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吃飯不選擇飯桌,選擇茶几?

阿南的日常


為什麼很多人吃飯選擇茶几而不選擇飯桌?我估計第一因為家裡客廳小,只能放下茶几沙發電視,放不下飯桌。只能在茶几上吃。第二因為沙發軟舒服,飯桌的椅子比較硬。第三在茶几上吃飯可以看電視。第四可能是因為有些人就喜歡離地面低點的地方吃飯。


愛188585518


一看到這個問題,我就笑了,很久之前我就和朋友們“探討”過這個問題,原本以為只是一種個別現象,後來才發現,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基本上算得上是非常普遍的一種吃飯方式了,但是要問為什麼?這還真的被我總結過,當然,也是和朋友們“探討”的時候得出的結論,下邊我就分別來說說吧!

一、傳統和習慣

在過去,人們居住的房子很少有“餐廳”這個明顯獨立的部分,出了廚房就是客廳,客廳裡除了沙發就是茶几,如果是簡單的麵條或者餃子之類的飯食,就會直接坐在沙發上就著茶几解決了,時間長了,就會讓人養成坐在沙發上吃飯的習慣,只有過年過節或者接待客人的時候,因為做的菜比較多,那麼吃飯時雖然也在客廳,但還得另外支起一張摺疊的餐桌才可以。

二、為了看電視

中國人吃飯有個非常明顯的習慣,那就是喜歡邊看電視邊吃,有些人吃飯的時候如果沒有電視看,就會覺得飯菜吃著也不香,而我們家裡的電視都在客廳,很少有人會為了吃飯的時候看電視,在餐廳單獨裝一臺電視機,所以第二個原因最為純粹,就是為了看電視方便。

三、餐桌早已“不復存在”

雖然現在我們家裡都有餐廳,餐廳裡也都會放上一個漂亮的餐桌,但是,由於這張餐桌緊鄰著廚房,所以,每次買回來的蔬菜、水果、掛麵、醬料等物品,不能放到冰箱裡的時候,都會放在餐桌上,或者餐桌下,所以,很多人家裡的餐桌早就被一堆物資所埋沒了,要想用一次,就得進行一次“大搬家”,時間長了,餐桌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四、小型聚會更為方便

年輕人如果在家裡舉行小型聚會,茶几會比餐桌使用起來更為方便,而且很多人家裡都是木地板或者地毯,打掃乾淨席地而坐也是很多人喜歡的聚會方式,而且旁邊就是沙發,想坐哪兒就坐哪兒,比在餐桌前顯得更方便更自由一些。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幾種原因,不知道您是否認同呢?


廚房時間


我家吃飯的時候就是用茶几不用飯桌,因為家裡吃飯的時候就一家三口,用茶几就夠了,而且方便。不用立桌子。除非家裡來人了才會用桌子。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目前大部分的人好聽點說是喜歡省時省事的做事情,通俗點說就是懶。其實在我公公婆婆家吃飯也是用茶几,除非來了大批人才會用桌子。還有就是自家人沒那麼多講究,吃飯隨意,在自己家圖的就是舒坦,要那麼多邊邊框框幹什麼。我舒坦我樂意。




唐慢慢


很高興為你回答:小李哥是河南葉縣地區某農村人,在我老家茶几就是飯桌,飯桌也是茶几,都是通用,為什麼這麼說呢!

1.農村人條件有限,房間有限,房間佈局不像城市那麼合理,就算家裡有餐桌家人也不喜歡用,除非家裡有客人才用餐桌,沒有餐桌就是茶几通用。

2.農村人吃飯沒那麼多講究,從小養的吃飯習慣,都喜歡一人一個碗在外面找個地板、木墩子、或者搬個小櫈子,坐在外面吃飯,鄰居們在一起,一邊吃一邊說,家裡有客人了才到家裡茶几上吃飯,或者餐桌吃飯。

3.茶几用著方便,茶几都在客廳,客廳當然有電視,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吃完飯在打掃一下,就連孩子寫作業也是茶几,一茶几多用。

