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五筆”的硬傷在哪嗎?

坦然陳之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點,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輸入法。

輸入法我們知道是指為將各種符號輸入電子信息設備而採用的編碼方法。

簡單的講呢,就是假如世界上有一些動物語言專家,我們和他對話,就能明白鴨子說的話,雞說的話,而輸入法就起到這個專家的作用。

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是,這個輸入法分很多種,最主要用的是這兩大類。

第一:以字形義為基礎,輸入快且準確度高,但需要專門學習。


從這裡我們就知道了,要專門去學習。很多人就不樂意了,自己的時間這麼寶貴,憑什麼要專門去學習呢?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多看刷個抖音,多去哪個景點打個卡。


第二種呢。就是以字音為基礎,什麼意思呢?字音,字音,肯定就是讀音了,目前來說就是指我們拼音輸入法。但是卻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準確度不高,準確度,不高!這個是多麼傷人的話。


很多人就會覺得很奇怪了,準確度不高的,為什麼這麼多人去用呢?答案是這個東西不需要專門去學習的,只要你會講話,這個東西用起來還真是那一句話:倍兒爽!


前面講的就是幾個輸入法,這個是我們所知道的結果。


就像看一部偵探小說,我們知道了結果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能知道驚心動魄的推理過程才是我們要凝視的。


那麼就要把我們的眼界放大那麼一點,就可以知道的是,我們的中文輸入法是指為了將漢字輸入計算機或手機等電子設備而採用的編碼方法。


還是一樣,還是需要那麼一個專家。英文字母只有26個,它們對應著鍵盤上的26個字母,所以對於英文而言操作系統本身可以可以輸入,舉例的話就是英國人他聽得懂動物說的話,是個超人。


而更讓我們覺得惱火的是,漢字的字數有幾萬個,這個也是一個讓我們既驕傲又充滿著無奈的事情。


它們自己本身和鍵盤是沒有任何對應關係的,為了向電腦中輸入漢字,我們必須賦予每個漢字獨特的編碼。


所以我們就想啊,怎麼樣才能讓它們有身份證呢,而且不能太長,太長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這個就是為什麼有了這個形碼輸入法。

形碼輸入法是依據漢字字形,如筆畫或漢字部件進行編碼的方法。最簡單的形碼輸入法是12345五筆畫輸入法,廣泛應用在手機等手持設備上。


電腦上形碼廣泛使用的有五筆字型輸入法、鄭碼輸入法。在港澳臺等地流行的形碼有倉頡輸入法、行列輸入法、大易輸入法、嘸蝦米輸入法等。流行的形碼輸入法軟件有QQ五筆、搜狗五筆、極點中文輸入法等。


這些輸入法的根本就是拆解,組合,重點要講的還是要想想為什麼不是十筆,不是一百筆,或者是一筆。這樣不就和英文一樣了嗎?


回答這個問題而做了研究的,是王永民。



我們要記得這個人,他在1983年8月發明的一種漢字輸入法。因為他姓王,所以也稱為“王碼五筆”。這個就是是典型的形碼輸入法。


1、像寫字,五筆的優點是打字如寫字,輕鬆不用找——打出一個字的過程與手寫極為相似,差不多等於寫字。


2、請老師,每個字根就像一個個積木,如“美”,是“丷+王+大”,而不是有些同學寫的“丷+四橫+人”。在不斷的學習中,相當於請了一位免費的語文老師。



和其他我們所知道的輸入法相比,


3、與拼音類輸入法相比——五筆只打單字,就可以達到手寫無法企及的速度。拼音卻不得不通過儘可能多地打詞語來達到相同的速度。


使用者始終需要監視電腦與人腦是否想得一致,因此無法徹底解放寫作者的思維與眼球。拼音與五筆,就像跑步和騎自行車的關係一樣。


4、與語音類輸入法相比——五筆的應用範圍更廣,而語音輸入不可避免會受到場合、時間、方言及多音字等方面的影響。就是環境要求太高了。


5、與錄音(或攝像)相比——用五筆打出的文字,可以直接閱讀、編輯或打印,甚至電腦可以朗讀。整理這些更是無限的時間,太久!


