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做讀書筆記的呢?分享一下吧?

時光逆旅百代過客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細嚼慢嚥,好好消化。”

不同的書,做筆記的方式也不相同。功利性的讀書,例如個人成長,時間管理類的書,我們都是帶著問題去讀的,期望能從中找到答案。非功利性讀書,例如虛構類的小說等,我們更多是為了興趣或為了鑑賞而讀。根據不同的書籍,不同的讀書目的,讀書筆記會有不同。下面我就介紹自己最常用的兩種方法。

1、思維導圖法


思維導圖的好處是能整理框架結構,當你讀完一本書,只看思維導圖,就可以快速的瞭解一本書大致講了什麼內容。


我們使用思維導圖的時候,可以用紙質的,也可以用電子的。紙質的筆記可以選用大的筆記本,使用三種顏色的筆來畫,做到層次分明,一目瞭然。很多人說紙質的思維導圖是不是很難,其實很簡單,只要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畫就可以,沒有統一的範式和標準。


電子的筆記可以採用思維導圖軟件來繪製。例如下圖《商業的奧秘》思維導圖

這裡需要注意一點:記錄關鍵信息

思維導圖就是解決問題的框架,你要做的是記錄關鍵詞,記錄經過自己簡化的語言,而不是照抄書籍內容。只記錄和問題相關的關鍵信息,忽略無關的信息。

2、納博科夫卡片法

什麼是納博科夫卡片法。納博科夫是《洛麗塔》的作者,被譽為“當代小說之王”。1964年,《花花公子》採訪納博科夫,讓他談談自己的創作心得。

他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把一個小盒子指給記者看,盒子裡面是他不同時間寫下的筆記卡片,他的著作《微暗的火》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寫成。

我們熟知的大師錢鍾書,也非常偏愛寫卡片,錢鍾書一生積累的卡片筆記有近十萬張。

卡片法是很多超一流作家做筆記的方式。

這種方法用來做讀書筆記非常適合,一張卡片只摘取一行精華,同時寫下自己的評論。輸入的時候越費力,提取的時候越簡單,通過這樣的方式,對讀到的內容記憶也非常深刻。

形式上也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電子的,一種是紙質的。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都是由來源+書中內容+自己的思考,這三部分組成。例如下圖的電子卡片。

紙質的卡片為了方便分類,可以選擇彩色卡片。我是按照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類的:故事、金句、詞、結構、標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目的來決定分類。一個顏色對應一個分類,這樣在後期調取的時候一目瞭然。

很多人可能會說,自己的思考怎麼寫?我的理解是,寫出你自己覺得最受觸動那個點,可以不深入,但要被觸動,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自己的理解。


以上就是我自己做筆記最常用的方式,個人首推的還是紙質的方式,電子筆記好分類整理,紙質筆記可以隨時記錄隨手翻閱,體驗更好。


筆記的重點不是記住,而是要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當然,如果你只是消遣式的閱讀,可以什麼筆記都不做,只是讀。

最後,想說一點,你不可能想著,記一遍筆記就能記住書中的內容。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早就告訴我們,20分鐘後,你只能記住剛讀到的58%,1天后只有33%。記憶是如此殘酷,想一次記住幾乎不可能。


高頻回顧,不斷記憶才有可能把讀到的內容存在大腦裡,隨時調取。

落春讀書


我是一名青年教師,工作之餘,讀書已經成為了我的生活方式。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總是習慣性的在讀書時手裡拿一隻筆保持隨時記錄,甚至有的時候找不到筆就乾脆不讀書。時間久了,我養成了自己的一點有關讀書筆記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讀書筆記大致分為三類:

