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世界第四大富豪,21年後終於再勝李嘉誠,成為香港新首富

2月6日,《福布斯》雜誌發佈了其最新的2020年香港富豪榜。此前連續21年蟬聯香港首富的李嘉誠,跌下榜首。恆基地產的“四爺”李兆基終於再次贏過李嘉誠,成為香港首富。李兆基上榜財富304億美元,高出李嘉誠的294億美元。而上一年的香港富豪榜上,李嘉誠以317億美元,高出李兆基的300億美元。

但李兆基與李嘉誠二人的財富差距不大,股市稍微波動,隨時可能交換位置。

擁有新世界發展、周大福及新創建三家公司的鄭家純以207億美元排名第三。前十富豪其他依次為:劉鑾雄(169億美元)、呂志和(154億美元)、李文達(152億美元)、鄺肖卿(137億美元)、吳光正(116億美元)、蔡崇信(115億美元)、 楊建文和林惠英夫婦(80億美元)。其中蔡崇信作為阿里巴巴的聯合創始人,財富較去年增加20億美元。

和以往一樣,香港TOP10富豪中,基本都從事地產和零售業務。只有阿里巴巴的蔡崇信從事電商行業。

他曾是世界第四大富豪,21年後終於再勝李嘉誠,成為香港新首富

一、新首富李兆基是誰?

不像李嘉誠在大陸家喻戶曉,李兆基雖然財富與李嘉誠不相上下,但知名度卻要弱很多。李兆基1928年生於廣東省順德市, 人稱“四叔”、“香港巴菲特”,旗下主要產業為恆基兆業。

李兆基出生時,父親李介甫先生已擁有天寶榮金鋪和永生銀號兩間門店,經營著黃金、匯兌、外幣買賣生意。李兆基就很小被送進私塾接受教育,熟讀四書五經。

從6歲開始,就被父親安排進家裡的商鋪頭學習做生意。

10歲時,父親還禮聘廣州中山大學文學系教授梁惠民先生做了李兆基的新老師。

到12歲時,李兆基已熟練掌握了看金、化金、熔金的核心技術及知識,並很快出任天寶榮金鋪的頭櫃,成為順德無人不知的神童和黃金奇才。

15歲時李兆基就接管了其父在順德的兩間店鋪,他也不負厚望,經營得十分紅火。

1948年,已經做了4年掌櫃,得到充分磨練的李兆基,帶著1000塊錢隻身去到香港。

李兆基利用他熟悉貨幣兌換業務的優勢,在幾間銀鋪掛單,從事買賣外匯和黃金的生意。當時正值解放戰爭之際,不少內地財主跑到香港,外匯兌換業務及黃金買賣生意十分興隆。李兆基與何賢等人合作,在這場黃金大戰中大賺了一筆,為其後來事業的發展奠下基石。

他曾是世界第四大富豪,21年後終於再勝李嘉誠,成為香港新首富

五十年代初,內地解放以後,李兆基意識到香港將成為中國通向世界的橋樑,轉行做五金生意和進出口貿易。

1958年,李兆基和馮景禧、郭德勝等八人合股組成永業公司,開始經營地產生意。他們推出“分層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面向廣大中下層市民,一改過去地產業經營方式,生意十分火爆。

1963年,李兆基與郭得勝、馮景禧三人將永業重組,成立了“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由年長而且擁有40%股份的郭得勝先生出任集團主席,年紀最小,擁有股份30%的李兆基則出任副主席兼總經理。

1972年新鴻基地產股票正式上市,合作了十餘年的“三劍客”也於此時分手了。李兆基分得約值五千萬港元的地盤和物業,他又用這些物業於1972年底和胡寶星合作,組建了“永泰建業有限公司”。

1973年初,香港股市大牛市時,李兆基趁機將永泰公司上市,李兆基大撈了一把。隨後香港股市隨世界經濟衰退大崩盤,地產業也陷入低谷。李兆基此時手裡握著鉅額現金,看準機會,大量抄底購買土地和地產。

1975年,香港股市開始復甦。李兆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恆基兆業有限公司。

1981年6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牛市中,李兆基成功地讓恆基兆業上市,一舉集資十億港幣。之後憑藉雄厚的資金實力,成功地渡過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時的經濟低潮期。

1985年,主權問題明朗以後,香港經濟開始回升。1988年,恆基兆業地產公司全面收購了永泰建業,將其改名為“恆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之後又收購了28.7%的香港小輪公司股權和26.4%的中華煤氣股權。