和其他的輸入法相比,優勢也很是明顯。


另外,五筆字形作為專業打字員的第一選擇,優勢之一就是純形碼拆字,不考慮字的讀音,即使不認識這個字也可以打出來。


這個是一個變態的能力。還有,打五筆熟練到一定程度,可以達到“眼見手拆”的境界,眼睛看到文稿上的字,手下意識的就會打出來,腦子裡不用再考慮如何拆分它,也不用去考慮按了哪幾個鍵,這就達到了第二重的境界,


就是看這個字就可以看出他的字根。所有的字都是拆解字根。

是一個很高深的境界。


再來對比下我們所瞭解的拼音,剛才已經做了簡單對比,現在再做一個大概瞭解。


拼音輸入法採用漢語拼音作為編碼方法,包括全拼輸入法和雙拼輸入法。廣義上的拼音輸入法還包括臺灣人使用的以注音符號作為編碼的注音輸入法,香港人使用的以粵語拼音作為編碼的粵拼輸入法。香港人總是不一樣,現在又鬧港獨。


說到這個話題,我們簡單提一下,香港的港獨是沒有出路的。香港有自己的輝煌,但是絕對不是港獨分子可以做到的。

我們把話題轉回來,在20世紀末,智能拼音流行,使用五筆的人數急劇下降

那是因為拼音輸入法是按照拼音規定來進行輸入漢字的,不需要特殊記憶,符合人的思維習慣,只要會拼音就可以輸入漢字。


目前主流拼音是立足於義務教育的拼音知識、漢字知識和普通話水平之上,所以對使用者普通話和識字及拼音水平的提高有促進作用。


所以現在除了專業需要打字的人以外,基本上大部分就是使用拼音輸入法。而且以後有一天假如解決了這個拼音編碼的問題。


未來發展展望,語音輸入將會是一個大的方向。最簡單的講語音輸入即嘴巴打字、麥克風輸入法。它可以認為是目前世界上公認最簡便、最易用的輸入法。

這也對五筆輸入造成了強大的衝擊。


花邊有愛大叔


我是用了六七年拼音後零基礎學的五筆。現在電腦用五筆,手機用18鍵雙拼(不是9宮和26鍵),在同事電腦和老婆的手機上就用全拼,早年“萬碼奔騰”的年代長期混跡於各大輸入法論壇,自認為有一定發言權。

輸入法有很多,比如全拼、雙拼、五筆、鄭碼、二筆,還有語音輸入法、速錄機輸入法、手勢輸入法。如果我們討論五筆和速錄相比硬傷在哪裡,那硬傷一定是:五筆每次只能按一個鍵,而速錄是多個鍵同時按,像彈鋼琴一樣。這個硬傷決定了:五筆不可能和多指並擊的速錄比速度。

按照大家的習慣,我們下邊只討論五筆和拼音的對比,不考慮語音、速錄、五筆以外的形碼和音形碼。

所謂“硬傷”,是指先天的,克服不了問題。五筆和拼音相比,幾乎就沒有什麼硬傷。如果說“軟傷”的話,那麼五筆的唯一問題是:學習難度大,學習時間長

這就好比問,多讀書比少讀書有什麼壞處,上大學比不上大學有什麼壞處。那麼壞處只有一個:前者更“浪費”時間,花更多的錢和精力,因為完全可以用這個時間做其他事(比如打工)。

不要用流行程度、使用人數的多寡來判斷一個事物的好壞。路邊隨便拉一個人,都會玩安卓系統或iOS,還有很大一部分會使用Windows系統。但是普通人很少有使用Linux的。Linux有時連畫面都沒有(可以有),純粹輸命令。這種看上去很low的操作,在業界幾乎沒有人鄙視,反而是高手的象徵,而且是必知必會的技能。Linux如果說有什麼問題,那就是:太難學了。但是千萬別以為用鼠標,用手指(手機),操作速度可以趕超純命令。

一個五筆初學者,打字速度不一定可以趕上熟練拼音打字者。但是熟練的五筆打字者,一定快於熟練的拼音打字者。

拼音打字,特別是全拼,是幾乎不需要練習的,就算練習,也很快就達到速度瓶頸。而五筆則可以不斷突破速度,但是前提是需要刻苦的練習和鞏固。這就像普通的手機拍照,再怎麼練習拍照技能,也就那樣了,但是單反,要練習的技能就多了,可以寫一本書。當然,要承認,單反初學者拍出來的照片,還不如用手機的全自動拍照呢。