一、隨性而寫,有感而發。

小時候上英語課,老師總是會和我們說很多的補充知識點,每次看著上完課寫在書上密密麻麻的筆記我就會覺得特別高興。這大概就是後來我讀書喜歡做讀書筆記的原因。

讀過的書籍打開後就應該有讀過的痕跡,除了那些被折過的書角,大概就是那些在書上做過的標記了。

事實上,無論我們讀的是哪類圖書,小說類?情感類?工具類?我們在閱讀這些書籍的時候都會有一些非常直接的感受。這些感受可能是和書籍內容息息相關;可能是通過這一點內容聯想到的我們生活中的某個場景;也可能是讀到某些內容突然引起你的思考……

這些時候,我就會立刻拿起我手中的筆,用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在書上記錄下來,並用例如“191017”的方式,記錄下日期,這樣將來我再次翻閱就能喚起我當時的回憶。

這種隨性而寫,有感而發的記筆記方式,最大的好處可以讓我很快的關注到自己讀書時的內心感受,並記錄下來。而恰恰是這種感受為我們的理解、思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又轉瞬即逝,稍不留心,就沒有了。

二、筆記內容的再處理。

當我已經將有感而發的筆記記錄在書上之後,如果這段內容我覺得特別的好,或者值得再次思考,我就會在這一頁的旁邊,貼上一個小標籤,進行再次分類。

1.經典的、有價值的直接記錄。

通常我會分為兩種,一種是那些我認為特別有價值的內容或者片段,我會原樣的記錄下來。發到各類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

或者直接通過記錄讀書筆記,將內容記錄下來。方便後面作為寫作素材的查看。

2.針對書籍的深度評論。

除了好的內容直接記錄,另一種就是書中的一些想法值得我深度思考的,我會抄下來,仔細的去寫自己的看法。

這個就不建議在書上寫了,書上的篇幅有限,沒辦法展開,而且後期查閱筆記會特別的麻煩,我們可以選取合適的軟件,利用電腦做標記,不容易丟失,還能隨時隨地查閱資料。

三、推薦讀書筆記的軟件和書籍。

能做到以上兩點,對於讀書筆記來說就足夠了,那在這裡,為了方便我們更好的做筆記,我給大家推薦幾個平臺和書籍。

1.平臺。

①豆瓣的讀書筆記專區。

首推豆瓣的讀書筆記,好處在於:頁面簡潔,應有盡有。

對於讀書筆記來說,我們只需要能夠截取書上的內容,然後發表評論就好了。豆瓣的讀書筆記界面包括:章節名、頁數、正文。正文可以直接用選取“引號”作為引用,不想寫的還可以直接拍照上傳。下方直接寫內容,特別簡單,具有可操作性。

②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和石墨文檔。

除了豆瓣筆記,這些類似印象筆記之類的app也不錯。好處:功能齊全,可同步更新,私密性高。

錄音、拍照、文檔,功能更全,分類整理、編輯不在話下。而且可以手機、手提電腦、臺式電腦同時登陸,同步更新,隨時隨地調取資料,並且不用擔心別人會看到,私密性很好。

2.讀書筆記的書籍。

市面上有關讀書筆記的書籍有很多,在這裡推薦兩本對我影響最深的書籍。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像我剛剛說的“191017”的日期標註法,就是在這本書裡學到的。奧野宣之提倡,用“蔥鮪筆記法”“一元化筆記法”,將筆記化繁為簡,用最簡單的方式記錄最多的內容。

《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特別的薄,特別的好讀,但特別的有用。書內寫的每一條技巧都能拿出來直接使用,想要學習讀書筆記的,不要錯過它。

以上這些,就是有關讀書筆記,我的分享。希望對你們有用。

我是一名青年教師,專注閱讀和寫作,歡迎關注~很高興在這裡遇見你。

小小一座山0516


這一方面小編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般來說每一科我都有兩本筆記本,第一本是在課堂上用的,這一本作為草稿筆記;因為課堂上老師邊講我邊做筆記,所以這筆記會比較凌亂和潦草;那麼在家裡溫習的時候,我會仔細看課文內容,然後與課堂上的筆記做對比,去確認已經明白了課文內容,並總結下來,把課文的重點,再寫一遍在第二本的筆記本里。這第二本筆記本就會是我考試前的精讀筆記!這樣因為在課堂聽講了,在家裡溫習了,筆記做了兩遍了;這樣每一課的重點就能夠容易掌握!這是我的方法,對我來說非常有效,你不妨一試!


