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實打實幹活的同事離職了,老闆連談都沒談,一句挽留都沒有,你怎麼看?

畫者沈乾坤


首先,“實打實幹活”的定義是要加引號的。

大部分人認為“實打實幹活”是褒義,是對這個人工作態度的肯定,會覺得這個人不偷奸耍滑,領導讓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抱怨沒有反抗。

但是我覺得具體問題還是要具體分析,工作中除了幹活,還有其它因素要考慮。

您所說的兩個實打實幹活的同事,沒有被老闆挽留,請根據以下內容加以分析,然後評估您所在公司的老闆是用人不當,還是兩個同事自身存在一些問題。


一、工作崗位的可替代性是否夠高

公司是一臺運轉著的機器,每個人是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

<strong>既然是機器,那麼就有重要部件,也有可以很容易被替換的常用部件。

在職場上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同一個人用同樣的方式工作,但是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可替代性卻不一致。這不是由人決定的,而是有工作崗位的職能所決定的。

比如,舉兩個極端點的例子。一個是公司保潔,一個是公司財務。

同樣是由A來做這兩份工作,同樣實打實的幹活。

但是A做保潔時,申請離職,老闆是基本不會過問的。

可如果A做財務,那麼申請離職時,老闆還是會過問的,因為財務崗位的重要性,掌握了太多的公司信息。

這就是工作崗位所決定的,保潔的可替代很高,人員變更對公司基本無影響。

而財務需要是老闆信任的人,可替代性低,因此會收到老闆的重視。

既然是問老闆為什麼沒有談,那麼還是要多從老闆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理性分析,而不是感性的認為老闆沒有人情味。

作為一個職場人,客觀理性的看待問題本質,是需要培養的很重要的思維習慣。


二、離職員工是否符合企業文化

公司是由人組成的一個社交化集體,這個集體從初創到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企業文化。

可以把企業文化看成是這個集體的社交屬性,企業文化會把有相同社交屬性的人聚集在一起,從而產生一致的目標感,企業也就有了凝聚力和戰鬥力。

而不符合企業文化的職員,會感覺到與企業文化的格格不入。同時,企業與其他同事也會感到和他們的不匹配。

不符合企業文化,不能簡單的定義為這個人不好,不是個好職員。

同樣的一個人,在不同企業文化下,工作效率與產出是不同的。可能換了一個合適的企業文化,他就會特別受重視。


三、實打實的工作是否創造了應有的價值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會發現,有一些人幹活很認真,看起來也很辛苦。

但是效率卻不高,產出質量也不盡如人意。

很多人還為他們抱不平,“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呢”。

可公司的目的是盈利,而不是大家一起搬傢俱,幹體力活,比誰幹的時間長。有意義有創新有價值的工作,才是對公司成長幫助最大的。

不要再拿苦勞安慰自己了,公司要的只有利潤,哪怕再辛苦,一年24小時的幹活,如果不能給公司創造價值,老闆依然會覺得工資給的不值得。

所以,我才在文章開頭表示“實打實幹活”這個描述是需要加引號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沒有絕對的褒貶之分,不同情況下含義也不同。


四、工作方法是否正確,是否幹完了活功勞卻不是自己的

在職場上,還有這麼一些人,工作成果很好,但是總被頂頭上司給搶了功勞。

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很多不稱職的領導確實喜歡把底下人的功勞佔位己有,或者生怕下屬超過自己,而使自己地位不保。

從人性上來說,這種行為可以理解,人是自私的。

但從管理角度來講,這種行為是不稱職的。

領導除了組織團隊完成既定目標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職責,就是為企業發掘人才和培養人才。

如果您的兩位同事,都是遇到這樣的領導的話,那麼離職時,老闆沒有約談也就可以理解了。

因為老闆根本不知道他們有哪些功績,或者不瞭解他們是否是值得公司培養的人才。

老闆每天在上面要考慮很多事情,比如公司的發展方向,制定戰略方案,與合作方溝通交互,等等一系列事情,使得老闆不會把精力放在關心每一個員工身上。

老闆所直接面對的,主要還是高層或者中層管理者。老闆不會有太多精力去關心每個基層員工的工作內容和成果。

這也是很多職場人所遇到的問題,總覺得自己乾的很多也很好,為什麼就得不到老闆的注意。

不是老闆不注意你,而是你沒想辦法讓老闆注意到你。

從心理學來講,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有一個超出實際的過高認知,認為自己很重要。

但實際上,哪怕你真的很重要,你也得學會推銷自己才行。

不能指望每個老闆都是伯樂,哪怕每個老闆都是伯樂,那作為千里馬,也得有機會站在伯樂面前才能被發現啊。


總結

如果您的離職同事,崗位重要,能幹活,又能出成績,也符合企業文化,和同事溝通交流也很順暢。

但最終無奈離職,還不受老闆重視的話,那您就要考慮兩點了。

1、是否離職同事的直屬上司是小人,能否有機會扳倒他?