五筆熟練者的打字熟練水平,是建立在條件反射基礎上的,看到或想到一個字詞,不需要反應就直接打出來了,一打一個準,不需要選字。這種條件反射,對於五筆初學者或者沒有用過五筆的人難以理解,總覺得還要想想怎麼拆字。其實想通了很好理解,就像我們寫字一樣,想到一個字,提筆就寫出來了完全不用動腦子。比如“碧”字,不需要口中還要念著“王、白、石”(小學低年級除外)。

五筆為什麼比拼音快,就是因為剛說的“一打一個準,不需要選字”。拼音正常情況下也可以打很快,但是經常要停下來選字,如果使用聯想輸入的話,也得停下來看看聯想出來的字是否正確。

五筆打字有幾種習慣,我們叫做“單字派”,“詞組派”,還有一種是左右搖擺或兩個都不是的(主流)。單字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打。詞組派就是儘量按詞組打。你覺得到底單字快還是詞組快呢?表面看詞組派更快。但實際上很多打字高手都是單字派。因為單字更方便練習,做到爐火純青,一秒鐘按8次鍵出來兩個字不是難事。漢字常用字總共也就幾千個而已嘛。而頂級高手又反過來了,是詞組派的。這種頂級高手普通人就不要去想了,那訓練過程太難了,大師級的。拼音當然都是打詞甚至整句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打詞和打整句不一定就快。不要用常規思維去理解打字的極限速度。

盲打有三種境界,一種是不看鍵盤,但要看候選框和打出來的字,隨時準備選字或刪掉打錯的。第二種是不看輸入法的候選框,但是要看光標處打出來的字對不對,第三種是不看屏幕,閉著眼睛打字。拼音最多隻能做到第一個境界。普通五筆第一或第二境界。五筆高手第三境界。

境界越高,打字越輕鬆,打字越享受。想起小時候阿姨們織毛衣,那就是“盲織”,邊織毛衣還能邊看電視,這就是享受,而不是負擔。為了形成反差,我們看看連第一種境界都沒有達到時,打字是一種什麼情況。他一會兒低頭看看鍵盤,找到要打的鍵,一會而抬頭看看輸入法的那個選字框,看看該不該選字,一會兒還看看光標處打出來的字對不對。眼珠是來回移動,你說累不累。而達到第三種境界的五筆高手,那就是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不帶停頓。

說的有點多了,主要目的是讓對五筆不夠了解的朋友有個初步的認識,好知道五筆比想象中的門道多。儘量不要自己不瞭解五筆就想當然。這就好比,在村子裡見到一個混得不好的大學生替小學生打工,就以為大學生都是書呆子。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機會去知名的企業的精英層看過。

拼音打字很少有專門的論壇、討論群組,而五筆有很多,這也能看出問題。

至於五筆遇到不會寫的字怎麼辦?這根本不是硬傷。遇到不會寫的只是少數,碰到了就百度搜索一下,或者臨時用拼音打字嘛,語音輸入也可以。主流五筆都可以五筆拼音混打。不要認為五筆打字,就只會用五筆。這就好比開手動擋的司機碰到自動擋汽車怎麼辦,玩單反相機出門沒有帶單反怎麼辦。很簡單嘛,開手動的去開自動根本不是難事,玩單反的肯定也會用手機拍照。不過反過來不一定成立。

不管怎麼說,五筆相對於拼音,只有一個缺點,學習難度比較大。包括入門難,入門後精進難。這裡就不討論如何學習五筆了,只是可以簡單地說說,五筆入門也就一兩週時間吧,一個月後可以慢慢地打字,大概三到六個月可以追上拼音的速度。再往後,除了追求速度,可能更多的是追求準確率,或者說叫做舒適度。

五筆的優點,相對於拼音,除了速度快就是更舒服(準確,不選字不刪字)。其實優點對於現代普通人來說也並不明顯。所以,學習的必要性不是太高,但也不是毫無必要。取決於個人。這就好比書法、籃球、溜冰一樣。不學也沒事,學了也就多一門技能多一門愛好。拿書法來說,練好了,考作文時可能沾沾光,簽字籤意見時好看,不練也沒有大礙。但如果你認為現在都是手機時代電腦時代,書法就被時代淘汰,那就大錯特錯了。五筆一樣的道理。


犍為真人


五筆輸入法的硬傷在哪裡?首先要認識五筆輸入法的特點,它的長處是打字速度快,一個字只要敲三、四個鍵;認識不認識、會讀不會讀、會寫不會寫的字,都可以分拆後輸入;不懂漢語拼音,照樣可以輸入漢字。

.

