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小孩很任性,一點小事不依她就哭,地上打滾,怎麼辦?

雄之介


面對孩子的哭鬧,作為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儘量給孩子好好講道理,五歲的孩子說小不小,說大不大,但他也有自己思想!儘量不要孩子的自尊,當然,也要就事論事,不能啥事都一味的講道理,也要適當的嚴肅一些!換句話說也就是軟硬兼施吧!同時,作為家長,也要注意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行,給孩子正確引導!


貴州老李在山西


大家好,我是小丹媽咪。我也是一兒一女的媽媽。大女兒剛好6歲,小兒子剛滿3歲。可以說針對小孩教育或生活方面我的親身經歷那真的是說起來都是眼淚[捂臉][捂臉][捂臉]。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有關於孩子到了5歲期間所出現的小叛逆等一些問題吧。

我們家長碰到孩子任性,一定好嚴加管教,避免孩子越來越任性,但是教育孩子的手段一定要正確,不能又打又罵,這樣孩子很容易產生叛逆心理。 任性,是獨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現為固執、抗拒、不服從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不服,父母不在旁邊時,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孩子不聽話,父母的要求和願望難以實現,父母就會對孩子不滿,就容易出現不理智的表現:有的會採用打罵的方式對孩子嚴加管教;有的對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則對孩子的要求妥協,天長日久更助長了孩子的任性行為。 因此面對孩子任性,我們要採取正確的措施1.冷處理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採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比較有效。2.轉移注意力這種方法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3.提示在先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4.激將法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5.適當懲罰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擔心餓壞孩子,一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不會有影響。



小丹媽咪


我家女兒也是五歲多,我不會慣著孩子,我們家寶寶任性的時候,我會先給她講道理,如果道理講不通,我就任由她先哭,地上打滾我也不管,只要確保孩子的安全就好了。

等她哭累了,鬧不動了,我就拿上一條毛巾給她,然後跟她分析,這件事情的對與錯。

如果孩子每次一任性,大人就溺愛,那麼孩子就會行程習慣,就會下意識的去苦鬧,因為一鬧,大人就會滿足她的要求。

所以有時候,還是要忍一下心,不要溺愛孩子,給孩子一定的痛苦和飢餓,才能懂事。

僅代表個人觀點


王一楠的幸福生活


5歲,正是規則意識、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一定要及時矯正!

俗話說:“三歲看大,7歲看老”,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我們應重點抓住這個教育的關鍵節點,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使孩子在今後幼兒園畢業能迅速、自然、順利地適應小學學習和生活,確保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髮展。


5歲小孩之所以任性,一點小事不依她就哭,地上打滾,這首先跟家長的“嬌慣和溺愛”有關。不能什麼小孩問題都歸結於家長,但家長也要先反省自己,是不是自身日常表現了過分的“寵愛”、過多地強調了“利己”,卻忽視了“德育”,從而導致孩子養成霸道、自私的個性。這其實對孩子是一種傷害,畢竟孩子要獨立走向社會的。

再就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家長必須要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言行、情緒,約束自己的衝動,三思而後行。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與訓練。

第一、情緒自控:包括不隨便發脾氣、忍讓、經受得住批評、承受失敗與挫折等;

第二、言語自控:不罵人、不講髒話、不插話等;

第三、行為自控:包括規則意識、堅持、不遷就、無侵犯行為等。

隨著孩子的成長,無論在何時何地做何事情,都會有一定的規則制約著他的行為,家長要讓孩子潛移默化地、自然而然的理解和接受規則、維護和執行規則。那我們家長如何幫孩子發展自我控制力呢? 我們建議家長在對孩子教育的時候,把握以下四條原則:

第一、以身作則,家長要當一個活生生的自我控制榜樣;

第二、嚴格要求,柔聲說教,以理服人,反覆訓練;

第三、巧用激勵,獎罰分明;

第四、善用“冷處理”,延遲滿足。


具體執行細節就不多贅述,有興趣的話可以留言再溝通,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資優教育CEO吳新


很開心回答你這個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

都是個人經驗分享

很多人知道孩子有青春期叛逆,不知道孩子其實是分好幾個階段的,第一階段是嬰兒期,一歲內,什麼也不懂,完全由大人做主,照顧,飲食習慣,作息規律也是大人在培養,做為嬰兒一般就是配合,這個時候帶的方法好的孩子身體抵抗力方面就比較好,也不容易生病,體質好壞會影響人一輩子的脾氣秉性。一直生病的孩子脾氣相對身體好的孩子會比較暴躁。

第二個階段是1週歲到3週歲,入幼兒園之前,這個時候孩子要學習的東西特別多,開始牙牙學語,開始學走路,開啟人生的探險之旅,探險地就是自己的家,這時家長的方法就決定孩子以後的脾氣秉性。有的父母是開放型,讓孩子去探索,磕磕碰碰,心疼但是不阻止,有的父母很保守,總是阻止孩子探索,把孩子過度保護,很多該她去做的事都替他們決定好了。