2、是否老闆是無能的昏君。

如果1的答案是yes,那想辦法扳倒他,也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發展。

如果2的答案是yes,那麼考慮換個環境吧,這樣的環境下,對人的成長很不利。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猿悟


前幾年在一家公司做高層,遇到個奇葩員工,辭職的時候突然跑來辦公室問我,“領導,我要辭職了,你挽留一下我?”

要是平時我直接開罵了,我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平時也很少接觸,也不知道他哪來的底氣跑來問我。不過既然對方要走,那就留點情面吧,客套地跟他說了幾句,最後祝他一帆風順。

後面找了人事經理一問,原來這個員工在部門裡總認為自己很重要,能力很強,領導應該重用他。後來被勸退了,也堅持說是自己想要辭職。

我也是服了這個員工的厚臉皮。做高管越久,其實我就越少會挽留員工,即使是很優秀的人才,因為我知道大部分員工做出這個決定都經歷深思久慮,而每家公司都有一定的人員流失,很正常,該不該留,讓人事經理做判斷便可以。

所以,對於在公司裡,實打實幹活的員工離職了,老闆沒有談話,也沒有挽留對方,並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

職場上不要談“努力了什麼”,應當談“帶來哪些價值”

當員工總是在談自己在公司有多努力,多勤奮,為公司幹了多少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時候,領導想要看到的,往往是“價值”。

我是老闆,我就會最直接地問,“既然你那麼努力,那麼勤奮,幹了那麼多活,那麼請問你創造了哪些價值,你的業績,你的作品,你的項目成績如何呢?”

一家公司能夠發展起來,就是靠公司員工創造出來的業績和價值推動的,如果努力苦幹就一定有成果的話,那麼大部分工廠就不會倒閉,而是為發展得很好。而領導只要一直鼓勵員工苦幹便可以了,按勞分配。

而事實上,“苦勞”不重要,重要的是“功勞”。所以,“實打實幹活”的同事,有沒有創造出價值,才是領導看重的。

老闆見慣了人事流動,除非是公司的核心骨幹,否則讓HR處理流程是正常表現

一個老闆只要積累幾年的管理經驗,他就不會太在意公司的人員流失,總得來說,做老闆久了都會明白幾個道理:

  1. 一個人真正想走的時候,你挽留也留不住,即使你一時留住了,他最後還是會走的
  2. 公司員工那麼多,與其挽留想走的員工,不如想辦法完善人才管理和激勵制度,想辦法讓還沒想走的員工對公司更有歸屬感和積極性
  3. 如果公司的人員流失太大,說明人事部門不給力,我們要做的是換一個部門經理,而不是靠自己去挽留員工

所以,從老闆的角度,不親自出馬挽留員工,尤其是基層員工是對的,專業事情交給專業的處理,人員流動的事情就讓人事部門管理,人事部門不給力,就換個給力的部門經理。

當然,如果是公司的核心骨幹,尤其是技術骨幹要走,那麼老闆出面挽留,還是有必要的。

辭職要心態平衡,不要太在意老闆的看法,也別把自己看得太重

最後,既然已經決定辭職了,那就放寬心態,不要想著老闆來挽留就代表自己很優秀。在很大程度上,就算老闆提出挽留,其實不過是個客套話,太過於看重這個事情,容易心態失衡。

同時,也不要把自己在公司的位置看得太重,大部分公司,就算換了個老闆,核心骨幹走了,依然能夠繼續運營下去。該不該出來挽留,看老闆的心情,哪怕是極其優秀的人才,遇到老闆心情不好,也是任其走。

所以,同事離職,老闆不談話,不挽留,並不代表什麼。相反地,公司成熟運營,或有管理意識的老闆,才不會為了幾個底層員工的流失,就親自出馬挽留員工,這說明老闆對自己的公司或者管理有一定的底氣。