但是,五筆輸入法的硬傷也是明擺著:五筆輸入法不是根據漢字書寫習慣,不是依據筆劃筆順輸入。王永民先生根據英語鍵盤字母,創造性發明一種漢字分拆輸入法。這種先天性硬傷,一開始就註定了五筆輸入法的結果。對比拼音輸入法,可以看的比較清楚。

.

拼音輸入法是根據漢語拼音的字母而來。漢語拼音字母本身是依據國際音標而來,怎麼寫是根據漢語發音(約定)而來,即一個字怎麼發音,(發什麼字母),約定怎麼寫(寫什麼字母),這個漢字就打什麼字母。拼音輸入法另一個優勢,輸入時不必像五筆輸入考慮如何分拆漢字,可以考慮行文遣詞用字。

.

拼音輸入法這個最大、最根本的優勢,一個字的筆劃怎麼寫,嘴上發什麼音的字母,手上直接對應敲什麼字母。五筆輸入法打字快慢更大程度不僅熟能生巧,還要死記硬背。除了熟練分拆字根,熟背字根表,還要經常練習。在當時普及電腦的時代,如果不常用五筆輸入,出差半月或時間一長沒用,很容易忘了。

.

拼音輸入法大量重碼,困擾最初的版本。因為現代漢語同音字很多,重碼字很多,每次輸入漢字,重碼率很高,選擇準確用字花費時間很多,輸入速度很慢。隨著版本升級進步,尤其是詞、詞組,還有數據處理語境的能力提升,拼音輸入的優勢越來越呈現出來。移動通訊時代,自然成為大家首選輸入法。

.

輸入法只是一種工具,不是技藝,不該有太高門檻。便捷對於輸入非常重要,但便捷的前提不是快捷,而是方便。不該一味求快捷,忽視了方便。五筆輸入法需要專門花費時間去學去練習,適合某些特定職業;拼音學習在初小已經完成,鍵盤和字母都可以上手,毋須刻意再學,適合男女老少。五筆輸入法的硬傷是先天的,註定最終被淘汰的必然。

.

附錄:沙洲孤鴻的應帖

五筆輸入在設計上有以下幾個缺陷(摘要)

1.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漢字內存碼只有6763個,第一次設計時詞語大概也6000多,總共13000個字詞。五筆共使用25鍵位,碼長為4,理論上說有25∧4個編碼,計39萬多,碼密度很稀,可以盲打。

現在僅單字內存就有10萬之多(絕大多數不常用或根本不用),漢字詞語通常30-40萬個,五筆輸入法出現嚴重的重碼率。

2.漢字拆分與拼合沒有統一的標準,往往在拆分與拼合方面產生歧義,給錄入帶來麻煩。五筆輸入法不支持形近詞和容錯詞。

例如,內碼中存入“唯一”,沒有存入“惟一”,打“惟一”時既不會出現“唯一”,也不會出現“惟一”,錄入效率驟減。

3.當代中國漢字識字(採用拼音)教學,不利於五筆輸入法推廣。漢字字形的認知和學習有“先天性營養不良”現象。

4.五筆輸入法任何字詞一律四鍵錄入,不像拼音可以無休止地延長(只要內存中有這個詞甚至句子)。

5.五筆輸入法字根必需全部記住,熟練掌握拆分與拼合原則,才能打字如飛,難倒初學者。


南伯陽


我就是學的五筆,而且現在正在用五筆來回答這個問題,五筆的興盛和衰落都是經歷過的,對於當初 打字的老大,五筆打字,現在想來,它的成功有所必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在也大部分人都不會再學五筆了。

五筆是在90年代初的時候,極其盛行,當時的拼音,我記得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敲,而五筆,因為能打詞組和出錯率極低,簡直速度太快了。幾乎成了當時打字的標配。

當時我們大學的班級,全班都在努力地學習五筆,天天比學趕幫超的,每個人都練就了一手打字的絕活。在走上單位之後,大部分人也憑著這打字 的能力,在單位內嶄露頭角。

但是,歷史的長河永遠在前進,現在拼音的優勢 也已經顯現了出來。相對比之下:

五筆入門太難,需要背字根,練習各種拆字;拼音入門極容易;

五筆唯一缺乏的就是不會聯想;而拼音現在的“詞語聯想功能”實在太強大。
五筆並不會隨應著顧客和需要造詞,而拼音自主造詞的能力太強大。

這就是優缺點吧。

主要阻擋五筆再一次流行的主要原因就是:五筆太難學了。

很多人對於五筆的字根 感覺無處下手,而反覆練習拆字,有些人就感覺太難了。

我是五筆的受益者,而且現在打文章只有用五筆才會感覺到文思泉湧,但是,我也不阻擋拼音的興起,畢竟時代 在進步,打字 一定是越來越方便的。

我自己愛五筆,別人愛拼音,也非常正常。


Longsuixinyuan


你們回答的時候別吹過頭了,先測試一下自己的水平,然後翻倍吹還是可以的,翻10倍吹就不好了!

一下選取的搜狐新聞對漢字輸入法大賽的報道:

比賽現場:

五筆輸入法“秒殺”拼音輸入法

本屆大賽於7月6日正式啟動,經歷了海選、複賽及現場總決賽三個階段,各行業人士踴躍參賽。據瞭解,有16支團體代表隊、12名個人選手共57人入圍本屆漢字輸入大賽總決賽。

在21日上午的決賽中,57名選手一人一機坐定,隨著裁判長髮令,鍵盤的敲擊聲響徹近千平方米的賽場。總決賽共分為4輪,分別進行連續文本、離散文本、混合文本、古典文本的輸入。參賽選手所選用的輸入法為大賽預裝的“王碼大一統五筆字型”輸入軟件或搜狗拼音輸入法。

記者在現場看到,參賽選手均雙眼緊盯顯示器,十指翻飛,輸入速度較一般電腦用戶快很多。大賽公佈的選手成績顯示,來自遼寧的34歲銀行職員王士輝以連續文本、離散文本、混合文本、古典文本4個單項冠軍的好成績榮登榜首,他用五筆輸入法以每分鐘輸入175個字創造了10年來全國漢字輸入大賽的最高紀錄。在參加總決賽的57名選手中,有8位選手用拼音輸入,而此次總決賽結果顯示,排在前29名的選手,都採用五筆輸入法。8個使用拼音輸入法的選手中,最快打字速度每分鐘不超過70個字。

還有頭條上吹自己拼音200-300字的,真的是吹牛不打草稿!\r我們算算:就按一個字平均3個鍵算(有些詞組,但你要選甚至翻頁,還有單字的字母好幾個)。 300個字就是900次鍵盤,一分鐘900次,一秒15次 就算平均2鍵一個字都600次,一秒10次,都是些什麼手指這麼厲害[大笑]一秒10次,一秒15次高速保持一分鐘,還能不出錯,我按一個鍵都達不到一秒10次。還不算抬起來到其他鍵的距離,[大笑]

80字按2個鍵一個人都160次了,一秒兩次多,還有選的時間麼,能不出錯麼?[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還有五筆沒那麼難,和你一年級學拼音快多了,一週就可以了,一個月就熟練了!

但是五筆只有在電腦上佔優勢些,手機上還是拼音好用些,畢竟10指操作突然改成2指操作真的不習慣[大笑]但是拼音真沒實際看到過超過60的

說到這裡,我發現好多拼音使用者電腦上都不是10指操作,2指都有(一個手一個食指)多數是6指(左右各3個手指)!這類人都是用容易掌握的技能,不願意學就去否定一門技能[捂臉]還有根本沒有實踐,也沒有大概心裡估計一下,隨口就說我一分鐘300字,500字[捂臉]

還有這裡討論拼音和五筆的速度,語音的別來了哈[捂臉]你說話也不能一分鐘說200個,300個。現在的機子也識別不了那麼快(未來可能會),但你真的說不了那麼快[捂臉]

還有可以看看各大招聘網站的招聘信息,也能不用實踐就側面瞭解一下打字速度[捂臉]懶人可以去看看,都是五筆優先(更說明了速度五筆快)





王牌沒星守門員


五筆本來就不錯,3500常用字是沒有問題!上學學習五筆時,字根很難,但是上手後,就容易多了!也很有趣!就好像學習英語,開頭難,後來就簡單多了!關於生僻字,我們可以自己編碼!如果常用的句子,也可以自己編碼很有趣!記得1998年,五筆考試,作弊在預備的電腦上提前編好比較長得句子!那時候會五筆,還是比較新鮮的!還有指法也很重要,決定打字快慢因素之一!