雙子座視角


以前我一直認為自己的筆記做得特別好,因為我把老師PPT上所有的內容都抄寫下來。在看書的時候,也把自己認為書中好的句子摘抄下來,如果是電子書,就複製下來,建立一個文檔,全部放在文檔裡。

我是一個特別愛書的人,所以我從來不在書上寫一個字。一本書看完,還是嶄新嶄新的,我特別驕傲。

後來的幾件事讓我的想法發生了變化。

第一件事是我看見了我們班學霸的筆記,不是整整齊齊,工工整整,而是五顏六色。關鍵是我還看不懂!!!

她聽課的時候,根據自己的理解方式來記筆記。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筆勾畫,除了ppt本身的內容外,還有老師的延展知識,自己的理解,腳註……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我那麼認真,成績還不高的原因。

第二件事是無意中看見了我們老師的書,外表都能看見好多書籤,密密麻麻的。書裡面也有重點勾畫和自己的理解,還有摺頁!後來,我自己也開始用這種方法看書的時候,發現更有成就感,理解更深刻。

等到工作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同事用的是思維導圖來做讀書筆記。無意中瞥見,簡直是結合了我同學和我老師的方法,把一本書拆解的非常清晰明瞭。

而我就是讀完一本就算了,把好的句子一複製粘貼,過後也不會再翻出來看,久而久之都忘了。腦海中積攢了很多零碎的信息,沒有建立一個知識系統。往往都是邊讀邊忘。

所以,現在我也開始學習去拆解一本書。邊讀邊思考,如果讀到一段話很有感觸,就立馬記下來,重點內容勾畫,讀完一章之後不要太快的進入下一章,再返回去看看各章的大標題。用思維導圖記錄下來,這樣讀完一遍,一本書大框架也就有了。

接下來就是整合自己零碎的想法,選取重點章節再讀一遍,結合生活再寫文章輸出。這樣,一本書就理解的七七八八了,還能記住重點觀點。


悅心理


我是一名讀書寫作愛好者,今年已經累計閱讀了60幾本書,寫了30多篇讀後感,我就說一下我自己的寫讀書筆記的經驗吧。

一、魚骨筆記

魚骨筆記,就是利用魚骨圖來做讀書筆記,你可以看下《魚骨筆記術》一書。

具體地方法大致如下:

①畫出魚頭和背骨

根據你的讀書目的和對書籍的大致瞭解,畫出魚頭和背骨。如果不清楚魚頭寫什麼,可以把書籍名作為魚頭。

②畫出大刺

畫好魚頭和背骨後,可以用目錄中各章節的關鍵詞,或是以其為印象畫出圖畫組成魚骨的大刺。

③追加小刺

隨著書籍的閱讀,將通過書籍內容獲取的關鍵詞或關鍵內容作為小刺追加到魚骨圖裡。

④寫書籍基本信息

在魚骨圖的左上角寫上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等書的基本信息。

在用魚骨法做筆記時,要儘可能地帶著一些主觀能動性,更加積極地去閱讀。畢竟魚骨讀書筆記是為了更有效的讀書,而不是信息整理。


二、做好摘抄和評論

在讀書過程中,及時把有用、有共鳴的點摘抄記錄下來,並寫下自己當時的感想,對書籍知識的內化很有幫助。

具體地,你可以讀一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①摘抄部分用“○”表示,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感想和評論標上“☆”,以此作為區分。