<strong>


學習委猿


我以前是飯店後廚墩子工,特別愛乾淨,每次幹完活,都會把我的檔口收拾的乾乾淨淨的,有個員工就會做表面事情,一見店裡經理店長來後廚,就開始幹活兒,平時就磨磨蹭蹭,工資比我高,活兒沒我乾的多,但是店長就挺喜歡,我這人直性子,看不慣,所以我辭職了[害羞]


雨花石234254159


2016年夏天,我們老闆的小姨子大學畢業,來我們公司上班,發生了一些事兒。

今天正好藉著這個問題,來說一下其中的道道兒。

01

老闆小姨子學的是藝術設計,東北大妹兒身段兒出落的相當好看,在來我們公司之前她已經玩直播大半年了,每天出個鏡扭一扭,一個月收入小一萬,但是畢業了就不幹了,按照她的原話是這麼說的:“沒意思,沒挑戰,想幹個技術活兒。”

於是她找她堂姐幫忙,也就是我們老闆娘,進了我們公司做UI設計。


這姑娘打眼一看是個特像“花瓶”的女孩兒,但其實呢,人真不可貌相,來公司才一個月功夫,就很熟練的掌握了項目創作流程,並且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幹活效率等方面都很出眾,其他人試用期三個月才行,她只一個月就轉正了。


雖然有一層親戚關係,但是老闆並沒有額外照顧她,她和我我們一樣該加班加班,該咋著咋著,唯一不同的是,下班我們去擠公交,人家自己開輛大寶馬。她老爹是開物流公司的,寶馬車是她爹送的畢業禮物。



02

言歸正傳吧,因為她設計能力和出活質量確實挺好,所以一年多時間就跟其他幾個中級設計師平起平坐了。但有一點一直讓老闆很頭疼,就是她不怎麼遵守公司的一些管理制度,比如經常忘記打卡、老是遲到,上班時間玩QQ聊微信,週一早上大掃除總是挑三揀四,搞團建時總是不參加,項目完成後總是不能及時歸檔……


因為總是這樣不守規矩不合群,所以月底統計薪資獎懲時,總是她被罰的最重,有時候老闆都看不下去了,不得不讓財務把處罰金額折半計算。長此以往,下面的同事們頗有微詞。


後來有一次開月度總結會,老闆在會上點名批評了她,讓她很沒面子。第二天她就要辭職,結果就跟題主問的問題一樣一樣的,我們老闆啥也沒問立馬秒批啊,連她姐都沒反應過來,就讓負責人事的同事給她辦完了工作交接,並當場算清了未結薪資,一上午時間全部搞定!



她走了之後,公司有大概兩三個月沒再招上一個可以頂缺的設計師,搞的公司個別項目很緊張,我想這個結果老闆應該早就預料到了。

其實,要不是因為看她姐的面子,老闆早就把她開除了,即便她能力確實比大多數設計師強一些,但那也成不了她因此不遵守公司規矩的擋箭牌。


03

因此,有些事兒表面看起來不合常理,其實都是有內在原因的。

假如一個員工確實非常的優秀,實打實的幹活、實打實的出業績,他要離職的話,作為老闆是絕對不可能不聞不問的,除非老闆是個傻子。


之所以有些人離職時老闆不吱聲兒,多半是老闆早就盼著對方趕緊走了!至於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像我們老闆小姨子這樣的,就是依仗自己的能力不守公司規矩,讓公司在管理上出洋相兒;

還有些人是拿辭職威脅老闆漲薪等,老闆肯定也不能受你威脅;

即便能能力出眾,但是公司還有儲備人才可以取代你,你走就走吧!等等……

再就是,人家離職,說不定早就提前幾個月就跟老闆打好招呼了,你看到的或許只是個表象的結果罷了,所以就不要瞎琢磨啦。


關注今夜有風,一個90斤的80後美男子,十年職場人、創業人、資深文案、品牌策劃師、非專業程序猿、心靈寫手、業餘撰稿人,筆鋒婉轉、毒評犀利、勤奮好學、毀人不倦!

