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有“門神”丨大渡口西城佳園:兒子就住對面樓 每天讓母親在門前“收菜”

小區有“門神”丨大渡口西城佳園:兒子就住對面樓 每天讓母親在門前“收菜”

清晨7點過,大渡口西城佳園小區7棟的業主張女士和丈夫手挽手,戴著口罩,準備一起出門買菜並散散步。當走到底樓鐵門處時,就被值守的樓棟長劉天明攔住了。在問明外出的理由後,劉天明伸手一攔,笑著說:“買菜出去一人就夠了……”

2月5日起,大渡口區全區物業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每個物業小區只保留一個人行出入口、一個車行出入口,每個出入口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同時,嚴禁居民在小區內公共空間聚集。

現場:小區裡有三道“防線”

今(9)日上午10點,當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大渡口西城佳園2號門時,正是每天上午小區住戶出入的高峰期,業主們拿著手上的紅色“出入通行證”,等待門衛和社區志願者們的查驗。61歲的志願者何昌敏說,進出小區的每個人,都要測量體溫,並問清行蹤,“從哪裡回來?出去幹什麼?”

建勝鎮百佳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張煒向記者介紹說,西城佳園是安置房小區,目前小區已入住2018戶,人口約6000餘人。由於小區內老人多,人員情況比較複雜,因此社區早在1月28日,就開始對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1月28日起,小區原有的6個出口,就封閉了2個。2月1日,我們再封閉了2個出口。2月5日起大渡口區所有物業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該小區就只留一個出入口了。我們提前進行了預防,力求做到‘內防擴散,外防輸入’!”

小区有“门神”丨大渡口西城佳园:儿子就住对面楼 每天让母亲在门前“收菜”

△業主們進出小區的“出入通行證”

如今小區業主出門要經歷三道“防線”,每三天指派一人採購生活用品,上班人員由單位開具證明辦理小區臨時出入證。第一道“防線”是各個樓棟的樓棟長,業主出門時他們會進行查驗,檢查業主的“出入通行證”是否正常,是否按照規定每三天只有一人外出採購;第二道“防線”是社區志願者,他們在樓棟與小區大門之間設崗,再次對業主的“出入通行證”進行查驗;第三道“防線”就是在小區唯一的出入口處,由社區工作人員、物管、社區民警以及志願者們組成,他們會為進出的業主測量體溫,並在業主的“出入通行證”上劃“√”作為標記。

記者看到,該小區為業主們發放的“出入通行證”製作比較精美,紅色的外殼上,有業主詳細的門牌號。打開通行證後,裡面有從2月5日起,每天的表格。查驗人員只需要查看錶格里劃“√”的情況,就可以知道該業主傢什麼時候曾經外出過。

據瞭解,西城佳園小區內無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16名從湖北返渝的自我居家觀察人員,也已經度過了14天的觀察期,但仍有70多名外地返渝人員正在居家觀察。

小区有“门神”丨大渡口西城佳园:儿子就住对面楼 每天让母亲在门前“收菜”

懲罰:冒名頂替受到嚴懲

全市的各個居民小區都實施瞭如此嚴格的封閉式管理,那麼對於那些“偷奸耍滑”的居民該如何處理呢?張煒和小區物管就向記者介紹說,昨天他們就處理了一起“冒名頂替”的事件,並對當事的業主進行了懲罰。

為了方便上班人員出入,可以由單位開具證明,到小區物管處辦理臨時出入證。西城佳園就有一位男性業主,給自己辦理了臨時出入證,這樣就能每天出入小區去上班了。不過昨天查驗人員發現,該業主的妻子拿著這張臨時出入證,也想外出。“臨時出入證上明明寫的是男性,你卻是個女的……”原來,業主的妻子想外出購物,但又不想受到“每三天指派一人採購”規則的束縛,因此拿著丈夫的臨時出入證,想矇混過關。

社區工作人員和小區物管了解情況後,當場就將這張臨時出入證撕毀,並提醒該業主,防疫期間不會再為他辦理臨時出入證,只保留他們家的“出入通行證”。對於這位上班族來說,這已經是很嚴厲的懲罰了。

“不是我們絕情,是當前的疫情形勢太嚴峻。在規章制度面前,不能有任何鬆懈和怠慢,更不能‘開後門’,這是為小區6000多名住戶負責。”物管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小区有“门神”丨大渡口西城佳园:儿子就住对面楼 每天让母亲在门前“收菜”

生活:兒子電話提醒“收菜了”

上午10點30分,在西城佳園小區7棟樓下,樓棟長劉天明正在值守。正巧,一對夫妻準備一起外出購物,劉天明在查驗了他們的“出入通行證”後,伸手一攔,笑著說:“出去買菜,一個人就夠了……”劉天明告訴記者,每天早晨六七點開始,就會有業主外出買菜購物,他會嚴格執行“每三天指派一人採購”的規則,向業主們解釋,大家紛紛表示理解。

在該棟3樓,當社區書記張煒敲開王甲珍婆婆家的門時,老人開門一看是社區工作人員,有點不耐煩地笑著說:“你們每天都要來幾次,我都給你們說了,沒有出門,沒有出門……”

原來,王婆婆是社區和物管的重點“關注對象”。“王婆婆以前每天都在小區裡轉悠,她喜歡四處走走,在家閒不住。”如今小區裡實施了封閉式管理,因此大家總擔心老人會自己偷偷跑出去玩,所以頻繁上門,為老人解釋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勢,讓她安心待在家裡。

82歲的王甲珍老人,雖然是獨居,但兩個兒子就住在幾十米開外的8棟。在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後,兩個兒子的兩家人會輪流外出買菜,然後送到樓下,讓值守人員幫忙送到老母親門口去,這樣老人的飯桌上幾乎每天都有新鮮的蔬菜和肉類。婆婆每天除了接到兒子的“收菜”電話,孫子孫女們也常常電話來問候老人,並叮囑老人自己在家休息,別到外面去。

可就是這樣,王婆婆還是有點閒不住,於是她在自己那一室一廳的家裡散步。後來她發現樓道里消了毒,而且沒人,於是她會戴上口罩在樓道里散步:“走過去100步,走過來又100步……”這就是一位八旬老人在“抗疫”期間的生活。

記者瞭解到,按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要求,大渡口區採取逐戶走訪、逐人核查、逐人見面等方式,深入開展疫情排查。截至2月8日,已完成第二輪入戶排查工作,開啟第三輪入戶排查工作,共排查機關事業單位491個次、48667人次,排查重點場所78個次、149人次,排查公司企業21172個次、196968人次,排查復工復產企業416個次、返崗復工人員8432人次,排查中小學、幼兒園等教育機構904個次、462049人次,排查餐飲、文化娛樂場所656個次、1014人次。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譚遙 攝影 甘俠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