②摘抄重點放在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內容上。

③不摘抄讓人覺得“理應如此”的內容,而是要摘抄“這麼一說確實有道理”的內容。

④在記錄感想的時候,不要寫一些揣測的或者外來的想法,而是要寫下自己真實的感受。

⑤即使客觀上很重要,如果無法產生共鳴,也沒必要評論。


三、做好筆記的標記

在筆記上用不同的符號做標記可以清楚的區分出內容的重要程度。

①普通直線,用於“重要”“客觀上很重要”“暫時先畫出”的情況。

②波浪線,用於“非常重要”“主觀覺得值得重視”“想記住這裡,以後加以運用”的情況。

③圓圈:用來圈出重要的專有名詞、關鍵詞、關鍵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內容。

④如果筆記本上畫的線條太多,重讀的時候會影響心情,所以最好儘量少畫線。


四、讀書筆記要漂亮

我們在寫讀書筆記的時候,既要兼顧實用性還要兼顧美觀性。

我自己目前的讀書筆記是A5的方格活頁本。因為我喜歡手帳,所以就把寫手帳的經驗轉移到了讀書筆記上。有意識的用一些貼紙等小工具裝飾下筆記。


以上,就是我自己寫讀書筆記的一些經驗,希望對你有用。


簡爾讀書


我喜歡看書,平時喜歡看大部頭的書。看完一本如果不過癮,就找到關於這個作者,這本書中的人物,或者這個主題的相關書籍,一起看。幾本書的內容會縱橫交錯。再綜合做筆記,思路更清晰。

而關於讀書筆記,目前在用的,用得最多的,就是思維導圖。

圖中心: 放上書名,作者。和書籍的類別。

每個分支: 重點或者思路的彙總。

對自己有影響力的信息,警醒語錄,放在右邊獨立的思考框中。以備隨時查閱。

做了兩年的導圖,有幾個小的心得體會,一起分享。

第一,導圖的分支不要太多。最多別超過7-8個。太多的話,1是,不容易歸類,整理起來沒有分門別類。2是,再看的時候特別累。主題太多就沒有重點。

第二,不要寫下所有字。提煉重點語句或詞組就好。大腦需要思考才會產生鏈接神經元。寫多了後期再回顧的時候,大腦就只剩下掃描的工作了。

第三,書分幾次看。第一遍泛讀,通讀。不要做筆記。第二遍,找重點,做筆記。第三遍,查漏補缺。一般一本書看三至四次,思路就會越來越清晰。

第四,不要按照書籍的順序寫分支。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特的思考。最好一個分支放一個待解決的問題,或有疑惑的提問。重要的出處標明書籍的頁數以便複查。

思維導圖有兩個重要的作用。一個是發散性思維。二是歸類。手中的導圖整理的多了,大腦的歸結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米媽閒談


如何寫讀書筆記?我經歷了三個階段。

這三個階段是循序漸進,不斷深入,不斷優化,逐漸完善的過程。

第一階段,摘錄書中金句和要點

最開始寫讀書筆記,沒有章法,只是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書寫,摘錄書中比較有感觸的語句,羅列書中要點,如此而已。

手寫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但是,這種做法沒有及時記錄自己的感想,印象不夠深刻,也沒有羅列如何行動,沒法有效的促進自己的改變和提升。

第二階段,學習借鑑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提到的蔥鮪火鍋式筆記。

做法就是,一句摘抄加一句感悟。

摘抄書中的一句話,在下面寫出自己對這句話的感悟。

摘抄可以加深對書本的內容的理解。而記錄自己的感悟,又可以讓筆記變成了自我想法的書寫場所。

與第一階段相比。這種寫筆記的方法,可以及時記錄自己的感悟,有利於進行深入的思考。

第三階段,是學習張萌在《精力管理》這本書上的學習覆盤法,並加以改進。

主要的框架包含以下內容:改變了的舊知,學到的新知,書中金句,行動清單。

讀書也要進行復盤,你學到了什麼?新知是什麼?通過學習改變了哪些舊有的認知?書中有哪些金句比較觸動自己?通過學習以後該如何行動,列出行動清單。

有了這個框架,寫讀書筆記邏輯比較清晰。4個板塊,逐一書寫,手帳也變得更加漂亮。

與第二階段相比,這種筆記記錄方法,可以將自己的感悟,進一步細化。包括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對新知的概括,羅列了已經改變了舊知。羅列以後的行動計劃,可以促進學以致用,及時將知識轉化為行動。

