立“疫情防控專項緊急融資”,發放專項項目貸款,確保貸款利率低於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水平。

對短期用工政策的建議

短期用工政策上,政府要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各地政府、企業結合當地當前實際,制定返崗人員的標準要求,由輸出地政府有組織集中輸出,全程醫療監測。

(2)輸入地政府組織企業集中有序接收安排,嚴加把關返崗人員條件,不附合條件的一律不準返崗。

(3)工業園區封閉式管理,進行全程疫情監測,園區生活物資保障,由管委會統籌安排,集中分發。返崗員工吃住全部在廠區,24小時不許出廠區。

(4)原材料和產品物流推行全程供應鏈管理,運輸車輛統一消毒;嚴格做好公共交通的消毒,鼓勵有條件的人員儘量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返崗。

除了上述政策之外,建議政府能夠研究制定以下政策:

(1)儘快出臺全年的減稅政策,包括增值稅、土地稅、房產稅等,讓全體企業能夠對減免稅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對未來經濟保持信心。

(2)研究啟動“五一”七天長假制。這是非常重要的內需張力,雖然春節的旅遊餐飲損失難以彌補,但要發展好旅遊業,專門設計政策,在做好安全、健康等有效管控基礎上,提振整個旅遊業的信心。

(3)調整完善房地產政策。政府適當放鬆限價,對沖企業成本壓力。適當放鬆限購限貸,通過進一步提高首付,來有節奏地激活房地產市場。

(4)加快發展網上經濟。無論是消費、商貿、文化娛樂業、教育、餐飲等,還是製造業,要出臺有效政策,推進網上經濟,借危為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5)加快物流產業升級。本次疫情充分反映了全鏈條物流的短板,建議政府要發揮市場的基礎性、決定性作用,切勿畫地為牢,切勿體制內封閉。

報告執筆人:魏江 教授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長

2020年2月5日

建言 | 魏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产业政策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