1988年,澳門東亞大學頒贈工商管理學博士學位給李兆基,對他在香港商界的卓越成就致以崇高敬意。李兆基還分別於1993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1997年獲得香港理工大學榮譽工商管理博士學位,1998年獲得香港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2008年獲得上海復旦大學榮譽博士。

在內地,也先後被授予順德市榮譽市民,佛山市榮譽市民,廣州市榮譽市民等榮譽,以讚揚他在企業界的成就及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

恆基兆業與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新世界發展並稱為香港地產界的“四大天王”。

恆基地產不僅有眾多上市公司,而且還持有眾多上市公司股權,光是旗下6個上市平臺,市值就有5495.68億港元。

他曾是世界第四大富豪,21年後終於再勝李嘉誠,成為香港新首富

二、李嘉誠為什麼掉落首富位置?

過去一年裡李嘉誠旗下的上市公司,和記黃埔就下跌了9.3%,長江實業則下跌了20%。

他曾是世界第四大富豪,21年後終於再勝李嘉誠,成為香港新首富

李嘉誠財富縮水與大規模撤資香港和內地,瘋狂投資英國有關。

李嘉誠麾下企業在英國的投資,遍佈港口碼頭、電力能源、天然氣、醫療等行業,以致讓歐洲人驚呼李嘉誠“買下了整個英國”。

2010年,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就以90多億美元(700億港元)收購了英國一家電力網絡公司。

2011年,長江基建斥資48億英鎊收購英格蘭北部自來水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

2012年,斥資6.45億英鎊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Walesand West Utilities。

2015年,李嘉誠以25億英鎊從私募公司3i Infrastructure等投資者手中購入擁有英國約28%的客運列車的Eversholt Rail Group。

2018年,長實以10億英鎊(約105.4億港元)的價格收購了倫敦瑞銀(UBS)總部大樓。

2019年,李嘉誠斥資100億英鎊收購英國電信巨鱷O2。

2019年8月19日,李嘉誠又以27億英鎊,加承擔19億英鎊債務,共計約430億港元收購在倫敦上市的英國釀酒廠及英式酒館營運商GREENE KING PLC全部股權。該公司是英國具領導地位的釀酒廠及英式酒館營運商,經營超過2700間英式酒館、餐廳及酒店。

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在英國投資早已超過4000億港元,控制著英國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近三成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超40%的電信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與此同時,李嘉誠近年來拋售的內地和香港的資產近2000億元。

但由於英國脫歐,使得英鎊匯率下跌,李嘉誠在英國的資產,一度縮水了近千億元。

三、李兆基與李嘉誠的財富長跑

在2008年福布斯富豪榜上,李嘉誠的身家都已經高達320億美元,但12年後,竟然還比當年減少了16億美元。李嘉誠過去連續21年蟬聯香港首富,在香港,就是首富的代名詞。

李兆基也不是第一次成為香港首富,事實上四叔成為香港首富比李嘉誠還要早。1996年李兆基就以127億美元個人資產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亞洲首富,也是當時世界第四大富豪,前三位分別是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以及擁有131億美元的瑞士製藥企業家扎赫爾。至今仍是華人在世界富豪排行榜的最高名次。香港也這些年也只有李兆基能和李嘉誠競爭香港首富的位子。

香港號稱李家的城,李家指的就是李嘉誠,李嘉誠去年5月退休後,市值數千億美元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由其長子李澤鉅接班,次子李澤楷則繼承了大部分現金。

他曾是世界第四大富豪,21年後終於再勝李嘉誠,成為香港新首富

其實李兆基也在去年5月李嘉誠退休後,低調宣佈退休。但兩人都是退而不休。只是更多讓兒子們站到前臺而已。90歲的李嘉誠直接傳位給大兒子李澤鉅,91歲的四叔則決定讓兩個兒子李家傑及李家誠共同接班分管業務。在如何繼續參與公司業務上,李嘉誠甩掉所有職務擔任有名無實的公司顧問隱居幕後,李兆基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

不同於近年來李嘉誠撤資內地和香港,大規模投資英國。李兆基很少在國外投資,一直紮根香港,也不斷加碼投資內地。兩人一進一退之間,首富之位21年後重回李兆基手裡。

巴菲特說,從來沒有一個人能靠做空自己的祖國成功。或許,李嘉誠也應該重新回來,讓李家與祖國共同發展。畢竟無論是李嘉誠,還是李兆基,最初的財富積累,也都是受益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在香港經濟遇到困難的當下,李嘉誠也不應該置身事外。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關注財經事件與產業經濟發展。公眾號:“產業經濟觀察”。

(歡迎加入我的圈子:上林院觀察,深度觀察產業經濟與財經事件,分享最新金融市場消息,交流投資機會。)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