到目前為止,我吃飯還是喜歡端著碗坐在院子裡吃飯,偶爾在屋裡茶几上吃,媽媽喜歡坐在廚房自己吃,爸爸喜歡端著碗在外面吃,老婆孩子吃飯都在家裡茶几上吃。😂😂😂

總之這都是當地的習慣,沒那麼多講究,感覺在餐桌吃飯很約束,就是不習慣。😂😂😂


中原小李哥


我家的飯桌


小時候和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飯桌上有我們三人。這時的飯桌並不算是像一般飯桌一樣,它是由一個茶几來充當的。記憶中它方方長長,上面一層,下面一層,是由深棕色的木頭製成,像普通茶几一樣,沒什麼太特別的花紋或樣式。我記得,下面總是擺放著姥爺的藥和一塊擦桌子的布。有時候會放些雜物或是饅頭幹之類的零食。而上面總是會放著姥爺喝茶用的透明茶壺,裡面也總是會泡上一壺竹葉青。還有一個本來是果盤而充當了垃圾筐的小塑料盤。

吃飯時,茶壺被撥拉到一旁,躺在茶几的最末邊。我和姥爺坐在茶几後面的沙發,姥姥坐在一邊的馬札上。姥姥做飯的手藝是一絕,無論是做菜還是做麵食,都是那麼的美味。姥姥做菜的手藝是我模仿不了的。有次姥姥在切土豆絲,她跟我開玩笑說她不用看也可以把土豆絲切的一樣細,而且不會切到手。我自然是不相信,但當她親手示範後,我信了,土豆絲細細薄薄,賞心悅目,我頓時有種採訪到民間高手的感覺。但當時卻突然有個念頭冒出來,姥姥的味道以後要是吃不到了該怎麼辦,我當時心裡有種慌亂。那之後過了幾年,那個味道無論我怎麼做我就是做不出來,就算菜會很好吃,但也不是那個味道,就總是不太開心,有種說不出的感覺,酸酸澀澀,食慾不會很好,除非很餓,否則不會吃很多。那時候在上小學,走讀。中午回家,會吃到一碗鬆鬆軟軟的米飯,配上色香滿滿的土豆絲或西紅柿炒雞蛋。一口米飯一口菜。姥姥做的菜有些鹹,卻是好吃,所以,吃著吃著,我就會被鹹得拿起姥爺的大茶缸喝幾口那顏色有些深的茶。茶是澀甜的,和飯菜配上又好喝,又解渴。在後來吃過許多也很好吃的食物後,回過頭才發現,那幾口飯菜幾口茶,竟是我一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

後來,我和父母住在一起了,念高中。父母用攢的錢付了首付的新房,所以裝修一切從簡。家裡的飯桌是用白色的大理石製成。母親父親上班忙,幾乎沒有時間在家做飯,所以,那個飯桌几乎沒怎麼用過,它通體潔白,不沾染一絲的煙火氣,我不太愛在上面吃飯,或許是習慣了在茶几上吃飯,吃飯的時候岔著腿,以俯衝的樣子吃飯,而在這張飯桌上,我得把腿併攏,手抬得高高的去夾菜。還有就是,這張飯桌有桌有椅,椅子還有靠背,和父母是面對面吃飯的,離得遠了一些,不再像那張茶几,夾個菜胳膊還會碰到,總有溫馨的感覺。在茶几上吃飯時邊看電視邊吃,因為電視就在對面。而在這大理石飯桌上吃飯時,沒有電視,很安靜,連嘴裡咀嚼的聲音,掉筷子的聲音都聽得見。而和姥姥姥爺一起吃飯的時光裡,姥姥會叨叨一些家長裡短,或者以前的舊事,或是生活上的雞毛蒜皮。我就吃著聽著,很舒服。但在大理石桌上,父母會聊工作上的煩心事,朋友同事之間的矛盾,有時候會聊時政要聞,但有時提到最多的是人情冷暖,和人情世故。我這時候的飯不會吃很香,會有種吃一半噎到的感覺,他們說話,我不會發表任何意見。有時他們問到,我只道是“食不言,寢不語”,便不再做聲。

