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八年的地震厲害了,德勝門、安定門、西直門竟然全被震倒

康熙年間,京畿一帶地震屢發,其中尤以康熙十八年 (1679年) 七月二十八日(9月2日)的那次八級大地震危害最大。

地震發生後,不僅各地官衙民房倒塌無數,就連京城德勝門、安定門、西直門也被震倒,皇宮中的宮殿也損毀不小,老百姓更是死傷慘重。

地震是天災,清廷隨後開展了一系列的賑災活動。據康熙朝實錄記載,在地震發生後,康熙皇帝分別對旗人與民人的救災工作作出指示:

“地震傾倒民居,朕心憫念。至於窮苦兵丁,出征在外,房屋毀壞,妻子露處,無力修葺,更堪憫惻。可敕該部行令八旗都統、副都統、參領親行詳察,毋致遺漏。”  

“地震示警,災及軍民。其摧塌房屋、壓傷人口,惟恐五城御史不能逐戶細察,止憑司坊官員、總甲人等開報,未盡詳確,不得均沾實惠。應分遣不在五城滿漢御史詳加稽察。著都察院遵行。”

康熙十八年的地震厲害了,德勝門、安定門、西直門竟然全被震倒

事後,戶部、工部遵照諭議作出如下處理辦法:地震房屋傾倒而無力修葺者,旗人每間給銀四兩,民人房屋每間給銀二兩;壓倒人口不能棺殮者,每名給銀二兩。

康熙接報後,認為“所議尚少,著發內帑銀十萬兩,酌量發給”。

八月初,康熙再次下旨:“官員兵丁房屋牆垣頃因地震塌毀甚多,一時不能修葺,四品官員以下見食半俸,此一次仍行全給。其護軍撥什庫、披甲當差人役,錢糧著即支與兩月、令其修理。” 

對於地震中的不幸者,康熙特別下旨:“地震災變,壓傷人口,無人收瘞,殊為可憫。戶部工部會同將旗下及民人房屋並各寺廟內有見被壓埋者,作何察明數目,速議以聞。”

後經部議,按以下方法處理:“遣司官四員前往驗視。上令動支帑銀帶去,有主收殮者即給銀兩,無主收殮者著所遣司官同地方官設處埋瘞。”  

除責令相關部門積極賑災救濟外,康熙還號召官紳捐資助賑、士民互相救助,其曾諭令大學士明珠等,令八旗各佐領下官員殷實者,“共相存恤,出資修助,俾貧困之家,早獲寧居”;

對於五城地方傾頹、貧苦小民不能補葺者,著令“兩鄰十家戶,有互相存恤議,可協助修理”,若官紳富民願捐資為民修理房屋者,則由官府酌量獎勵。

康熙十八年的地震厲害了,德勝門、安定門、西直門竟然全被震倒

為了讓受災百姓渡過難關,康熙再次宣佈減免災區賦稅,併發放糧食,解決災後饑荒問題。

據康熙朝實錄記載,當年十一月,直隸巡撫金世德疏言:

“本年地震,通州、三河、平谷、被災最重。應將本年地丁錢糧盡行蠲免。其香河、武清、永清、寶坻等縣被災稍次者蠲免額賦十之三,薊州、固安縣被災又次者免十之二”。

部議如所請,康熙接報後批示:“依議。通州等處人民被災,朕心深為惻憫,著蠲免錢糧,著該撫率地方官殫心料理。務俾小民得沾實惠,以副朕軫恤災傷之意。”

應該說,康熙賑災之心實屬誠切,恤民之策亦非苟為。為了安撫人心,康熙皇帝在賑災救災的同時還下了一道罪己詔:

“朕御極以來,孜孜求治,期於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夙夜兢惕,不敢怠荒。乃於本月二十八日巳時,地忽大震,變出非常。皆因朕躬不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職業,以致陰陽不和,災異示警。深思愆咎,悚息靡寧。

茲當力圖修省,以迓天庥。念京城內外,軍民房屋多有傾倒,無力修葺,恐致失業。壓倒人口,不能棺殮,良可憫惻。作何加恩軫恤,速議以聞。仍通行曉諭,鹹使聞知。”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筆者康雍乾專欄:

康熙皇帝自幼受到儒家學說薰陶,其認為地震乃是“天象示警”,其後又親率諸王大臣前往天壇致祭,以求得到上天的寬恕。下“罪己詔”和告天的做法,也是儒家提倡的“敬天知命”觀念的體現。

天意之外,還得事在人為。地震過後,康熙決定藉機整治吏治,其於七月三十日召集廷臣諭曰:

“朕躬不德,政治未協,致茲地震示警。

悚息靡寧,勤求致災之由,豈牧民之官苟取以行媚歟?大臣或朋黨比引用私人歟?領兵官焚掠勿禁歟?蠲租給復不以實歟?問刑官聽訟或枉平民歟?王公大臣未能束其下致侵小民歟?

有一於此,皆足致災。惟在大法而小廉,政平而訟理,庶幾仰格穹蒼,弭消珍戾。用是昭布朕心,願與中外大小臣,共勉之。”

康熙十八年的地震厲害了,德勝門、安定門、西直門竟然全被震倒

兩天後,康熙再一次將“滿漢學士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各官”召集到左翼門,其中具體指出當前吏治的六方面弊端:

一、各級官吏“苛派百姓”,民間易盡之脂膏,盡歸貪吏私囊,使“民生困苦已極”;

二、“大臣朋比徇私者甚多”;

三、用兵之時,任意燒殺搶掠;

四、地方官“於民生疾苦,不使上聞”,遇到水旱災荒,對賑濟諸事,“苟且侵漁,捏報虛數,以致百姓不沾實惠”;

五、刑獄不公,積案不辦;

六、王公大臣之家人奴僕,“侵佔小民生理”,“干預詞訟,肆行非法”。

康熙特別強調,革除弊政,關鍵在於高官的率先垂範,“大臣廉,則總督、巡撫有所畏憚,不敢枉法以行私;總督、巡撫清正,則屬下官吏操守自潔,雖有一二不肖有司,亦必改心易慮,不致大為民害。”

根據康熙的旨意,諸大臣擬出革除六種弊政的具體辦法,朝政一時轉為清明。如此,也算是一種補救吧!

謝謝閱讀!歡迎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