微電後排


我覺得還是因為懶才覺得五筆難的。拼音自小就會,聯想出那麼多同音字,選一個就行,根本不用動腦筋,而五筆,開始背字根,學拆字,不想耗功夫。我父親64歲,也不過一個晚上學會五筆,接下來兩天就是遇字就拆,現在已經用十年了。


再也不胖


最早的五筆輸入法好象是“王碼五筆86版”,我也是在93年的時候在學校開始學習使用的。那會用的是win32的系統,還專門有一個學習五筆的學習軟件。當時全校推廣,基本上必須學會。就是在那時我學會用五筆輸入法的,一直用到現在。對於一個熟練的人來說,五筆相對拼音有很大的優點。一是打字快,可以盲打(就是不用看屏幕),甚至有時電腦卡住了,我依然可以用鍵盤把字全打出來,回車發送出去。二是不挑電腦,隨便一臺電腦上裝了五筆都可以用,不象拼音輸入法,換了一臺電腦,那記憶的輸入習慣就沒有了,打不出想要的字來。三是基本上看到字,就可以打出來,不用你會讀他。非常適合打字員這類照稿子輸入的職業。可是“五筆”最大的硬傷,我認為就是在這裡了。你要看到這個字,或者腦子中明白這個字怎麼寫,才能根據字根表來拆字。如果你忘記這個字怎麼寫了,那就沒辦法打字了。提筆忘字,也是現在很多人都會出現。例如領導在臺上念稿子,需要你在臺下電腦記錄的時候,你明明是知道領導唸的是什麼,偏偏就是打不出來。


劍139790523


五筆在設計上有以下幾個缺陷

1.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電腦還是非常神秘的稀缺資源,當時漢字內存碼只有6763個,而第一次設計時詞語大概也6000多,總共13000個字詞。五筆共使用25鍵位,碼長為4,從理論上說有25∧4個編碼,計39萬多。所以碼密度很稀,可以盲打。但是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現在僅單字內存就有10萬之多(當然絕大多數不常用或根本不用),漢字詞語通常都是30-40萬個,所以五筆輸入法就出現嚴重的重碼率,但是即使這樣,與拼音輸入法相比,仍有巨大優勢。

2.漢字拆分與拼合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往往在拆分與拼合方面產生歧義,從而給錄入帶來麻煩。同時五筆輸入法不支持形近詞和容錯詞,比如唯一和惟一,而如果內碼中存入唯一而沒有存入惟一。打惟一時既不會出現唯一,也不會出現惟一。從而錄入效率驟減。而拼音卻把字形不同發音相同的詞全部羅列出來供錄入者選擇。

3.當代中國漢字識字教學不利於五筆輸入法推廣,試想,一個襁褓中的娃娃,父母就會教他a o e,而不會教他書空橫豎撇捺折。因此拼音輸入法在中國教育中有先天性優勢,而漢字字形的認知和學習有“先天性營養不良”現象。

4.五筆輸入法任何字詞一律四鍵錄入,不像拼音可以無休止地延長(只要內存中有這個詞甚至句子)。

5.字根難記,好像是被許多人詬病的短板,本人認為五筆輸入法的病根不在字根難記,而在於你必需在全部記住的情況下熟練掌握拆分與拼合原則,才能打字如飛。這是難倒初學者的致命因素。


沙洲孤鴻24331826


真正的硬傷就是字根表比較難記,對於初學者,要背這些表確實頭痛。有時候背熟了拆字可能也會比較麻煩一點。不過盲打熟練之後,這些字根就很容易掌握一定的訣竅。關鍵還是要盲打多練習,熟悉直至精通。用習慣了以後可以說終身受用。不像拼音輸入法,用久了,以後字都不會寫的。只能記住某個字的拼音,始終想不起字形,這樣下去很可怕,解決不好,漢字終究一天會被拼音化。

這些都是本人的親身經歷。五筆難學易忘,但還是堅持下來,以後還要讓自己的兒女也學習五筆。

不知道怎麼回事,手機單手操作,用五筆很不方便。希望有專業人士能點撥一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