上高中的時候一日三餐在奶奶家吃,奶奶是個很和藹的人,這一點和姥姥不同,姥姥年輕時可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奶奶做的飯不好吃,小時候假期吃到奶奶做的飯時,有時會少吃,有時候乾脆不吃,有時會去外面吃飯。小時候一回奶奶家啊,就會變瘦。但現在長大些,倒也覺的沒那麼難吃,有時候也會吃的很撐。奶奶家的飯桌是棕色的木桌,它剛被買回來時,很好看,有古色古香的感覺。奶奶在椅子上墊上三四個厚墊子,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什要墊那麼多墊子。我最喜歡在那張桌子上吃火鍋。一個小灶擺在桌子正中央,琳琅滿目的菜,還有深色的醬料,幾大桶可樂雪碧,四五個孩子,我的表姐,表妹,表弟和我,爺爺奶奶,我的爸媽,我的老姑,我的大爺大娘,這麼多的人圍在一起,一人一句話,氣氛像炒開的熱鍋。而這時鍋中的水呼嚕嚕冒起來,好像有鋪天蓋地的水汽瀰漫了整間餐廳,我就可以開心的像個很小的小孩,冒著傻氣,一口一口呑著燙的難以入口的食物,灌著大口大口的飲料,說著一句沒一句的笑話和故事。最後,說了好多,說著快樂,說著歡心,說著幸福。

現在,我很久沒有在那張茶几上吃過飯了,也沒有喝過茶。沙發上也不會殘留我坐下後起來而留下的屁股印,沒有聽到過姥姥的家長裡短。

現在,我也很久沒有在那張大理石桌面上吃過飯了,我快忘了在那上面吃飯的那些時光,忘記了父母說話的神情,我忘記了,那碗上有什麼花紋,忘記了那筷子在我嘴裡塞過多少次飯菜,忘了他有多細多長。

現在,我很久沒有在那張奶奶家的方桌上吃火鍋了,表姐不在,大娘大爺也不在,老姑不在,表弟也不在。表妹還在,但她長大了,不像小時候單純可愛,有些任性。我沒有親妹妹,我把她當做親妹妹,但她好像不領我的情。我和她之間有了一層看不見的隔閡。

今天,奶奶不在,我沒有給按時放學回家的她做飯,她向奶奶和她的母親告了一狀,自己在手機上訂了餐。我離開了奶奶家,回到家中,沒有在任何一張餐桌上吃飯。

傍晚,父親回家,不知為何,進門後沒和我說過一句話,母親,很晚也不見回家,打電話詢問,她說

陪表妹在奶奶家睡,不回家了。

很晚,很晚,我有些餓,餓的胃有些難受,應該是餓的,但又不太像,漸漸的,心裡也有些難受,我想,大概,是心也有些“餓”了吧,那麼,我心裡的那張餐桌在哪。我不知,實在不知,不知它長什麼樣,不知道他上面會擺些什麼,也不知有幾人圍坐著,幾人在說些什麼。

我餓,但我弄丟了我家的飯桌。


申音VLOG


我分析是這麼兩個原因:

1.現在很多城市的房價較高,房間面積比較小,有些小戶型餐廳很小甚至沒有餐廳,這就決定了在狹小的餐廳吃飯不舒服,不如在客廳吃飯了,茶几面積較大,可以放很多菜。

2.有些家庭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這個可能比較普遍。想象一下,一家人只是在餐桌吃飯,難免有點沉悶,邊看電視邊討論,吃的津津有味,其樂融融。

我覺得也就這麼兩個原因吧!不過還是勸一句,吃飯的時候儘量不要看電視,影響消化!