這也是我目前一直採用的筆記記錄方法。





靜水流深讀書筆記


我目前是自由寫作者,

近三年,年閱讀量在150-200本之間。

平時有記錄電子筆記和紙質筆記的兩種習慣。


電子筆記一般是我已有的閱讀計劃,它們更具有主題性和完整性,是根據我每月給自己設定的讀書計劃而整理的,如寫作類、管理類、生活類、認知思維類、文學類。

紙質筆記為隨手感悟,零星記錄以及激發創意。如每日的觀影、文章、紙質書、新聞、播客等心得。

一、主題讀書筆記(電子版)

1,閱讀


如果一本書有電子版本我會優先選擇電子版。

讀電子書,不佔位置並且方便導出。

一邊讀我會一邊劃線做筆記,當時有所感會直接寫批註,讀完後批量導出。

2,導出

我將導出的讀書筆記首先放入石墨文檔APP的“新鮮出爐”文件夾中。

然後每天固定時段花30分鐘到一小時寫讀書筆記。

我採用的是費曼讀書法。

如圖,簡單的進行我見,我思記錄。

3,分類

當我全部完成一本書的筆記時,我會重新梳理這本書的脈絡。

如果是個人成長的書籍,則會按照書籍的整體框架做順理,然後將其歸類到相應的文件夾中。

如果是小說類,我則寫下我對這個小說的主要感受,以及引申其他類型,如經濟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4,實踐

整理完的筆記要時時翻看,重新溫習以及更新知識。

並且把學到的方法寫在隨手可翻閱的本子上。

如我將創意類方法直接記錄在創意筆記本的封面。

二、隨手讀書筆記(紙質版)

這一類指的是我平時看的紙質書、文章或音頻類學習筆記。

我按《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書的方法記錄。

1,準備

只需準備一本好用的筆記本,兩三隻筆即可。

在讀紙質書後將其中一兩段印象深刻的內容寫進筆記本。

2,記錄

標註好時間,如今日是12.13

然後再根據不同標籤主題記錄

如:讀書\\播客(podcast)\\觀影\\學習

無需分類,只管寫下。

這是為了省卻繁瑣的記錄步驟,以免還未開始便嚇的不敢寫了。

不同類型的知識在一起,以後查看翻閱更容易產生靈感創意。



綜上所述,你可以根據自己目前的閱讀情況先進行紙質筆記記錄,因為紙質筆記簡單好記,不容易被嚇退。

如果有更多的閱讀計劃和行動方向可以再增大閱讀量,做個電子版筆記。

希望你能夠在閱讀和筆記中收穫更多思考。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內容, 更多讀書乾貨等著你。


雨路的讀書筆記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書,也都會有自己做筆記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我們的目的相同,就是為了能更多更好的記住書中的情節和經典句子,我分享下我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01

摘抄

每次讀書的時候,我都會在旁邊放著一張紙和一支筆,如果讀到我喜歡的句子,就會先在書上劃線標註,然後摘抄下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何況我急性不好,笨鳥先飛,我就用這個笨方法吧。


02

標註拼音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有點小題大做了,我不這樣認為,從古至今,我們有大約10萬個漢字,我不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把這些漢字認全,反正我是有很多不認識,特別是在讀經典歷史古籍的時候,因為很多都不是常用字。


那我們讀的時候如果不認識或者眼熟,那就不可能理解和領會其中的意思,如果一味的為了快而跳躍過去,就會有斷片的感覺,反正我是如果碰到不認識或是第一感覺沒讀出來的字,我都會去查字典,然後把拼音和意思標註在書中。這樣也方便以後再次拜讀。也會更多的理解和掌握不太熟悉的漢字。

