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怎樣說話才能夠不傷害孩子內心?

鄔太狼新家庭教育


這個問題,我想改一個角度回答:家長怎樣說好才能滋養到孩子?有滋養效果的話語,自然不會傷害孩子。父母的正向語言,是滋養孩子心理營養法寶。怎麼說呢?直接上乾貨!

孩子拿著考試成績找到你……

孩子拿著只有60分的試卷找到父母,不是他真的想找你,必須簽字啊!當孩子唯唯諾諾的說:媽媽,我這次只考了60分。父母應該怎麼說?此時,父母需要關注到的是孩子為考試做的努力,哪怕一點點的努力也可以。說:寶貝,媽媽看到你在準備考試的時候,做了許多努力,最後幾天的時候你每天都會做一些卷子來提升自己能力,其實只要繼續努力下去,下次一定會有好成績!媽媽相信你!

此時,面對不好的結果,需要鼓勵正向行為,從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面對今後的挑戰。

當孩子考了成績還不錯,他找到你的時候該怎麼說?建議此時注意力在認同她的身份,說道:寶貝,恭喜你!你是一個善於學習的孩子。那麼,媽媽也相信你會有更好的方法繼續提高自己。

面對好的的結果,注意力在面向結果的未來延伸,這是鼓勵孩子前進的動力。

當孩子做錯/對事……

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納。此時,如果媽媽關注與錯誤的批判,只能讓孩子羞愧感提升。所以需要媽媽關注事情的經過,用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孩子。

舉個例子,今天我下班回家,看到我的茶杯裡有一坨亂七八糟的東西,我就問女兒:葉子,我很好奇,在爸爸沒回家之前,這個杯子發生了什麼?葉子笑笑說:我想在裡面做實驗,加了飲料,燒餅……我笑著說:寶貝,你是一個小小實驗家啊!了不起!然而,這個杯子是爸爸喝水的杯子,下次咱們用其他杯子好不?葉子點點頭。

當孩子做對事的時候,則關注事情的結果,從結果中體現身份的認同。舉個栗子,秋天落葉滿地,孩子幫著你打掃園子,按照孩子的性格一定不會給你闆闆正正的掃出一大堆。腦補一下孩子掃地的樣子,你一定很認同我的說法。此時如何鼓勵他呢?媽媽需要正兒八經的數那一堆堆亂糟糟的樹葉堆:1,2,3,4……哇,你做到了,了不起啊!

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

孩子遇到問答題,如果來求助父母,應該怎麼回答?如果直接告訴他,便打亂他自我探索的機會。此時有個特別有用的話術:試試看!媽媽相信你!溫柔而堅定的告訴他,把成長機會還給孩子。

以上三個場景回答了這個問題,肯定還不全。如果有興趣的夥伴可以關注我,一起探討!謝謝!


翔翊007


我兒子從小學習好,聽話。進入青春期,開始叛逆以後,一向乖巧的兒子箱變了一個人,整天給我氣的哭過默默流過淚,但是我知道他還是那個好孩子,只是到了叛逆的年齡,只是他人生的一個經歷和過程。所以我的做法是更加的處處關心他,保護他,用父愛來對消叛逆,現在大一的兒子,已經又回到原來的樣子,可以說他已經順利的度過叛逆期


書香滿屋1


這個我還真不會。小孩子的心思真是難懂,我一個當媽的人,小孩都準備4歲了,我有時候還是會打會罵,我小孩還是會還手的那種人!從小到大,都是我帶的還特別粘我。一天就是想讓我陪她玩,不陪她能一直叫媽媽。真是越打越生氣越是不聽話。還是好好跟她心平氣和的好。


大愛說生活


其實吧!家長只要放下那顆自我感覺高高在上的家長心理,就能和寶寶相處好。

和寶寶說話的時候,常說我覺得這件事這樣做可行,你認可嗎?你這件事做的還好,不過,要是這樣做會不會更好呢!等等。

和寶寶平起平坐,探討式的溝通方法,是不會傷害到寶寶的自尊心,培養小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疼愛而不寵溺,寶寶犯錯讓他自己反省,自己主動認錯。

家長樹立家風制定家法,每一個家庭有自己的問題,家風家法絕對不能克隆別人家的,個體不同才具備創造力,家長巧用家法,以身試法給寶寶做示範,爸媽犯錯同樣受罰。

杜絕給寶寶許願,欺騙後找藉口,杜絕當著寶寶的面,夫妻倆相互謾罵,杜絕家長當著娃兒的面說髒話,杜絕家長做一些齷齪的事,寶寶教育好,最終娃兒孝順,家長是最大的受益者。謝謝!祝健康平安!注意防護!