到了第三個階段,入幼兒園的年紀,孩子基本已經懂得了很多語言。也學會一些基本的自理。比如會自己穿鞋,自己穿衣服,自己收玩具,知道了自我選擇,但是還不分對錯,一些孩子嬰兒時得到的安全感比較多,比如是母親自己扶養長大的,就比較順著大人的喜好安排,一些孩子這個時候開始叛逆,有的是父母陪伴過少,或者隔代扶養,內心安全感比較缺乏,也有一些孩子是有主見比較早,喜歡自己做出選擇,不順著他就哭鬧不止,這個年紀跟他講道理不要認為他不懂,其實他是懂的,父母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5歲了很任性,可能是前面的教育太過寵溺,孩子都是探索型的,不斷的試探大人的底線,這時父母或扶養人都不能堅持原則,每次讓孩子一鬧就得到他想要的,那麼他會一直用這個手段來達到目的,直到成年。

我們不難見到很多新聞,都成年30-40歲了,跟父母要錢要東西,不滿足就對自己的父母打和罵,我們覺得那些老人很可憐,孩子很可惡,其實就是從小在孩子該教育原則性上出了問題,不分對錯無限的滿足孩子。讓孩子沒有原則,只知道無限的索取,不懂感恩。

所以呢,從小教育比長大教育效果要好。





布丁橙子


家長碰到孩子任性,一定好嚴加管教,避免孩子越來越任性,但是教育孩子的手段一定要正確,不能又打又罵,這樣孩子很容易產生叛逆心理。

任性,是獨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現為固執、抗拒、不服從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不服,父母不在旁邊時,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孩子不聽話,父母的要求和願望難以實現,父母就會對孩子不滿,就容易出現不理智的表現:有的會採用打罵的方式對孩子嚴加管教;有的對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則對孩子的要求妥協,天長日久更助長了孩子的任性行為。

因此面對孩子任性,我們要採取正確的措施:

1.冷處理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採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比較有效。

2.轉移注意力這種方法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3.提示在先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

4.激將法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5.適當懲罰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擔心餓壞孩子,一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不會有影響。





家有小子兩枚


五歲的孩子智商是很高的。當他得不到滿足時他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實現他的想法,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哭鬧地上打滾,現在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非常溺愛孩子,捧在手心裡,哪捨得孩子地上打滾哭了才哄啊,所以每每使用哭鬧打滾來得到滿足就是他們的法寶。這就要看你是怎樣的家長了,如果溺愛孩子就一定哄他滿足他,他才不哭鬧不打滾了。如果你也用點智商應對他,讓他感受到這樣行為是不能達到他的目的的,時間久了他就不會再用這招了。應對的方法就是置之不理,等他自己停止為止,你再跟他講清楚他這樣行為是錯的,後果是什麼也得不到,甚至還要得到小小的懲罰,比如他愛吃什麼,就罰他一天不能吃,他愛玩什麼玩具就一天不能玩,或者去哪玩就不去了,比如他想讓你陪他玩,你就讓他自己玩,讓他懂得有事要用語言表達,哭鬧打滾是行不通的,是會受到懲罰的。日子久了就養成習慣了。好的習慣和壞的毛病都是一天天一點點積累形成的!好的習慣一定要堅持下去,這是家長必須負責人應該堅持做的事!往重了說能影響孩子一生的為人處世之道。


思羽77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關於5歲小孩很任性,一點小事不依她就哭,地上打滾,怎麼辦?以下是一些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這種任性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是父母對孩子過分寬容和放縱的結果。比如,父母總是在孩子哭聲的折磨下順從寶寶的心願。加上孩子的自制能力差、情緒不穩定、易衝動,經常以執拗發洩不滿,更助長了任性行為。有的孩子不聽話,父母感到無奈,於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導致任性的形成。任性的原因有下幾個方面:

  1.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

  兒童的自我意識正在形成,往往要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而家長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性,不讓孩子自作主張,兩者矛盾越來越激烈,孩子就越來越任性。

  2.家長孩子的遷就

  有些孩子的任性是家長慣出來的。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家長心疼孩子,不忍心拒絕,就儘量滿足遷就孩子。慢慢的,孩子就形成了任性的心理和習慣。

  3.家庭對孩子的管教缺乏一致性

  由於是獨生子女,幾乎是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父母之間、奶奶爺爺之間、姥姥姥爺之間,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處理方式或者意見難免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一方批評孩子,就會有另一方甚至是幾方護著,次數一多,孩子有了優勢、有了靠山,任性就愈演愈烈了。

  4.家長對孩子教育方式不當

  家長對孩子的非份要求不理解,動不動就訓斥貶低孩子,不分時間、場合,孩子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產生任性對抗行為。

  5.其他人任性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接觸的其他小朋友有任性的行為,比如鄰居家的孩子要玩爺爺的眼鏡,媽媽先是不同意,孩子賴地大哭,他媽媽就給了。孩子看到了這樣的行為,記在心頭,以後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如法炮製,大哭大鬧,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6.家長對孩子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聽話,爸媽開始還堅持原則,可當孩子繼續為所欲為時,爸媽覺得煩,認為“反正教了他也不聽”、“孩子還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會懂了”,而不再堅持。這些父母其實不知道,幼兒的自制力還沒有覺醒,他們大多都希望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

  孩子很任性怎麼辦?