03

寫書評

讀完一本書之後,如果快速寫書評的話會更加強有力的去記住此書的情節,會在心中有更深的印象。因為寫書評是要通篇去考量,對全書的故事和人物進行壓縮和歸納,寫出每個人物的代表事件或特點。


寫書評就好比高考前的複習一樣,你要快速的把這三年所學的知識全部溫習一遍,記住每個科目的重點,去反覆的理解和背誦,書評就是如此,一篇30萬字的小說,你要把它壓縮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書評,還要讓人看了之後就像看完全書一樣,大概的故事和人物都知道了。


04

拆書稿

書評是以全書為基點去寫,拆書稿的話就是以書本的某個人物或故事線為側重點去擴展來寫,可以適當的有知識增量,但不能偏離作者本身的意圖。拆書稿是考量讀書人是否認真仔細去讀書的標準之一,拆的好與不好,在乎對於細節的把控,人物心理的刻畫,這種讀書筆記對於徹底理解書本是非常有效的,它會有一種外力逼著你去挖掘去深層次的分析。

05

讀書筆記就好似一本書的零件,我們拆的越細越完整,說明我們對於書本的理解越透徹,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筆記,就會更加的看清自己和理解自己。


我是每天都在讀書的大劉,歡迎【關注】我,一起讀書,彼此分享

大劉小說


做讀書筆記是輔助閱讀的好方法,有利於歸納知識點和要點。同時,好的讀書筆記還方便日後覆盤。下面分享一些不錯的經驗。

第一,首先要明確為什麼做讀書筆記——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

做讀書筆記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但是共同點一定是快速吸收書籍的知識點,讓閱讀變得有條理。不能為了記而記。讀書,尤其是對自己有幫助的好書,掌握瞭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一方面,把這些知識點拆出來,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邏輯框架才是更重要的。

第二,瞭解幾種主要的筆記方式

1.摘錄法:像小時候做的摘抄一樣,準備一個筆記本,在閱讀的過程中,記下來那些讓你覺得特別出彩的句子和詞彙用法。

2.批註法:邊閱讀邊標註重點。準備彩色的中性筆,按照重要程度和知識梗概,畫重點句子,同時在一些段落旁寫自己的心得。書,是要愛護的!不過不是不能塗寫的。脂硯齋評石頭記還標註那麼多呢。雖然,我們的水平比起來和沒水平差不多,但是求知、探討的心是一樣的。不要過度追求保護書的整潔。畢竟標註又不是破壞。

圖片源於網絡

3.梗概式:這一方法更適合專業性書籍學習。準備筆記本,抄錄三級標題。並在此框架下,加入get到的知識點。並依託網絡,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擴展。尤其是那些自己並不是很理解的專業詞彙和專業知識。

4.思維導圖式:思維導圖不僅僅是一個個連在一起很好看的圖表。很多朋友在運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時,容易陷入製圖的歧路。思維導圖不僅能幫助我們在閱讀時,整理零散的知識點,還能夠通過構圖完成自身知識體系的搭建。畢竟,看書是為了吸收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我在閱讀《北歐眾神》時就使用了思維導圖(見前段時間我發的文)。

5.PPT

分享法:這種方法不僅適合成年人,也非常適合學生,甚至是小學生。PPT是讀書筆記的一種進階形式,不僅有重點內容、心得體會,還可以加上各種圖片、數據、音視頻素材。你並不一定要為了演示才做PPT,把它當讀書筆記做也很好。讓學生以此進行分享,形式新還能鍛鍊多種能力。

    圖片源於網絡

    第三,藉助kindle、pad等提供的標記功能

    電紙書是不錯的媒體,可能更適合經常需要出差且不停充電的人群。可以在電紙書的閱讀中,借用現代化的方式,進行標註。方便快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