今夜有風


這個老闆的做法讓其他人寒心,我每次離廠,老闆娘,廠長,部長,主任,組長打電話根本行不通,上我家請買幾百元禮品,說一大堆讓我心軟的話把我請回廠,當然我也不會讓他們失望,如干部所說,我是龍頭,我的質量和數量與組裡息息相關,每個人做得好和快收入才有保障,我只要進他的廠門牢記愛崗敬業節能降耗極盡所能。


在水一方165496333


記得我第一次去當服務員的時候。

原本有兩個服務員,確切的來說是一個領班和一個服務員。現在多了一個我,新來的菜鳥。

那家飯店開在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裡,大概就是巷子裡。明明靠近繁華地帶中心,這裡卻時常沒有生意。那是我第一次當服務員,笨手笨腳的。經常會被兩位前輩敲打。但是久而久之,也和前輩成為了很好的同事。每天沒有人的時候,大家就喜歡聚在一起聊天。服務員嘛,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活。沒人的時候不就是聊天麼。

後來換了一個老闆,他有雄心壯志。一連換了三波廚師,下定決心想要把這家店的生意變好。又因為覺得服務員不太好,也想著大換血。

後來老闆就把那兩個前輩都辭掉了。其實在那之前她們就有著離職的意思。因為老闆沒有打一聲招呼就肆意辭人,這讓我對他怨言頗深。找到一定機會之後,我也辭職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老闆完全可以辭掉一個員工。因為他還有著千千萬找工作的人來補。有人的比你能吃苦,要的工資還比你低,為什麼非要挽留你呢?

不要奢望老闆有感情。當老師還知道要給學生們立威嚴呢,不然上課都上不下去。老闆就更一樣了,無非不就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從情感方面,或許我對這兩位離職的同事感覺可惜。

從客觀角度,我認為老闆的做法沒有任何不妥。難道你指望著老闆跪下來哭著求你不要離開公司,我們公司離開你就不能上市了。這個項目全靠你了,你一走客戶都不想和我們繼續合作了?準確來說也不是不可以,如果你能做到那個程度。為什麼還要care老闆?自己當老闆他不香嗎?

綜上所述,這是我的答題。如果喜歡我的答題方式可以關注我。有時間我會和你們分享我怎麼從一個服務員,到創業當老闆的感覺。員工和老闆的思維是不一樣的。


流氓的蘿莉兔


分享一個身邊的職場離職故事:

小張在一家創業公司勤勤懇懇幹了2年,經常主動加班,他覺得自己為公司做了很大貢獻,但是兩年了,公司從沒給他主動漲薪,他覺得是老闆比較摳門。他在網上看到有人說,用離職威脅老闆,老闆就會給他漲薪,他也想試試,大不了就真的離職。某個週五,他把準備好的離職信遞交給領導,結果不到半天,公司就給他辦好了離職手續,他下午就收拾東西離開了公司。老闆不但沒和他聊,甚至人事部門都沒怎麼勸他。

小張就是那個實打實幹活的同事,但是他只出工不出活,在這家公司兩年了,老闆都記不住他的臉和名字,老闆看到有個不重要的員工離職,當然不會浪費資源勸他不要走。


一、現代公司員工離職,該不該挽留?

員工離職其實和入職一樣,是現代公司裡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並不是每個員工離職,都需要挽留,比如公司裡掃地的阿姨,離職了之後,可以輕鬆招個進來。而有些高管級別,離職之後公司很難在短時間內招到合適的,當然會多多挽留,甚至會在挽留之際提供更高的薪酬待遇。


二、現代公司員工離職,應該由誰來挽留?

基層員工和小領導一般是由領導談話,然後是人事關係部門談話,老闆一般很少參與基層員工離職談話。

高管級別一般是人事關係部門約談,然後是老闆約談。

一個公司的高管是有限的,而且高管的流動性也比較低,所以老闆一般很少參與員工離職談話。

江少說句難聽點的話:基層幹活的,又沒有讓老闆印象深刻,老闆根本就不擔心你離職。你的位置決定了老闆會拿出多少資源給你。如果你是塊和氏璧,老闆自然會把你捧在手心,如果是你顆蔥,別怪老闆不待見你。


三、職場切忌玻璃心,無法認清自己在公司的地位,註定不會有大出息。

公司是一群人的公司,但每個人在老闆心中地位是不一樣的,你的職級越高,拿的工資越高,你的地位越高。很多剛畢業的小年輕總以為自己付出很多,天天加班,老闆就會給他們尊重,這其實是典型的錯覺。


