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各區紮實落實社區小區聯防聯控措施


隨著返程高峰的到來,深圳迎來疫情防控的新考驗。作為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的社區小區,成為能否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一環。7日,深圳出臺最嚴格的社區聯防聯控措施,要求全市立即落實五個“100%”、十個“一律”、四個“重點”共十九條舉措。各區迅速行動,堅決執行,在前期的防控工作基礎上繼續細化。


花園小區和城中村一律實行圍合封閉式管理


“社區小區聯防聯控措施視頻會議一結束,福田區立即行動, 24小時內實現千餘名抽調人員排兵佈陣、屯兵到位。”福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7日晚的會議一結束,區裡立即緊急抽調區機關324人,加上街道機關下沉的805人,合計1129人下沉到社區組,以最堅強的保障配強基層防控力量。


下沉力量,形成社區小區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嚴防嚴控的最大合力。“社區小區要100%實行圍合封閉式管理,對居民要實行全面排查。現在各方力量彙集在基層,我們得到了很大支持。”福田區園嶺街道南天社區的工作人員表示。


寶安區高發西岸花園是一個普通居民小區,在入口處,每一位進出的居民都要進行體溫測量。管理處經理助理劉慧娜介紹,小區進行全封閉式管理,保留的出入口配了2名保安,設置體溫監測點。“進入返深高峰期,監測點對拎包、提行李的,核查信息需要更仔細,還要求提供相應的行程憑證。”所有業主的情況,物業管理處都進行了登記備案,居民在業主群裡面每天都能收到“日報”,內容包括進入小區的人員數量、疫情發生地返深人員數量、居家醫學觀察人員體溫測量結果等。外賣、快遞集中放置在門口,管理處引導大家錯峰領取,減少人員接觸。


相對花園小區,出入口多、外來人員多的城中村則面臨更大的考驗。根據部署,城中村也要100%實現圍合管理。


“有了這張通行條,外面的人進不來,社區裡更加安全了。”昨天,坪山區石井社區望牛崗居民小組的李先生買菜回家,將通行條出示給外出人員登記處時,對這項舉措給予了點贊。這個居民小組目前只保留一個出入口,並設置防疫卡點,安排專人進行24小時值班值守,固定住戶憑通行證進出。據介紹,石井社區13個居民小組全部實行“大圍合”,轄區所有城中村、小區都已實施圍合封閉式管理,築牢了疫情防控的嚴密防線。


光明區也對社區小區防疫做了嚴密部署。記者在馬田街道合水口社區看到,根據區委“網格化”“圍合式”防疫戰的要求,已根據實際情況在轄區設置城中村檢疫卡口17個,設定了7個圍合點,並對36個路口進行圍擋管理。“進入人員必須出示身份證,掃碼登記,檢測體溫。有必要時,工作人員會對近日行蹤‘打破沙鍋問到底’,也需要居民朋友們大力配合。”檢疫點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社區貼心服務讓“硬隔離”有溫度


社區小區聯防聯控措施規定,出現確診病例的住宅樓單元一律實行14天的硬隔離。龍崗區坪地街道怡心社區鼎尚華庭小區有一戶業主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後,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立即採取措施,主動加入業主微信群,瞭解群眾思想動態,安撫情緒,並指定一名網格員、一名物業工作人員做好居家醫學觀察群眾生活保障,盡最大的努力為醫學觀察人員提供溫馨的服務。社區黨委委員劉海波說:“‘硬隔離’隔不斷‘軟親情’。”


“社區工作人員每天會電話微信聯繫噓寒問暖,服務很周到。”龍崗街道居民高先生3天前返深,他並不是從疫情發生地回來,但會自覺居家隔離16天。“自覺申報,主動隔離,是對自己、對家人、對鄰居負責。”


龍崗街道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區裡的統一安排,街道統籌調動社區網格與轄區派出所、社康互聯,組建“防疫服務”小分隊,推出“八個一”關愛管控服務措施。一份《告知書》,一張《返(來)深登記表》,一份法律責任《通告》,一份自覺遵守隔離規定《承諾書》,一張公示隔離人員的《溫馨提示》,一條提醒鄰里監督的黃絲帶,一張《愛心服務聯繫卡》,隔離期滿後,街道將送上一封《感謝信》。


全市社區小區已經行動起來,積極做好居家隔離居民的後勤服務和心理疏導,消除主動申報和進行醫學觀察的顧慮。“買菜群”、“鄰里互助組”、“社工一對一”等多種形式的服務十分普遍,對居家隔離、樓棟整體隔離管理的住戶提供送餐上門、清理垃圾、代購生活用品等無接觸服務;對老弱孤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特困人員等弱勢群體,則安排專人負責做好服務。


防控知識宣傳深入到千家萬戶


龍華區福城街道大水坑網格站副站長曾科,被稱為疫情防控一線“婆婆嘴”,他每天走訪轄區電影院、娛樂場所、網吧,耐心勸離消費人員,宣傳疫情預防知識。和他一樣,有許多不厭其煩的基層工作人員在做著防控知識宣傳工作。


記者瞭解到,為了讓防控知識深入人心,很多社區小區根據實際創新宣傳方法,廣泛通過設立宣傳專欄、海報、電子屏、微信群、信息推送等,把疫情防控的法律、政策、知識等及時送進千家萬戶,送達每個居民。


“我們小區是個老舊小區,物業保安人員緊缺,我們這幾位黨員志願者就主動參與進來。”羅湖區蓮塘社區蓮馨園黨支部書記陳愛民發動黨支部黨員參與到社區防疫志願服務中,每天主動協助小區管理處,義務宣傳新型肺炎防控知識,把傳單遞到每一個居民的手中。


已經消失多年的小喇叭在這次疫情防控宣傳中也發揮了大作用。記者在寶安、龍崗等區多個街道,都聽到了高音喇叭的宣傳動員。“土是土了點,但真管用!”小喇叭、大音箱,把防控知識順口溜傳遍了街頭巷尾,商場超市也把背景音樂換成了防控知識宣傳。


“還沒進深圳,就已經接收到了來自深圳的公開信。”寶安區西鄉街道居民李先生在回深圳的路上,就接到了社區寫給居民的一封信,充分了解了回深後的各種注意事項,打消了顧慮和擔心。“於是,我在途中就根據信裡的要求,主動填寫了各種信息,對自己返深後的生活也有了譜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