素素56792842


這就要看家長的類型和孩子的的類型了。

如果家長的脾氣暴躁,屬於快言快語,說話不過大腦的直腸子類型,而孩子卻偏偏十足敏感,那很大可能要遭。這類家長特別容易在憤怒的情況下無心傷人,而孩子也會受到傷害。而跟他們談說話的藝術基本沒用,因為怒氣上頭,他們往往難以控制自己。

家長說話傷到孩子,這多半是在家長有所不滿或者處於憤怒狀態下的時候。別想著在這個時候自己的自控能力能有多好,最好的辦法就是少生氣。

孩子這次考試成績不讓你滿意,多自己去尋找原因,跟老師溝通,跟孩子細聲細語的交談,別看完成績單就上來大吼一句你的成績為什麼這麼差,接著就是經典國罵。哪個孩子不犯點錯呢,不犯錯的那是聖人,連家長都做不到這個級別的,就別為難孩子了。

與其想著說話的藝術,我覺得在你特別生氣的時候避開孩子,反而好得多。要記住,在你憤怒的時候,無意間說出來的那些話有時候最傷人。

心平氣和的和孩子交談最好不過。


米奇妙妙菇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性格,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怎麼說也不聽確實會讓家長很火大,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說話比較過分。

我的經驗是一:吵完孩子後等大家心情都平復後,主動給孩子道歉,因為自己是大人,很多時候不能把自己的自尊心放在第一位。

二是主動抱住孩子小聲地向她講道理,說一下自己剛才過火的地方,再婉轉的說一下剛才孩子有錯的地方。

第三給孩子準備一些她愛吃的零食,一邊吃一邊聊,氣氛融洽很多話就很方便的說了,以上是個人經驗,對自己家的孩子比較管用,希望你也覺得有用。


愛吃蛋糕的棉花糖


 一、傾聽是親子間拉近彼此距離的最有效方法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父母一定要抽時間常與孩子、孩子的保姆以及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只有走進孩子的心裡,才能猜透孩子的想法,真正地瞭解孩子,理解孩子。

  二、尊重是讓孩子獲得自尊的根本之道

  有些父母總喜歡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教育專家建議,父母對孩子要真正地放下架子,尊重孩子,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

三、心平氣和比暴跳如雷更管用

  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脾氣暴躁的父母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打罵。其實,此時父母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嘗試著走入孩子的內心,耐心地詢問孩子不聽管教的真正原因。當父母把心思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上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同時也會釋放掉自身的很多負面情緒,因而也會避免打罵孩子了。

  四、要知道,天才都是誇出來的

  賞識孩子應該發自內心,從孩子本身出發,不要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尤其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而應該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讓孩子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糖酒會肖肖


在這裡,我先為各位父母說說我和孩子相處的經驗吧,和孩子相處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和孩子之間說話一定要心平氣和,減少衝突,避免矛盾和頂撞。

一、和孩子的談心,是最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孩子讀初中時是叛逆期,父母一定要經常抽時間與孩子陪伴,和孩子談談學校的生活情況,要和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只有走進孩子的心裡,才能猜透孩子的想法,真正地瞭解孩子,理解孩子。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

二、要尊重孩子,不能用命令口氣。

不能用上級對下級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父母與孩子要做到平等相處,與朋友,與同學角色交流,對孩子要真正地放下架子,尊重孩子,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

三、心平氣和對代孩子比暴跳如雷打罵更好

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脾氣暴躁的父母都是用打罵方式。其實父母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先耐心地詢問孩子的想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把主要心思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上,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你將會發現孩子的行為都是有一定的理由,同時自身的很多負面情緒也會得到釋放,因而也會避免打罵孩子了。

四、經常誇孩子的優點,不能拿別人孩子比較

從孩子本身出發,經常誇孩子優點,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作比較,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而應該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讓孩子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有時候父母的一句話,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讓孩子的人生充滿陽光和快樂;同樣,父母的一句話也可以讓孩子失去信心,變得叛逆。父母的態度和語言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要懂得在孩子面前充當朋友、知音、愛神和智者等多重角色。


貴在珍惜


這個年代不像過去,過去很多孩子都捱打,我小的時候還下跪什麼的,現在的孩子都是扔在手心裡的,自尊心比較強。

事出必有因,有問題的時候要多和孩子溝通,人和人之間沒有什麼事是不能溝通的,當你瞭解孩子的真正想法時,你自然知道改怎麼跟孩子說話。

人生而平等,有時候我們要和孩子做朋友,互相尊重很重要,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在家就經常跟孩子玩兒,他們都很喜歡我,如果說錯了話傷到孩子了,作為家長也是要道歉的,基本孩子都會原諒的




追尋夢想吧鍥而不捨


首先,是孩子,難免都會做錯事,即使家長再生氣,都請儘量壓制自己的負面情緒,不好對孩子大吼大叫,謾罵等,更不能動手打該你。家長批評孩子要講究技巧,避免傷及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每個孩子在做錯事情的時候他們的內心也挺難過,在批評孩子的時候:

1.家長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你不喜歡的只是他的這種行為,而不是針對他們。

2.家長在批評孩子時要能及時準確地指出孩子的錯誤,避免他們重複犯錯。可提供相應的例子作為參考。

3.由於家長常常是隻針對問題的表面加以制止,現在家鄉的角度評判了問題的對錯,而沒有了解到孩子具體怎麼想。所以就會出現有時孩子並不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裡,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因此說清楚這兩點,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避免重複犯錯情況的發生。

4.家長應通過多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改變教育方式,用平等、祥和友善的態度與孩子交流思想,在語言上要變命令式口吻為商量式口吻,或者"建議"。"建議"從形式上看是在徵求孩子的意見,作為孩子也必定會認真聽。並且"建議"是讓對方作出判斷,有利於自然地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

5.尊重孩子,平等溝通,講究方法,言傳身教。 家長跟小孩平等溝通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是要講究方法,特別要採取言傳身教的方法,家長還要多點耐心和寬容。

總之,孩子畢竟還是孩子,我們要有合理的方式和足夠的耐心去教導,引導我們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