想讓老闆挽留的唯一條件,是讓老闆看到的你的不可替代性

一個牛人進入一家公司,要從孫子開始做起,想盡一切辦法讓老闆滿意,讓老闆看到你的不可替代性。這樣你要跳槽,老闆都會難過的睡不著覺。真正的人才總是喜歡拿結果說話,老闆喜歡那些那些實打實為公司創造價值的人,而不是實打實幹活的人。因為實打實幹活的人太多了,這種人馬路上到處都是。而能為公司創造價值的人,鳳毛麟角。


我是江少,一個理智又溫暖的90後,職場作家,歡迎關注。

江少


老闆是覺得可以再找幾個剛畢業的,還能省工資,我們以前領導是個二貨,他也這麼想,很多人辭職,他自己去大學找了幾個實習生回來,實習生工作中對他很多不滿意,剋扣加班費,本來實習工資就低,還扣,和他有爭議,他就把實習生人全趕走了,有的走前還和他大吵大罵,從此再也不招剛畢業實習生了,我們是個集團,我這個新公司大把人辭職,他責任很大,但是上邊有人,效益不好,他在第六年快倒閉之前,自己找人調走了,然後集團派了個年輕領導來,那人人品不錯,但是明顯被入坑了,公司已經是爛攤子,明顯叫他來背鍋,他又不知道,年輕領導來了半年後,公司倒閉了,沒倒前我辭職了,不知道後來了,只是這個社會就這樣,實打實幹活的,不一定得好,那個公司就是,我們知道實打實幹活的,都沒得好,還有大領導人品太差,在那有一個副總,還有一個總監人品很好,對我們也好,都被搞走了,那個賤人領導提拔上來的,都是鳥人,超級拍馬屁那種,很多稍微正常點的人,都受不了辭職走了,也有為了高薪和家庭原因,忍忍忍的,最後也沒忍出好!


風兒0-0


“實打實幹活”的確很重要,但是幹得“對錯”更重要。

曾經的同事小王,在辭職的時候面對的正是這樣的局面。

小王的長處是對辦公軟件運用很熟練,他來應聘的是庫房管理的崗位,工作了兩個月就被辭退了。原因是什麼呢?

原來在這兩個月裡,他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做表格上。不管是不是重要的數據,都做成了各種統計表格。有時因為工作沒做完,他會在別人下班後,仍然繼續做完自己的工作再下班。

可是,兩個月下來,領導發現庫房的貨物有許多兩個月前進的貨,而新進的貨都用完了,這違反了庫房管理中先進先出的原則,這樣既不利於貨物管理,也不利於成本核算。而看到小王所做的,僅是一些沒什麼意義的表格,因此,小王沒有通過試用期的考核。

小王雖然工作很努力,但是他並沒有幹對的事。所以再努力也是徒勞。那麼,如何在工作中做對的事呢?

首先、要熟知工作崗位的職責和要領。

比如庫房管理,主要職責應該是管理好貨物的進庫和出庫,以及貨物的碼放和數量管理。

由此可見,小王只是把精力放在了數量管理上,卻忽略了其他的工作,自然是不稱職了。

其次、要進修與崗位匹配的個人技能。

向專業人員或有經驗的同事學習,是在工作中最快捷的進修辦法。也可以通過學習書籍或參加一些培訓班,來補足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

很明顯小王是在閉門造車,沒有向其他同事請教,所以才做了許多無用功。

最後、才是要有認真實幹的工作態度。

這一點小王做得很好,如果做表格是他的本職工作,那他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員工了。

所以:

對待一份工作,要想得到老闆的認可,僅僅實打實幹活是不夠的,還要熟知工作崗位的職責和要領,然後再根據崗位要求補足自己的職業技能,在“把工作做對”的基礎上,再“實打實地做好”,才能得到老闆的認可。


職面小群


什麼師徒?什麼感情?沒有半毛錢關係。就說儲納會計來說,畢業後進工廠工資3~4000/月,何時掙到一萬/月,二~三十年想都別想,辭職跳槽去合資公司月7~8000元,幹兩年跳槽去獨資公司月工資10000~12000元,幹兩年辭職直接去國外,公司月工資10000美元。你想為何跟你破廠玩留戀,跟你師付談感情談感恩,全都是玩扯蛋。同一種工種,待遇相差十萬八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