鹹魚的耳朵


我是飛翔在天際的魚,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一般人類的行為都遵循效率的原則。具體的講,什麼是最簡單、最便捷、最舒適,用力最小或做功最小的方式,人們就選擇這種方式。

從人類社會的行為習慣來看,自來水筆替代毛筆,現代交流方式中的各種輸入法取代了傳統意義的筆。自行車替代步行,助力車替代了自行車。手機取代了電話,智能手機取代電視等等。都是遵循效率的原則進行的行為選擇。

一般來講,這種效率的原則都是在自覺不自覺中實現的。比如當提出了“為什麼會選擇在茶几上吃飯”這個問題時,“原來大多數家庭都是如此啊”。人們都會不約而同的發出這樣的感嘆。

選擇在茶几上吃飯就是自覺不自覺地遵循了這樣的原則。因為用茶几吃飯,簡單、便捷、舒適,用力最小、做功最小。

大家不妨用效率的原則來思考人類的或個體的行為習慣。你會覺得很有趣。

希望我回答的問題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飛的在天際的魚


客廳茶几冬天身邊有爐子陪伴,夏天頭頂有電扇旋轉。關健,每天風來雨去的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娛樂。回家主要吃飯,睡覺。只有在客廳吃飯之時,看看電視。與家人坐在一起,看一些奇聞逸事,小品,文藝。消繾,輕鬆一下。自父輩以來,我們家,就是圍茶几而食。


落地一沙鷗


哈哈哈…我家平時只有👴👵所以在茶機上吃飯.感覺這樣方便交流.也可以吃飯時間常一點.也可以看一會電視.




5492249643282


 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居生活和裝修知識的家居生活志。在這裡,我會盡可能地把我所知道這些知識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支持。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更便捷,變得跟科技化,也變得更舒適。但是,同樣的生活節奏也變得越來越快,所以我們的生活方式也變得與以前不一樣了,就比如就餐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以前即使再忙,也會坐在餐桌上好好吃飯,但是現在我們卻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都是直接在茶几上吃飯了,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即使是三五好友聚會,也會選擇在茶几上吃飯,而餐廳基本很少會使用得到了,那麼這種情況下,餐廳和餐桌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其實是很有必要的,即使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習慣了在茶几上吃飯追劇的生活,但是餐廳和餐桌所具備的功能是茶几無法滿足的,尤其是以下這幾個方面就能夠很好地體現:1、餐廳吃飯更舒適雖然很多人開始習慣在茶几上吃飯,但實際上我們都有相同的體驗和感受,那就是在茶几上吃飯比較累,因為不太好坐,很多人盤坐在地上,時間久了就比較累。而在餐廳吃飯則不同,餐廳與廚房連在一起,端菜上桌比較方便,而且餐桌和餐椅的高度跟合適,所以坐在餐廳上吃飯跟舒服一些。

  

  2、中國人注重禮節我們知道,中國向來是一個禮儀之邦,中國人也是十分注重禮節的,說白了其實就是中國人好面子,而一套新房,餐廳肯定是不能夠少的,畢竟不同的區域所具備不同的功能,那麼家裡有客人,招待是用客廳,吃飯自然是用餐廳,分區開來才顯得更有涵養,更講究,所以在注重禮節的中國人中,餐廳和餐桌肯定是不能夠少的,是與客人一同進餐的重要區域,而茶几只能夠滿足於個人的方便。

  

  3、吃飯也是一種氛圍中國人在就餐時,也是講究一種氛圍的,尤其是與朋友和家人團聚時,雖然現在的很多年輕人,與三五好友在家裡吃飯喝酒,習慣在茶几上。但是如果是與家人,或者說是在特定的節日時期,還是會選擇在餐桌上就餐,因為餐桌上吃飯更具有儀式感,吃的不僅僅是食物那麼簡單,更多的是一種氣氛,一種滿足感。

  

  由此可見,餐廳和餐桌是必須要存在的,也是茶几無法取代的,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儘量在餐桌上吃飯吧,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