  1.任性、哭鬧當孩子任性時,有的家長大聲訓斥、恐嚇甚至打罵,這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還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進一步用任性的行為來與家長抗爭。家長可以用“負強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來對待孩子的任性。

  2.在情緒上表示理解,但在行為上要堅持對他的約束如吃飯的時候,孩子忽然想起愛吃的菜今天沒有,就生氣地拒絕吃飯。即使冰箱裡有原料,母親也不應該遷就孩子給他做,應明確表示飯菜準備好了,就不應該隨便更換。如果孩子繼續鬧,可以讓他餓一頓,等他感到飢餓時,自然會找食物吃。

  3.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糾纏不休,這時,家長可以暫時不去理他,讓他感到哭鬧的方法是無效的,他就會停止。事後可以與他坦誠地交流,讓他說明原因。在這時再進行說服教育工作。這種方法對於理智水平較差的家長可能難於做到。

  4.當孩子出現任性行為時,家長可以用電影、電視或圖書故事中的典型人物的具體形象、具體情節和行為活動給孩子看或講給孩子聽,使他從中受到暗示,得到啟發和教育。








慕小喬


大人要保持冷靜,孩子發脾氣鬧時我一般是冷處理,故作把他的事縮小對待,看你熱情不高或鬧引不起你的高度重視,他也就鬧得沒勁了無趣了,接著看他不生氣了就轉移話題,讓他平靜下來心情好了,在分析剛才鬧得事情,給他上一課分析原因,效果我感覺不錯,以後他也明白哭鬧解決不了問題,也就好了。


伴隨你成長3


從某種程度上說,孩子的壞脾氣確實是家長慣出來的,如果從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了規矩,他自然就會服從,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壞脾氣,應該如何糾正呢?很多家長會感到不知所措,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糾正起來也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

首先,父母不能因為心軟敗下陣來。

孩子為什麼會不停地提出要好吃的東西、新玩具,稍不滿足就大發脾氣呢?這是因為孩子心裡清楚:只要我哭鬧,父母就一定滿足我。這個方法是他屢試不爽得出來的結論,所以,他才會不停地哭鬧,直至達到目的。

  對於孩子的要求,父母應該在考慮其可行性,認為有必要滿足的就滿足孩子,否則要態度堅決地告訴孩子“NO”,即便是孩子哭鬧不止,糾纏不休,父母都要挺住,不能看孩子哭得傷心就放棄了,這隻會強化孩子的行為,助長他的囂張氣焰。()

  其次,父母在對孩子要言而有信。

  在面對孩子哭鬧發脾氣時,很多父母常用的一招“滅火法”就是給孩子許願,“聽話,乖一點,媽媽就帶你去遊樂園玩。”“你要是乖乖地吃飯,爸爸就給你買新衣服”等。然而,在平息了孩子的怒火之後,父母的這些許願卻很難兌現,所以,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說:“你們大人說話從來都不算數。”父母都無法做到言出必行,那麼,我們又怎麼能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先做到呢?

  第三,熱處理不如冷處理。

  有些家長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往往以武力壓制,你脾氣大,我比你脾氣還大,一場“戰鬥”下來,常常是家長和孩子都累得夠嗆,效果卻甚微。其實,與其這樣大動干戈,倒不如置之不理,來一個冷處理,孩子看到發脾氣沒人理會,自然會覺得沒意思,平息了怒火。待孩子的囂張氣焰被削弱了之後,正是父母“乘虛而入”進行教育的好時機。

  教育孩子從來都是一個技術活,既要掌握技巧,又要掌握火候,更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經驗,方能成為一個好父母。當寶寶躺地上打滾、耍賴時,父母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第一步:制止寶寶

  跟寶寶講道理,告訴他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並且告訴他媽媽也會生氣,讓他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達不到他想要的結果

  第二步:無視寶寶

  很多時候,第一步往往是失敗的,沒關係。如果寶寶不聽你的勸,執意要做,這個時候你必須無視他的需求,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或者讓他躺著哭。

  第三步:安慰寶寶

  等寶寶躺了躺了、哭也哭了、鬧也鬧了,肯定沒什麼力氣了,這個時候去把他扶起來。溫柔的安慰他。也可以用好吃的引誘他一下。不過這個辦法最好不要多用,一方面會失靈,另一方面寶寶為了吃零食而再用這一招,你就得不償失了。

  第四步:引導寶寶

  告訴寶寶如何用正確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用這一個爛招。媽媽平時也要注意,要適時地給寶寶一些關注和關愛,他的基本需求都能及時滿足,寶寶做的好的地方也要給予表揚和讚賞,這樣寶寶就不會用這個辦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